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收藏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学习化学时,同学们可以从知识点出发用知识结构为主线,把所学化学知识归纳起来。下面是松鼠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1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O3(或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HCO3
2、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
3、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3、稀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ClS2-稀Cl、BC2白色沉淀O4-+a2+=BaS4四除杂
4、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ol):把含有021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023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mol或.mo-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
5、V)()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Vm.标准状况下,Vm=22./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o/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
6、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c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
7、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Cl、蔗糖溶液胶体在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OH)3胶体浊液大于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B=AC+)D、复分解反应(A+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子反应(
8、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非金属氧化物(、S3、C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离子方程
9、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和2-、A+和Cl-、Ca2+和CO32、M2+和OH-等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2
10、,HO3-,O32-,OH-和N4+等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等。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2+、Fe+、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五、看
11、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2。三、A1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五、a2CO3和NaHCO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
12、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2C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NaHCO2COCO2H2O与酸反应CO3+HCO3HCO3+HO+HOHCO3+O2O相同条件下放出O2的速度NaC3比a2CO3快与碱反应a2CO+Ca(OH)2CaC3+2Na反应实质:O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CO3+NaOHNa2CO3+HO反应实质:HC3+O-H2+O2与HO和C的反应NaCO+O+2O2NaHCO3CO32H2OCHC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CO3Ca32NaClCa2+O32CCO不反
13、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2【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
14、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能级能量高),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
15、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i)原理。(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洪特规则特例:当、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p3、d5、f7、p6、10、f4时,是较稳定状态。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2s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2s2p3、15s23、24C354s1、25Mn3d54s2、33s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
16、Ne22p6、8Ar3s2p6、29u3d1041、3Znd104s、36r4s4p6。.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2262611s2s2p3s3p4s。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r4s。(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1。每周期结尾
17、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22H为1s外,其余为np。H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轨道,还未出现p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分区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s4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族元素。即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族)的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
18、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三.元素周期律.电离能、电负性(1)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1个电子。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碱金属(或第A族)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或族)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总体呈现增大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同一原子的第二电离能比第一电离能要大(2)元素的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以氟的电负性为40,锂的电负性为.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
19、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3)电负性的应用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同周期自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会考知识点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