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4 ,大小:893.55KB ,
资源ID:267100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7100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保管员害虫防治.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保管员害虫防治.docx

1、保管员害虫防治三、储粮害虫及防治基础知识(一)储粮害虫概述1.储粮害虫的概念储粮害虫是储粮昆虫中的主要类群,储粮昆虫是指能在干燥的储粮环境中正常发育、生长、繁殖的一类昆虫。通常把危害储藏粮食及其产品的有害昆虫称为储粮害虫(例如玉米象、谷蠹、麦蛾等),把捕食、寄生这些害虫的天敌昆虫(例如黄色食虫螨米象小蜂、麦蛾茧蜂等)称之为益虫,或者称储粮害虫的天敌昆虫。一般所说的储粮害虫,不仅包括危害储粮的有害昆虫,而且还包括危害储粮的螨类、鸟类、啮齿动物及其他一些节肢动物。严格来说,储粮昆虫是指必须能在储粮环境内进行正常繁殖的一类昆虫,即在此环境中必须有成虫、幼虫需要的食物及其生活的栖息环境。有些昆虫虽然出

2、现于储粮环境中,如豌豆象,但其成虫产卵前必须取食豌豆的花粉、花蜜补充营养才能产卵,幼虫需要在生长中的豌豆粒内发育,因而严格来说,豌豆象不能算作储粮害虫;另有一些昆虫的生活环境介于室内与室外之间,如仓潜、沙潜等,严格讲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储粮昆虫,但习惯上也将它们列为其他储藏物害虫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为许多储粮害虫不仅危害储粮,同时也危害其他多种储藏物。因此,储粮昆虫是储藏物昆虫中的一部分。2储粮害虫的分类地位(1)储粮昆虫隶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储粮害虫包括的范围虽然很广,但人们最重视的是危害最严重、种类最多、防治难度较大的昆虫纲害虫。因此,一般所说的储粮害虫,常常是指害虫中的昆虫。(2)

3、储粮螨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储粮螨类大多数种类隶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在储粮中较常见且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是粉螨科的一些种类,例如害嗜鳞螨、粗脚粉螨、腐食酪螨等。在环境湿度较高时,螨类常常大量发生,可引起局部储粮水分增加和局部发热。储粮中的螨类个体较小,往往不易发觉,而且防治较为困难。储粮螨类与昆虫的区别 P68(第二版缺) 3对足,1对触角,1对复眼 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个体较大,1mm 螨类 4对足,无触角;无复眼; 体前区、体后区两个体段 个体微小,肉眼不易见3储粮害虫的危害(哪些方面)害虫给储粮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害虫的危害,可以造成粮食质量的明显损失。据有关部门调

4、查,我国储藏中的粮食损失,国家粮库为0.2;农户的储粮损失为6%-9,其中引起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储粮害虫的危害。目前我国粮食的年产量已超过5亿t,而农户储粮占2/3以上,因此因虫害引起的储粮损失仍是非常巨大的。有些害虫喜食粮食籽粒的胚芽,使种子粮的发芽率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影响农业生产;有些害虫蛀蚀粮食的胚乳,使粮食的营养价值降低;有些害虫还能危害仓、厂建筑与包装器材。虱状恙螨可使人皮肤引起“谷痒症”、“皮炎”。害虫在取食、呼吸、排泄和变态等生命活动中,散发的热量及水分,能促使粮食结露、发芽、发热、霉变;害虫的分泌物、粪便、尸体、蜕、丝茧等污染粮食,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畜禽的生长发育。由此可知,储粮

5、害虫造成的损失不仅可以造成肉眼可见的直接损失,而且还可以造成间接损失和由于商品生虫而引起的商品信誉损失,以及造成对人们心理的不良影响等。 4.储粮昆虫的生物学(1)生殖方式。储粮昆虫是属于雌雄异体的动物,所以绝大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或称为有性生殖),即需经过雄雌虫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由雌虫排出体外,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但也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而能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嗜卷书虱。 (2)卵期(胚胎发育)。储粮昆虫从受精卵发育成幼虫(或若虫),在卵内需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该过程称做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或若虫)破卵而出的过

6、程称做孵化。不同种类昆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过程经历的时间也不同,我们把在某一温度下胚胎发育的时间称为该种昆虫在这一温度条件下的卵期。 (3)幼虫期(胚后发育)。昆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发育成成虫,这一过程被称为胚后发育。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不仅体积有所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和组织等方面也在起变化。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或若虫)与同性成熟的成虫相比,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在外形上就可以看出来。(4)变态及其类型。储粮昆虫从卵发育至成虫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结构甚至生活习性的变化,称为变态。主要有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等类型。不完全变态是有翅亚纲中革翅目、啮虫目、蜚蠊目和半翅目等昆

7、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它也包括3个虫期,即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若虫的体外发育,但成虫不再蜕皮。不完全变态的若虫和成虫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若虫除了体型较小、翅较短和生殖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外,在躯体外形以及生活习性和栖息场所等方面都与成虫非常相似。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4个不同的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全变态类幼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有显著的区别,而且生活习性有时也不相同。在形态方面,除了成虫的触角、眼、口器、翅、足、外生殖器等都以器官芽的形式隐藏在幼虫体壁下外,往往还具有成虫所没有的附肢或附属物,如腹足、臀叉、臀刺等临时性器官。在生活习性

8、方面,特别是食性的差别常常是十分显著的,因而内部器官也相应地有很多不同。如鳞翅目幼虫的口器是咀嚼式,绝大多数以植物的各部分为食料,并以食料植物作为栖息环境,而它们的成虫是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粉、花蜜等粉状或液体食物,有的甚至完全不取食。又如双翅目、膜翅目中的大多数寄生性种类,幼虫在寄主体内生活,成虫则营自由生活。(5)世代。储粮昆虫由卵离开母体开始,发育至成虫性成熟能繁殖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历程,称为1个世代。各种储粮昆虫完成1个世代所需的时间不同,在1年内能发生的世代数也不同。有的昆虫在个体发育历程中,需要经过一个越冬时期,完成1个世代需要1年时间,因此1年也只能发生1个世代,即1年1代,称为一

9、化性昆虫(如一点谷螟)。许多储粮昆虫完成1代所需时间仅为几个月甚至几周,所以1年内能连续发生几代,称为多化性昆虫。如谷蠹1年发生2代,印度谷螟1年发生3-4代,绿豆象1年发生5-6代。1年内发生的代数,除1年1代者外,习惯上以当年卵期出现的先后次序,分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由于最后这一代也需要经过一个越冬时期,因此,把最后这一代称为越冬代。(6)休眠和滞育。一年中,大多数储粮昆虫都有或长或短的生长发育或生殖中止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理上常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情况,即休眠和滞育。休眠常常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长发育或生殖中止的现象,如低温、干燥及食物缺乏或不适等。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或

10、给予适宜条件时,就可恢复或继续生长发育。如玉米象在常温下每年发生4代,到秋冬停止一切活动进人休眠状态,但遇到粮食发热、温度达到发育始点以上时,就可以继续生长发育;花斑皮蠹的幼虫,在食料不适宜时就进人休眠,可达5年之久,而当获得适宜食料时,就能恢复生长发育。休眠是昆虫生理上无准备,只要条件不适就可休眠,条件适宜了又可立刻恢复生长发育,而且没有固定虫态。(2007年7月)滞育是周期性地出现(不管当时条件如何)的、比休眠更深刻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生理状态,是对于有节奏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适应,是昆虫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滞育的解除需一定的时间及条件,并由激素控制。滞育也可以说是环境条件引

11、起的,但往往受着遗传性的限制,而看不到不利环境条件的直接作用。在自然情况下,当不利的环境还远未到来之前,昆虫就进入滞育了,不管当时条件如何,即使很适宜它生长发育。而且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宜的条件,也不会立即恢复生长发育。所以它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是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因此,滞育对种的保存具有重大意义。把握点:休眠与滞育的区别5.温度对储粮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由于储粮昆虫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新陈代谢的速率和行为必然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只有当环境温度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储粮昆虫才能开始生长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昆虫的发育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死亡。一般来说,可将影响昆

12、虫生命活动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下列5个温区:(温度区段与防虫)P70中级致死高温区:在该温区内,昆虫经短时期兴奋后即死亡。这是由于高温直接破坏酶系的作用,甚至蛋白质亦遭到破坏。这一破坏过程是不可逆的。对于储粮昆虫而言,该温区的温度大约为50以上。亚致死高温区:在该温区内,昆虫各种代谢过程受到影响,表现出热昏迷状态,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续,亦会导致死亡。昆虫的死亡取决于高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该温区的温度范围为4050。适宜温区:在该温区内,昆虫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因此,该温区又称为有效温区。适宜温区还可以细分为高适温区、最适温区和低适温区。高适温区的温度一般为3040。在该温区内温度越高,对昆虫

13、的发育和繁殖越不利。最适温区的温度一般为20-30。在该温区内,昆虫体内能量消耗最小,死亡率最低,生殖力最强,但寿命不一定最长。低适温区的温度一般为1520。在该温区内,随着温度的下降,昆虫发育缓慢,死亡率上升。其最低限称为最低有效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才能开始生长发育,所以,这一温度又称为发育始点温度或生物学零点。亚致死低温区:在该温区内,昆虫体内各种代谢过程不同程度减慢而处于冷昏迷状态。随着时间的延续,亦会导致死亡。昆虫的死亡取决于低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若经短暂的冷昏迷又恢复至正常温度,通常都能恢复正常生活。该温区的温度一般在-1515。 致死低温区:在该温区内,由于昆虫体内原生质析出水分结

14、冰,不断扩大的冰晶可使原生质遭机械损伤、脱水和生理结构受到破坏,细胞膜破损,从而引起组织或细胞内部产生不可复原的变化而引起死亡。该温区的温度一般在-15以下。由于不同种类的昆虫对温度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具体到每种昆虫的温区划分也会有一定差别。(二)储粮害虫的一般形态1储粮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是左右对称的动物,体躯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由一系列连续的环节,即体节所组成。这些体节分别集合成三个体段,称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昆虫的头部具有眼、触角及取食用的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和感觉中心。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组成,是昆虫的运动和支撑中心。腹部由11节组成,但多数成虫由于体节合并或退化,腹节明显减少。

15、成虫腹部无足,但具有生殖器官和大部分内脏器官,因此腹部是昆虫的生殖和代谢中心。2.储粮昆虫头部的形态(1)头部基本构造。头部是虫体最前方的一个体段,生有取食器官口器、1对复眼(有时还具有1-3个单眼)和1对触角。昆虫的头壳是一个完整的、高度骨化的坚硬颅壳,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是昆虫整个体驱中最为坚硬的部分。有时昆虫头部的形态变化很大,如象甲的头部延长成象鼻状。(2)头部的形式。头部的形式简称头式。根据口器的着生位置和方向,储粮昆虫的头式主要可分为前口式和下口式(图2一21), 前口式:头部平伸、口器向前的头型。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基本在一个方向,或头部稍下倾,从背面可以看到全部头部或大部

16、分头部。如锯谷盗、扁谷盗、拟谷盗等都属于这种头式。下口式:头部与躯干垂直、口器向下的头型。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大致呈900倾斜,从背面看不到头部或仅能看到一部分头部。如谷蠹、豆象、蛛甲和皮蠹等属于这种头式。(3)触角的构造与类型。触角是昆虫头部的重要感觉器官,是一对十分灵活、可转动的分节附肢。触角一般着生在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的着生在复眼之间,但多数幼虫和若干种类成虫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的上颚前关节附近。触角的基本构造可分为三部分:柄节:是触角的第一节,着生在膜质的触角窝内,通常比较粗大。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形状、长短常因种类不同而异。鞭节:是柄节与梗节以外的部分,由若干个小节组成

17、,即触角第三节至末端的各小节。鞭节变化很大,这和昆虫种类有关,同时与性别也有关系,一般雄虫触角较为发达。触角的形状变化很大,在储粮昆虫中大体上可分为丝状(线状)、串珠状、锯齿状、梳齿状、棍棒状、膝状、叶片状、纺锤状和鞭状等。昆虫触角的类型、分节数目,各小节的大小、颜色和着生位置等随着种类的不同而各异。因此,触角是识别昆虫种类的主要特征之一。另外,在一些昆虫中,触角的类型常常也是重要的第二性征,可用于区别同种昆虫的雌雄。(4)复眼和单眼。复眼和单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感光器官。昆虫的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类的若虫一般都具有1对复眼,着生于头部的侧上方,大

18、多数为卵圆形,也有圆形、椭圆形、肾形和马蹄形等。各种昆虫的复眼形状常不相同,但它们均由很多小眼集合而成。每一小眼的表面常呈六角形,称做小眼面。小眼面的大小、数目在各种昆虫中有较大的差异。昆虫的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若虫和成虫的单眼,称为背单眼。背单眼通常有1-3个,背单眼与复眼同时存在,通常为活动能力强的昆虫所具有,但许多昆虫的背单眼已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类幼虫头部两侧的单眼,称为侧单眼,相当于成虫复眼所占的位置。侧单眼一般有1-6个,数量较多时常排列呈半环形。(5)口器的基本构造与类型。昆虫的取食器官称为口器,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类型也不同。取食固体食物的口器为咀嚼式,取

19、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在储粮昆虫中,除了蛾类成虫和部分天敌昆虫为吸收式口器外,绝大多数属于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类型,其他类型都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来。咀嚼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有坚硬的上颗,用于咬切和磨碎食物,并把它们吞入消化道。其基一个下唇和一个舌(图2一22)。 吸收式口器还分为虹吸式和刺吸式两种。所有蛾类成虫都是虹吸式口器,其主要特点为:上领退化或消失;下颗的外额叶延长成虹吸式的咏,食道即在其中;下唇退化,仅保留3节的下唇须。在不取食时,喙像钟表的发条一样,卷曲在头部的下方。由此可知,蛾类成虫不能取食固体状的粮食,造成危害的是其具有咀嚼式口器的幼虫。刺吸式口器适于取食植物的

20、液汁或动物的血液。在储粮昆虫中,主要是半翅目昆虫所具有,它们可刺破其他昆虫的体壁吸取体液。因此,在储粮昆虫中具有这类口器的昆虫都属于天敌昆虫。3.储粮害虫胸部的形态(1)基本构造。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个体段,位于头部与腹部之间。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自前向后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有1对足,称胸足;大部分成虫在中胸和后胸还各生有1对翅。每个胸节是由4块骨板合成的体节,位于背面的称为背板;位于腹面的称为腹板;两侧的称为侧板。前胸背板的构造简单,通常为一块完整的骨片。其靠近头部的边缘称为端缘(或前缘),靠近胸部的边缘称为后缘,两侧的边缘称为侧缘。端缘与侧缘之间形成的角,称为前角;后缘与侧缘之间

21、形成的角,称为后角。由于前胸背板通常暴露在外面,容易观察,因此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特征。(2007-7)在多数储粮昆虫中,前胸侧板仅为一块简单的骨板。前胸背板与前胸侧板之间通常以一条沟分界,称为背侧沟。但在许多昆虫中,背侧沟已消失。前胸腹板一般都不很发达,两侧有沟与前胸侧板相接。(2)胸足。胸部各节各有足1对。前胸的足称为前足,中胸的足称为中足,后胸的足称为后足。它们着生在各胸节侧腹面的侧板与腹板之间,基部由膜与体壁相连,形成一膜质的窝,称基节窝。典型的胸足由6节组成,从基部至端部依次称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爪(图2一23)。 甲虫类昆虫的基节窝有开放式与封闭式之分。如在前足基节

22、窝的后方,前胸腹板与前胸侧板相遇者,称为封闭式;不相遇者,而基节窝的后方是以膜质相连的,称为开放式(图224)。这一特征是甲虫分类鉴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昆虫3对足的跗节小节数目常有很多变化,因此可分为许多跗节形式,如5-5-4式,是指前足和中足的跗节小节数为5个,后足的跗节小节数为4个。另外还有5-5-5式、44-4式、3-3-3式等。其余类推。(3)翅。昆虫的翅是由背板体壁的延伸物演化而来的,有上下两层薄膜,两层薄膜之间有纵横排列的支持组织,称做翅脉。大多数昆虫的翅为膜质而透明,但在演化过程中,翅的质地和被覆物上发生了种种适应性的变化。储粮昆虫的翅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鞘翅:翅面全部骨化为角

23、质,不透明,没有翅脉。如甲虫的前翅。膜翅:如同薄膜,透明,有翅脉。如甲虫的后翅及一些寄生蜂的翅。半(鞘)翅:翅的基半部为革质加厚,端半部为膜质。如蜷的前翅。鳞翅:质地为膜质,但翅面上被覆有一层鳞片状物。如蛾类的翅。革翅:翅的质地介于角质翅与膜质翅之间,半透明,似皮革。如蜚嵘的前翅。4.储粮昆虫腹部的形态(1)基本构造。腹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三体段,也就是最后一个体段,它的结构比头、胸部都要简单。昆虫成虫腹部没有用作步行的足,但昆虫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系统都位于腹部,所以腹部是昆虫的生殖和代谢中心。成虫的腹节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没有侧板,但有很发达的节间膜和侧膜,以使腹节可以互相套叠,后一腹节的前缘

24、常套入前一腹节的后缘内,因而腹部的伸缩、弯曲或扩张都较方便。(2)腹部的附肢。腹部的附肢可分为与生殖无关的非生殖型附肢和由于交尾或产卵等生殖活动而发达起来的生殖型附肢两大类。大多数昆虫的末腹节的附肢,称做尾须。尾须通常是一种触觉器官。尾须的形状、构造等变化很大,如毛衣鱼的尾须呈细丝状,分成许多节;嶂螂的尾须为分节的刺状;白蚁的尾须非常短小;而嫂嫂的尾须则硬化,形如铁状,称为尾挟(图2一25)。 外生殖器是昆虫的生殖型附肢。外生殖器在昆虫的分类上,尤其在区别近缘种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依据。如玉米象和米象从外部形态上是很难区分的,借助于外生殖器的特征,可以准确地鉴别这两种昆虫。5.储粮昆虫幼虫的形态

25、(1)甲虫类幼虫的外部形态。甲虫类幼虫与其成虫最大的形态区别是头部无复眼和胸部无翅,虫体呈“肉虫”状。身体由一系列明显的环节组成,也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除头部外,胸部3节,腹部9-10节。口器为咀嚼式,体型多样。体壁的软硬程度因表皮的骨化程度而异,但均比其成虫期软。胸部通常有胸足3对,一些蛀入粮粒内生活的甲虫类幼虫胸足退化。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胚胎发育阶段的不同,储粮甲虫幼虫的体型有多种形状。大体上可以分为无足式(无足型)、弯弓式(蛴螬型)和爬虫式(蛹型)3种体型。无足式幼虫因生活在寄主内部,所以运动器官高度退化。无足式幼虫一般身体肥胖、柔软,背面隆起,白色或乳白色,无胸足,或胸足退化呈肉突

26、状。退化的胸足既不分节,也无爪,行动靠身体的蠕动。这类幼虫均属于钻蛀式害虫,如象甲科和豆象科的幼虫(图2一26)。 弯弓式幼虫身体弯曲如弓状,即头、尾两端向腹面弯曲。身体多少被有短毛或较长的毛,体壁骨化程度较低。胸部有3对不太发达的胸足,能够爬行,但行动缓慢。如长矗科和窃蠹科的幼虫(图2一27)。类爬虫式幼虫身体平直,有3对发达的胸足,爬行迅速。通常体壁的骨化程度较前两种类型要高,身体常呈黄色至黑褐色,但也有一些种类身体柔软,体色较浅。这类幼虫身体有的光滑,有的被有深色刚毛或无色刚毛。爬虫式幼虫按体型又可以分为长圆筒形、扁长形、纺锤形和圆锥形等(图2一28)。(2)蛾类幼虫的外部形态。储粮鳞翅

27、目幼虫都是蛾类幼虫。蛾类幼虫的体型单一,均为“蠋”形。储粮蛾类幼虫体色多为白色,但也有个别种类呈黑褐色至黑色。蛾类幼虫属于多足型幼虫,即除了胸部具有3对胸足外,在腹部还生有5对腹足。身体也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除头部外,胸部3节,腹部10节。头的前下方生有上额发达的咀嚼式口器。蛾类幼虫身体上均生有排列有一定规律的刚毛,故有时也将蛾类幼虫称为“毛虫式”幼虫(图2一29)。6.储粮螨类的形态 类的体躯一般可分为额体和躯体两部分。颗体构成螨体的前端部分,其上生有螯肢和须肢。躯体位于额体的后方,可再划分为生有4对足的足体和位于后端的末体两部分;生有前面2对足的是前足体,生有后面2对足的是后足体。在前

28、足体和后足体之间,一般有清晰的横沟,以这条横沟为界,整个螨体可分为前后2个部分,前者称前半体,后者称后半体;前半体包括颗体和前足体,后半体包括后足体和末体图2一30。与昆虫相比,储粮螨类个体微小,通常只有05lmm。此外,螨类与昆虫的形态区别还有以下几点:螨类整个体躯分节不明显,大体上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2个体段,无翅;成螨具4对(幼螨通常为3对足);无复眼,有时仅具单眼。 在储粮中较常见、且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是粉螨。另外,还有一些营捕食或寄生生活的螨类,如肉食螨和蒲螨等。7储粮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1)体壁结构。储粮昆虫的体壁由里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表皮层三部分。底膜:底膜位于皮细胞基膜的下

29、方。具有选择通透性,能使血液中的部分化学物质和激素进人皮细胞。皮细胞层:皮细胞层为一单细胞层,细胞排列整齐。皮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特化成腺体、毛原细胞等。表皮层:表皮层是由皮细胞分泌的一种非细胞层,由内至外分为内表皮、外表皮、上表皮三层。(2)表皮层结构。表皮层组成较为复杂,进一步可分为:内表皮:是由皮细胞向外分泌所形成的最后一层,具弯曲性和伸展性。外表皮:在内表皮外方,色深而坚硬,储粮昆虫节间膜等柔软部分外表皮一般不发达,或不含外表皮。上表皮:是表皮层的最外层,覆盖于昆虫的体表、气管壁等表面,从内至外一般分为表皮质层、螨层和护螨层。(3)上表皮结构。上表皮层位于体壁的最外层,尽管厚度最薄,但其

30、生理意义较为重要,进一步分为:护螨层:是上表皮的最外层,具有保护螨层的作用。,螨层:位于护螨层与表皮质层之间,主要成分是螨质。由于螨质分子的定向排列,使螨层具有疏水性,但当虫体受高温作用时,螨质分子定向排列打乱,分子间出现间隙,导致虫体失水。因此,该层对于保持虫体水分具有重要作用。表皮质层:由角质精层和多元酚层组成,具有修复表皮受损的作用。储粮害虫表皮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几丁质,占表皮干重的25-40,由N一乙酰一D萄葡糖胺通过一1,4一糖苷键聚合而成。(4)中级:体壁的特性与防治的关系。体壁的表皮是储粮昆虫与环境之间的一个通透性屏障,防治储粮昆虫的效果与体壁的特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环境因素等有关

31、。由于蜡层和护蜡层的作用,使储粮昆虫表皮具有高度抵制水分散失的特性。但储粮昆虫表皮的蜡层常有一最高临界温度,如果外界温度超过此温度就会引起蜡层原来的不透水性变成透水性。临界温度一般低于熔点510,因虫种不同而有差异。在储粮昆虫防治时,可用升高温度扰乱蜡质分子的排列或使蜡质熔化;或用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将蜡质溶解;或用惰性粉等吸附或擦伤蜡层,提高水分的散失率,导致害虫死亡。 (三)保粮方针和储粮害虫防治原则在粮食储藏的全过程中,虫害问题自始至终都应加以注意。如果不加以注意,害虫就可能大量繁殖造成损失。因此在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预防为主”,因为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不能等到害

32、虫已经严重发生,粮食已经受到重大损失时再去除治,而应当对无虫粮注意采取防虫措施,防止害虫侵人粮食繁殖为害。对于发现有少量害虫的粮食,应根据情况,尽早采取措施,彻底除治害虫,使它不会大量繁殖为害。 1防治储粮害虫的保粮方针我国现行防治害虫的保粮方针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也就是通过因地制宜地综合采用各种防治和管理措施控制害虫的发生、传播和危害。P76在防治的过程中首先应着重于防的各种措施,在害虫发生后则应根据情况采用适当的综合方法进行防治。在防治中应鼓励充分利用自然防治因素,有必要时才采用人工的害虫防治方法,特别是化学药剂的使用。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之不能造成危害:必须防止病虫的传入和蔓延(包括植物检疫);在造成危害前及时歼灭;创造不利于病虫生长、有利于安全储粮的条件,如选择各种非化学控制技术、保护天敌、改进储藏管理技术等控制住病虫,使之无法危害储粮。 储粮害虫防治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使储粮免受害虫的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