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1.38KB ,
资源ID:2665124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6512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地理试题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地理试题资料.docx

1、生物地理试题资料名词解释: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包括 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环境是由许多因子所组成的, 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了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境生存条件:在生态因子中, 决定生物生长, 发育和繁殖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 称为生存条件.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受害的关系. 共生: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并产生一定联系的, 都可以称为共生.附生:是一种生物附着在另一种生物体上, 相互之间并无营养关

2、系.群栖:许多植物, 许多动物或许多动物与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叫群栖.种内竞争: 指同一种群个体之间所产生的对抗性的相互作用.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由同种个体组成的群体.种间竞争: 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 因竞争而对它们的增长和存活起相反影响的任何相互作用.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盖度: 是群落特征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标志了植物所占有的水平空间面积, 反映植物的同化面积的大小, 而且还表明了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度: 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某个物种的个体数频度: 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即该种个体出现的样方数/调查样方总数。 群落的结构: 指群落中所有生

3、物及其个体在空间的配置状况.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垂直分化或称成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生物在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原生裸地: 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 或者原来生长过植物, 但被彻底地消灭了, 没有保留下原有植物的传播体以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次生裸地: 指原来有植物生长的地段, 后来原有的植被已被破坏而不存在, 但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基本存在, 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群落的变化基本形式有三种: 季节性变化, 年季变化和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植被覆盖, 后因某种原因形成迹地, 在此发生的群落演替.次生演替最初发生都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所引起的演替:是一

4、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是生态群落动态中最重要的特征原生演替:是指在从来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段(例如, 冰川移动露出的地面, 火山喷发新形成的岩面, 流水的新沉积, 风沙的堆积等), 发生的群落演替最小存活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一物种所能维持其存活状态的最小个体数目。生物分布区:指某类生物种在地表的分布区域。在种的分布区基础上再合并出属的分布区、科的分布区等.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简答:试述一下生物适应。答:行为上的适应:例如,植物的落叶;动物的冬眠,夏眠和迁移形态上的适应:例如,风大

5、可以使某些树木形成“旗形树木”,高山上由于风大,低温等使得许多植物形成矮小的垫状植物,此外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生理机能上的适应: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人察觉例如,红树林生长在沿海含盐量高的土壤中,植物体内存在泌盐腺体,可以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简述长期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就发展趋势。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即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趋同进化(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例如:生活在沙漠干旱环境中而属于不同类群的植物却出现了相似的外部形态,如仙人笔,霸王鞭,海星花等趋异进化(趋异适应):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

6、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具有适应的性质趋同和趋异反映出生物的不同侧面进化的本质为趋异发展,趋同则是表面现象简述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温度极限所有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各类植物和动物,所能忍受的高,低温的极限是不同的对于低温的忍受,不同的植物有着很大的温度变幅热带植物所能忍受的最低气温为 C;寒带植物为 C以下2. 生物对低温的适应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 在形态, 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在形态方面: 北极和高山植物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 芽有芽鳞包被,植物器官表面有蜡层和密毛,植物矮

7、小并常形成匍匐状, 垫状或莲座状等, 这种形态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温度, 可以减轻严寒的影响3. 生物对高温的适应生物对高温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 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长期生活在高温地区的植物, 对高温产生了不同的生态适应. 例如植物体上密生绒毛, 鳞片或植物体呈白色, 这样可以过滤, 反射一部分光线, 降低植物的体温, 厚的木栓层能隔绝热传导; 叶面与光线平行排列可以减少光的吸收面积土壤水分对生物的影响1. 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2. 土壤水分, 无论在空间上或时间上都经常发生变化, 而栖息在土壤中的动物, 对于土壤水分具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和忍受范围.3. 土壤水分在很大程度

8、上影响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土壤温度对生物的影响1、 土壤动物对高温的忍耐力较弱, 尤其当土壤干燥时, 高温可以带来致命的危险.2. 一些小型的土壤动物, 在土壤中移动的距离是有限的, 所以一般都具有适应高, 低温的特殊本领.3. 一些大型和中型土壤动物都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 因而遇到低温的变化, 通常采取上下移动的方式, 主动寻求适于生存的环境. 因为土层愈向下层受大气温度的影响愈小.土壤酸碱度对生物的影响1、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动物的活动2、通过影响矿质盐类的溶解度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性等, 间接地影响植物的营养和土壤动物的分布.3、影响微生物的活动.4、影响土壤动物的分布.水对生物的意义1

9、、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都含有 60%-80%的水分, 有的可达90%以上; 动物含水量一般在75%以上)2、水是一种溶剂, 生物体内一切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水中进行. 植物营养物质的吸收, 运输, 光合, 呼吸作用的进行和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过程都必须有水参加.3、水是动,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的载体.4、水生生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大都在水中进行, 因此水体的理化性质对水生生物具有重要的影响.食性特化极其生物学意义动物食性的特化, 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 向寡食性和单食性方面发展;二是, 向广食性方面发展.这两种食性特化类型都是有机体对其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在食性特化的形成过程中

10、, 只有在自然界中某类食物贮藏很丰富而且很稳定时, 才能形成寡食性和单食性动物;而广食性动物则是在自然界中某类食物比较贫乏和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同时, 动物对食物的利用与获得的可能性, 又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如湿度, 温度, 竞争者和敌害的活动等.因此, 所有这些在食性特化形成中都具有意义.动物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1、 动物协助植物授粉;2. 动物传播种子和果实;3. 动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4. 动物影响植物群落的成分和存在状态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 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2.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3. 具有一定的优势现象4. 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5. 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6.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

11、征7. 具有一定分布范围在裸地上, 群落的形成要经过三个步骤:侵移, 定居, 竞争1.侵移 是指植物生活的繁殖结构进入裸地, 或进入以前不存在这个物种的生境.繁殖结构主要是指孢子, 种子, 地下茎, 匍匐茎以及能繁殖的植物的任何部分.2. 定居定居是指传播体的萌发, 生长发育, 直到成熟阶段的过程。或者说, 只有一个物种的传播体在裸地上能够发芽, 生长, 成熟并能够繁殖后代,才能完成定居过程。3. 竞争随着定居植物的不断繁殖和新种的不断侵入, 裸地空间逐渐减少, 植物之间关系明显表现出来, 它们之间在空间和生存条件方面发生竞争, 竞争结果, 生长速度快, 对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保存下来, 这样在

12、裸地上就形成了植物群落, 称为先锋植物群落.根据群落波动形式划分为:1、 不明显波动2. 摆动性波动3. 周期性波动4. 偏途性波动按时间发展划分的演替世纪演替; 长期演替; 快速演替. 生态因子的作用 1、综合作用 环境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任何一种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 2、主导因子的作用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并非等同 3、阶段性作用 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非等同,但都各具重要性,缺一不可,不

13、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但局部是能补偿的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有的是直接的, 有的是间接的. 群落形成斑块状分布的原因? 1、生物的分布习性 2. 对环境的选择 3. 种间相互关系的作用 生物和地形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大小等不同, 而使得气候, 土壤等条件发生改变, 通过这些变化, 间接地影响生物 1、大地形可以改变大的气候条件, 因而影响到全球性基本生物群的组成与分布. 青藏高原 2. 区域分水岭对其两侧生物群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阴坡,阳坡 3. 当山体的海拔高度达到一定限度, 生物群会产生明显的垂直带性变化, 在同一山体

14、上, 四个或五个生物群可以同时并存, 这些生物群与平地带状分布的生物群类型基本一致. 4. 在气候条件较优越的山区, 物种一般随山体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5. 不同的地貌部位也影响到生物群的组成与分布. 在正常立地(标准)位置, 水热组合条件及土壤发育与地带环境一致, 常形成与地带性条件一致的生物群 另外, 不同的地貌地位还控制着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状况, 从而影响到生物群的分布. 6. 微地形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较大. 此外, 由于某些动物的活动, 也能建成特殊的地形. 7. 坡向对生物群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南坡与北坡在辐射, 湿度与温度上均有明显的差异, 南坡辐射总量, 温度均高于北坡, 亦高于同

15、纬度平地, 但湿度明显低于北坡. 群落对环境的作用 1、防止风害 森林群落有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的作用; 例如, 在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 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 使作物获得较高产量. 2. 调节水分 群落对调节水分的作用, 通常认为是通过植物对降水的截留作用而实现的. 截留作用最显著的是森林群落. 观测表明林区的降雨量比无林区的要多. 3. 改良土壤 由于植物的长期繁殖, 可增加土壤肥力. 用植物群落改良土壤最明显的是, 固定沙流, 防止盐渍化和改良土壤性质等. 4. 保护环境 森林是吸碳放氧的“绿色工厂”,是大气的天然“过滤器”,是吸收噪音,减轻城市喧哗的“消声器”; 此外,森林还有调节小气候

16、,监测环境污染,净化水体等作用。 热带雨林生境特点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区域。 *它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分布区域终年高温多雨 ,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是酸性的 。 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 一是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 二是非洲的刚果盆地; 三是东南亚一些岛屿,往北可伸入我国西双版纳与海南岛南部。 热带雨林生物群的基本特征 (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2)群落结构复杂 (3)乔木的特殊构造 (4)无明显季相交替(外貌 (5)雨林中动物的特征 * 雨林中动物树栖种类多,地栖种类少; * 动物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与雨林环境适应; *

17、食物链错综复杂,共生、寄生等现象普遍; * 代表动物主要有长臂猿、猩猩、眼镜蛇、懒猴、犀牛、 蜂鸟、极乐鸟等。 热带稀树草原生物群生境特点 又音译为萨王纳,指分布于热带干燥地区,以喜高温、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并稀疏散布有耐旱、矮生乔木的植物群落。 热带稀树草原生物群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乔木多矮生,树干不整齐,树冠扁平成伞状,叶多羽状,常具毛茸,小叶能动,排列成最能避免阳光损害的位置,雨季出叶,旱季落叶,树皮厚,树干具储水组织,典型的树木如金合欢。 热带稀树草原动物及其生态 1.食草动物占优势 2.集群的生活习性 3.地栖种类多 4.穴居、善跑类型突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群生境特点 常

18、绿阔叶林是指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地区的,由常绿的双子叶植物所构成的森林群落。又称照叶林、月桂树林、樟栲林等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的常绿树种组成,区系成分极其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富有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或系统进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及特有植物; 外貌中年常绿,林相整齐,季相变化不明显。 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林木层、下木层均有亚层次的分化,草本层以蕨类植物为主。 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多为革质或木质小藤,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附生植物中很少有被子植物。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群生境特点 也称为夏绿阔叶林,由落叶双子叶植物所构成

19、的落叶森林群落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季相更替现象十分明显为其外貌的显著的特征; 中生性植物特别丰富, 乔木层有阔叶叶片、草质、柔软、无毛,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其次是高位芽植物; 结构简单,分层清楚,夏季林相郁闭,冬季林内明亮干燥; 层间植物在群落中作用不明显。 世界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北半球自北到南依次出现: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欧亚大陆中部和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海水是怎么变咸的?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

20、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生命为什么首先在海洋中诞生? 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因素 温度、深度和盐度是海洋生物移动的主要限制; 营养成分的含量是形成海洋生物种群一定规模 的影响因素; 光也是海洋生物分布的一种限制因素; 其他环境因子对海洋生物也有作用。 温带落叶阔叶林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季相更替现象十分明显为其外貌的显著的特征; 中生性植物特别丰富,

21、乔木层有阔叶叶片、草质、柔软、无毛,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其次是高位芽植物; 结构简单,分层清楚,夏季林相郁闭,冬季林内明亮干燥; 层间植物在群落中作用不明显。 我国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部内陆腹地,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打破了原有的纬度地带性,因此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我国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受

22、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大致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从东南向西北,即从沿海的湿润半湿润到内陆的干旱区,植被依次为: 夏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草原荒漠 山地生物垂直带的结构具有下面一些规律 1)各处生物垂直带谱随所在水平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某些相似之处 3)垂直带重每个生物带的下限海拔高度,有向两级逐渐降低的趋势,森林生物带上限也有类似的规律。 4)当高大山体走向垂直于盛行风向时,其两侧的生物垂直带谱呈现显著的差异。 海洋石油污染的途径 炼油厂废水直接排入海洋; 油船漏油、排放和发生事故导致油品直接入海; 海底油田在开采过程中的溢漏及井喷,使石油进入海洋水体;

23、大气中的低分子石油烃沉降到海洋水域; 海洋底层局部自然溢油。 岛屿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 岛屿比陆地和海洋简单 2 地球上岛屿的数量要比大陆和海洋多 3 岛屿的大小形状和隔离程度都不同 迈克阿瑟和威尔森总结的岛屿生物群的三个特征: 1、 生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成正相关; 2. 生物种数与岛屿距大陆或其他的生物源地的远近成负相关; 3. 岛屿在生物种类组成上出现连续的种类流通,但种类数量保持大致稳定 片断化生境的特点 生境片断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直接影响种群的大小和灭绝率; 其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主要影响扩散和迁入率。 岛屿生物组成的主要特征 1、岛屿上生

24、物总数比大陆少; 盐水的限制对所有类型生物的散布都起着过滤作用,另外离大陆越远的岛,其种类多样性越小。 2. 较大的岛屿比较小的岛屿种类多样性高。 因为较大岛屿的栖息地类型较多。岛屿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某些不稳定,使其种类组成易受影响并会发生灾难性的变化。尤其人类影响较大,包括驯养动物、杂草和老鼠的引入时,岛屿的生物组成将发生巨大变化 3、移入的高速度和消亡的高速度是岛屿生物组成的重要特征。 对移入者来说,适应岛屿的新环境可能是很困难的。但随着移入者的增多,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与已存在者的竞争。最后,有些生物在竞争中失败或对岛屿条件不适应变得衰落,以致消亡。 4. 温度制约和影响岛屿生物种类

25、的多样性 寒冷限制和减少了岛屿上脊椎动物的组成。相反,湿热使岛屿生物群落的种类多样性增加。在很冷的岛上,一些典型的爬行动物不存在。尤其是更新世的冰期,限制了岛屿生物群落的组成 5. 生物对岛屿环境的适应有许多形式 首先,隔离使物种形成,因此岛屿的特有种很多。 其次,由于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和竞争,允许一些特殊动物的存在,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巨龟。 最后,由于岛屿生物种类数量少,空闲的生态位多,允许适应辐射的发展。 片断化生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境发生片断化后,片断状生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片断生境的能量平衡明显不同于全部被茂密的植被覆盖的景观。 第二,片断生境受风的

26、影响明显加大。 第三,景观片断化影响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 第四,生境片断化影响物种种群迁入率和灭绝率。 片断化对种群遗传变异的影响 由于生境的片断化,种群变小。种群小型化将直接影响种群的遗传变异。 种群小型化将使得物种发生近交的可能性增加。 片断化对种群存活力的影响 对于小种群,即使在没有选择和突变情况下,基因频率每代都发生变化。基因频率变化的结果是杂合性的丢失。 关于种的分布区形成的多种理论关于种的分布区形成有多种理论。一是“单境发生论”,认为种是在一个地点一次发生,然后由发生地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此初始发生地称为发生中心或起源中心。二是“多境发生论”,认为生物种可以在多个地区同时或不同时发

27、生;三是“稳健的多境发生论”,如德-康多和恩格勒等认为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可以多境发生,而种以上单位,决大多数都是单境发生的;四是“泛境发生论”,认为旧种的进化达到变质阶段,新种就在旧种的背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一次发生。间断分布的成因1、 自然条件变化;2. 生物的分散迁移及在原来分布区内死亡。3. 陆地下沉4. 大陆漂移5. 跳跃式传播6. 人为影响整个地球表面的海洋生物区系和陆地生物区系区别。1、 海洋中有极其丰富的等级较高的类群,并有广泛的世界性分布。陆地则相反,但是陆地上的生物种类却比海洋丰富得多。2. 海洋生物结构比较简单而原始,这与海洋环境条件稳定有关。陆地生物结构比海洋生物高级而复杂,

28、这与陆地环境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关。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1. 森林滥砍乱伐,碎裂分散; 2. 草场超载过牧,退化严重; 3. 对动植物资源过量开发利用及偷猎偷采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象仍然存在;4. 不断发展的环境污染; 5.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变化;6. 外来物种的入侵;7. 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资源的衰退;8. 旅游、采矿、围垦湿地等其它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具有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它有如下特点: (1)物种丰富。 (2)特有属、种繁多。 (3)区系起源古老。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物种资源非常丰富。 (5)生

29、态系统丰富多彩。 论述: 试论述群落的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群落的形成过程,可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 1、开敞或先锋群落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一些生态幅度较大的物种侵入定居并获得成功,虽然刚开始时这些物种中仅少数个体能幸存下来繁殖后代,或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生境中存活下来,但这种初步建立起来的种群却对以后环境的改造,为以后相继侵入定居的同种或异种个体起了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2、郁闭未稳定的阶段 随着群落的发展,种群数量的增加,当有一定数量的物种后,生活小区逐渐得到改善。 资源的利用逐渐由不完善到充分利用。因此,在这一阶段,物种之间的竞争激烈,有的物种定居下来,且得到了繁殖的机会,而另一些物种则被排斥。同时,那些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能在物种的相互竞争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得到了发展,他们从不同角度利用和分摊资源。通过竞争,逐渐达到相对平衡。 3、郁闭稳定的阶段 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使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有时可能再增加一些共存的物种,使群落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使群落发展成为与当地气候相一致的顶极群落,这时群落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也较为复杂。 群落形成的上述三个阶段,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方法。其实,群落的形成发展和演替是一个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并没有截然的界限。 试述岛屿生物学理论的意义 岛屿生物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