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研究周艺怡MG0027033毕业论文题目: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研究 以金衢城镇群为例 人文地理 专业 2000 级 硕士生姓名: 周艺怡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曹荣林 教授 内容摘要城镇群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时出现的,是城市区域化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城镇群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发展空间,城镇群成为实现集约化发展的一种空间载体,也是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针对中国城镇群的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开展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研究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首先,本文对中外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城镇群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综述。在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
2、析的基础上,认为城镇群是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时出现的,是其所在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部分,在空间界定上需要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结合,城镇群具有功能结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内聚力和辐射力是推动三大结构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对这三个结构的优化整合是实现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的原则,与理论综述共同构成实证部分的理论基础。接着,本文重点开展对金衢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在探讨了培育金衢城镇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进行金衢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对于三个城市成为金衢地域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单中心、双中心、三中心的发展模式,通过比较,认为三中心发
3、展模式更能适应金衢城镇群目前弱中心和分散多核化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主要交通流向的分析和各城市发展现状,定量和定性结合,确定出金衢城镇群的空间范围,并初步分析了金衢城镇群的动力机制。然后,引入产业集群理论,认为金衢城镇群已经出现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应该培育若干个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此后,提出围绕产业集群对以三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进行界定和功能组织,并对城镇群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整合。此后,提出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的支撑体系的建设原则和目标,并提出加强金衢城镇群与周边地区的多方面联系。最后,在借鉴已有的城镇群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认为金衢城镇群空间的协调发展,应该从
4、三个方面着手:在城镇化方面,应根据各城镇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群管理方面,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转变角色推动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形成适合金衢城镇群的运行机制;在技术方面,采用数字城市技术,适应城镇群发展的需要。关键词:城镇群,金衢,协调发展,城镇化THESIS: Study on Spat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GroupA Case Study of Jinqu Urban Group SPECIALIZATION: Human GeographyPOSTGRADUATE: Zhou YiyiMENTOR: Prof
5、essor Cao RonglinAbstractUrban group appears when region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gets high level, which is a new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system,a kind of intensiv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tendency of urban developing to region. In China,Urban Group is becoming a vital space of urbanization,a spat
6、ial supporter of intensive development,an elementary unit through which Chinese economy enter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t has practical sense in study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Group. First,the paper introduces main 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from different angle of view in China and
7、other countries. Basing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conceptions,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Urban Group appears when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get high level and Urban Group is the core of the Urban System of the area, an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should be used in its spatial partition. The pap
8、er considers that Urban Group has functional structure,scale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which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cohesion and diffusion. To optimize the above three structures is a main way to realize the spatial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Group and the paper brings about principle
9、s to get this task. The above is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the practical study.Second,the paper focuses in study of Jinqu Urban Group. Basing discussion of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ary of the buildup of Jinqu Urban Group,through analyzing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in Jinqu Region,the paper considers th
10、at three cities can be the central cities of Jinqu Urban Group,with 3 models to be chose,which is single center,double centers,three centers,considering the last model fits Jinqu Urban Group,in the stage of weak center and dispersed polarization. And then the paper defines the spatial area of Jinqu
11、Urban Group through analysis of main traffic current and the conditions of all cities,analyzing the dynamical mechanism of Jinqu Urban Group. The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considers that Jinqu Urban Group has appears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Cluster, its a good way to
12、 cultivate some Industrial Clusters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ic competition of Jinqu.Then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city economic circle can be organized basing three central cities and optimizes the three structures mentioned. After this,the paper gives the principles and tasks of the regional infras
13、tructure and considers that Jinqu Urban Group should strengthen contacts between Jinqu Urban Group and areas around it.At last,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3 aspec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follows, choosing various urbanization methods basing different situation,innovating the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14、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and establishing a set of manipulation mechanism, applying the technique of digital urban.Key word: Urban Group,Jinqu,Coordinated Development,Urbanization目 录绪论 1(一)研究的背景 11.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 12.“城市区域化”成为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 13.“集约化”成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14.城镇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发展空间 25.中国城镇群内外矛盾日渐暴露 2(二)
15、研究的意义 21.为我国城镇群实现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22.对优化城镇群规划和管理机制进行探讨 2(三)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2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41.1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41.2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7第二章 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92.1城镇群的概念 92.1.1几个概念的辨析 92.1.2城镇群概念的界定 112.2城镇群的空间界定方法 112.3城镇群的影响因素 122.4城镇群的动力机制 122.5城镇群的三大结构 132.6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的原则 132.6.1非均衡发展原则 132.6.2整体效益原则 132.6.3优势互补原则 142.6.4可持续
16、发展原则 142.6.5以人为本原则 14第三章 金衢城镇群的空间界定及形成机制 153.1金衢城镇群的生长区域概述 153.1.1区位条件 153.1.2自然资源 153.1.3旅游资源 153.1.4经济现状 163.2培育金衢城镇群的必要性 163.2.1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需要 163.2.2城镇分工协作和有序竞争的需要 173.2.3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183.2.4实现浙江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183.2.5浙闽赣皖四省九地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93.3培育金衢城镇群的可能性 193.3.1市场化、工业化创造经济环境 193.3.2城镇分工协作发展初见端倪 203.3.
17、3城镇呈走廊式空间发展格局 203.3.4区域基础设施良好 203.4金衢城镇群的空间界定 213.4.1经济水平和城镇集聚的差异 213.4.2中心城市的选择 223.4.3中心城市发展模式 253.4.4金衢城镇群的空间界定 263.5金衢城镇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283.5.1工业是推动城镇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83.5.2市场和第三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 283.5.3旅游资源对城镇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28第四章 金衢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构想 294.1协调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294.2金衢城镇群产业集群的培育 294.2.1金衢城镇群主导产业的选择 294.2.2产业集群理论 294.2.3
18、金衢城镇群产业集群的培育 304.3金衢城镇群的功能结构优化 324.3.1金华城市经济圈 334.3.2义乌城市经济圈 344.3.3衢州城市经济圈 354.4金衢城镇群的规模结构重组 364.4.1金衢地域的城镇规模特点分析 364.4.2城镇人口集聚空间的形成 374.5 金衢城镇群空间结构的组织 374.5.1金衢城镇群空间结构的总体框架 374.5.2城镇群发展轴的确定 384.5.3“三圈九轴”的城镇群空间发展格局 384.6城镇群支撑体系的建设 394.6.1建设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394.6.2建设高效迅捷的电信网络体系 404.6.3建设完善的电力网络体系 404.6
19、.4实现重质保量的区域供水 404.7城镇群与相邻地区的协调发展 404.7.1与杭、温、甬的协调发展 404.7.2与上海的协调发展 424.7.3与四省九地市的协调发展 42第五章 实施途径和措施 435.1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435.2可持续发展用地模式的引入 445.3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455.4城镇群运行机制的形成 465.5数字城市技术的应用 46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486.1结论 486.1.1城镇群概念的界定 486.1.2中心城市选择标准的探讨 486.1.3金衢城镇群空间特点的总结 486.1.4城镇群运行机制的构想 496.2探讨 49参考文献 50致 谢 53绪论(
20、一)研究的背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区域社会经济逐步转化为以城市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区域化”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城市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地方,尤其是城镇群内相对集中的城镇。“集约化”已经成为城镇群协调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协调城镇群在空间上的发展关系,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中国的城镇群在发展中的矛盾日渐暴露,如何从空间上进行协调,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1.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世界范围的城市分工、交流、合作、竞争日益强化,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区域化趋势下,区域内的各经济体形成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并要求打破
21、原有行政界限、地区封锁对经济发展的禁锢。2.“城市区域化”成为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现代城市的功能已经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第三产业日益集中于城市,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重构。“城市的功能空间已不是原先的一个点,而是一个有着相当范围、不同层次的面,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态势”(崔功豪,2001)。城市区域化在空间上直接反映为城镇群的发展,由于城镇群具备完善基础设施,有足够的产业集聚与经济规模,成为城市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3.“集约化”成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须在满足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要求的同时,满足社会进步、环境保护、高效率的土地利用等要求,集约化
22、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集约化能够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效率。它可以缩短各个经济主体间的交流、交易距离,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能够提高各种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服务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够为服务业创造充裕的服务对象,繁荣服务业;在集约化的城市里,能够进行高密度的信息交流,利于信息传播和技术创新,利于社会进步。其次,集约化能够降低能耗,保护环境。通过建设集约化的城市,能够缩短交通距离,减少石化燃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第三,集约化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能够改善城市土地低水平利用的不良局面,还能有效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减少城市盲目扩张对于农地和山林的侵蚀,这对于耕地资源出现萎缩趋势的中国尤为重要。合理发
23、展城镇群,实现生产力高度集中,加强内部分工协作,能够减少区域竞争内耗,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是实现集约化的一种有效途径。4.城镇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发展空间当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以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京津唐地区城镇群为典型代表的超大型城镇群,城镇群正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仅以长江三角洲城镇群为例,它由沪、苏、浙三地15个地级城市组成,现已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北起扬州、泰州和南通,西至镇江、南京,中经苏州、无锡、常州,东抵上海,南达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的城镇群空间,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镇群区之一。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
24、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该城镇群占有一半;在最新选出的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市中,该城镇群占了4个。5.中国城镇群内外矛盾日渐暴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中国城镇群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产业同构问题突出,缺乏宏观调控造成土地、水资源的浪费,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二)研究的意义基于以上宏观背景,从空间角度,开展针对不同类型城镇群的协调发展研究,无疑有益于引导城镇群健康有序发展。1.为我国城镇群实现协调发展提供思路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城镇群研究及城镇群发展规划的已有成果和经验,以金衢城镇群专题研究为实例,提出城镇群空间协调
25、发展构想和相关实施途径和措施,促进城镇群内部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2.对优化城镇群规划和管理机制进行探讨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城镇群规划和管理机制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金衢城镇群专题研究,对优化城镇群规划和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三)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本文从金衢城镇群的培育着手,试图探讨城镇群协调发展的思路和相关实施措施。文章主要脉络如下:第一章为国内外城镇群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该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学术界和规划界对城镇群概念的界定、形成机制和空间结构研究、各国城镇群规划实践、调控措施进行综述。第二章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首先,笔者根据现有的城镇群相关研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于城镇群的概念进行界定
26、,并对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其次,笔者对城镇群的空间界定方法进行阐述,为后面开展实证研究做准备;第三,对于城镇群形成和发展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三大结构进行概述;最后,提出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的原则。第二章同第一章的相关理论综述共同构成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以金衢城镇群为例,首先论证组建金衢城镇群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定量定性结合,在对中心城市的选择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对城镇群的空间范围进行界定,并探讨金衢城镇群的动力机制。第四章根据金衢城镇群实际情况,提出培育多中心城镇群的构想,引入产业集群理论,认为金衢城镇群已经出现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应该培育若干个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竞争
27、力,此后,从功能结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优化重组,以实现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进行阐述。第五章结合金衢城镇群,提出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的实施措施和途径。第六章为结论和探讨。城镇群空间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总体框架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1.1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国外对于城镇群的研究,最初来自于人们对区域的关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带来地区生产的高度集中,城市功能转变为工业生产为主,大规模的城镇化使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密,各种城市问题出现,环境问题严峻,人们发现仅仅靠研究城市个体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
28、把视野拓展到更大范围,以解决城市问题,于是,区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区域发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城镇群研究的进展。最早从城镇群体角度进行研究的是英国学者霍华德(E.Howard,1889),他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议逐步实现土地社区所有制,建设围绕大城市的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来解决大城市的矛盾,以达到城乡一体化(图1)。1933年,德国的地理科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提出中心地学说(Christaller,1933),成为城镇群理论的基本理论。
29、克氏认为“城市(镇)起着周围地区的中心地作用,并依赖于集散输送地方产品与向周围地区人口提供货物和服务而存在”。他分析了中心地理论的形成条件,探讨了中心地担负的服务范围,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归纳,揭示出一定的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并逐步形成城镇群的等级规模(大、中、小等级排列)的观点(图2)。1939年杰菲逊(M.Jefferson)及1942年哲夫(Zipf)等又对城镇群体的规模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进行了发展。1945年,英国生态学家格迪斯(P.Geddes)发表了著作进化中的城市(Cities in Evolutio
30、n),强调将自然区域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分析区域的潜力和容量的限度对于城镇的发展的影响,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的群体形态:城市地区(City Region)、集合城市(Conurbation),甚至世界城市(World City)。二战后,许多学者开始从城镇群的角度研究区域和城市。1950年邓肯(O.Duncan)在大都市和区域中首先明确提出“城镇体系(Urban System)”的概念。1977年,哈格特(P.Haggett)和克里夫(Cliff)从多角度研究了区域城镇群体空间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学者纷纷著书,对西方城镇体系研究进行总结,如美国的贝里(B.Berry)和豪斯(F.H
31、orton)的城镇体系的地理学透视(1970)等。社会经济学家则从经济学角度来开展研究,涌现出一系列区域发展理论,进一步丰富了研究的方法和开拓了新的思路。一部分学者从区位因素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区域发展研究,弗里德曼(Friedmann,1964)提出了“核心边缘模式”及其在空间上反映出来的城镇群发展阶段。另一部分学者则从资金因素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区域发展研究,主要有哈罗德多马投资模型(Harrod-Domar investment model)和出口基地模型(Export-base model),波兰的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的据点与轴线相结合的开发理论等。其中,弗里德曼(J.Friedmann
32、)提出的“经济增长引起空间演化”以及“支配空间经济的首位城市”的增长极理论,结合罗斯托(Rostow)的发展阶段理论,建立了自己的与国家发展相联系的空间演化模型,他认为区域城镇群的形成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Friedmann,1964,1973)(图3):处于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时期,沿海地区出现零星聚落和小港口,一部分人迁入内地;内陆居民点是孤立状态,极少与外地发生社会、经济联系。处于工业化初期,点状分散的城镇开始出现。国家资金有限,只能选择12个区位优势较好(具有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等条件)的城市进行开发,集聚经济效应开始产生,形成“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边缘”逐渐演化为多核心结构,边缘的部分优良地区开始发展,逐步形成区域性大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