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6.42KB ,
资源ID:266692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6692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体机能学大纲zhongxiyi231.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体机能学大纲zhongxiyi231.docx

1、人体机能学大纲zhongxiyi231 新疆医科大学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供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用)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005年3月30日 前 言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综合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而设立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时,必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水平来探讨。因此,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细胞、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

2、功能变化及其机制。人体机能学与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关于人体正常机能的知识,并且由一些科学工作者将这些知识总结概括为人体机能学的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人体机能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其理论知识也不断更新和提高;而人体机能学的这些新成就又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学生学习人体机能学,就要学好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熟悉和掌握了正常人体功能与患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根

3、据学校为适应教学改革与学科调整新制定的教学计划、国家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面向21世纪教材制定了人体机能学教学大纲。大纲规定了每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要求教师讲深、讲透,学生深入领会和记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要求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应在全面理解基础上抓住重点;一般内容不标示,教师可概括讲解或学生自学)。根据中西医结合、中医、针灸推拿、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教学计划,人体机能学总学时为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8学时,实验教学54学时。理论:实验

4、= 2:1。 正文第一章 绪 论一、教学目的: 在明确人体机能学的内容和与医学关系的前提下,学习生命的基本表现和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和体内的控制系统,为今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要求1了解人体机能学的内容和与医学的关系。2熟悉生命的基本表现。3熟悉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4掌握反馈控制系统。三、教学内容1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及分子构成;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机制。2生命的基本表现(新陈代谢和兴奋性)3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

5、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和正反馈)第二章 细胞的分子结构和基本功能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和酶的知识;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为后续相关章节打基础。二、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大分子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3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4掌握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了解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5熟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三、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功能、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一级结构肽链、二级结构螺旋及折叠、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高分子性质、变性作用、沉淀和吸收光谱及重要的呈色反应)和分

6、类。2核酸的种类(DNA和RNA)与功能、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多核苷酸链、DNA的分子结构、RNA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3酶的概念与特性、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酶的作用机理、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分类和命名。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胞吐与胞饮)、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概念;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膜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膜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5细胞的兴奋性、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超射值、锋电位、“全或无”现象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动作电

7、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阈电位、阈强度、阈下刺激、局部反应、电紧张性扩布、总和、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等概念、局部兴奋的特点)6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第三章 人体的物质代谢一、教学目的 :从细胞的水平上,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体内代谢;生物氧化和生物氧化的方式;肝脏代谢和肝功衰竭.;体温与发热,为以后相关章节和后续课程打基础。二、教学要求1掌握糖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糖代谢的调控、糖异生的过程;氨基酸的代谢。2熟悉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血脂及血浆蛋白、胆固醇的代谢。3熟悉生物氧化。4熟悉肝脏代谢。5掌握肝功能衰竭。6熟悉体温与发热。.三 教学内容糖代谢:糖原合成和分解;糖的分解代谢;糖异生作用;血糖

8、。2脂类代谢: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血脂及血浆蛋白;三脂酰甘油的中间代谢(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甘油代谢脂肪酸的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合成代谢);磷脂代谢;胆固醇的代谢。3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方式及酶类;生物氧化产物二氧化碳的生成;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转换。4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概况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酮酸的代谢);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5肝脏代谢和肝功能衰竭: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肝功能衰竭(概述、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概念与分类、发生机制、诱发因素、防治原则)。6体温: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产热和

9、散热过程;体温调节。7发热:概念与分类;发热的机制;发热的时相经过;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发热的生物学意义。第四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对其它器官系统的调节作用,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二、教学要求1熟悉神经纤维。2掌握和熟悉突触传递。3熟悉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和感觉投射系统。4熟悉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6熟悉和了解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图。三、教学内容1神经纤维: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传导速度、分类、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2突触传递:突触的概念、分类与微细结构、突触的传递过程与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

10、变化即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的特征、神经递质、受体学说(概念、受体激动剂、受体阻断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突触前受体、中枢内递质的受体)、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抑制。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包括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肌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痛觉。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主要运动区、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及功能障碍)。5神经系统对

11、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紧张性支配、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和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底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体温调节、摄食行为的调节、水平衡的调节、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和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6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条件反射、脑电图、觉醒和睡眠。第五章 血 液一、教学目的: 学习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浆渗透压的来源及其作用、等渗溶液的概念、血液中各成分的功能、血凝与纤溶以及血型的分型原则和输血的原则,理解DIC的病因发病学,为临床诊

12、治DIC提供病理生理基础。二、教学要求1了解血液的功能。2掌握血液的组成、血量、血浆pH值、血浆的化学成分及血浆蛋白的分类及作用。3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4掌握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作用,等渗溶液的概念。 5熟悉红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6了解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各类白细胞的功能。7熟悉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的关系。8熟悉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9了解抗凝系统的作用;熟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作用。10掌握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及其分型依据、输血的原则。熟悉Rh血型。11掌握DIC的概念。12掌握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13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13、14熟悉DIC的分期及其特点。15掌握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16了解DIC的防治原则。三、教学内容1概述: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浆pH值,血浆的化学成分及血浆蛋白的分类及作用。血液的比重、粘滞度。血浆渗透压、等渗溶液概念);血液的功能。2血细胞生理(红细胞数量、功能和生理特性。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及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的破坏;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各类白细胞的功能;血小板正常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与止血的关系、生理性止血的机制。3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作用。4DIC:概念、常见原因(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

14、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和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DIC的分期、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5血型与输血原则(概念:血型,ABO血型;ABO血型的分型及其依据;输血的原则;Rh血型的分型及其依据)第六章 血液循环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病理生理为后续课程和临床各科有关心血管系统内容打下基础。休克是临床各科常见的危重病症,通过本章的学习为临床诊治休克提供理论基础。二、教学要求1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和原理、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影响因素。2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生物电现象及产生原理。3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

15、。4熟悉静脉回心血量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组成及生理功能、冠脉循环特点及血量调节。5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6了解静脉血压、淋巴生成及淋巴回流。7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和与心功不全的区别。8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熟悉心衰的分类。9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10掌握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11了解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12掌握休克的概念、病因及其分类(病因学分类、始动环节分类)。13掌握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14熟悉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15熟悉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三、教学内容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和机理: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心室的射

16、血和充盈过程、心动周期中心房内压力的变化、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音的产生;心泵功能的评定:每博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心脏作功量;调节:每博输出量的调节、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和储备)。2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心室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体表心电图)。3血管生理(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水肿:原因与分类、

17、对机体的影响、发生机制、常见的全身性水肿及器官水肿)。4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5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脑循环)。心力衰竭的概念与分类;心力衰竭的病因与诱因;泵功能损害的适应和代偿机制;心肌收缩和舒张性能降低的机制;舒张性能异常);对机体的主要影响;防治原则。6休克的概念;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代偿意义和临床表现;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微循环淤滞的机制、失代偿期和临床表现;休克的难治期:DIC形成、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的细胞损伤及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第七章 呼 吸一、教学目的: 从器官水平认识呼

18、吸生理的全过程及其调节以及呼吸过程在维持机体稳态中的作用。学习缺氧的类型,发病原因和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为临床诊治缺氧奠定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上许多疾病可以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近而可发生呼吸功能不全。通过本章学习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学,为临床防治呼吸功能不全打下基础。二、教学要求 1了解呼吸概念及其三个环节。2掌握肺通气、熟悉呼吸气体交换的原理。3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熟悉肺牵张的反射性调节。5掌握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6掌握缺氧的概念、缺氧的类型和发病原因。7掌握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8掌握缺氧时机体主要系统机能、代谢的代偿与失

19、代偿变化与机制。9熟悉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10了解氧疗与氧中毒概念。11掌握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的概念与分类。12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3熟悉呼吸衰竭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14了解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三、教学内容1呼吸概念及其三个环节;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变化、胸内负压成因及生理意义;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肺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的概念及关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作用、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肺容量与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与功能残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通

20、气贮量百分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肺泡通气量;2气体交换的原理、肺换气:换气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组织换气的过程及原理;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的运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征、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发绀;氧解离曲线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4呼吸运动的调节: 基本呼吸中枢;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化学感受器及其适宜刺激、作用机制以及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氧对呼吸的调节)。5缺氧的概念和常用的血氧指标。缺氧的类型原因(乏氧性缺氧: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液性缺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红

21、蛋白与氧亲合力异常增强;循环性缺氧:全身性循环障碍、局部性循环障碍;组织性缺氧: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血氧指标变化;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1)代偿性反应:呼吸系统代偿;循环系统代偿(心输出量增加,血流重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血液系统代偿(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内,2,3-DPG增多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组织细胞的适应。(2)机能代谢障碍:外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细胞损伤;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与氧中毒。6呼吸衰竭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呼吸衰竭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

22、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功能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第八章 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的: 学习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基本生理知识,为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要求1掌握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熟悉胃肠平滑肌的特性及各种运动形式。3熟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了解口腔内消化和大肠内消化。三、教学内容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两种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作用;胃肠激素。2口腔内消化:唾液分泌及其作用、咀嚼与吞咽。3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的自身保护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胃的运动:胃运动的

23、主要形式、胃排空及其机制。4小肠内消化: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分泌及排出(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囊的功能);小肠液的分泌;小肠的运动。5大肠内消化。6吸收:吸收的部位;吸收的机制;各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第九章 肾的排泄功能和体液调节一、教学目的 :学习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中的意义,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尿浓缩与稀释的机理和尿的排放过程,为学习临床相关知识奠定基础。通过学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大大帮助对它们的识别与处理,对临床防治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明确肾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泌尿功能障碍,继之

24、可引起体内代谢紊乱与肾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使机体各系统发生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治肾功能不全奠定基础。二、教学要求1了解肾的功能解剖、肾血流量及其调节。2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3熟悉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4熟悉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5熟悉尿的浓缩与稀释。6掌握尿生成的调节。7了解血浆清除率和尿的排放。8掌握体液和内环境的概念。9熟悉水、电解质的正常代谢、功能及平衡调节。10掌握和熟悉脱水、水中毒、水肿。11掌握钾代谢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12了解镁代谢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13掌握和熟悉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14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15熟悉慢性肾功能衰竭。

25、16了解尿毒症。三、教学内容1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肾的血液循环特征。2尿的生成过程:滤过作用(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尿浓缩和稀释。3尿生成的调节。4血浆清除率。5尿的排放。6水、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体液和内环境;水、电解质的正常代谢(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不同体液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水、钠代谢紊乱(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和水中毒的概念、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水肿发生机制);钾代谢紊乱(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与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

26、治原则。7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判断酸碱平衡的指标及其意义;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概念、原因与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概念、原因与机制、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性碱中毒概念、原因与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碱中毒概念、原因与机制、对机体的影响)。8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概念、病因与分类。发生机制。机能代谢变化:少尿期(尿的变化、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水中毒、高钾血症)、多尿期变化、恢复期。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慢性肾功衰竭(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机能代谢变化);尿毒症。第十章 内 分 泌一、教学目的: 掌握机体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内

27、分泌激素和激素在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及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方面所发挥的调节作用,从而更全面更灵活地掌握各种生命活动规律。学习应激在维持机体同外环境相平衡中的作用。二、教学要求1熟悉激素的概念、一般特性、分类及激素的作用原理、激素分泌的调节。2掌握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和下丘脑腺垂体系统。3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4熟悉甲状旁腺激素及降钙素、维生素D3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5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及分泌调节。6熟悉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和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了解胰高血糖素的作用。7熟悉应激的基本概念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以及机体的代谢、功能变化。三、教学内容1激素的概念、激素

28、作用的一般特性和激素的分类与作用的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2神经垂体激素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的作用、下丘脑调节肽对腺垂体的作用、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催乳素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4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的作用。5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应激与应急反应。6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7应激的基本概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变化、急性期蛋白和应激蛋白的变化、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第十一

29、章 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为认识由于基因改变而发生的分子病奠定基础。二、教学要求 1熟悉核苷酸代谢。2熟悉DNA生物合成。3了解RNA生物合成。4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合成。5了解DNA重组与基因重组。三、教学内容1核苷酸代谢:嘌呤核苷酸代谢、嘧啶核苷酸代谢;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抗代谢物。2DNA生物合成:DNA复制和DNA的损伤、修复、基因突变以及反转录。3RNA生物合成:参与转录的酶及条件、转录的过程、转录出的RNA的加工成熟。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5DN

30、A重组与基因工程:DNA重组的有关概念、基因工程的常用载体和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教学组织与方法1实施机构: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2组织内容:集体教学备课、教案讲稿书写与审核、教学法讨论与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手段应用、双语教学计划。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病例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于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验教学:20人一组,实验类型比例为验证型:综合型=1:1。辅导形式:课外答疑和网络查询。4考核方法:本课程为必修课程,考试一般是闭卷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问答题。一般只进行期末考试,考试班级停课安排,考查班级课程完结后安排。 教学时数分配表讲课内容教学时数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时数类型手段核心重点绪论 传统 1 3 6 基本操作技术 3细胞的分子结构 神经肌标本制备 3 验证和基本功能 CAI 11 8 14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关系 3 验证人体的物质代谢 CAI 21 10 15 颈、股、腹部手术操作 3 验证神经系统的功能 CAI 7 5 12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 验证血液 CAI 7 12 6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3 验证血液循环 CAI 1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