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2.70KB ,
资源ID:266814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6814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docx

1、心理学考试重点考点第一章 绪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务地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动机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并力现目标的心理活动。2、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可以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第二章 个性心理1、个性是指一个人

2、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人的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地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差异。第三章暂时神经联系1、 什么叫做“暂时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本来对动物有机体没有意义的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引起了兴奋,同时无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的另一区域也引起了兴奋,经过不断反复,两个兴奋中心之间形成了暂

3、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2、 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有哪些特征? (1)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做生物学上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2)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3)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3、 意识的概念是什么?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的核心因素。情感和意志也是人的意志的必

4、要组成部分,因为意识也表现为一种心体验的形式。 4、 什么叫做意识的水平?意识有哪些水平? 意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最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水平。意识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私见里对自身活动机器状态的觉知的程度。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1) 无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是指个体对其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况。例如,个体的生理变化。 (2) 前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是指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然不被觉知,但可由需要时再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识状况。 (3) 潜意识水平:潜意识水平是指蕴含在意识曾之下的欲望、情绪等经验被控制和压抑而使个体在当时不觉知的意识状况。

5、 5、 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人类意识既有对客观对象的意识,还有对自身的自我意识。而动物没有自我意识。(2)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动物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3)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不需要语言。(4)人类的意识和动物的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第四章 注意的理论1、注意的过滤器学说该学说认为当大量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有一个过滤器在起调节作用。它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对信息只开通一个通道进入,其它的信息不能通过,暂时贮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迅速衰退。支持实验布鲁德本特(Broadbent)双耳

6、分听实验。两个耳朵分别呈现不同的刺激(2组数字)。在报告时,大部分被试是以耳朵为单位报告收到的信息。追随耳的项目能被很好地报告出来,而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被清楚地报告。2、注意的衰退学说该学说认为当大量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人不是通过过滤器将一个通道打开,将另一个通道关闭。而是两个通道都有信息进入,追随耳的信息未被衰退,因此容易被激活感受,而非追随耳的信息不是完全被过滤,而是经过衰退,因此不能被激活而感受。但还是有部分阈限低而刺激强烈的信息进入了神经通道,也可以受到激活。支持实验特瑞斯曼(Treisman)的双耳分听实验。被试报告中能觉察出追随耳的87%的信息,但对非追随耳的信息也有8%被觉察。

7、这就说明,双耳不是按照过滤器模型在工作,而是两个耳朵中都有信息进入,追随耳的信息未被衰退,因此容易被激活感受,而非追随耳的信息不是完全被过滤,而是经过衰退,因此不能被激活而感受,但还是有部分阈限低而刺激强烈的信息进入了神经通道,也可以受到激活。项目的意义、熟练程度、上下文和指示词以及人的个性倾向都是影响阈限的因素。3、注意的完全加工学说该学说反对以上两种学说。它认为当大量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人对这些信息已经做了加工,只不过人没有能力将所有的加工过程都记住或区别开。因此注意到的东西是人脑对能够记忆和区别的加工过程的觉察。那些消失了的信息本身已被加工,而只是由于人脑处理能力的有限而被遗忘掉了。注意

8、的堵塞是一种记忆堵塞,而不是对信息加工的堵塞,不存在有专门的过滤器。支持实验实验控制下的双耳加工和单耳加工比较实验在无噪音的背景下向被试曾现辅音,要求被试报告。实验分告知被试辅音来自哪只耳朵和不告知辅音来自哪只耳朵两种情况。前一种方式被试只要用一只耳朵进行加工,只有一半的工作量,而后一种情况则被试需要用两只耳朵共同加工,根据衰退理论,前者没有衰退而后者有部分衰退,则前者效果会优于后者。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实验情景的效果相同,这证明了完全加工理论的正确。信息在两个耳朵中没有发生衰退,而是自动加工,因此效果相同。第五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9、属性的反映。感觉有以下特点:1、它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感觉是客观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过程:客观事物的刺激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信息加工)产生感觉体验。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所组成的统一的形态机能结构整体。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和结果。感觉分为部感觉和外部感觉。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肤觉(温觉、冷觉、触觉和痛觉)

10、感觉器官专门化:指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只接受特定的、适宜的刺激而产生感觉的现象。为什么一种感官会只产生一种感觉呢?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说”,认为每种感觉神经都有自己特殊的能量,这种能量导致每种神经的性质不同,从而每种感觉神经都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其他的感觉。根据这一理论,他接下来判断:感觉的性质并不是来源于外部的刺激的属性,而是外部刺激激活感官后神经系统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神经系统感知到,从而产生感觉。因此,感觉是自身神经系统对自身变化(能量的变化)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知觉。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三、感觉的意义感觉是认识的入口,只有通过它,人才能认识和分

11、辨事物的各种基本属性,才能知道自身身体的运动、姿势和部器官的工作状态。只有在感觉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其他高级的、复杂的生理活动才能得到产生和发展。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能容忍的。支持实验感觉剥夺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感觉的测量是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感受性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人在感受到刺激存在或刺激变化的时候的刺激强度或强度变化的临界值。二、感觉阈限(一)绝对感觉阈限针刺皮肤的实验过程:极其轻微的刺激,没有感觉逐渐加强有感觉的刹那逐渐加大有痛觉的刹那绝对感受性(S)和绝对阈限(R)成反比: 影响绝对感觉阈限的因素:活动

12、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自身状态等。 (二)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到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成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对应的感受性成为差别感受性,通常也成为jnd(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韦伯分数:K= I / I 韦伯定律:当刺激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时,感觉量会以算术级数增长。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围。(三)心理物理定律第六章 知觉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

13、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的整体反映。3、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合作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二、知觉活动过程知觉活动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称为知觉链:外界环境中介物刺激物与感官相互作用过程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系统向大脑传入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大脑对传入到皮层相应投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知觉理论:格式塔的知觉理论,构造主义的知觉理论,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和吉布森的知觉理论。格式塔的知觉理论:人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尽可能地用简单的方式去“整体”地认识外界事物,遵循“概略”规律并受神经系统的制约。构造主义的知觉理论:强调先前的经

14、验对知觉活动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记忆活动,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的时候,往往借助于记忆中的经验做任意的选择,从而认识事物。动作行为的知觉理论:知觉是知觉者借助动作行为习得的,通过活动及在活动中习得的经验影响和指导着知觉活动。吉布森的知觉理论:人所知觉的环境是由具有结构的表面组成,当人在观察环境的时候,环境的三维空间是有结构的,它为知觉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觉者在认识这些结构表面的同时确定该事物是什么。因此,知觉既有赖于一个人对事物结构的认识,而且与一个人对事物结构的认知水平有关。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一)单眼线索1、遮挡2、线条透视:视角大的物体近,视角小的知觉为远。3、空气透视:透明度高知觉为近,

15、反之则远。4、明暗和阴影:明亮的物体离得近,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离得远。5、运动级差:近的物体运动快,远的物体相反。6、结构级差:看远处时,运动视差有规律的递缩的变化。(二)双眼线索1、水晶体的调节2、双眼视轴的辐合(三)双眼视觉线索第七章 记忆1、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3、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机能定位说,记忆机能整体说,记忆分子说。4、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5、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6、影响识记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学习态度、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材料的理解程度、识记的方法(整

16、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7、保持的特征:在质的方面,记忆容中不甚重要的趋于消失,重要的部分得到很好的保持;在量的方面,会出现记忆恢复现象。记忆恢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刚学习完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特殊现象。保持:是指人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贮存和巩固的过程。记忆恢复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主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这一现象在对有意义材料的记忆时尤为明显。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拉德在1913年发现的。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识记材料的保持量逐渐减少,其中一部分会回忆不起来或发生错误的现象。注意:是不能回忆和回忆错误两种情况。遗忘分

17、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又称舌尖现象(TOT,TIP-OF-THE-TONGUE)保持量的测量:(四种方法)1、再认法:保持量=(认对数-认错数)/呈现材料的总数2、回忆法:保持量=正确回忆的项目数-原来识记的项目数3、再学法:保持量=(初学的次数或时间-再学的次数或时间)/初学的次数或时间4、重构法:在测量中,先向被试呈现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些刺激,然后打乱这些刺激,要求被试按照原来的顺序进行重构。成绩以排对的顺序数来计算。8、保持量的测量:再认法、回忆法、再学法、重构法。9、记忆保持曲线及其意义10、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11、影响保持的因素(1)识

18、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程度(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12、遗忘的原因的理论:(1)记忆痕迹衰退说(2)记忆干扰抑制说(3)动机性遗忘说13、回忆: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回忆不是对过去形成的映象的机械恢复,还包括大脑对记忆材料的加工和重组。14、联想:回忆常常会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是指当在空间和时间上相继出现或同时出现时,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近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建立联系并留下印记,以后当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出另外一个与之相联系的事物的心理现象。一般分为接近联想(时空上的接近)、对比联想(相反的性质或特点)

19、、类似联想(相似的性质或特点)和因果联想(有在关系的结果)。15、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6、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操作或加工即进行编码、贮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提取的过程,人可被视为一个信息的接收器、加工器和提取器。第八章 思维思维的分类聚合思维:也称求同思维。是指把和问题相关的所有信息聚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直觉思维:是指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方式。分析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严格遵循逻辑规律

20、,逐步进行分析推理,最合得出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和正确结论。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思维:是指以新异的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和语言的关系1、两者的联系:(1)思维是对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正是因为语言本身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社会性的功能,人的思维才具有这样的特点。 如果语言不具有这些特征,则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无法进行。(2)当具体刺激物不在眼前时,思维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和实现。同时,语言也通过思维的方式加以充实和发展。(3)人的思维和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产生的。(4)从

21、个体的发展来看,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抽象思维才发展起来。2、两者的区别(1)思维是心理现象,包含物质容;语言是物质现象,包含精神容。(2)思维的器官是脑,而语言的主要器官是一些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3)思维和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两者有在联系;而语言和客观事物之间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两者不存在在联系。(4)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概念,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词。(5)思维的规律对于任何民族都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以达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目的。概念的含义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它用词来标志。概念的外延

22、: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概念的涵:是指概念所能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分类具体概念:是指按照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形成的概念抽象概念:是指按照事物部的、本质的特征所形成的概念。合取概念:是指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析取概念:是指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概念。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前科学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人际交往和个人积累经验所形成的概念。科学概念:是指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中形成的概念。单独概念: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普遍概念:是指一类事物的概念,其外延包括全部同类的个体。集合概念:又一些事物组

23、成的集合体。实物概念:是指关于事物的整体的概念,它反映完整的客体的本质属性。抽象特征:是指关于事物的某一个属性、状态与其它事物联系的概念。概念的功能1、适当减少情境的复杂性。2、帮助我们认清事物。3、增加经验的意义。4、增加事物间关系的了解。5、使知识经验系统化。概念的形成1、抽象化对具体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抽象化。2、类化在抽象化的基础上,对类似的特征或属性进行归类和认同。3、辨别认知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影响因素:1、学生过去的经验。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学生的日常经验和科学概念的涵是否一致。2、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层次的概念或不同复杂性的概念,需要有相应的认知能力来保证掌握。3、与概念有关的特征和与

24、概念无关的特征。和概念相关的特征越鲜明,越利于概念的形成。(支持实验:大学生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分为四组,都听录音,第一组同时看录音中提到的心脏各部分的名称,第二组看心脏各部分的轮廓图,第三组看心脏各部分的详细图,第四组看心脏各部分的实物照片。实验结果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成绩最好,而事物照片的无关特征太多而有关特征不明显,因此效果最差。该实验说明了无关特征和有关特征对概念形成的影响。)4、变式。变式是指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本质要素更加突出,而非本质特征变异的方法。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5、下定义:是指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概念的涵。对概念所下定义的好坏影响概念形成。6、概念体系:人

25、脑中形成的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有助于新概念的形成。第九章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含义: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有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具备的条件: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具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3、必须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是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德问题的客观环境和刺激模式。当个体遇到某些不清楚不了解的现象和事物,而原有知识和机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问题情境就产生了。问题情境和个体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越大,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2、认知结构的限制:认知结构是指当个体面临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认识、看法、印象等方面的心理反应。要

26、使问题获得顺利解决,就必须扩大或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突破原来的思路。3、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支持实验:水桶量水实验。)4、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5、动机和情绪状态创造性思维1、定义: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的创新性行为。(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第十章 言语语言与言语语言是指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

27、,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言语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对语言的理解和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言语的功能1、交流功能2、符号功能:是指言语中的词总是标志着一定的对象或现象。3、概括功能:是指每一个词都有概括性。言语的分类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及独白)和书面言语部言语:是指自问自答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是不出声的默语。言语的发展阶段1、呀呀学语阶段2、单词句阶段3、双词和三词组合阶段4、完整句阶段言语发展理论1、言语的模仿说理论:儿童言语的形成的原因在于儿童对父母的言语行为的模仿。在父母和儿童交流的过程中,儿童模仿了父母的语言中的句法和语法,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了新的字词和句法及语法,因而

28、提高了水平。局限:(1)当儿童自身的语法结构和要求模仿的语法结构的差别较大时,即使反复模仿,儿童总是用自身的语法习惯去改变要模仿的句型。(2)儿童在没有原型可供模仿的条件下,会自行发展出新的句型。2、先天语言生成说理论:人有一种先天的特殊的言语获得装置,所以能很快掌握语言。支持:(1)儿童在56岁时,语言能力有着飞快的进步。(2)儿童未经过正规的教育,也能有效掌握语言。3、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理论:言语的发展是以认知的发展为前提的。当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言语水平才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儿童通过言语来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言语是一种认知加工的过程。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

29、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对自身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立的情绪和情感。这是情绪和情感的主要特征之一。情绪的两极性1、快感度:愉快不愉快 2、紧度:紧松弛3、激动水平:激动平静 4、强度:强弱情绪的作用1、适应作用:通过调节情绪,降低紧和焦虑,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2、动机作用:通过情绪的主观体验,改变行为,趋向能够给自己带来积极情绪的目标,回避会带来消极情绪的目标。3、组织作用: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积极的情绪会调节和组织人的心理活动,而消极的情绪会破坏和干扰正常的心理活动。具体而言,情绪能够:(1)促成知觉选择;(2)监

30、视信息的移动;(3)影响工作记忆。(4)影响思维活动;(5)影响人的行为表现。4、信号作用:情绪情感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成为人们彼此了解和交流的信号。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情绪更多是和生理需要的满足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是和社会需要是否满足联系的心理活动。(2)人类个体的情绪发展在前,而情感体验在后。(3)情绪不稳定,而情感相对稳定(4)情绪表现多是外显的,而情感表现多是在的。2、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2)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状态下的机体的部变化1、呼吸的变化 2、血液循环的变化 3、皮肤电的变化4、脑电的变

31、化 5、外分泌腺的反应情绪的分类1、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2、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惊奇和兴趣、厌恶。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害羞、骄傲和自罪。4、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爱、恨。表情动作主要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除面部之外身体其它部位的表情动作)、言语表情(是指情绪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上的表现)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指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是由一定的情境唤起的,在这种情境下,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基本保持一致。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紧和危急情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产生的原因:(1)已有知识经验和紧急出现的事物的要求不相符合,导致个体进入应激状态。(2)已有知识经验不足,导致个体产生无助感和紧感,导致应激。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1、詹姆斯兰格理论(也称情绪的外周理论)容:情绪产生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身体外周活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