1、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修订稿范文附件: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2013年9月目 录前 言 31 引言 42 总体要求 52.1 意义与作用 52.2 目标与原则 62.3 内容与组成 72.4 组织结构与体系 82.5 实施过程 133 师生发展 153.1 数字校园与师生发展 153.2 学生发展 153.3 教师发展 174 数字资源 204.1 数字资源的分类 204.2 数字资源的来源 204.3 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要求 204.4 通用性资源 214.5 仿真实训资源 214.6 数字化场馆 224.7 数字图书馆 245 应用服务 265.1 应用服务的类型 265
2、.2 应用服务的提供方式 265.3 应用服务的总体要求 265.4 应用服务的集成 275.5 决策支持应用服务 285.6 网络教学服务 285.7 实习实训教学服务 295.8 产教结合服务 295.9 工场实时教学服务 305.10 校企共享信息服务 315.11 远程职业培训服务 325.12 专业建设服务 325.13 教学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 325.14 教学管理服务 335.15 学生管理服务 345.16 科研管理服务 355.17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355.18 办公自动化服务 365.19 财务管理服务 365.20 设备资产管理服务 365.21 学校后勤服务 375.
3、22 校园一卡通服务 376 基础设施 406.1 基础设施的组成 406.2 校园网络 406.3 数据中心 416.4 网络信息服务 436.5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436.6 多媒体教室 456.7 仿真实训系统环境 486.8 数字广播与网络电视系统 516.9 数字安防系统 527 附录 557.1 规范性引用文件 557.2 术语与定义 56前 言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的要求,规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特制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分为六个部分:
4、引言、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第1部分:引言。根据国家标准GB/T1.1-2009要求的编写结构,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其中“术语和定义”部分列出了本规范使用但并非本规范规定的术语、定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等,以便在其它部分直接引用,不再重复定义。第2部分:总体要求。该部分规定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意义与作用、目标与原则、内容与组成、组织结构与体系、实施过程。第3部分:师生发展。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对教师能力提出的要求,以及数字校园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提出的目标。 第4部分:数字资源。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
5、的三类数字资源: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场馆资源和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建设要求。第5部分:应用服务。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中七类主要应用服务的建设要求,包含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应用服务。第6部分:基础设施。该部分规定了数字校园中八类主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建设、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校园网络电视与数字广播和数字安防系统。本规范撰写的格式遵循国家标准GB/T1.1-2009中规定的层次划分及其编号规则,每个部分采用章、条、子条、段或列项的结构,“章”用1、2等
6、编号,“条”用1.1、1.2等编号,“子条”用1.1.1、1.1.2等编号,“段”即一个自然段,无编号,“列项”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条目项,用字母a)、b)等编号。本规范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提出并归口管理。本规范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起草,参与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辽宁省职教信息中心、天津工程师范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程建钢、刘雍潜、葛连升、陈丽、宋继华、韩锡斌、于双和、肖波、张剑平、郭文革、魏民、詹青龙、王巍、郭玉清、张生、刘英群、周潜。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1 引言
7、本规范适用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职业院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按照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评价与改进等步骤进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校园环境,其内涵为: 良好的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建设数字校园环境的基础; 数字化包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和沟通传播方式的数字化; 数字化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学校文化生活以及对外服务等各个方面; 根本目标在于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
8、管理、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模式,从而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应围绕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进行实施,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组织结构与体系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包括数字资源、应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部分。数字资源的建设要根据自身情况突出专业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优先引入、慎重
9、自建、开放共享的原则。应用服务的建设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网络互连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协同构建院校中心机房、服务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2 总体要求2.1 意义与作用2.1.1 数字校园对职业教育的意义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赋予职业和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和要求。一方面,传统职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职业的“工作空间”和“工作方式”本身就依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
10、式也将随之发生革命性变革。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适应了社会和职业的信息化要求,同时也延伸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实践场所中,也将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依托数字校园,构建基于网络的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混合式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途径和方向。2.1.2 数字校园对职业院校的作用2.1.2.1 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构建数字化学习空间,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a) 支持教师面向校内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面
11、向校外提供远程教学,服务企业培训和终身学习;b)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直观性;c) 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既可以使学生达到实际操作训练的目的,又可以大幅度减少昂贵设备的投入,从而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d) 帮助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提高数字时代所需的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了解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素养。2.1.2.2 有利于教师教研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搭建在线协同工作平台,提升教研与科研创新能力,体现在:a) 构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师资培训提供在线平台,支持教师足不出校,即可远程进修,开展终身学习,保证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b)
12、 提供各种在线科研工具,提高研究效率,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提升职业院校自主创新的能力;c) 提供在线协同平台,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政府和其它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2.1.2.3 有利于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高提供信息和数据的集成服务,有利于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的提高,体现在:a) 促进校务实现全流程管理,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一站式校务管理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b) 整合各种分散应用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建成学校公共数据库,打破因不同管理软件而形成的“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c) 部署网上协同办公系统,支持信息的快速流动,使决策信息和反馈信息快速在决策层与执行
13、层之间流动,实现扁平化管理,促进校务公开。2.1.2.4 有利于校园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搭建虚拟校园社区,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现在:a) 支持学生自由组成网上社区,鼓励学生反思并分享不同的观点,倡导师生平等,创设开放、民主的文化;b) 提供网络公共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营造诚信和自律的文化氛围;c) 汇聚互联网上的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发展师生人文素养;d) 引入数字化生活、医疗、娱乐、保安等服务,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提升校园公共服务水平。2.1.2.5 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对社会开放建设职业院校数字化社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对社会开放,体现
14、在:a) 支持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或者职业院校开办特色专业产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b) 支持职业院校优质特色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服务更大范围的职业群体,促进本行业本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c) 获取产业行业需求,推介毕业生源,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产业人才需求的顺畅对接;d) 支持职业院校向社会开放,提升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职业教育优秀文化的社会传承。2.2 目标与原则2.2.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施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
15、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2.2.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原则2.2.2.1 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提升原则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应有别于其它教育类型,强调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着力于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技能提升。努力探求和构建适合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2.2.2.2 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协调发展数字校园的建设要依据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进行技术系统
16、的顶层设计,规划并改造组织结构与体系,包括组织机构、政策规范、管理机制和人员发展,使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相互匹配、协同推进。2.2.2.3 以应用为导向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体现在:a) 规划设计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软件系统的要求,根据软件系统的要求确定硬件系统的配置;b) 面向业务应用,构建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推动数字校园的有效应用;c) 应以应用效果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评价目标。2.2.2.4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规划不仅要考虑构建哪些技术系统,更重要的是要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顶层设计,寻求系统整合的方案。要确定有限目标,分步骤实施,考虑不同建设项目的需求和
17、业务流程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2.2.2.5 校内机构职责明确与协同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应用服务的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应由主管业务部门主导,同时要考虑校内不同机构之间及其与外部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2.2.2.6 承前与启后相结合既要着眼于新系统的建设,也要关注已有系统的利用和整合,更要重视技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2.2.7 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并重数字校园的建设应考虑技术系统的持久性、扩展性和兼容性,选用先进成熟的技术。2.2.2.8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要遵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共性规律,也要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差异,以及具体院校的个性化特点。2.3 内容与组成2.3.
18、1 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为了保障技术系统的顺利建设和有效应用,还需构建相应的组织结构与体系。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文化生活、数字化社会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上述建设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2.3.2 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2.3.2.1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处于数字校园的最底层,包括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系统环境、数字安防、校园数字
19、广播与网络电视等。2.3.2.2 应用服务在基础设施之上是应用服务和及其支撑系统,包括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管理服务、公共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等。2.3.2.3 数字资源数字资源通过应用服务的支持被用户使用,包括通用性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仿真实训资源、数字化场馆资源和数字图书资源。2.3.3 数字校园的组织结构与体系数字校园的组织结构与体系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是整个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也称之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2.3.4 数字校园技术系统和组
20、织体系的关系数字校园的实施应围绕技术系统和组织结构与体系同时展开,重视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匹配,既要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与体系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系统,也要尊重现有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客观存在,理性分析学校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量力而行的技术方案,避免因赶时髦而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完备性带来的浪费。图2-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组成及其支撑的数字化服务2.4 组织结构与体系2.4.1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2.4.1.1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级领导的信息化相关能力与素养。校级领导通过对信息化工作施加影响力,让信息化建设满足本校的需要,促进信息化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支持学校的教学创新和管理改革。2.
21、4.1.2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一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水平。2.4.1.3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a) 信息化价值的认知能力:了解数字校园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明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意义,理解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的价值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确定本校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b) 信息化工作的调控能力:在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据建设目标和规划,综合协调学校各个部门、统筹规划、统一步调,有条不紊地掌控技术系统、组织保障体系和师生员工信息化能力的均衡发展;c) 信息化绩效的评估能力:能够在数字校园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审定效果评估意见,做出下一步工作方向的决策。
22、2.4.2 信息化组织机构2.4.2.1 应当组建高效的信息化组织机构,以适应信息化引发的学校教学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带来的变革需要,保障数字校园的实施。2.4.2.2 信息化组织机构由学校首席信息官、信息化办公室、数字校园技术部门、学校业务部门以及监理与评价小组组成,其主要职责如下:a) 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是负责信息化工作的专职校级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明确学校整体信息化发展战略;领导制订数字校园规划和标准;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体制改革;提升全体师生员工以信息化为新动力持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共识;协调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b) 信息化办公室是信息化常设工作机构:制订数字
23、校园规划和标准;监控规划的执行;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评价实施效果;协调校内部门与校外机构之间的关系;c) 数字校园技术部门:是建设与运行的主要承担者,负责数字校园规划的实施,包括数字校园建设、运行维护、用户服务与培训。针对外购系统还需负责与外部机构的协调与合作;d) 学校业务部门:负责提出业务系统的需求、制订信息化政策、推进业务系统的应用。在业务部门应该设有信息化主管领导和专职信息化人员;e) 监理与评价小组:负责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建设与应用的监控和评价。协调与校外聘请专业化的机构和相关专家的关系;在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各个阶段提供持续跟踪服务,并将获取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反馈至相关部门。2
24、.4.3 信息化政策与规范2.4.3.1 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结果,是学校各方面对数字校园目标、内涵、功能和建设计划达成的共识,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行动指南。2.4.3.2 信息化管理与激励政策信息化管理与激励政策应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激励政策,鼓励教职员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2.4.3.3 基础设施建设准则 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准则:a) 满足数字校园整体建设的需要;b) 满足数字校园不断扩展的需要;c) 满足数字校园稳定运行的需要;d) 符合相关国际和国内标准,采用主流系统或与其兼容的系统。2.4.3.4 应用服务建设准则 在数字校园应用服务
25、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准则:a) 系统的功能设计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符合本校数字校园规划的要求;b) 系统的技术路线符合本校数字校园整体技术架构要求;c) 系统的数据结构符合本校数字校园规范;d) 与相关业务系统接口符合本校数字校园规范;e) 系统的技术文档齐全规范。2.4.3.5 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在制订本校数字校园规范时应遵循国家与行业相关标准,包括GB/T 20518-2006,JY/T 10052012,JY/T 10062012,CELTS-24,CELTS-3,CELTS-22等。2.4.3.6 用户信息化岗位规范数字校园用户信息化岗位规范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a) 学校定期对教职员
26、工进行信息化能力考核,考核通过者获得上岗资格;b) 教职员工定期参加数字校园的培训,增强信息化应用的意识,掌握相关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能力;c) 教职员工定期参加信息化规章制度的宣讲培训,提高信息系统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保密意识;d) 教职员工定期参加部门之间信息化应用交流活动,增强全校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与能力。2.4.3.7 信息化管理规章信息化管理规章是指数字校园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新建项目报批与验收、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校园网络信息服务登记管理、数据中心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实训仿真环境管理、校园电视与广播管理、校园安
27、防系统管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管理部门人员信息能力培训等。2.4.4 信息化人力资源2.4.4.1 信息化人力资源是数字校园的活动主体,包括两个方面的人员: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和实施主体。2.4.4.2 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持续的应用和培训,他们信息化能力分别要求如下:a) 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能力参见本规范中“3 师生发展”的要求;b)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在信息化意识、信息化技能和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能力三个方面达到数字校园应用要求。2.4.4.3 数字校园的建设与服务的主体包括信息化建设人员、信息化运行与维护人员、信息化培训人员和信息化研究人员,他们的信息化能力分别要求如
28、下:a) 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基本要求:将学校数字校园规划转化为技术方案的能力,信息技术系统顶层设计、需求分析、软件开发的能力,落实规范与规章制度的能力;团队协作与协调能力,技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的能力;b) 信息化运行与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技术系统问题解答与咨询能力,解决技术系统运行故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c) 信息化培训人员的基本要求:进行信息化意识和规范培训的能力,进行信息化基本技能培训的能力、针对应用软件使用培训的能力,结合业务模式的变革促进用户发展的能力,组织实施各类培训工作的能力;d) 信息化研究人员的基本要求:进行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的能力,起草数字校园规范与规章的能力,将数字校园研究的
29、成果转化为实施建议与措施的能力,进行数字校园评价的能力。2.4.5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2.4.5.1 规划与建设机制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是以项目为单元进行的,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开发过程都应该有管理机制提供保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项目管理流程强调计划与过程管理,应合理制定计划、严格执行计划,抓好立项管理、项目计划、需求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结题等重点环节,以确保技术系统的建设质量和效率;b) 项目建设过程应制定并遵循统一的项目管理规范;c) 对于学校自主开发的项目,需要遵循信息技术系统设计和开发规范,主要包括系统选型、软件工程规范、系统设计规范、开发环境规范、软件开发规范和系统测试
30、规范;d)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当引进监理机制。项目监理方在项目的投资决策、招标、设计、项目管理与实施和评价验收全过程中,对项目的投资、计划、质量等多个方面,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严格控制,重点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变更控制、文档控制和安全控制等。2.4.5.2 人员培训体系人员培训是指在学校内实施的、用以更新教职员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有助于完成其信息技术环境下工作职能(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等)的学习活动。人员培训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 培训管理体系包括培训制度、培训政策、管理人员培训职责、培训信息搜集反馈与管理、培训评估体系、培训预算及费用管理、培训绩效考核管理等
31、一系列与培训相关的制度;b) 培训内容体系涉及信息化意识、信息化伦理、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技能,以及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业务的能力等;c) 培训实施体系应包含确保学校培训制度实施,并通过培训活动的组织和落实、跟踪和评估、改善和提高,体现培训价值的一整套控制流程。2.4.5.3 经费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是指院校建立的、确保数字校园实施过程中有长期、持续的经费投入的制度形式。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 应设立常态化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经费投入机制;b) 应统筹考虑硬件经费和软件经费、系统软件经费和应用软件经费、教学平台经费和教学资源经费、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经费、系统建设经费和人员发展经费的合理比例,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过程;c) 应加强经费投入的效益分析,形成项目应用效果的长期跟踪办法,建立专门的项目评估与审计制度。2.4.5.4 研究与发展机制应建立针对数字校园的研究与发展机制,内容包括: a) 校内有专职人员或专门机构针对本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开展规划与设计、相关规范与规章、人员素质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