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实践中的运用 -以四川省洪雅县为例理论分析:1.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或区位,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的发展。2.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3. 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确定并建立适合自己的增长极。4.必要要素:交通发达、生态资源良好。洪雅以生态经济为增长极,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5.
2、在初期需要加快资金、技术、劳动力的集聚。6.重视发挥环境优势的推进作用,向旅游、农业、林果业、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辐射,并由点到面,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都从不同侧面印证出增长极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7. 推进型产业的选择必须和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增长极理论的应有作用。8. 如果无重点的全面发展,将破坏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得不到综合效应,造成力不从心,甚至适得其反。9. 在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工作实践中,要善于依托“集聚一扩散效应”,带动劳动力转移和区域经济发展10. 如果过于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容易造成各社会经济单元之间强者愈强,
3、弱者愈弱,拉大经济差距。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集聚一扩散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把握经济增长机理,既要善于运用不平衡发展规律,促进有限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物力集聚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又要善于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依靠增长极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产生规模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案例:四川省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既无雄厚的工业基础,又无区位优势,但近几年来该县坚持不懈发展生态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已逐步由一个落后的山区县发展成为川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洪雅经验充分说明,在运用增长级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依托当地优势和创新能力形成推进型
4、产业;且县域经济完全可以通过资源“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依托集聚一扩散效应,加快县域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它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更高层级的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本文应用增长极理论,以微观特定的区域实证分析了洪雅县域经济的现状及趋势,较全面地解析了洪雅县域经济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洪雅生态经济在经济发展体制和模式改革和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实践。通过对洪雅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研究剖析,提出在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并且县域经
5、济完全可以通过当地的资源优势,实现“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的统一,依托集聚一扩散效应,在龙头产业带动下,加快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增长极理论应用与发展 增长极理论即非均衡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现阶段在其基础上还引申出了点轴开发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或区位,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
6、散效应加强。领头产业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工业产值和国民经济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领头产业是经济成长中最富有活力的产业。同时,领头产业还具有对其它数个产业的关联与影响作用,即对其它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种领头产业也称推进型产业。推进型产业与被推进型产业通过经济联系建立起非竞争性联合体,并在一定的地域上集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经济建设实现了大跨度、跳跃式的发展,已逐步由一个落后的山区县初步演变成为川西南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透视洪雅经济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增长极理论即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洪雅县域经济增长极的现状与特征 (一)环境资源优势 传统
7、增长极理论主要是为解决工业时代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增长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工业增长极。这不仅反映出增长极理论的形成基础,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工业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洪雅县生态经济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确定并建立适合自己的增长极。洪雅之所以能从一个山区小县发展成为经济大县、国家级明星县,这与洪雅人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合理运用增长极经济理论发展县域经济是分不开的。洪雅虽然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但交通发达。全县以省道305线、洪(雅)瓦(屋山)路、106线为骨架,县道峨(眉)洪(雅)路、井(研)洪(雅)路、雅(安)柳
8、(江)路为干线,乡村水泥道、专用道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42公里,公里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5公里。其中省道1条54公里,县道11条266公里,乡道10条127公里,村道1786条2260里(其中水泥路910条1160公里),硬化率达52 。洪雅位于成都、乐山、雅安三角地带,距成都147公里、乐山55公里、眉山50公里、雅安62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265个行政村,1979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308万。全县最高海拔3090米,最低海拔4175米。县内气候温和湿润,年降雨量14355毫米,(19712000)年日照10061小时,年无霜期307天,
9、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县幅员面积189649平方公里,地形由西南向东北高低梯次变化形成高山、中山、深丘、浅丘、台地、河谷、平坝,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坝分布在青衣江、花溪河两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全县现有林地16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7 ,因山川钟秀、资源丰富,享有“绿海明珠”的美誉。洪雅县动植物种类丰富。全县有桫椤、珙桐、银杏、箭竹、红豆木、桢楠等植物近4000种,其中一类植物有桫椤、珙桐;有大熊猫、扭角羚、小熊猫、麝鹿、金钱豹、红腹角雉等野生动物400余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扭角羚、金钱豹。中草药种类达2000余种,常用的有280余种,其中
10、杜仲、黄连、厚朴、红豆杉、薯蓣等规模较大。洪雅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瓦屋山、玉屏山、金舟山等地文景观;有青衣江、花溪河、周公河、白沙河、鸳鸯池、桃源温泉等水域风光;有瓦屋顶杉林、珙桐林、杜鹃林、桫椤林、箭竹林等生物景观;有象尔岩、瓦屋顶气象等天象与气候景观;有邓通铸钱遗址、月珠寺、光相寺、太清宫、蜀王殿、观音庙、金舟寺、五斗观、高庙白酒古作坊、苟王寨等遗址遗迹;有阳坪一丁沟一青杠坪生态奶业观光园、高庙烈士纪念馆、青羌民俗文化博物馆、修文塔、洪雅生态广场、柳江古镇、高庙古镇、曾家大院、田锡读书处、曾璧光读书处、洪雅烈士陵园、曲沿村、苦竹岗农家休闲区、高凤山电站、瓦屋山电站、槽渔滩、槽渔滩水库、百
11、花滩电站、汉王湖等建筑与设施。有以雅石、雅鱼为代表的“雅”系列特色旅游纪念品和茶叶、藤油、天麻、三七、黄连、“雅兰”、根雕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有青羌民俗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台会、灯舞等民俗民风文化,已成功举办数届生态文化节、杜鹃节、冰雪节等节庆活动。洪雅县生态环境良好。1 990年被列为全省第一个效益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1993年列入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200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第九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无规定疫病区、全国生态奶业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退耕还林综合科技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进步先进县、全国无公害绿茶基地
12、县。(二)生态农业的发展早在1990年,洪雅被列为四川省第一个效益型生态农业试点县,1993年列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县,全县即展开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在种植业、养殖业上推行集约化经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0年,洪雅获“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殊荣。2001年,县委、县政府向全社会发表绿色食品宣言,承诺创建无公害示范县和绿色食品基地县,颁布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禁用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含量超标的问题饲料,关闭小纸厂、小煤矿、小钢厂等污染企业120多家。通过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系列整治,全县空气、土壤、水体三大环境体系经有关部门检测,全部达到了绿色
13、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标准。让消费者“吃放心粮、食放心肉、饮放心茶、喝放心奶、品放心笋”,食品安全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迄今,洪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达25个,约占全省的1O 。阳平乳业、道泉茶叶、千丘贡米等绿色食品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声誉。“道泉”有机茶直销欧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洪雅生态农业的长足发展,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全县已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5万亩,茶叶基地15万亩,竹业基地2O万亩,中药材基地1O万亩,草场2O万亩,存栏奶牛近5万头,年出栏DLY生猪3O万头,笼养长毛兔200万只,全县退耕还林、还竹、还茶、还草累计17万亩。2005年,全县农民
14、人均纯收入3208元。洪川镇曲沿村、将军乡阳坪村、止戈镇青杠坪村等一批新农村试点精品村、示范村,在产业发展、庭院住房“二池六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全县新村建设树立了榜样。这几个村依托奶牛、茶叶、农家乐的发展,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加和谐。 洪雅以生态经济为增长极,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1O月,全县GDP完成2429亿元,增速1O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63 ,其中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1亿元,同比增长78,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生态经济的发展使得全县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15、 2008年,洪雅县又提出要突出“工农业项目抓投产、旅游项目抓进展”两个重点,努力实现“两个大变样、一个大发展”,GDP增速135 ,旅游总收入78亿元的奋斗目标。 三、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应注意的问题洪雅县坚持政策上放宽、机制上创新,构建“生态经济园”,加快资金、技术、劳动力的集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生态经济产业;重视发挥环境优势的推进作用,向旅游、农业、林果业、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辐射,并由点到面,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活跃和发展,都从不同侧面印证出增长极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通过对洪雅经济发展的研究,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增长极理论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概括为五个
16、方面:其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正确选择推进型产业洪雅县依靠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说明,推进型产业的选择必须和区域经济环境、区域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增长极理论的应有作用。在洪雅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大跃进”的“一哄而上”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盲目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无重点的全面发展,将破坏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得不到综合效应,造成力不从心,甚至适得其反。近年来,洪雅县根据本县资源条件,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把经济重点逐步引导到生态经济和环境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上来,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走一条有自身发展特色之路。通过推进型产业以经济为纽
17、带,将带动作用向相关产业和基础产业延伸,向周边乡镇和农村扩散,带动山区农民致富和相关产业共同繁荣发展,形成生态产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农工联动、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可见,推进型产业与当地资源禀赋联系紧密,基础牢固,根深叶茂,容易形成比较优势,不仅自身实力长足发展,而且有利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助推增长极的形成。 其二,引导发展,问计于民曾经担任过止戈镇莲花村文书的王友平特别感慨,“政府规划引导,群众自主选择,这样的搞法符合民心。”各行政村在产业发展和村庄治理结合布局上,充分享受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政府允许以自然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在村企一体型、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建设型、资源开发型、自
18、然生态型、农家旅游型等不同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王友平所在的莲花村地处青衣江和花溪河交汇处,整个村子呈半岛形状。得天独厚的生态景圈,让他们迫切希望在奶牛养殖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项乡村旅游业开发。一幅以“戏水百花”为主题的新村蓝图,引领莲花村民激情投入生态滨江园林新村建设。低成本、规模化的扩张;通过大力支持绿色农产品等资源型加工业开发,将经济带动作用向相关产业、向周边乡镇、向农村扩散;通过资源、资金、技术,将经济辐射作用向相关产业和基础产业扩散、延伸,形成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联动,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其实践经验进一步说明,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资源产业这个纽带实现“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统一,在龙头产业带动下,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