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78.07KB ,
资源ID:2656758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5675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1、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1)平原(2)山区:多形成于河谷两岸较平坦区域,地形条件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有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的地区适宜建设城市。(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3水对城市的影响(1)水的意义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影响线路的走向:就铁路线而言,地形

2、的影响最为明显。2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线路多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3影响交通运输方式。三、全球气候变化1变化特点一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2阶段特点 时间特点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到1万年)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历史时期(近1万年)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近代(近一二百年)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四、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活动领域影响农业有利气候变暖使北半球温度带北移,利于作物生长不利热带半干旱区

3、,作物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粮食生产潜力降低;植物病虫害爆发,农业受害范围扩大工业能源利用降低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技术发展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人类健康夏天持续高温,使人的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增加疾病的发病率,扩大疾病传播范围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影响生态系统使原生态系统内的物种遭受重大损失;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加剧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影响聚落区位的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河流对城市分布提供什么功能?2城市空间形态有哪些类型?3影响交通线布局的自然区位因素

4、有哪些?4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考纲为纲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真题为范 考题精妙典例1(2014全国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命题出发点我国区域交通线和聚落布局的特征。命题落脚点交通线与聚落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试题评价 (1)背景材料趣味化:兰新铁路建设外国专家的设计与我国专家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不同的观点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助于考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利于激发探索精神。(2)地理事物区域化:两道试题以我国新疆吐

5、鲁番附近和华北燕京地区为载体,所呈现交通线、城镇等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一目了然、清晰可辨,利于考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3)信息呈现多样化:两个地区都有相同的地理要素,但呈现方式不同,如地形特征以等高线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呈现;经纬网一个有经纬线,另一个只有经纬度;同一幅区域图中有多种图例呈现不同的地理信息。更有助于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解析第(1)题,外国专家所选铁路线路

6、位于天山山麓地带,地势平坦,修建难度小,成本低,考虑的主导因素为地形。第(2)题,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线路比较平直,线路较短;铁路经过地区地形平坦,工程量小;但是距离城镇过远,客、货运输不便,没有考虑到与城市的距离。答案(1)D(2)B典例2(2012北京高考节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解析读图可看出,图中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和高原,平原地区城镇的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而山地和高原地区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答案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考点(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

7、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矿产等,具体表解如下:影响原因影响结果举例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大多数城市分布于平原地区沪宁杭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中欧、西欧平原上的城市群高原热带地区的高原较为凉爽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上的巴西利亚谷地地表起伏城市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渭河谷地中的西安气候气候适宜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城市众多气候恶劣干旱、寒冷或过于湿热都不利于居住城市少,规模小干旱区、热带雨林区、寒冷地区城市很少水(河流)河

8、运起点和终点货物在此转运,促进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易形成城市,一般规模较大赣州河流交汇处人流、物流量大,便于货物集散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常与海运相连,交通位置更加重要上海、广州矿产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其开发带动采矿业、制造业、商业等的发展矿产丰富地区出现新兴工业城市煤城:伯明翰、匹兹堡、大同、抚顺铁都:鞍山、攀枝花石油城:阿伯丁、大庆结合某区域地形图,完成(1)(2)题。(1)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四聚落中()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

9、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学审题析题(在“_”上填关键点)题号(1)(2)题干解读限制词是“仅从自然条件考虑”。 信息词是“泥石流”,可知应在河谷处四聚落条件比较知识迁移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河流地貌与聚落、区域发展的关系思考方向图中四聚落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四聚落处等高线疏密状况四聚落的规模大小和相对河流上下游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位于河谷地区,且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大甲聚落位于河流上游,规模较小,不是形成最早的。乙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势,洪涝灾害少;受地形、交通限制,发展缓慢。丙聚落位于河流中游的干、支流交汇处,发展较上游城市快,但比下游城市慢。丁聚落等高线

10、稀疏,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发展,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答案(1)C(2)B题点1自然条件影响聚落的选址和布局1如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区,图中海拔最高点为A点。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是()A东南西北 B东西C东北西南 D南北(2)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 B地形C交通 D气候解析:(1)D(2)A第(1)题,山脉走向可以根据河流流向来判断,图中河流由西向东流,故图中主要山脉大致是南北走向。第(2)题,由图可知,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故影响该地区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河流。2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

11、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A BC D(2)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B疏风防寒C通风散热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解析:(1)B(2)C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因此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

12、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挟带的泥沙较多,因此,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这主要是受弯道环流的影响。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河岸d位于下游地区,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和c更易决堤。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街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可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题点2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城镇的变迁3如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 D风力

13、侵蚀(2)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避免被风沙掩埋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迎风坡C避免水灾高地 D避免水灾远离河流解析:(1)A(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4新疆哈密盆地内有很多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该地的古迹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形成照片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2)说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第(1)题,图中天山及荒漠提示西北地

14、区干旱的地理环境,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照片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雅丹地貌。第(2)题,图中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的古墓群、古城堡现在地处荒漠区,结合该区域现代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段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2)变迁:河流干涸或变短,土地荒漠化。影响:河流下游聚落减少,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考点(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1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据此完成(1)(2)题。(1)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A气候因素B居民

15、点分布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2)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经济实力的增强汽车性能的改善科技水平的提高为节省投资A BC D解析:(1)C(2)A第(1)题,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是因为山区坡陡,公路要沿着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这样可使线路坡度较缓,安全性较高。第(2)题,高速公路突出高速,要尽量走直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可遇山挖隧道、遇沟搭桥,使道路尽量沿直线延伸。2读规划中的川藏铁路走向示意图,回答(1)(2)题。(1)川藏铁路沿线经常出现地质灾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

16、震等灾害穿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形复杂多样,相对高度大受外力作用影响明显,主要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属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接合处,多滑坡、泥石流A BC D(2)川藏铁路采用了分段建设的方案,拉萨林芝、成都雅安段已开工建设,而林芝雅安段要到2018年开工。那么林芝雅安段开工建设时间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路线较长 B地形复杂C人口稀少 D资金不足解析:(1)B(2)B第(1)题,川藏铁路要穿越横断山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受外力作用影响明显,主要有流水作用、冰川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多地质地貌灾害。故正确。该线路穿越地势第一

17、、二级阶梯分界线,所处区域位于我国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接合处,故错误。第(2)题,林芝雅安段开工建设时间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形复杂,路线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多,技术要求高,故B项正确。1图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

18、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

19、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考点(三)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 m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解析:选B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

20、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 m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2以温度增加和降水变动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自然系统、生物系统、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发生震荡,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领域如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易损性。如图表示我国60年来农业水热气候条件的年代变化(图中数值表示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1)(2)题。(1)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A

21、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B气温年较差大致呈递减趋势C耕作制度发生明显改变D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的态势(2)1980年后,水热条件变化能使其农业生产明显受益的区域是()A三江平原 B塔里木盆地C海南岛 D黄土高原解析:(1)D(2)A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年平均气温先下降、后升高,气温年较差先减小后增大,A、B项错误;0 积温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不至于使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明显改变,C项错误;年降水量则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的趋势;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第(2)题,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1980年后,我国的0 积温明显增加,将使三江平原的热量条件得到

22、改善,有利于农作物增产,故选A。题点2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3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在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如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与全球变暖原因无关的是()A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B全球森林被大面积破坏C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D极地冰川融化(2)下列关于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有()提高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大力倡导使用天然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耗能低

23、的产业直接回收温室气体A BC D解析:(1)D(2)B第(1)题,全球变暖主要是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使得能源的消耗量大增,导致矿物燃料使用量大,最终导致CO2排放增多,加上全球植被破坏严重,使得CO2的吸收减少。极地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选D。第(2)题,控制CO2排放量可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天然气使用时也会排放CO2,错。直接回收温室气体难度太大,技术上还不能解决,错。选B。4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

24、机质含量解析:选B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候变暖,故A项错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加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

25、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热点关注1以山区工程建设资料为载体,如水库建设、隧道建设等,在充分认知山地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因找水找矿而对山地的开发和保护。2以气候变化对工农业产生的影响为命题背景,考查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其解决措施,最终落实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3以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民居为切入点,考查民居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热点押题1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2015年8月9日,兴山县古夫镇至昭君桥的“水上公路”竣工通车。完成(

26、1)(3)题。(1)图中水上公路选线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侵占耕地B保护坡地生态C连接图中村落 D缩短线路长度(2)大巴山和巫山的成因分别是()A火山、褶皱山 B褶皱山、断块山C断块山、褶皱山 D褶皱山、褶皱山(3)山脉往往成为河流分水岭、行政区的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巴山是陕西省与四川省的界线 B巫山是湖北省与四川省的界线C大巴山是重庆市与陕西省的界线D巫山是湖北省和陕西省的界线解析:(1)B(2)D(3)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水上公路铺设于河面之上,沿河谷延伸,有助于保护坡地生态。第(2)题,大巴山和巫山都是我国的大型山脉,都是褶皱山。第(3)题,这两条山脉都是省区界线,

27、其中大巴山是四川省和陕西省的界线,巫山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界线。2某地理研究性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据此回答(1)(2)题。熟制北界两年三熟制从秦淮地区北移至内蒙古和东北的南部一年两熟制从目前的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1)该地理研究性小组的理论依据是()A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减少 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D全球降水量增多(2)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我国0 等温线南移B内蒙古高原气候生长期延长C山东半岛大面积种植水稻D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缩短解析:(1)B(2)B第(1)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的熟制北界北移。选B。

28、第(2)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的0 等温线会北移;气候生长期指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内蒙古高原和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延长;山东半岛热量资源虽然增加,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选B。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如图为M县略图,土楼是B地附近山村的传统民居建筑,用山石或河石砌成地基,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般在50100 cm之间。以红土筑墙,墙体厚实,以杉木为柱梁,构架吻合紧密。(1)描述M县的地形特征。(2)请任举三例说明土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析:第(1)题,根据位置可判断M县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形区,从等高线和河流流向能分析其地形类型、分布、地势等地形特征。第(2)

29、题,人类的传统民居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土楼建筑的圆弧形斜顶、石基土墙、杉木柱梁等建筑特点无不和当地环境密切相关。仔细阅读材料,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环境特点分析土楼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答案:(1)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北)高、东(南)低。(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圆弧形斜顶便于排水;山区多林木,为建造柱梁提供材料;黏重的土壤(红壤),为建造外墙提供材料;厚实的土墙冬暖夏凉,适应当地冬夏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位于山区,且距河较近,可提供地基所需的石材;地处季风气候的山区,易出现洪灾,地基高可防洪。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1水上公路中国最美的水上公路永吴公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