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2单元教案第二单元1、学情分析: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2、教材分析: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把自己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真实的感受说出来、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3、教学目标:学习这组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永远的童年”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4、教学措施: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
2、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5、基本功训练重点:阅读中外伟人、名家的童年故事(或励志名言),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6、内容及课时安排:5、古诗词三首 3课时6、冬阳童年骆驼队 2课时7、祖父的园子 1课时8、童年的发现 2课时9、儿童诗两首 2课时回顾拓展二 3课时二单元考试 3课时1、教学内容:5古诗词三首2、教材分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
3、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3、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4、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5、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6、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7、教学方法:自学辅导8、课时安排:2课时9、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
4、,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5、。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2交流反馈。学习牧童。(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
6、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学习舟过安仁(1)理解字词(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四、再
7、读古诗,陶冶情趣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默写牧童。(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3.师小结:
8、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
9、情?(“醉”。)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结合图画,说说感受。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背诵这首词。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10、板书设计:坐船中 童真舟过安仁 都张伞 稚气是使风 聪明茅草屋清平乐 村居 白发夫妻 人情之美三儿 生活之趣11、教
10、学反思:1、教学内容:6冬阳 童年 骆驼队2、教材分析: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3、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
11、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4、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5、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6、课前准备:歌曲送别、简单制作课件7、教学方法:自学导8、课时安排:2课时9、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冬阳,童年,
12、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1)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
13、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2)汇报、交流A“学骆驼咀嚼”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体会我看得很投入。)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生交流: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B“想象驼铃用处”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
14、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
15、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第二课时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A“想替骆驼剪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2)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B“追问骆驼去处”(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4)分角色感情朗读。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这么多的为什么,长
16、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2)全班交流: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
17、的童年生活。)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再次响起送别)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10、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学骆驼咀嚼 (4)想象驼铃用处 (59)想替骆驼剪毛 (10) 追问骆驼去处 (1114)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11、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7*祖父的园子2、教材分析:
18、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3、教学目标: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
19、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5、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6、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7、教学方法:自学辅导8、课时安排:1课时9、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
20、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
21、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交流、讨论: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22、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D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3、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10、板书设计:7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11、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8童年的发现2、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
24、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3、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4、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
25、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5、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6、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7、教学方法:自学辅导8、课时安排:2课时9、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二、紧扣“发现
26、”,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分小组学习,将找到
27、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
28、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五、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
29、“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
30、,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五、布置作业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10、板书设计:8.童年的发现细胞(一个月)小鱼(一个月)青蛙( 一个月)人类(九个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