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艺术学类基础综合)复习要点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主体即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艺术家的修养(1) 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2) 广博的知识。(3) 深邃的思想。(4)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1) 敏锐的感知能力。(2) 丰富的想象力。(3) 精湛的艺术技巧。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体验艺术体验,
2、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昧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包括三个方面:(1) 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 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3) 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
3、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主要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1) 审美感知。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经由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较为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2) 审美想象。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富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作活动
4、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想象的特征是:第一,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第二,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第三,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象。想象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3) 审美情感。情感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审美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
5、环节, 它是推动艺术创作思维进展的内驱力。与人的日常情感相比,创造主体的审美情感更加丰富、深沉和细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4) 审美理解。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与客体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艺术思维的类型艺术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1)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
6、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它是以具体的、整体性的形象为思维材料所进行的复杂心理活动。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形象思维的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形象思维的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丰富的审美感情色彩;形象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能够在原有思维材料基础上促成新形象或新意境的生成。(2)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共同起作用,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3) 灵感。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内,突然出现的精神高度亢奋、思维极为活跃的特殊心理现象,呈现为远远超出
7、平常水准的创作冲动和创作能力,艺术构思或传达通过顿悟获得飞跃。灵感的特征有:突发性,指灵感突如其来、不可预料;超常性,指灵感到来时创造思维极其活跃,远远超出平常水平;易逝性,指灵感持续时间短暂且容易被干扰消失。形象思维与灵感有一定联系,二者往往交互作用。艺术传播的涵义艺术接受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 使其得到扩展。艺术传播的要素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
8、控制与发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传播效果是指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的影响程度。艺术传播的方式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1) 现场表演传播方式。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如戏剧、音乐会等。(2) 展览性传播方式。展
9、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如在美术馆、博物馆或广场等举办的画展、雕塑展等。(3) 大众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艺术鉴赏的性质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 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具体表现在: 第一.艺术作品必须经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第二, 鉴赏主体对艺术作品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能动的再
10、创造;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 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1) 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2) 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3) 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4) 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指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之中,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审美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审美期待可分为形式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形式期待即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
11、待指向;意蕴期待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审美期待指向。鉴赏漉程鉴赏流程包括直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1) 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初步感受。(2) 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 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
12、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交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3) 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审美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审美效应审美效应主要表现为共鸣、净化和领悟。(1) 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接受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 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2) 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
13、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3) 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艺术批评的性质艺术批评是根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理论体系,对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一切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审美判断的创造性文化活动。艺术批评的类型在艺术批评史上出现过多种批评形态,主要都是围绕“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接受者)”等艺术活动要素进行的。(1)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这个社会历史环境的印记。艺术作品价
14、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如 19 世纪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出发,进行艺术批评。(2) 心理学批评。心理学批评从创作主体一一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人手来评价艺术。它既可以从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创作中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艺术作品,也可以从艺术作品折射出的心理因素出发来反观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如 20 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3) 文本批评。文本批评认为艺术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整体,其意蕴和魅力需要从文本去寻求。尤其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如 20 世纪西方符号学强调对艺术作品本身或艺术符
15、号的研究。(4) 接受批评。接受批评模式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活动,认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接受过程才是艺术研究的中心所在。这种模式突出了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如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以尧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功能(1)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2) 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3) 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4) 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构成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首先就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含着对客体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在具体艺术作品中, 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