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浪潮一词常被用 以描述生态批评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强调自然书 写,关注荒野的第一次浪潮;以多文体、多文化为特色,更 加关注地方文学和环境正义的第二次浪潮;将后殖民理论和环境 人文学相结合,进行跨文化的生态批评研究的第三次浪潮;21世 纪以物质生态批评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包括强调动物主体性和 释能力(agency)的动物生态批评、植物生态批评和后人文主义 研究。实际上,由于生态批评各阶段都在兼收并蓄前续思想的基 础上展现新趋势,浪潮一词容易引起后浪取代前浪的歧义。 本文将着重论述受斯特西阿莱莫(Stacy Alaimo)和苏珊海克
2、曼(Susan Hekman)物质女性主义(Material Feminisms, 2009)影响的21世纪生态批评呈现的新趋势。拟回答以下问题: 新物质主义在生态批评如何得以体现;生态批评采用什么样的表 述策略以适应研究主题的物质转向;生态批评如何围绕可持续 性”文学主题进行研究。作者认为,21世纪生态批评的新取向包 括物质性、叙事性和可持续性。物质性肯定物质普遍存在的释能 力,物质皆有叙事力,物质与意义构成了 故事讲述的世界; 叙事性意味着叙事在生态批评中得到认可,生态叙事研究对于生 态批评做出了贡献,实现了环境叙事的理论化;可持续性与阿莱莫 关于可持续性忽视非人类自然观点的相互呼应,生态
3、批评以 可持续性文学为文本,激发读者思考从气候异变(ClimateChange),到日常生活中水和能源的使用、交通、建筑和食物 等现实层面相关的可持续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生态批评多元化 理论之间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展现了克服二元对立思想和为 保护环境而进行变革的趋势。一、物质性生态批评的物质转向也被称为新物质主义。物质生态批 评指在新物质主义思想影响下揭示文本与世界的联系。它不仅带 来新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说,也带来分析语言和现实、人类和非人 类、智识和物质的新方法。一些学者的著作对于新物质主义与生 态批评的结合产生了影响,如戴维艾布拉姆(David Abram)的 变为动物(Becoming
4、AnimakAn Earthly Cosmology, 2010),阿莱莫的有躯体的自然(Bodily Natures:Science, Environment, and the Material Self, 2010),凯伦,巴拉德 (Karen Barad)的和宇宙各半交融(Meeting the Universe Halfway, 2007),简本尼特(Jane Bennett)的活跃的物质 (Vibrant Matter, 2010),赛仁娜拉伊奥凡诺(Serenella lovino)和瑟皮尔奥普曼(Serpil Oppermann)的物质生态批 评(Material Ecocrit
5、icism, 2014) o上述作品表达的共同思想 是故事和释能力并非人类独有,而是内在于世界的各种现象之 中。本尼特提出的释能力、阿莱莫提出的通透性 (trans-corporeality) 都阐释了人类身体与非人类世界之间 不可避免的交互关系。物质生态批评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物质生态批评。 该著作分析了物质力量与物质,物质的释能力、过程、叙事和故 事之间的联系,从新的角度认识世界。物质生态批评认为释能力 无处不在,人类和非人类自然皆有物质性和释能力。非人类释能 者指的是具有表达能力的各种存在物的聚合体(assemblage), 聚合体不仅包括有感知能力的动物和其它生物有机体,也包括石
6、 头、水和树木等物体。人与非人类自然构成具有释能力的有活力 的联体(mesh)。世界上的物质现象都是这个联体的可被阅读的 结点,每个结点都是地球隐喻,通过这些结点,我们可以看到 自然与非自然的关系中存在风险。人类和非人类相互交织在这个 联体中,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释放力量,形成势场(field of force) o意义与物质之间没有清晰界限,有机体的内部与外 部的物质与符号之间紧密联系,构成形体内部与形体之间、物 质与话语实践之间相互转换的动态过程,这也是通透性的表 现。宇宙中充满符号,世界上的生物圈与符号圈相互渗透,形成 物质符号网(material-semiotic network)
7、o人、非人类自然 与他(它)们的故事或叙事相互交织在这个网中,物质世界成为 充满符号、意义和目的,不断演化的和故事讲述的世界 (storied world)。文本的范畴可以拓展到所有物质,物质生态 批评试图探究这种文本的含义,同时也对物体和其文学再现进行 联系与比较。物质生态批评关于物质性的理论可与原住民万物有灵论相类 比。在美国印第安文化中,包括石头在内的物体都拥有灵魂。美 国印第安作家欧文斯(Louis Owens)的小说狼歌 (Wolfsong, 1997)讲述了印第安少年汤姆由于受到同化教育与 印第安传统文化疏离的故事。但他在经历了传统印第安汗屋 仪式后,身体得到净化,获得了成长动力。
8、汗屋仪式在就地 取材搭建的棚屋中举行,仪式中使用的石头被设想为祖先灵魂的 体现,经火加热后释放热量,给参加者带来全新感受。仪式中的 石头是表明矿物具有生命力的明证,是有故事的物质,在人类 的头脑中,并在具有自我形塑力量形成的结构中展现自己的叙 事。物质生态批评与印第安万物有灵论的联系可以促进不同 领域的专家参与关于本土身份和物质世界的对话,有助于寻求对 抗全球资本主义所依靠的权力结构的方法,以探索应对气候异变 和环境恶化的对策。伊奥凡诺还从物质生态批评视角分析了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火山 岩。当地岩石的多孔性特点存在于物质和符号层面,这种多孔 性促成了物质转化、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
9、 她将石头与那不勒斯的历史故事相联系,以展现城市矿物化的 各种节奏,是包括有机物、物质构造、基因、语言或思想的持续 变化的变体的一部分。她认为物质生态批评视角对于理解该 市的社会文化发展必不可少。可见,对于平原印第安人和伊奥凡 诺来说,石头不仅是建筑用固体材料,而且是展现所有物质皆是 活跃的和不断变化的释能者的例证。物质生态批评体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表明人类只是存在于 与万物相互联系的联体中的物质之一,而不是塑造世界的唯一 施动者。世界是一个物质符号网,文本的范畴可以拓展到所 有物质,这就为解读包括人类、非人类物种和其它物质世界的叙 事和故事提供了新思路。二、叙事性物质生态批评认为人类和非
10、人类自然都有叙事力,认可人类生活 在充满故事的世界,肯定了叙事和故事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叙 事研究(narrative scholarship)悄然兴起,着重探究生态叙事 和讲故事何以成为生态批评的一种表述策略。1995年10月西 部文学联合会会议在温哥华市召开,会议主旨为叙事研究:生 态批评中的讲故事,相关论文阐释了叙事研究之于生态批评的 作用。此后,斯科特斯洛维克(Scott Slovic)在其专著走出去 思考 (Going Away to Think:Engagement, Retreat, and Ecocritical Responsibility, 2008)的第三章”生态批评:讲
11、故事, 价值观,交流和接触中,强调生态批评需要讲故事,要使用叙 事作为文学分析常用的,或偶尔使用的策略。该文以一系列 作品为例,说明讲故事在生态批评中的广泛运用。当叙事和叙事研究在生态批评中逐渐确立地位之时,爱琳詹姆斯 (Erin James)提出了生态叙事学(Econarratology)概念,将环 境叙事提升到理论层次。她的专著故事世界协议:生态叙事学和 后殖民叙事(The Storyworld Accord, Econarratology and Postcolonial Narrative, 2015),阐释了生态叙事学是关于叙事 结构、叙事的读者影响和环境叙事的基本目的的学术研究。詹
12、姆 斯表明,物质生态批评所强调的叙事中的物质释能力再现构成了 生态叙事学的理论基础。她指出故事世界 (Storyworld) 是一种叙事人物活动于其中,且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想象的语境和环境模式。该著作 通过分析后现代后殖民文本,展现这些文本中的叙事如何采用生 态叙事学的方法,重新探讨了主体性、再现和环境等叙事和生态 词语的含义。她指出阅读后殖民文本中的故事世界,有助于生态 批评者更好地思考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和环境议题如何通过叙事 结构得以展现。生态叙事学有助于生态批评者发现和探讨叙事结 构如何使读者借助想象,模仿并生活于故事环境中,使读者能从 另一个角度体验这些环境,看到这种
13、叙事结构与该叙事文本所依 托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联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激发的想象力可 能影响其世界观。作为对生态叙事研究的补充,阿丽萨韦冯莫斯纳(Alexa Weik von Mossner)的专著感悟生态体系:共情,情感和环境叙事 (Affective E-colog ies: Empathy, Emotion, andEnvironmental Narrative, 2017)结合认知学与认知文化研究 等相关理论,从认知、感悟和情感等心理视角进一步探讨了我们 与环境叙事的情感联系,提出了心理生态批评方法,表明人类可 以采用具有生物普适性和文化特殊性的方式与环境叙事互动。莫 斯纳认为叙事是一种
14、理解世界的方式,这个世界不仅指书本和 屏幕上想象的世界,也指我们毕生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莫斯 纳指出我们的思想通过物质身体得以体现,并嵌入到物质环境 中。作者还区分了两种叙事,即描述我们现在和过去经验的叙事, 和我们有意识构建和品读的叙事。后者聚焦人与环境之间的感觉 经验和身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表达,是一种环境叙事。莫斯纳 强调,生态批评长期以来倾向于科学方法、致力于改善人与自然 的关系,忽视了叙事的作用,因此心理生态批评的环境叙事有广 阔的研究空间。在世界物质性和物质叙事力的理论预设基础上,生态叙事学和环 境叙事研究分析叙事中的环境以及环境可能对于读者的作用,以 便激发读者的共情,展现读者的思想
15、被转换到叙事所描述的世界 的过程,建立读者与叙事中人物的情感联系,构建读者与环境和 文化沟通的桥梁。三、可持续性物质生态批评表明人与非人类自然都有释能力,这就意味着环境 问题是人类工业化生产活动与环境中其它物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共识基础上,当代人文学者关注社会现实,探讨可持续性 议题,以应对环境危机。2012年,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 (MLA) 的现代语言联合会期刊(PMLA)出版了 可持续 性主题专刊,从新物质主义和后人文主义的视角对可持续性 话语进行了探讨。阿莱莫、丹恩布莱顿(Dan Brayton) s斯蒂 芬妮莱门纳格(Stephanie LeMenager)、斯蒂芬妮富特 (Ste
16、phanie Foote) s 林恩凯勒(Lynn Keller)、史蒂文门茨 (Steve Mentz) s罗伯尼克松(Rob Nixon)和卡尔齐默若 (Karl S.Zimmerer)等学者都从不同学科视角参与了关于可持 续性的讨论,展现了人文科学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阿莱莫的论文可持续这个,可持续那个:新物质主义,后人文主 义和未知未来(Sustainable This, Sustainable That:New Materialisms, Posthumanism, and Unknown Futures” , 2012) 揭示了 可持续性话语的人类中心主义缺陷。该文指出可持 续性”话
17、语体现了商业驱动模式,采用技术科学视角,回避 自我批评。她认为当前可持续性的相关管理体系和技术措施, 都体现了外部化和客体化世界的倾向,人们应该认识到可持续 性没有纳入对于非人类物种生态体系的思考,导致了没有环境 的环保主义。她强调:我们不要梦想走向一个我们可以将没有生机的自然资源储备在货 仓中,以备使用的未来世界。我们不是要对一个仅仅是外部的、 空洞的和无生机的外部世界负责,而是要对一个包括我们在内的. 活跃的,具有自然发生的物质性的,人类与非人类共同的集体负 责。阿莱莫认为人类再也不能退回到人与自然的分裂和人否定自然的 时代,也不能走向一个有着稳固的、疏离的和外部化的自然的未 来。她指出一
18、个后人文和新物质主义的可持续性可以接纳哲 学家和女性主义理论家罗西布兰多蒂(Rosi Braidotti)提出的 擅变感(sense of becoming),即主体的消融和与环境的融合, 同时,也可以从新物质主义中得到启发,接受多娜汉娜维 (Donna Haraway)、南西塔纳(Nancy Tuana) s 巴拉德和布 鲁诺拉图(Brun。Latour)等人的物质释能力思想。新物质主义 思想有助于对可持续性的含义和目标进行批评,为生态批评 从新物质主义视角解读“可持续性主题文学奠定了基础。与阿莱莫的可持续性”观点相呼应,生态批评以可持续性 为主题展开研究。莱昂纳多西加杰(Leonard S
19、cigaj)在其著作 可持续性诗:四位美国生态诗人(Sustainable Poetry:FourA-merican Ecopoets, 1999)中,区分了可持续诗与传统自然 诗。他认为,就前者来说,非人类世界独立于人类的意志和需求, 在一首真正的可持续性诗中,尽管诗歌源自人类思想,世界 却为自身而存在。吉伦达西伍德(Gillend Arcy Wood)在美 国文学史(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2012)春季刊的导言 中指出:可持续性使得有必要谦卑地承认人类知识的局限 性。人类面对世界的谦卑感,与对于世界物质性的解读之间 存在内在的和本质的联系。物质生态批评强调文
20、学研究要注重主 体与客体间的物质联系,即主体与客体由于物质性而具有通透性, 构成交互联系的联体。英国诗人艾伦费希尔(Allen Fisher)的诗 歌旋量 (Spinor)以近似叙事的方式,描述了在人类纪 (Anthropocene)人类技术与自然世界成为联体,人类活动造成 的气候异变给自然世界和人类带来了威胁。该诗的第一诗节如下:旋量(4) 发动机反推声听到/越过湖泊/从山那边/表明/暴风雨扑近/听者 另一滴雨/滴在暴风雨边缘感觉在/胳膊上举起胳膊/干了一杯伏 特加烈日/苍蝇使人眯眼/被看见而且然后被感觉到 该诗节重点强调即将到来的隐隐约约的暴风雨给人的感觉。在该 诗节描述的场景中,听者听到
21、一个正着陆的直升机的”发动 机反推声,越过湖泊/从山那边,但听者却感觉暴风雨 即将来临。暴风雨成为一个将天气、气候、风景和技术联系在一 起的主题。诗人将即将到来的天气现象与直升机发动机反推声 两者并置,将一个自然现象转变为自然-人类创造聚合体,从而与 下一诗节出现的气候异化相呼应。整个诗节所描述的场景被一种 不祥的,几乎难以定义的聚合体所笼罩。这个聚合体对于人的日 常经验起着模糊的作用,但很难赋予其一个清晰概念。在此,人 的感觉得到强调,暴风雨被听到,它的边缘通过一滴 雨滴被胳膊感到。但这些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并不能形成 对于笼罩于头上聚合体的确定认识。伏特加酒虽然喝时不甜也不 苦,喝下后却会带
22、给人烈焰般的烧灼感。诗人以伏特加比喻人类 无法直接体验气候异变的宏大现象,但其导致的极端天气,如高 温和干旱却可以直接被看见和被感觉到。当太阳炙烤大 地,人只能如醉酒一般痛苦地眯眼。大地失去生机,喜欢追 逐腐败气味的苍蝇在飞舞,这一场景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该诗节使用了视线伸缩式(trans scalar)想象,即想象力可以在 局部和整体之间滑动。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尚难以理解动态变化过 程,这种动态变化过程存在于人的感性经验和在宏大与微小规模 上塑造人类纪物质现实世界的各种复杂聚合体之间。视线伸缩式 想象有助于人类认识宏大和微小规模上的物质现实。在该诗中, 诗人借助听者直接感觉微小规模上的下雨天现
23、象,想象全球 变暖后的衰败情景,体验气候异变后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诗 人也在间接认识宏大规模上的气候。视线伸缩式想象已经用于科 学研究。迈尔希尔曼(Mayer Hillman)关于气候异变和公共政 策的著作我们如何拯救地球(How We Can Save the Planet:Preventing Global Climate Catastrophe, 2008) f 论及 在南极通过收集冰芯数据,分析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与地球过去 气温相关性的科学研究。这种研究采用了视线伸缩式想象,依据 当前的数据分析,想象亿万年前的地球气候状况。视线伸缩式想 象有助于探讨如何使想象力在体验天气与体验气候之
24、间滑动,帮 助公众认识气候异变的严重性,向公众传达可持续性理念。除了关注气候异变,生态批评者还对于可持续性文学中以日 常生活中水和能源的使用、交通、建筑和食物等现实层面为主题 的文学进行了研究。斯洛维克的论文趋向生态美学:食物、性、 水、建筑和自行车骑行诗(H Towards Sustainable Aesthetics:The Poetry of Food, Sex, Water, Architecture, and Bicycle Riding , 2018)分析了多首可持续性”主题诗歌, 展现了将美学、日常生活与阅读实践结合的可能性。由于世界许 多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受制于水资源不足,水主
25、题与全球性 气候异变密切相关,因而成为生态批评首选研究对象。他选取美 国印第安诗人奥菲利娅泽佩达(Ofelia Zepeda)的短诗会下 雨吗? ( It Is Going t。Rain?)为文本,说明该诗中的(雨) 水对于沙漠中从事农业的印第安人来说,不仅是生死攸关的资源, 还具有神圣意义。斯洛维克还分析了威廉斯坦福(William Stafford)的”也许我独自骑车(Maybe Alone on My Bike, 1964),一首以能源和交通为主题的可持续性诗歌。斯洛维 克强调了诗人骑车回家时对夜景和心理的描写,说明诗中的生命 包括人类、猫头鹰、山间湖泊等构成的聚合体,自行车代表的技 术
26、为人与自然搭建了沟通之桥,指出诗人向读者传递了 可持续 性理念。可持续性主题诗歌涵盖了诸如水和能源的使用、 出行工具和食物的选择、建筑和生活的地方等日常生活相关方面, 使生活在高消费主流社会的读者能认识另一种生活方式,重新想 象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对于地球的深远影响。这类文学作品描述了 作者与世界的接触,展现其情感和心理反应,强调作者与世界进 行感官联系的价值,从而使可持续性诗歌具有生态美学意义。早期可持续性话语存在着自然与文化、人类与非人类物质、 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忽视未来环境影响等问题。基于对可持续 性的重新审视,生态批评探究可持续性文学中与气候异变和日 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唤起读者思考变革
27、思维方式和采用可 持续性生活方式,这对于认识气候异变、合理使用资源和环境 保护具有积极意义。结论气候异变等环境危机不仅有外在环境因素,更具有文化因素,这 就意味着有必要从人文科学中寻找对策。人类只有意识到现代文 化的基本原则,如客体化自然,对于自然的工具理性态度和线型 时间观等是环境问题的根源,才能认识世界和自我,并改变不利 处境。21世纪生态批评转向物质叙事力研究,说明人类不是外部 于自然或作为自然的观察者。这种观念有利于人类认清人在自然 中的位置,并采取恰当行动维护自然。21世纪生态批评肯定了叙事的作用。叙事和故事讲述形式生动, 有助于普通读者在阅读中想象和模仿另一个不同环境,生态叙事 学
28、探究生态叙事对于读者通过想象模仿不同环境和反映直接语境 的作用,使生态批评更接近物质世界。21世纪生态批评提倡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活动,因 而对可持续性主题文学进行探究。生态批评通过分析可持 续性文学中展现的可持续性生活方式,唤醒人们意识到我 们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日常行为方式, 为保护环境而进行变革。21世纪的生态批评从环境人文学中借鉴相关概念和思想,促进 了生态批评与环境人文学齐头并进。生态批评从早期注重生物学 和生态学相关科学的经验现实主义,到将重心转移到以尼克松的 慢暴力为特征的社会差异和环境正义,以及当今对于地理与 气候的关注,表明生态批评与科学的联姻呈现弧线轨迹。尽管浪 潮河系和块茎都曾被用作生态批评的隐喻,实际上,生 态批评多元化理论和国际合作之间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生态 批评的多元理论如一束蜡烛组成的火炬,彼此相互映照,共同绽 放光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