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6.60KB ,
资源ID:266451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6451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docx

1、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第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一、发展概述新批评(TheNewCriticism )是关注文学文本主体的形式主义批评 ,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 ,文学研究应以作品为中心 ,对作品的语言、构成、意象等进行认真细致的 分析。新批评 20 世纪在英美流行,一度在文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大致讲,新批评分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英国的T. S.艾略特、I. A.理查兹和威廉燕卜荪以及美国的约 翰克罗兰瑟姆和艾伦泰特等人,开始提出一些新批评的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 30年代和40 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认同并支持新批评这种形式主义的人大量增加,新批评的观 点迅速扩展,直

2、接影响到文学期刊、 大学教学和课程设置。主要代表人物除上述五人外,还 有R. P.布莱克默、科林斯布鲁克斯、雷内韦勒克和 W. K.韦姆萨特等。第三个阶段从 40 年代末延续到 50 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新批评占据了主流地位,形成了制度化的批评模式, 失去了“革命的”气息,批评家的著作大多阐述新批评的原则而缺乏创新。到 50 年代末,新批评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虽然在大学教学中仍被应用, 但许多人认为它已经过时, 开始以 新的理论观念对它进行批判和超越。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 主要目的都是探讨独特的文学性所在, 都 否认后期浪漫主义诗学中 “软弱的” 精神性,一味主张经验主义阅读方式

3、。但新批评与俄国 形式主义又有许多不同,它有自身的特性。布鲁克斯把新批评的特征概括为五点: (1)把文学批评从渊源研究中分离出来, 使其脱离社会背景、思想史、 政治和社会效果,寻求不考虑 “外在”因素的纯文学批评,只集中注意文学客体本身; (2)集中探讨作品的结构,不考虑 作者的思想或读者的反应; (3)主张一种“有机统一”的文学理论,不赞成形式和内容划分 的二元论观念, 强调探讨作品中词语与整个作品语境的关系, 认为每个词对独特的语境都有其作用,并由它在语境中的地位产生意义;(4) 强调对单个作品的细读,特别注意词的细微差别、修辞方式以及意义的微小差异,力图具体说明语境的统一性和作品的意义;

4、 (5) 把文学与宗教和道德区分开来这主要是因为新批评的许多支持者具有确定的宗教观而又不 想把它放弃,也不想以它取代道德或文学。新批评的基础是艾略特的“艺术的非个人化”和理查兹的“内在的必然性” 。因此 它主要关注“诗作为诗的结构” 。所谓结构,指的是文本中意义的组织安排,它在优秀的文 学作品里的特征不同于在普通话语里的。 新批评认为, 诗的主要特征是一致性, 但并非逻辑 上的一致性, 而是使矛盾的意义和谐的一致性。 正如韦姆萨特所指出的, 诗具有客观的特性, 因为它有一种“通过内部区分的形式和对各不同部分的调和而确立的意义的完整性” 。于是 一致性便和综合性与复杂性联系起来。 就是说,文本的

5、意义是由它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 所以对新批评来说,综合性、复杂性和一致性共同构成文学作品分析的关键因素。在新批评里,“意义”的概念至关重要。它处于许多基本看法的交叉点上,对阅读 习惯的形成发生重要的作用。新批评认为,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它的结构。 从诗 里寻求内容,对文本进行概括或释义,都违背新批评的原则,因为这样做会使“意义”变成 观点或陈述,使形式失去内容,使文学与哲学和政治相争。如果把“意义”等同于释义,就 会贬低“意义”的价值,因为释义并不是构成诗歌精髓的意义的核心。在新批评看来, “意 义是结构的一个方面。布鲁克斯认为: “所谓的结构是 文本的 意义、批评家和解释的结构;

6、 而使结构充满意义的统一性原则,乃是平衡和调谐含义、态度和意义的原则。 ”因此,阅读 的任务就是要考察和评价结构, 而结构由文本诸因素综合组成,包括语言学、修辞学、 语义 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各方面的因素。 于是结构变成了最主要的批评概念。对新批评来说,意 义既是结构的从属范畴, 同时也是结构不可分割的一种因素; 统一性的文学结构不仅不涉及 生成和接受, 而且也不会归之为可释义的成分和可推断的观点, 意义的陈述至多起框架作用。按照新批评的看法, 在阅读当中,只有找出结构上的统一、平衡及和谐,阅读才能 算完成。或者说,对文本中各种力量的加工整理,如对张力、冲突和分歧的分析,都是为了 达到这种结构上

7、的和谐。正如布鲁克斯所指出的: “论述这样一种结构的努力,可以说明前 面章节里经常出现的一些术语,如含混 、悖论、综合态度以及最经常出现的 也许最令读者烦恼的反讽 。”这些在新批评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术语,对破坏性的张 力和冲突起着调解作用,正是这种调解作用导致“发现” (或创造)统一的结构。布鲁克斯 最喜欢“反讽” 这个术语, 认为它是有效的阐释工具, 能够使文本中不一致的因素达成统一。 因此新批评最终是一种阅读的理论和实践, 它强调由张力和歧义形成的统一结构, 认为这种 结构不仅构成文学的本质,而且也构成批评(阅读)分析的目的。显然,要实现新批评的阅读方式,要找出含混、悖论、隐喻、反讽、象征及

8、其形成 的张力和统一的结构, 批评家或读者必须仔细阅读作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批评的 “细 读”。雷奇对“细读”作了如下的概括:在进行细读时,新批评一般要做的是: (1) 挑选短的 文本,通常是超验主义的诗或现代诗; (2)排除“生成”的批评方式; (3) 避免“接受论”的 探索; (4)设想文本是一个独立自治的、非历史的、 处于空间的客体; (5) 预设文本既是复杂、综合的,又是有效、统一的; (6) 进行多重回溯性的阅读; (7) 设想每个文本都是由冲突力量 构成的戏剧; (8) 连续不断地集中于文本及其在语义和修辞上的多重相互关系; (9)坚持基本 上是隐喻的因此也是奇妙的文学语言的力量;

9、 (10) 避免释义和概括, 明确这种陈述不等于作 品的意义; (11) 寻求一种完全平衡或统一的、由和谐的文本因素组成的综合结构; (12)把不 一致和矛盾冲突置于次要地位; (13) 把悖论、 含混和反讽看做是对不一致的抑制和对统一结 构的保证; (14) 把(内在的)意义只视为结构的一个因素; (15)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本的结构和经验方面; (16) 力图成为理想的读者并创造出惟一的、 真正的阅读把多种阅读归类 的阅读。 按照雷奇的概括, 新批评的细读显然不同于其他批评解释和阅读实践。 对新批评来 说,“阅读”既需要解释也需要评价,而细读过程本身就包含着批评判断的标准。新批评追求结构的

10、有机统一, 使它对意义的理解大受局限; 它追求职业化的批评 (集中在大学, 由学者们建构批评专业, 使批评活动脱离常规的书评) ,使它的范围也受到限制。 因此, 它既不能提供一种真正科学的批评, 也不能提供一种社会学的批评, 甚至不能提供一 种确切的阐释批评。所以到 50 年代末,新批评便开始衰落,随着其他种种新理论的出现, 而在 60 年代几乎完全丧失了活力。二、新批评的先驱:T .S 艾略特和I .A.瑞恰兹20世纪开英美一代批评新风的人物 ,首推T .S .艾略特和I A 瑞恰兹。两人都肯定文学是独立自足的客体,主张文学批评应该从作者转向作品。艾略特不仅是开创 20 世纪现代派诗歌的大诗

11、人 ,而且也称得上是英美新批评的鼻祖。 他 从 1919 年到 1923 年之间陆续撰写了一系列批评论文 ,从传统与个人才能 到批评的功 能,阐发了他对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见解。 传统与个人才能 “非个性论”:诗人不能超越传统 ,诗歌“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 ,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而要表现情感 ,“惟 一的途径”是采用客观对应物” (objectivecoffelatives )。诗人必须承受历史意识, 不可能脱离文学传统而真正具有个性。 文学作品不是文学家个人情感的 表现。批评应该从作家转向作品,从诗人转向诗本身。艾略特的诗论是对 19 世纪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浪漫主义诗歌的激烈抨击

12、和反叛。 “诚实的批评和敏感的鉴赏不应当着眼于诗人 ,而应着眼于诗篇” 。这个把批评的关注焦点从诗人移向诗篇的观念 ,直接为新批评关注文本本身的理论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 ,他又从事具体的批评实践 ,撰写了不少关于马娄、琼生和玄 学派诗人多恩的作品的评论文章。 在这些文章里 ,他一反 20 世纪初盛行的历史批评、 社会批 评、伦理道德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模式 ,深入地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具体入微的阐释和分析。这种不同时尚的全新的批评方式 ,为新批评倡导的“文本阐释” (explication。fthetext )树立了榜样。学引入文学批评, 通过引进语义学的方法使人们把注意力移向语言。 他认为文学的

13、本质特征 是“非指称性的伪陈述” 。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主要体现为两点:读者所认可的接受效果;作 品所具有的内在必然性。 艺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杂平衡和调和性质复杂且矛盾的语词中所 达到的综合效果。在文学批评原理 (ThePfinciplesofLiteraryCriticism ,1925)里,他强调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他认为 ,文学文本是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大异其趣。科学语言依靠其本意 ,即辞典意义(denotation ),目的在于指称其欲表示的事物或概念 ,并不求美或带有情感;文学语言正相反 ,依赖其引申意义 (connota tions ),即其暗示、暗指、

14、联想、想像的 意义以及其丰富的细微内涵 ,而且还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表现语气、态度和情绪等。简言之 科学语言在于“实证” ,传达实在的真实 ;文学语言在于“情感” ,是一种虚构的陈述 ,引人产生 联想 ,表达一种艺术的真实。文学语言将语言的种种资源构成一种特别的组合 ,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 ,创造出一个审美的经验 ,自成为一个天地。 文学文本是情感语言的运用 ,研究情感语 言是文学批评的本质特征。瑞恰兹的语言两分说 ,为新批评关注文学语言 ,提出“文学作品是独立的认识客体”的主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理论主张:1 文学本体论兰色姆认为,批评应当是一种客观研究或内在研究。 “本体,即诗歌存在

15、的现实” ,文学 作品本身就具有本源价值, 本体论批评就是对文学作品这个独立自足的存在物做客观科学的 研究。提出“构架 -肌质”论。威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写的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进一 步确立了文本的中心地位。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其自身特征的独立客体, 只有在作品中才永存 着一种“规范体系” 。以作品为本体,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研究文学的性质成为新批评的理论核心。本体论(ontology )本是一个哲学术语,兰色姆却把它用于文学理论。 他在世界的形体(TheWorld sBody ,1938)中反复阐释他所谓的 “本体论”的批评观点, 首次提出了批评应着眼于诗的“本体”理论 ,因为诗是一种具有“存在秩序”

16、的“本体” 。诗是一个独立的话语制成品 ,布鲁克斯在精制的瓮 (TheWellWroughtUrn ,1947) 里声称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诗之所以是诗” ,一首诗就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实体。新批评著名的意图谬见” (theintentionalfallacy )强调,一首诗的意义在它的内部 ,是由其话语层面的语法、词义和句法等决定的 ,不决定于诗人在谈话、书信或日记里吐露的意向 ;抒情诗中的“我”不代表“诗人”自己 ,而是诗歌中的戏剧化人物。作品的意义与作家的意图不相干 ,不能把作家在别的场合表现的意图强加到作品。同样 ,研究作品也没有必要考虑作家的主观意图。 感受谬见” (theaffec

17、tivefallacy )则针对读者而言 ,告诫读者可能盲目地动情 ,错误地认识和分析作品。换句话说 ,读者的感觉是不一定可靠的。 这样 ,新批评就确立了作品 /文本的核心地位。 维姆塞特还认为 ,诗人不可 能离开作品来表现情感 ,只有通过诗歌语言才能表达情感。他反对把作品当作诗人表达情感 的工具,思想情感的生命不存在于诗人而在其诗歌之中。韦勒克和奥斯丁 沃伦合著的文学 理论(TheoryofLiterature ,1949)用了大量篇幅来论证不应当花大力 气进行“文学的外部研究” ,他们强调“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有关作者生平、所处社会环境以及创作过程的考究 ,

18、只可能表明作品是作家表现自我的 注脚而已 ,这类因果式研究 ,编年史式的解释 ,属于作品的外部范畴 ,并未触及作品的本质。 总之 , 新批评的本体论认为 ,作品是文学活动的本质与目的 ,作品应成为文学研究的核心 ,文学批评起点、作家表现自我才有了作品的观点。换句话说,评论一首诗 (新批评家总是把诗与文学作应以作品为本体 ,反对把作品视为作家与读者的中介 ,驳斥浪漫主义文论家把作家当作文学的 品等同起来 ),可以不管它是谁写的 ,以及有关他创作该诗的种种情形 ,读者应当径自进入诗里 , 因为一首诗即一个独立自足的天地。2 有机整体论在新批评理论家的眼里 ,一首诗不仅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天地 ,而且还

19、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瑞恰兹在文学批评原理里把诗定义为“某种经验的错综复杂而又辩证有序的调和” 。诗 的本质就是矛盾的调和 ,这种调和处于一种富有活力的动态状势 ,诗的意向、情感、思想、内涵、外延等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在保持动态平衡这点上 ,诗歌与戏剧是类同的 ,内在的矛盾冲突深深织进了两者的肌体 ,形成一种结构性的张力。因此 ,读者接受一首诗应当对其多种意义 整体地把握 ,诗歌需要细致的感受而不宜妄加说明。新批评特别反对用意译的办法把一首诗 简单化,成为一个平面的陈述,称这种做法为意释误说” (Heresyofparaphf ase )。与俄国形式主义极端强调形式不同 ,新批评认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20、是一种辩证的构成体 ,无论是诗歌、 戏剧或小说 ,其中的事件是内容的部分 ,但把这些事件组织规整为情节的结 构方式则又属于形式的部分。文学作品的内容包含各种因素 ,既有内容与形式 ,又有感性与理 性、内涵与外延、想像与张力等诸多成分 ,它们的内在构成是一个辩证的有机体。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含意 ,整体又制约着每个部分的精微意义 ,甚至每个字、词、句都会在由其相关意义构成的语境中呈现出它的特定意思。所以 ,新批评强调进入作品内部 ,全面而又细致地对作 品的内容、形式、结构、意象、词语等进行整体把握和分析。3 张力艾伦泰特的“张力”(Tension )说,是根据形式逻辑中的外延与内涵的概念 ,用以

21、对诗进行语义学的诠释。他在诗的张力 (1938)中提出,诗歌语言包含外延和内涵,外延(e xtension )指词的本意,即指称意义;内涵(intension )则指词的引申意,即 益彰 ,但诗歌批评着重于诗歌语言无限丰富的内涵意众多的暗示和联想意义。诗歌语言既有明确的外延概念,更有丰富的联想暗示意义 ,两者相得义。他摘去“外延”和“内涵”二词的前缀“ex”和“ in” ,创造出一个新词“ tension” (张力),并指出“诗的意义在其张力 ,即我们从外延与内涵两极之间能够找出的全部意义的统一体” ,诗歌由此获得的辩证意义结构即张力结构。可见 ,张力说实际上是新批评对诗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有机

22、体所具有 的内在辩证结构的一种解释 ,旨在把批评的焦点引向诗的内部研究。研究诗的“张力”就是 研究具有丰富内涵的诗歌语言 ,从而使批评的实践落到实处 ,深入到对诗歌语言的具体批评之 中。4、反讽新批评把话语层面的“反语” (irony )概念提高到与语境(context )相联系 的“反讽” 说。反讽是一个陈述事件受其自身出现的语境的制约或扭曲而造成的产物。瑞恰 兹认为,“反讽”能使“通常相互冲突排斥的对立面达到平衡” ;R .P 沃伦则在纯诗与不纯诗 (1942) 里提出 ,应以“张力”来代替“对立面” 。“反讽说”的主要阐释者布鲁克斯进一 步强调 ,“反讽”是指认各种不协调事物的最普通的术

23、语 ,没有话语不具反讽意味。 “反讽”普遍存在于诗歌语言 ,它是诗的本质所在 ,诗的语言就是反讽语言。诗人以反讽来考验自己的意 象,诗中的诸多意象相互观照 ,形成一种语境。 在这种语境里 ,单个的意象总要受到语境的牵制 和影响 ,产生明显的扭曲。语境压力是必然的 ,“反讽”由诗的上下文决定 ,它的意义存在于该 诗的内在结构之中。因此 ,“反讽”又与“诗的戏剧化结构”相联系 ,诗的结构本身具有张力 诗总是反讽的,而实现反讽意味的通常手段便是采用悖论 (paradox )和含混(ambi guity )。5、细读细读(closereading )是新批评的方法论。 瑞恰兹在实用批评(Practic

24、alCriticism ,1929) 书中称,诗有4种不同的意义:意识、情感、语气和意向 ,凡好诗都值得细读。诗既然是一个复杂的独立自足的有机体 ,它的内在结构具有张力 ,诗歌语言充满反讽、悖论和含混 ,新批评文论家都一致推崇细读的策略。诗中的每一个词都必须细究详察 ,不仅明白它的本意 ,还要仔细探索它能引申的所有暗示意义 ,既要从局部掂量它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它。这样 ,才有可能深入诗歌语言“非真实”陈述的奥妙及其精微之处。F .R 里维斯主编的杂志就以细察 (Scrutiny )命名,逐行审视诗篇。燕卜荪的七种含混类型 (SerenTypesofAmbiguity ,1930),更极尽逐词逐

25、字挖掘诗歌语言内涵之能事。布鲁克斯与沃伦合编的理解诗歌 (UnderstandingPoetry ,1938)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细致分析诗篇的技巧 ,该书在英美十分流行,40 年代至 60 年代被许多大学采用为文学课程教材 ,影响十分深远。 后来 ,布鲁克斯与沃伦 又编了一本理解小说 (UnderstandingFiction ,1943), 希望把同样 的批评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小说的分析 ,可是却没有获得同样的成功。看来 ,新批评的细读法主要适用于诗歌批评。形式主义文论有一个根本的共同之处 ,即在面对文学的基本问题 ,即内容 与形式的关系上 ,明确宣称形式比内容重要。 作为文学理论 ,整个形式主

26、义文学思潮皆源于 18 世纪末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美学 ,尤其是康德美学。 19 世纪的唯美主义提出 “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新批评派努力实践真正的康德美学 ,兰色姆要求回到“想像与理性携手共居的真实世界” ,瑞恰兹希望回到“想像力与认知力协调统一”的康德思想。但无论如何 ,新批评只是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 ,尽管它持续最长 ,影响最为深远。 相比之下 ,英美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走得最近 ,两者都关注文本主体 ,区分诗的语言与实用语言 ,强调诗的动态 结构,但后者的形式主义倾向更加明显 ,主张内容只是作为形式的一个方面而存在。 必须指出 ,新批评虽比俄国形式主义出现要晚 ,两者之

27、间却没有承传或任何直接联系。新批评与结构主义的出现大致平行 ,但得势要早 ,共同之处在于坚持意义是由文本内部结构决定的 ,强调情感语言不同于实证语言 ,实证语言与诗歌无关。 但在形式方面 ,结构主义有时比新批评走得更远 比如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罗兰巴特声称,结构主义的理论“不是关于内容的科学,而是关于内 容的条件即形式的科学” 。结构主义者大多是理论家 ,其批评旨在为其理论提供实证 ,而新批评 家兼顾理论、批评与创作 ,其理论本身也富有实践性。新批评与后结构主义尤其是解构主义 相一致的地方 ,在于都乐意看到作者的死亡 ,执意揭露文本呈现的虚伪表象 ,一致反对文本的 明晰性。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

28、于 ,新批评声称逻各斯中心主义 :一切意义均在文本之中 解构主义则坚持非逻各斯中心主义 :文字之外别无所有。主要批评术语: 含混:指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一个语言单位(字、词、句)包含多种涵义 并引起多种理解的现象;也可用来指某种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多种效果。反讽:古典时期三种含义:佯装无知;苏格拉底式的反讽;罗马式反讽。布鲁克把反讽 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语境能使一句话的意思颠倒就是反讽。悖论:指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 用语说明诗歌语言和结构的各种平面不断地 倾倒,从而产生重叠、 差异和矛盾的现象。 悖论的特征是把不协调的矛盾的东西并置在一起。 如“相见时难别

29、亦难”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如扁舟” ,江湖所代表的雄心勃勃与白 发所代表的无可奈何,天地的激荡与扁舟的闲适,这种矛盾的心情只有用悖论来表现。隐喻:分为喻体(一种具体的形象)和喻旨(从形象中引申出来的抽象意义) 。隐喻要求二者“远距”“异质”。如何分析作品中的隐喻,威姆萨特:在理解想象的隐喻时,常要求 我们考虑的不是如何说明喻旨,而是当两者被放在一起并相互对照说明时能产生什么意义。张力:退特诗的张力诗歌中有两个经常去作用的因素,外延和内涵。他把外延理解 为文词的“词典意义”或指称意义, 把内涵理解为暗示意义或附属于文词上的感情色彩。诗 的张力就是指诗歌中各种意义的统一体,即在诗歌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延和内涵的有机整 体。四、新批评的“细读法”与诗歌分析细读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 在阐明各种因素的 冲突和张力的基础上把握这首诗的有机统一, 即诗中的所以因素都是相关的并围绕着作品的 中心悖论展开的。选择作品T分析词语及修辞手段T发现结构上的统一和和谐。五、评价: a 完全立足文本、没有主体参与和现实参照的批是不存在的,语言及其意义 都有现实的参照物; b 批评过程比较琐细,失之整体观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