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3.86KB ,
资源ID:267379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7379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docx

1、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待批稿)临沂市环境保护局2006 年 6 月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面建设生态市是“十一五”期 间我市环境保护事业的两项重大任务。在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面,要确保 临沂两个控制子单元的出水不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调水干线造成 影响,要确保九条出界河流水质达到淮河流域“十一五”水质目标要求, 要确保临沂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岸堤水库生态功能保护区达到功能区划要 求。根据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临 沂市环保局编制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规划”以党的十六 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市实际,在总结“十五”成就

2、 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主要控制目标、主 要任务和保障体系建设,是今后五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对 于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富 裕、平安、文明、生态、开放、活力”的大临沂、新临沂,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6到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减轻环境污染和遏制生态恶化趋势的 重要时期。新时期我市经济将会快速发展,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环 境状况,紧紧抓住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

3、认识环境的制约因 素,通过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合理规划,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 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 步、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在人民群众享受物 质文化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我市“十一五” 乃至以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环境保护工作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未来五年的任务 目标是:总量翻一番,人均过三千;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城、历史文化名城、 滨水生态城、新兴旅游城市、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鲁南制造业基地和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联结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 新欧亚大陆桥东

4、桥头堡特大中心城市,构建“富裕、平安、文明、生态、 开放、活力”的大临沂、新临沂,使之成为“生态临沂,梦想水乡”。主要指标预期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2600亿元,年均 增长15% ;人均达到3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年均增长2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增长方式明显转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8 :54 : 38,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 5%。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13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30元,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

5、0年,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5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 然增长率控制在0.7%以内。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500亿 元,人均达到8000美元以上,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环境保护方面:城市回用水利用率达到 3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 用率达到85%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0%,噪声达标区覆盖 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3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市 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清洁水域比重达到86%,城区空气良好率达到 85%。这一任务目标的实现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发 展经济的同时搞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促

6、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编制“十 一五”环境保护规划,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充分体现环境保护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达到环保和经济发展“双赢” 的目的。、“十五”环保工作回顾“十五”以来,我市环保工作一直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实事求是和分类指导,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 综合决策以及强化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和社会监督等五项原则,积极推 进环保事业向前发展。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省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和帮 助下,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全市各有关部门的共同 努力下,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和工业污染源治理速度

7、加快,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 保队伍的监管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 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流域水环境质量趋于稳定 十五期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污染源再提高工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全市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大幅下 降,境内10条河流水质大幅改善。15个国控、省控监测断面,80 %达 到了淮河流域“十五”计划目标要求。(二) 全力推行“蓝天工程”,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2002年“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我市2003年底开始实施“蓝 天工程”,整体取缔关闭耐火材料厂、小白瓷、炒粉厂、刨花板厂、生化 厂、瓦盆窑、石子厂、石灰窑、土炼焦、改良焦、小炼铁、淀

8、粉加工、 兔毛加工、废旧塑料加工等污染企业 4880家,淘汰城区小锅炉等1060 台。拆除了 3家水泥企业,削减立窑生产能力 120万吨。全市水泥行业 106条立窑生产线全部更换了先进的大布袋除尘器,超前达到国家要求 2008年实施的排放标准。29家燃煤电厂脱硫除尘工作正在全面进行, 比省里要求的2010年的期限提前5年。对建陶行业、五金加工业窑炉 以及板材企业锅炉进行了全面整治。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将尾 气检测纳入车辆年检。2005年,临沂城区大气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 达到了 96.4%,各县城都达到了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三)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取得明显进展“十五”期间,建设城市烟

9、尘控制区 127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100 %;噪声达标区72.7平方公里,覆盖率62.0 %;大力实施了 “畅通、 绿化、光亮、蓝天”四大工程,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10.65平方米,集中供热率49 %,绿化覆盖率31.8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1.7平方 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4.5 %,城市功能和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 成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到19万吨,另有9座污水处 理厂开工建设,建成后全部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 55万吨。(四) 生态市建设开端良好全市已建立7个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5个森林公园(国家级2个,省级8个,市级5个)。各县区普遍划定生态

10、功能区,湿 地水网、生态基流、河流源头区、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五) 循环经济凸显勃勃生机全市已有14家企业被批准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试点, 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环境友好企业,发展市级环境友好企业30个。临沂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山东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并通过 了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正在推行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实施总量控制的12种主要污染物中,除二氧化硫指标外,都达到“十五”计划目标二、环境现状和环境问题(一) 当前环境形势我市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环保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1、 部分区域大气污染还比较严重。煤烟型污染、扬尘污染仍然对大 气质量

11、构成较大影响,机动车尾气污染呈上升趋势。2、 部分小支流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莒南鸡龙河、苍山沙沟 河、郯城窑上干渠、陷泥河、罗庄南涑河、临沐张疃河等河流水质达不 到功能区划要求。3、 农村目前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县城、乡镇 环保基础设施缺乏,部分区域居民饮用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农产品 中化肥、农药的残留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畜禽养殖也逐渐成为农 村新的污染源。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也面临多方挑战。危险废物尚未得到有效控制5、 城市功能区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昼间好于夜间,噪声污染 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6、 环境监管能力仍需加强。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

12、进,人员缺乏、 执法手段滞后已经影响到环境执法,硬件建设需要及时跟进。(二) “十一五”时期环境污染形势分析“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市生态环境将进 入考验期:未来一段时期,我市不仅要解决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和 新的环境污染、避免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维持生态环境稳定,而 且还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压力。如果继续 沿袭传统工业化的老路,我市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面临非常严峻的 形势。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表现在:(1)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将使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来一段时期,能源化工基

13、地建设、原材料加工业等基础工业将保 持相对平稳和持续的增长态势,高耗能的产业还将占有一定的比重,我 市电力、钢铁、焦炭、化工、印染、水泥、造纸、制药、酿造、食品加 工等行业仍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若不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全市 污染物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将会有较大增长,资源与环境压力将继 续加大,污染有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的趋势。(2)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存在一些困难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保护任务艰巨,人口密集区和工业加工 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极其困难。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将进一步加 剧水体、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3) 新的环境问题将不断出现一是大量的新化学物质可

14、能成为自然系统中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二是大量的“现代垃圾”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新的危害; 三是城市汽车流动源带来的尾气污染有所发展;四是原生及工业污染 TSP、PMio等细颗粒物污染问题难以彻底解决。(4)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任务繁重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生态监测、环境宣教、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和 基础性科学研究等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持仍然需要加强,特别是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科技支持和投入、人才建设等手段要不断大幅度提升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的要求。三、规划目标、期限与指标(一) 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1、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 力发展

15、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根本;以强化执法监督、提 高环境管理能力为核心,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2、 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总体目标,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方向,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发展循 环经济为主线,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 的,通过实施四个转变,即由点源治理向流域、区域综合防治转变,由 污染防治为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由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 量并重控制转变,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现环境与经济 社会发展相协调,逐步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二) 规划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完成生态市建设

16、中期阶段目标任务,城乡环境面 貌明显改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并稳固提升。在全市 GDP年均增长 15%左右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 2005年削减15%以上。85%以 上的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临沂市区及各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全年的 90 %以上,危险废物和废弃放射源安全收贮、处置率皆达到100%。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 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科学长效的环境管理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 好地发展。(三)规划指标(到2010年)1、环境质量指标(1)水环境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 ; 市辖南水北调控制单元各出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 III

17、类标准, 其他控制断面水质达到W类; 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 85%以上(清洁水域比重) (2 )大气环境临沂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小于 100的天数超过全年天数的比 例达到90%以上; 临沂各县城驻地主要大气污染物年日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稳定在一级标准。(3)声环境临沂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 55dB ;城市主要道路交通环境噪声达标率大于 80%。(4 )生态环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0% ;全市受保护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到 13%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4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0%。(5

18、 )辐射环境环境及核设施周围的放射性、电磁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的涨落范围内。2、污染防治指标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控制在8364、406吨; 城市生活污水中化学耗氧量、氨氮分别排放量控制在 2.06万吨、2201吨;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控制在 9.63、3.98、5.1万吨;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 2005年实际排放量的115% ;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率 100%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0% ;城市回用水利用率达到 3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施I/M制度控制率达到100% ;重点污染

19、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100%;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 100% ;火力发电(热电)行业脱硫项目建设率100%。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3、循环经济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05年水平上降低5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80%以上;单位GDP能耗达到1.2吨标煤/万元以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4、环保管理能力指标“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占同期 GDP的3% ;临沂市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达到 6个,各县城均建成一个。;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在线监测设备 9套;应急监测设施1套;污染源自动在线监

20、控设施 300台套,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 设施建成率100%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根据对环境形势的判断和主要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 护工作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起点,采取十个方面的重大举措, 切实抓出成效,以取得明显进展。(一)全力施为,2007年要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6年,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提高和改进,力 争下半年全面达到且超过指标要求,年底前通过国家总局的技术核查和 总体验收,2007年正式授牌命名。(二)加强环境监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1、 建立更加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继续完善县区政府、市直各部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问 责

21、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重点落实经济综合管理、建设、国土资源、水 利、林业、农业和交通管理等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把环境保护指标纳 入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中。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监察 机关,严肃查处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违法和失职、渎职行为。2、 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全面推行落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企业无证排污。完善排污 申报制度,对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将排污许可证发放与贯彻 清洁生产促进法相结合。实施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建立 基于环境统计和环境绩效的企业环境报告制度。严格控制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过剩、污染严重企业的排污许 可证发放,对燃煤电厂和

22、化工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行统一管理, 直接发放二氧化硫排污许可证。3、 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将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发展 规划与决策阶段。重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城 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小区、 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的环评工作。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及行 业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规划和项目,实行 “环保一票否决制”。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建立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机 制和工业类项目环境保护准入标准。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 设项目

23、中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管理,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施工过 程中的环境监管。4、 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打击力度按照现行的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 制,继续清理和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对造成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的要严格 执法,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加大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环保 管理手段,在政府的授权下,对于明显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环保 部门可以直接对违法企业的实施停产治理或限期治理。完善环境行政执法部门与监察、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强化环境违 法案件向司法机关转移的力度,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的长效机制。5、 继续抓好循环经济示范

24、园区创建活动,提倡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模 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区域、城镇、工业园区、企业等不同 形式的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开展创建全国优美乡镇、环境友好企业、环境 保护模范社区(绿色社区、安静小区)等活动。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进 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继续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探索重点行 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建立。继续提咼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应提咼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类企 业法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开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正当渠道,实行

25、政务公开,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积极引导各类环保民间组织投身环 保公益活动,明确公众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经过 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0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通过政府的绿色采 购、消费行为来影响事业单位、企业和公众。(三) 突出重点流域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1、 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和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实施山东省“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小流域污染 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市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 运行效率。2007年6月底前,12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全部正 常运行,并配套建设管网工程和脱磷除氮设施。2

26、、 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建成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完善流域治理机制。落实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各项任 务,重点抓好市辖淮河流域和市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控制单元的水 污染防治。(四) 继续实施“蓝天工程”继续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重点抓好电力、建材 行业的污染治理,对城区内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板材企业逐步实施关、 停、转、迁,到2007年前,把污染严重的板材小锅炉全部取缔或治理完 毕。加快工业窑炉的燃煤技术改造步伐,在城市推广使用天然气。进一 步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瞬态简易工况法机动车尾气 检测,禁止排气超标车辆上

27、路行使。在城区,大力推广使用清洁燃料,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进一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从根本上改 善环境空气质量。(五) 加强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 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重点抓好西北部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沐东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和中南部两河冲积平原生态区、中心城市生态功能 区和其他重点保护区域的建设和保护。(六) 加强放射源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对放射源设施实行统一监管,保证放射源安全监管的独立性以及安 全标准和监管要求的一致性,加强对放射源设施的审评和监督。对严重 危及环境和公众安全的放射源设施遗留问题,尽快实施技术改造或实施 退役,建立全区放射性废物处置运行管理机制,

28、并尽快完善放射源与辐 射事故预警系统,健全放射源市级安全监管体系。对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电磁辐射的增高进行监督管理,合理开发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危害。优化电磁环 境布局,对电磁辐射在其立项阶段就要对设施产生的电磁辐射场强控制 目标做出规定。(七)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已有垃圾处理厂配套设施,防止二次污染,真正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加快建设城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厂工程。规划设置 6座 中型垃圾转运站,185座小型垃圾转运站,10处垃圾处理场。发展新型 建材产品,加大对各种工业废渣的处理力度,出台优惠政策,从根本上 解决粉煤灰综合利用。逐步禁止生

29、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包装物,以 加强管理和回收利用为主、产品代替为辅,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完 成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场建设,建立有毒化学品及其有害废物的申报登记 和管理制度,加强其生产、利用、收集、运输、储存、处理的全过程管 理,建立健全应急制度和手段。(八) 继续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严格控制居民稠密区中的机械加工、建 筑施工的噪声污染;加强辖区内餐饮业、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杜绝噪声 扰民现象划分出市区噪声功能区,严格执行噪声功能区标准,在各区域单 元之间,以道路、河流、沟壑、绿地等自然地貌分界,使相邻区域的环 境噪声大幅度衰减;加强路旁绿化,建设林木隔声带,降低噪声干扰

30、对城市交通噪声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噪声检测网络。(九)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整体管理水平1、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主要河流交界断面、重要饮用水源地等新建 8个自动监测站,并实现联网。各县城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和市环境监控中心实现联网。开展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并具备臭氧、一氧化碳、 VOC、PMio监测能力。开展生态监测,建立市级生态监测网络和空间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建设由 1个应急中心、1个重点 站和若干基础站组成的环境监测网。2、 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实行自动监测,对排放 COD、氨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重点污染

31、源进行排污浓度和总量的实时监测。对集中式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 置场实行自动在线监测,并作为“三同时”验收的必要条件。3、 提高环保执法能力完善“ 12369 ”环境举报和应急接警中心,按国家的规定装备环境 执法队伍,巩固我市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成果,全面提升环境执法能力。 完善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系统,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装备,增 加实验室快速测定分析能力,确保能够做到快速识别、及时处置辖区内 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4、 提升环境信息网络化水平集中力量继续建设全市环保专用IP网,不断完善环保数据库,运用 环境信息网络平台,保障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并为环境管理、环 境监测、环境应急指挥等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数据库、软件开发技 术支持。建立和管理各级环保网站,为社会和大众的环境信息咨询和网 上办公服务。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两个体系。加强环境信息标 准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5、提高环境基础与科技支撑能力,重视新型环境问题预防开展全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污染源调查、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 况调查、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全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全市生态环境 数据库建设、脆弱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重点 设施电磁辐射、全市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全市农村空气环境 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