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20KB ,
资源ID:267417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7417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经开的覆灭记.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经开的覆灭记.docx

1、中经开的覆灭记 一、特权到底能有多大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中经开无非是与万国证券和辽国发这两个对手进行争夺,其利用内幕信息的行为无非相当于在比武中使用了暗器,而其在长虹事件中的作为,却比暗器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次是直接破坏了市场规则,把比赛的裁判-交易所也拉下了水。这种本领肯定不是寻常机构能有的,直到今天,其中的内幕仍然不为人所知,是什么样的利益集团竟然能让交易所冒如此大的道德信用风险呢?更让人不解的是,这次严重违规事件竟然连主管人员也没有进行重罚,而仅仅没收了违法所得,这种美好结局也并非常人能祈求得到的。当时的中经开无疑已经走到了其事业的顶峰,而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逆行,也为它自己埋下了

2、恶果-如果不是当初为所欲为,能遭遇猝死的结局吗?二、一战定江山的327国债事件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一举奠定了中经开在证券市场的显赫地位。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但它留下的疑惑却始终没有被人忘记。而这个疑惑并不是大输家万国证券留下的,而恰恰是大赢家中经开留下的。至今为人公认的是:327国库券的贴息计划显然遭到泄密。中经开得天独厚的财政部背景令人不得不疑:中经开的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董事长,是原财政部副部长田一农,以后则长期只有总经理,均出自财政部。1995年时的总经理朱扶林是第二任,即是原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司长,当时主管证券、期货业务的中经开一代枭雄戴学民亦出自财政部综合计划司。然而经过这一

3、仗大胜的中经开并没有因此有巨额利润入帐,1995年底接任中经开第三任总经理的韩国春(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向财经证实:327给中经开的利润连1个亿都没有。1995年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市场逐渐变得越来越火爆,其中主角就是以万国为首的空头和以中经开为首的多头,加上不断变化阵营的辽国发。这场最能反映当时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势力对比的经典大战,实际上有三位要角:一方是国字头的中经开;一方是代表上海股市传统力量的万国证券,第三方则是代表草根或民间资本的辽国发。这种势力对比,不仅反映了1992年之后中国经济的整体格局,也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当时各级机关紧张的博弈关系,而327国债品种恰好将这三方势力奇

4、妙地纠结在一起,并以戏剧性的方式呈现了其中的冲突。其实,327这场惨烈搏杀的结局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但它还是在1995年2月23日达到了最高潮。为了挽回败局,万国证券的总经理管金 生,在收盘前的七分钟用700多万口空单炸盘,上海证券交易所只好取消最后七分钟的交易。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当时证券市场最为风光的万国证券公司的关门,也导致了被称为证券教父的管金生的悲剧人生。但当人们被管金生个人的沉浮和327事件本身的戏剧性所吸引的时候,一个最应该被长久关注的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遗漏了,那就是,作为多方主力的中经开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从当事人的回忆来看,将万国当作这场金融灾难的首恶是非常不公平的。

5、起码,违规开仓的不仅仅是万国,中经开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但这不是问题关键所在。问题的关键是,中经开究竟是凭什么在这场对赌中大获全胜的?其实,这个答案早已明白,中经开靠的是万国想都不敢想的内幕消息。虽然万国肯定知道中经开的背景,但他们还是固执地以为可以凭自己的实力赢过对方的权力。据说,当时万国的操盘手是刚刚从海外归来的金融专业人士,算得上第一批海归了。但是直到最后,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因为在他们的专业眼光中,对手显然要比自己疯狂得多,但他们还是错了。这当然不仅仅是这批海归的悲哀,也不仅仅是万国的悲哀。不难想象,这种冷酷的逻辑将决定性地改变他们一生的思维方式。可以说,中经开开创了中国资本市

6、场上靠违规看牌赢钱的先河。不过,这还不是中经开在327事件中作出的最恶劣示范。最恶劣的示范在于,中经开在327事件中,以最明火执仗的方式开创了中国裙带资本介入证券市场的新通道。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注:327国债事件过程详见327国债事件血腥历史或许告诉你融资融券的未来有人估算,在整个327事件中,多头的盈利在70亿元左右。作为多头主帅,中经开自然应该赚得盆满钵满。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中经开竟然没有盈利。那么70亿元白花花的银子究竟被谁拿走了呢?答案已不言自明,靠内幕消息在中经开名下开老鼠仓的人拿走了。可以证明中经开的确没有在327事件中赢利的一个间接证据是,在327

7、事件后不久,中经开公司竟然几次面临支付危机。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达6.8亿元的同时,还累积了七十几亿元的债务,公司几乎被掏空而濒临破产。不过,这仅仅只能表明中经开公司没有赢利,而那些与中经开相关的个人的财产增值情况也许正好相反。中经开作为一个特殊公司的功能及性质,在这里变得一目了然。327事件后有人称,327一役,造就了一 批亿万富豪。不过,最应该问的是,这一批人究竟是谁?兹事体大,327"事件后,中央组成了以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安全部等六大部委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调查?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规格不可谓不高。但正如一些人所预料的那样,管金生以个人十七年牢狱的代价为327事件划上

8、了暂时的逗号。之所以说是暂时的,是因为327事件在以后还肯定会被人重新提及。不管围绕327事件还会产生多少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违规的一方,中经开应该也必须受到惩罚。万国的管金生被判,辽国发的高氏兄弟蒸发,不能惟独中经开稳如泰山。而以327事件为界,中国证券市场由此折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种全局性的控制力量开始登堂入室,并逐渐占据主流。二、通天手笔的长虹配股事件1、长虹配股事件1995年8月21日四川长虹(600839)除权交易日,一些投资者惊异地发现:四川长虹国家股转配股的红股部分与个人流通股的红股混在一起悄然上市流通了。长虹当时配股的主承销商为中经开,副承销商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和上财证。

9、配股采取余额包销制,未被认购的配股和转配股部分均由承销商负责包销。配股说明书明确告诉投资公众:社会公众股部分于8月14日上市流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国务院就国家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未作规定以前,社会公众受让的法人股转配部分暂不上市。1995年8月22日上交所的交割记录明白无误地证实了一点,市场为之哗然。12位的投资者投书中国证券报,投诉长虹违规。8月23日中国证券报刊登股民来信,彻底把此次事件予以曝光。长虹配股事件是中经开在327国债事件后半年又导演的一场大戏,它把耻辱带给了自己的同时也让中国的股市为之蒙羞。2、中经开并非始作俑者,但树大招风长虹事件发生初期,许多市场人士猜测是否上交所的锁定

10、系统出了某种故障所致。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和上交所有关负责人的出面解释,新闻媒体的充分曝光,中经开的狰狞面目开始显露出来,虽然有资料显示,它并非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1994年10月7日,浦东强生(600662)实施10配3转3的配股方案,1995年5月8日在此基础上实施10送2的分配方案,转配股的红股也于5月8日一并上市流通,但没有作任何公告。1994年5月27日,广州珠江(600684)将原来法人股的红股按10:5的比例转让给个人股东,每股转让价为38元。因证监会未批,转让缴款延至10月10日办理。1995年7月17日,广州珠江又实施10配2的配股方案,原来法人股红股转让部分所产生的配股部分

11、 于7月31日与个人股配股部分一并上市流通了。广州珠江公司的股权变动公告虽未对此作出说明,但已明白无误地将法人股红股转让部分所配售的股份列入了已流通股本中。1995年6月,新世界(600628)实施10配3转3的配股方案,8月18日又实施了10送2的分配方案,转配股所送的红股也于8月21日与个人股红股一并上市流通。由于长虹配股规模巨大,中经开因此的获利也非常丰厚。有业界人士认为,在长虹转配股上市流通中,中经开可获利至少在8000-9000万元。正是这样的好处让人难以接受,中经开成了众矢之的,它在把上交所拉下水的同时暴露了自己。3、无言的结局中国证监会早在证监发字1994161号文件关于颁布上市

12、公司办理配股申请和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定的通知中指出:在国务院早做出新的规定以前,由国家拥有和法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配股权和红股出让后,受让者由此增加的股份暂不上市流通(个别公司全部股份都已上市流通和法人持有已上市流通股份的情况除外)。1994年已实施过转配方案的上市公司,也要按本通知的规定处理。证券交易应当按本通知的要求,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因此,中国证监会在对长虹事件定性时指出:长虹公司法人股转配红股违规上市事件,是一起违反国家法规政策、违反三公原则、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严重违规事件。按证监会的处罚办法,中经开仅仅被没收了2000多万的违规收入,但成千上万长虹股东损失了巨大

13、的合法收益。人家牛啊!.三、摆不脱的东方电子之谜与327"国债期货几十天赌输赢的情况不同,在东方电子上,中经开似乎经过了长时间的策划。资料显示,中经开不仅是东方电子1997年上市时的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而且是东方电子在二级市场上长期的重仓持有者,是绝对的庄家,而其操作时间之长,股价翻番幅度之大,决不逊于德隆系股票,是中国长庄的开山鼻祖。其实,中经开早就在四川长虹上有过类似长庄的努力,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但这种抱负却在东方电子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实现。2001年7月份东方电子的那场暴跌,实际已经宣告了持续4年多的造富神话的终结。当年证监会对于东方电子的调查结果和处罚决定久拖不公

14、布,但从东方电子当时公布的年报情况来看,证监会的意图已经显现出来,那就是让公司承认历史错误,但却要在整顿后争取保存下来继续发展。但整个东方电子事件无疑都与其发行承销商和配股承销商中经开紧密相连。中经开到底在东方电 子做了些什么呢?1、东方电子暴涨之谜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起诉书中称,1999年4月至7月,被告人姜继增在担任中经开总经理期间,指使公司证券总部交易部经理桑会庆等人,共开设了26个账户,集中7.8亿余元,大量连续买卖东方电子股票;而1999年5、6月份中经开就动用达6亿元人民币,将东方电子的股票从22元上推到56元,涨幅为190。此后,桑会庆等人采用连续买卖和自买自卖等手段,继续推高东方

15、电子股票价格,截至2000年2月17日,东方电子股票价格上涨至90元股(复权后),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从中非法获利55亿余元。在法庭上他还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内情:1999年6月末,东方电子的股票已经涨到58元的高价位。但是7月1日,股市突然出现暴跌,东方电子股票也受到冲击。这时,为了继续维持东方电子股票的高价位,姜继增默许了中经开职员孙某进场护盘的请示。随后中经开从杭州一家财务公司融资两亿元人民币,并从中动用了1亿元进场护盘,保住了东方电子股票的高价位。此后,在大连休假的他还在每天注意东方电子股票的变化,电话指挥前方操盘手,期间中经开的最大持仓量达到总股本的7到8。而且从建仓到出货持续时

16、间达半年以上。姜继增称,从2000年1月开始东方电子股票已经涨到中经开公司的持仓成本以上,他开始主张陆续出货。1月份中经开抛售了700多万股的股票,2月份又抛了700多万股。到2000年5月,中经开在高价位上抛出了绝大部分股票。从东方电子身上赚了4个多亿。仅一个涨停板的一买一卖,公司就净赚3200万。2、真正的操纵黑幕中经开在操纵东方电子上首次使用新式的武器:公募基金。在东方电子长期的令人惊叹的涨升中,基金景宏和基金景福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公开资料能够看出,到2000年末,基金景宏持股达到10,669,512股,占总股本的1.16%;基金景福持有2,737,848股东方电子。而到2001年6月

17、30日,这两家基金仍然分别为东方电子的第七和第十大股东。而中经开正是这两家基金管理人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虽然这两只基金在规定时间披露的持股量,对于当时流通盘已经相当庞大的东方电子来说,只具有某种象征性。这两家基金首次出现在东方电子的股东名册上的时间是2000年中报,这个时候已经是东方电子的最高价位区域,傻瓜都看得出,这两家基金所为何来。鉴于当时基金在投资者心目中理财专家的高尚而又专业的形象,这两家基金实际上还起到了迷惑投资者并吸引跟风盘的作用。这大概 用不着有更多的怀疑。虽然基金的高位接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中经开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将一个为投资者理财的工具,变成了为庄家服务的私器,还是让人

18、不得不感慨于中经开的敏捷与无所顾忌。其后基金的职业操守及专业形象广受非议,但中经开的严重违规却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另外一面:大股东对基金公司的控制。与中经开撤消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中经开退出大成基金的公告;但有像中经开这样的庄家股东,所谓基金黑幕层出不穷也就不难理解了。中经开对东方电子的炒做中另外一个秘密手段,那就是利用内部职工股。东方电子在1996年12月12日的招股说明书:截止1996年6月30日,本公司共有职工855人。公司前次定向募集的内部职工股,据国家有关规定已由山东证券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托管,全部登记造册。而在其1997年的年报中又披露:截止1997年12月31日,本公司股东总数为2

19、1084户,其中内部职工股股东5444户。一下子比应该有的最多人数多出4408人。仅此一点,东方电子的内部职工股存在严重的问题。要么在上市前有过大规模的换手,要么存在超范围发行的问题。最极端的推测是,东方电子在1994年通过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这本是一件非常容易查清楚的事情,但在当时由于是中经开为主承销商和上市推荐人,却变成了一桩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在董秘高峰在一份交代材料里说明,1997年1月9日即股票发行的第二天,公司部分原高管人员即开始动议,由股份公司出面购买部分内部职工股,以便日后获利减少分红的压力(当时发行时曾承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公司

20、每年将进行不低于30的现金分红。事后证明,职工股发行后至上市前的1996年,东方电子每年净利润均保持了70的增长,分红承诺也做到了完全兑现。)随后,公司财务部门以尚未成立烟台震东高新技术公司的名义购买了1000万股内部职工股,其后连同公募前尚余44万股,共计1044万股内部职工股过户至个人名下,而这些个人均是董事长兼总经理隋元柏从老家山东文登和董秘高峰从老家龙口的收集的。由此,东方电子在上市前,共雪藏了1044万股内部职工股,分散在44个个人账户中,由公司自己掌控。此事在公司内部只有极少数人了解内情,至目前为止,外界一直不得而知。资料显示,1997年至2000年东方电子共进行了4次大比例股本扩

21、张。其中1997年5月,10送6转赠4,1998年9月,10送8,1999年10月,10送6转赠4,2000年5月,10送7股。东方电子掌控的这部分内部 职工股迅速扩张到近1亿股,按照2000年5月24日10送7股除权后的收盘价格21元计算,如果一路持有的话,市值已经接近20亿元,而当初投入的成本也不过1600万元左右。实际上,自1998年始,东方电子已经自己瞅准时机陆续抛售了部分职工股,至2001年8月全部清仓,这笔资本所得形成的巨额财富也分期分批地计入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之中,成为诠释公司业绩神话的重要依据之一。东方电子通过炒股收入虚增利润东方电子实际募集资金仅6000余万元,均当即就被投向

22、了证券市场。于1997年1月20日,即公司股票挂牌交易的前一天,有4000多万元被打进了公司掌控的44个账户中。上市第2个交易日就买入了200多万股,于当年11月底抛出,获利5000多万元,全部计入了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在首次试水成功后,鸿篇巨制随即接踵而来。东方电子原主要领导人员,自1997年股票上市至2001年8月间,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中期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以及成立北京东方网络管理公司等内幕消息,在天同证券44个个人账户,银河证券10个个人账户,华夏证券15个个人账户,累计投入公司资金6.8亿元,以及卖出本公司所掌控的1044万股个人原始股所套现的资金,买卖本公司股票,共计买入8542万股

23、,金额为19.77亿元,共抛售15733万股,金额为31.58亿元,涉嫌内幕交易的金额达到了51.35亿元。将大部分股市收益用于虚增主营业务收入。东方电子自1997年至2001上半年,共计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7.0499亿元。注:为应付审计,该公司结算中心伪造了某银行进账单,又与某银行烟台南大街分理处互相配合,通过在该分理处设立的东方电子技术服务公司账户中转、拆分,并伪造1509份银行进账单以及相对应的对账单,金额17.04亿元。同时,公司主要领导人安排市场部个别人员,采用私刻客户印章、粘贴复印等方式伪造销售合同1242份,合同金额17.29亿元,虚开销售发票2079张,金额17.08亿元。从1

24、997年开始,东方电子原财务处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后的数据制作各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虚假的财务报告,该公司原证券办据此编制虚假的公司中报、年报,提供给股东和社会公众。有关材料显示,经查证核实,并经司法、会计审计,东方电子自1997年至2001上半年,共计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7.0499亿元。另据隋元柏、高峰等人证实,在东方电子事件中中经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在2000年东方电子投资1亿元成立北京东方网络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当时的中经开信托总经理先是亲赴烟台,质询公司为什么对网络热无动于衷,随后又邀请公司有关人员在北京召开了网络 研讨会,许多机构和基金的头面人物均到场捧场,

25、声势颇为浩大。在公布成立网络的前一天,即2000年3月6日,公司自己买入了840万股,其他机构当然也不无收获。东方电子在内部职工股上的猫腻,正是中经开与东方电子长期战略合作的原因-一个美妙的蜜月就此开始。换句话说,没有大量和廉价的内部职工股的集中(更确切地说,是向少数知情人手上的集中),也就没有人有动力去创造东方电子这个造富神话。以内部职工股的黑箱作为源头,到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延续多年的高成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中经开在东方电子上的这个宏大策划。这当然是一个杰作,但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一位曾在中经开的人士评价说,中经开与东方电子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成为证券市场的范例,因为其不仅做了东方电子的

26、上市,还能连续做两次配股。现在看来,东方电子的神话产生与这种合作关系也是紧密相连的,假设没有了连续多次的概念炒作,假设不是中经开这样一个强势机构在运作,东方电子或许将一直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公司,可以说,东方电子是跟随中经开才从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中央,也走向了深渊。自从327事件以后,很多人就将中经开称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恶少,这一是形容其树大根深,背景不凡,另一方面则是形容其手法凶悍,行事肆意。在东方电子的炒做中,我们看到了中经开对高科技概念的超强悟性,以及对基金的某种独创性运用。四、自掘坟墓的银广夏陷阱虽然至今为止,没有任何监管部门表示银广夏造假与中经开有关,但在银广夏的事件中,中经开绝不是

27、一个真正受害者,即使它因此而灭亡,至少是股价的操纵者。此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经开的高层不和已是公司内部公开的秘密,中经开的业务拓展停滞不前而逐渐押宝证券市场的股票投资。中经开曾经在东方电子(000682)上获利颇丰,据说有4亿元至7亿元的利润进账。可以想象,如果不是银广夏的骗局被及时、突然戳破,东方电子的故事会再次在银广夏重演:高位接仓-继续维持神话辅以高送配-关联基金进场掩护-出货盈取高额利润。中经开这种悟性与独创的特征在银广夏的故事中也同样显露出来;同时也被自己的贪婪和自负击倒。1、中经开露脸中经开正式在银广夏露脸,是在银广夏2000年年报,一家叫北京中经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机构出现在银

28、广夏第七大股东的位置上,成为其最大的流通股东。而从之前的2000年第三季度开始,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属下的基金景宏 和基金景福已经开始买入银广夏,据分析,第一次建仓是在7月下旬,建仓成本大至在25元。第二次建仓时间在2000年12月14日至年底,其大致成本在32元左右。将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属下的基金景宏和基金景福算到中经开头上,这是有充分理由的。首先,中经开是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股东,也是基金景宏的发起人、上市推荐人和目前的第六大股东,基金景福则与基金景宏在投资中如影随形,更为重要的是中经开与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在人事上的关联,如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的法人代表姜继增正是中经开的总经理。以至于有中经开的地方

29、就有大成基金、有景宏的地方就有景福。而中经开物业则是第一次露面,评论人士认为,这种露面可能是别有用心:不用说,这几家与中经开密不可分的关联股东又是在银广夏股票价格大幅拉高之后介入的;其用意与手法可谓如出一辙。表明有中经开在此,引诱投资者尽管放心大胆跟庄买进,结果就可以逐步出脱筹码。2、中经开系投入20亿?据统计,中经开物业管理公司及景宏、景福这三个机构,高峰时总共持有的银广夏明仓超过2140万股,截至银广夏崩溃前2001年6月30日,中经开物业持有银广夏959.2万股,占1.9,而基金景宏和基金景福2001年年报的股票剔除部分则显示,基金景宏和基金景福去年曾分别剔除过银广夏701万股和485万

30、股。景系基金为什么会在30多元高位建仓,这一直是市场想要弄清楚的问题,而景宏、景福在东方电子上面的表演也如出一辙,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基金黑幕中所描绘的那个经典的场面:热气腾腾的桑拿浴房里,庄家和基金经理赤膊相向,没有录音或者泄密的可能,双方坦诚相见,希望基金为庄家高位接盘,每接我一股,我给你个人一块钱。考虑到中经开与大成基金公司之间的亲密关系,或许连这一情节都可以省略。除了三个公开操作工具外,中经开在银广夏上面到底建了多少仓?没有人知道,有市场传闻说,中经开系在银广夏上投入了20亿元。银广夏2001年中报显示,其股东从1999年的从5.18万减少到1.42万人,股东平均持有2万股左右,按照流通市

31、值计算,也就是每个股东名下平均市值64万,而根据深交所的统计,其中持股10万股以上有500多个户头,意味着每个户头拥有者光银广夏就有300余万元的身价,可见是一个典型的庄股。从时间上推算,东方电子与银广夏的炒做在时间上有交叉。也就是说,中经开几乎在同一时间出击两家(也许是数家)大牛股,其路子之野,气魄之大,让人望尘莫及。业内谓中经开凶悍,看来绝非戏言。3、海啸袭来2001年8 月登在财经封面的一篇重磅文章:银广夏陷阱将闻名于世的大牛股银广夏骗局彻底揭开,竟然是这样一个烂摊子。银广夏事件的发生,直接引爆了中国股市的一场诚信危机,投资者普遍对银广夏之类的公司深恶痛绝,即使有机构想要自救,但在众目睽睽的市场环境之下很难再肆意妄为。9月26、27日的前市尽管有大量交易盘出现并一度打开跌停板,但最终还是前功尽弃,就深刻地说明了这种情况。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在目前的状况下企图以抢反弹的形式来进行刀口上舔血式的操作,无疑是极不明智的,也是充满了风险的。注:详见2001年8月7日的财经杂志的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4、数十亿灰飞烟灭8月3日初银广夏停牌前,流通股的市价大约是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