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第一章 先秦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
2、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
3、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信用(一) 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
4、借贷。信用的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贷出,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 信用产生的两个条件:私有制与贫富差距分化。信用均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二) 信用的形式?按借贷标的物的不同,信用形式分为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按借贷的主体分为私人信用和国家信用;从是否计息分为赊和贷;从利息率高低分为普通借贷和高利贷;从信用方式分为信用借贷和抵押借贷。傅别即债券,一般用竹木制成,分为两半,债主持右券,债务人持左券。泉府是当时的财政金融机关,政府借贷由泉府办理,赊贷是泉府的信用业务。质剂是债券的一种,质人是指债务人。(三) 信用的产生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信用或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私有产权的观念,就不会有信用这种以不改变
5、财产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行为的发生。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公社瓦解,私有财产和阶级产生,社会出现贫富差距的分化,贫困者出于各种需要向富裕者借贷,信用就产生了。中国在夏朝以前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有了信用产生的条件: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金融一、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秦始皇统一币制;汉武帝改革币制;量名钱;半两钱;五铢钱;子钱;子钱家; 五均赊贷二、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1、秦始皇统一币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2、西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改革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3、汉代放款活动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三、考点(一)秦始皇币制变革秦始皇统一货币制度确立了金钱(铜)复本位制。秦朝
6、的币制就从战国时期秦国的钱布复本位制演进为金钱复本位制。规定货币种类分为上币(黄金)和下币(半两钱)两种,规定货币的形制,规定货币的名称及单位。(意义:巩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对于促进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就货币制度而言,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货币立法,而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汉初继承秦代的金铜复本位制。王莽篡位后违反货币流通规律,四度改革币制,变动货币本位和流通货币的种类及其比价,废除五铢钱,改铸新钱,以小换大,以轻换重,以铜换金,朝令夕改,以至币制混乱,从金钱复本位制过渡为铜本位制、金属实物多本位制、铜本位制,货币
7、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破坏,社会矛盾激化。刘秀在洛阳重新建立统一的东汉王朝,重新统一了币制。东汉末期董卓改革币制,败坏了币制,东汉的币制从事实上的铜本位制向钱帛(谷)平行本位制和实物货币制度倒退。(二)名词解释:半两钱铜钱按枚使用,币面注有“半两”二字,表面每枚的重量是半两。五铢钱汉武帝改革币制,确立中国的五铢钱体制:汉武帝五铢钱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再度进行币制改革,设立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作为中央政府主管钱币的铸造、成色鉴别、运输的机关,铸造三官五株钱。取缔各郡国的铸币权,提高五铢钱的铸造技术含量,遏制盗铸。销毁地方铸币,集中各地的铜材,垄断货币的铸造权。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上林
8、三官铸造的五铢钱,禁止非三官钱流通。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创造出了五铢钱这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铸币及其体制。五铢钱成为汉武帝至唐朝初年700多年间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子钱与子钱家西汉时期的私人信用中,高利贷占有重要的比重。西汉初年,长安就已形成一个放款市场,那些资本称为“子钱”,高利贷者称为“子钱家”。(三)历史纪念西汉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钱。西汉、新莽、东汉王朝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财政困难的时候,都铸造不足值的劣币来搜刮物质财富,导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乱。货币制度的优劣以及币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四) 汉代放款业务兴盛一是多数借款用于非生产经营,需求缺乏弹性;
9、二是借贷市场供不应求。利率作为货币或货币资本的价格自然较高。(汉代政府有钱府等机构,信用活动形式为放款、汇兑、保管与存款。)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一、本章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1.典质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物货币会复兴?二、考点(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经济受到较大的破坏。 此时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具有时代的特点: 货币制度因政治分裂而不统一,各朝铸造的钱币轻重杂行,币制混乱。谷帛等实物货币、铜铁等贱金属铸币、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同时流通,由于铜铁等铸币不断减重,金银等贵金属减少,所以实物货币盛行,形成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货币供求失衡,良币不足造成的
10、通货紧缩与劣币泛滥酿成的通货膨胀频繁出现而且交替为害。(二)实物货币盛行的原因1.布帛被当作价值尺度,官服、民间都以布帛、谷粟来计价量值,绢布与铸币有一定比价。谷帛也一直是重要的流通手段。2.谷帛是社会价值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国库与富人的私库都大量贮藏谷帛。谷帛是支付手段。3.谷帛成为货币与钱币制度混乱、币值不稳、钱币信誉不佳、钱荒和动乱时期谷帛的价值较大有关。(三)南北朝时期信用发达并出现创新中国古老的高利贷机构典当铺的前身是南北朝产生的典质。典质是中国最早经营财产担保放贷的信用机构,也是最早的专业信用机构。中国的典质,也与宗教界有关。信用中介创新:我国最早的专业的民间信用机构典质(
11、寺库)产生。意义:1.典质的产生意味着专业化的信用机构出现了。而专业化的信用机构的出现本身就是信用发展、借贷市场扩大的产物。2. 典质的业务活动表明,我国古代放贷的形式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信用放贷扩展到了抵押放贷和质押放贷。放贷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进而也有助于信用的发展。(四)历史情况钱帛并行的货币体系,蜀吴两国都实行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以铸币减重作为财政搜刮的一种手段。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金融一、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唐高祖币制改革;年号钱;寄附铺;柜坊;书帖;飞钱;公廨本钱二、问答题1.唐朝货币制度有何特点?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唐朝有哪些信用形式和信用机构?3.唐代的货币兑换
12、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三、考点(一) 唐高祖改革钱币制度年号钱以通宝钱体制取代了五铢钱体制,以年号钱取代了量名钱。废除流通700多年的五铢钱(量名钱)。仿照五铢钱外圆内方的形制以及5铢的重量铸造“开元通宝”钱(通宝钱或年号钱)。规定通宝钱的大小、成色以及金属重量。意义:1.这次币制改革用通宝钱取代名不符实的五铢钱,发展出了延续到清末一千几百年的新钱币体制。2.总结了此前近千年中国钱币形制的变迁,再次肯定了钱币外圆内方的形制。 3. 结束了以货币金属的重量来命名钱币的历史,开辟了年号钱的新时代。成为后世研究某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资料。4.这开创了后世“两”以下十进位衡法使用的先河,
13、废除了铢、累等称量货币单位。5. 开元通宝创立后,唐代基本上没有变动过,成为继汉五铢钱以后中国历史上货币形态相对稳定的一个重要阶段。(二)民间机构寄附铺唐代以办理存款为主要业务,兼营商业,这是最接近也是最早的存款机构。柜坊以保管为主,兼营商业。均有。书帖世界上最早的支票,是存户向寄附铺或柜坊发出的要求付款的通知书。飞钱唐朝的汇兑即汇票,又叫便换。(消除了商人携带现钱的风险,减少了地方政府运钱进京的麻烦。)公廨本钱公廨钱是隋朝政府拨付各地府县、用于放贷取利或经营别的盈利事业以增加财政收入的官款。官营汇兑理论最早的汇兑理论(三)唐朝有哪些信用形式和机构有供给抵押借款信用的“质库”,有国家经营的贷款
14、放款的“公廨”,有收受存款或供给保管便利的柜坊、寄附铺和各种商店,有从事兑换业务、生金银买卖的金银店,还有办理汇兑业务的商人组织。(四)唐代的货币兑换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并发展起来?唐代的币制是钱帛本位,金银也具有货币性,多种货币流通、价值尺度不统一与商人拓展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唐代货币兑换业务产生的原因。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一、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交子;便换;称提之术 ;会子;交引;市易务;便换务;交引铺;青苗法;市易法。二、思考题(一)宋朝的货币制度有何特点?成因是什么?1.宋代币材的种类较多。绢帛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铜铁钱币、纸钞、金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北宋
15、以铜钱为主,南宋则以铁钱为主,白银的货币地位大为提高。2. 宋代的货币流通具有区域性。虽然宋代流通的货币以铜铁钱币为主,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所铸造的钱币和发行的纸币各不相同,互不流通。3. 宋代货币制度的第三个特点是货币流通混乱。宋代的铜铁钱均有大小钱之分,各地区的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的比价既不固定,也不一致,致使货币流通紊乱无序、市场分割。4.白银的货币化加快,其货币性提高。 5.纸币的产生和推行。(二)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1.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时候,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这是贱金属货币和纸质货币产生并流通的前提条件。2. 宋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商品流通和大额交易增加的
16、货币需求使得贱金属货币流通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一是金属币材短缺;二是以贱金属货币为媒介的交易很不方便。商品交换需要轻便的货币。3. 北宋前中期出现较为严重的“钱荒”。4. 北宋初期的四川是铁钱专用区,四川当时的造纸业和印刷业发达,具有印制纸质货币的独特条件。所以纸币首先产生于四川。5. 宋代商品流通的扩展需要较多的货币,而政府又限制铜铁钱外流以免被敌国熔铸成兵器。6. 宋朝与辽、夏、金政权的战争不断,军政开支庞大,财政困难,亟需开辟财源。在民间交子产生并出现信用问题后,宋王朝垄断了纸币的发行权,通过发行官交子即国家纸币来弥补财政开支。(三)什么叫“称提之术”?它有哪些内容?一系列纸币发行和流通的
17、管理办法。内容如下:1. 两宋时期规定官交子分届发行,3年为1届,届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2. 北宋时期规定国家纸币每届发行的最高限额和部分发行准备率;两宋都规定交子、会子的面额种类;规定交子、会子的流通范围和用途。3. 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用金银、铜钱收回会子,出售盐引、茶引、度牒、官诰等市场流通的有价证券来回笼会子以稳定其价格和物价。(五) 宋代货币兑换业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原因有哪些?1.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政府信用进一步趋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制定了市易法和青苗法。2. 宋代的民间放款也包括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3.宋代的信用形式已较完备,民间和政府的商业信用(官民赊买赊卖、民间预付货款、交
18、引买卖)发达,形成了为商业信用服务的经纪人或担保人性质的“牙人”阶层。4. 宋代的保管业务较发达,但存款业务仍未真正形成。5. 宋朝的币制复杂而且具有地区分割性,这使得宋代的货币兑换业较唐代发达。(六)两宋“钱荒”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南宋会出现纸币膨胀?北宋: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市场所需铜钱数量巨大;铜钱却大量囤积在大官僚、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手中。南宋:南宋初年的货币流通中,由于铜钱含铜量的实值远远超过其面值,故销毁铜钱改铸铜器或劣质钱的现象普遍,同时大量铜钱外流;而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却需要许多铜钱。南宋的纸币管理制度。宋孝宗对纸币发行比较谨慎且维持了会子币值的稳定,实行钱会中半的制度,控制会
19、子的发行数量。之后,由于战争的爆发,不惜大量发行会子,引起了会子贬值、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纸币的增发,还引起了铜钱的外流。不可兑换纸币的流通会排斥金属货币。(七)基本概念交子北宋“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在宋太宗淳化年间开始于四川流通。会子南宋时期最主要的纸币是会子。称提之术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制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管理制度。便换汇兑在宋代仍叫做“便换”,由政府设置的“便换务”办理。市易务北宋政府制定了关于政府向民间提供抵押放款的法律市易法。该法律规定了政府向民间放款的抵押物、担保方式、利率、还款方式、逾期罚息等内容。法律还规定由京师和各地设置的“市易务”负责此项政府信用。南宋仍有市易务
20、和市易法。青苗法北宋政府制定了有关政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的法律青苗法。该法律规定了农民向政府借款的次数、借款形式、偿还时间、利率、借款最高限额、还贷方式等内容。交引铺北宋办理货币兑换的机构是唐代延续下来的金银铺,到南宋时办理货币兑换的机构由交引铺充任。宋代的金银交引铺不仅从事金银钱钞之间的兑换,还从事盐引、茶引等有价证券与纸币之间的兑换(早期的证券交易机构)。第七章 元代的金融一、思考题 (一)简述元代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演进过程。元代纸钞的发行和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仿行时期。2. 第二阶段为中统钞发行流通的时期。三种纸币同为中统钞,通行于各地。3.第三阶段是至元宝钞和中统钞并行的时
21、期。此时的纸币制度依然属于虚银本位制。4. 第四阶段是中统钞改为至正交钞,并与至元宝钞并行的时期。至元交钞的发行无发行准备,不能兑现,属于纸币本位制度。中国的纸币从宋金时期法律上可兑现的信用货币演变为元代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说明元代的纸币制度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二)简述元代纸币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元朝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较完整的纸币管理条例:叶李的整治钞法条画。中心思想是重视民情,以银为本,加强保证,调控货币流通,平衡币值,保障货币信用,力求货币畅通稳定。1. 规定交钞、宝钞等纸币为法偿货币,公私交易、财政收支均用纸钞,禁止民间实物交易。2. 规定纸币与白银挂钩,建立虚银本位
22、制。3. 规定中统(交、宝)钞、至元宝钞分为不同的面额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交易需要。元朝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虚银本位制和实际的纸币本位制度,结束了五代十国至辽宋夏金300多年币制分散混乱的局面,带来了中国币制的重大变革,元代的纸币管理思想已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平。元代的纸币制度对明代中前期的币制和周边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朝对外交流活跃,元代的纸币也因此存在国际化的现象。(三)简述元代货币国际化的主要渠道以及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一是向东流入高丽和日本;二是向南流到南亚和东南亚各国;三是向西北流入钦察、伊儿汗国境内;四是向西南流入到中非一带。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保持币值的稳定,货币发行量
23、应该与社会商品总价格成正比。但是,元代后期,政府大幅度增加纸币的发行量,但是社会商品生产却日益萎缩,两者背道而驰。财政开支浩大,朝廷用滥发纸币来填补。朝廷动用纸币发行准备金,元代流通的纸币从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中统钞)演化为不兑现的国家纸币。(四)元代信用的形式以及主要的信用兑换机构有哪些?元代的信用机构主要有解典库和银铺。元代的信用属于高利贷信用,当时借贷的年利息通常在一倍(倍称)以上,而且是变利为本,按复利计息,即利滚利。按照贷方的不同,元代的高利贷信用分为官营高利贷、寺院等宗教机构经营的高利贷、私人经营的高利贷等形式。按照借贷内容的不同,元代的高利贷信用分为货币借贷和实物借贷两种形式。按照
24、运营方式的不同,元代的高利贷信用也分为抵押借贷(叫财产或人身担保借贷更恰当)和信用借贷两种形式。按照信用提供者的不同,元代的信用借贷分为第三方信用担保借贷和借债人自身信用借贷两种形式。第八章 明代的金融一、思考题(一) 明朝纸币制度有何特点?明代纸币膨胀的原因是什么?明代纸币发行的四个特点:1.明代三百年纸币的发行流通具有很明显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中央政府始终垄断发行唯一的大明通行宝钞。2.明政府在前期采取兑现宝钞并规定宝钞与金银钱兑换官价。3. 明代的大明通行宝钞在发行之初属于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但在后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属于不兑现纸币。4. 明代破旧纸币的回收很困难,致使坏钞的流通越来越多,大明
25、宝钞的币值下跌。明代纸币的发行,只出不进,不回笼货币,或者多投放,少回笼,这使得宝钞的发行越来越多,币值和信誉下跌,进而影响到了大明宝钞日后的流通和推广。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时期,对内对外战争和土木建设较多,导致财政困难,政府通过大量发行宝钞来维持财政开支,导致通货膨胀,宝钞急剧贬值。(二)为什么白银的货币地位在明代得以确立?试述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确立的过程。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作为货币有何特点?原因:1. 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大额以及大规模的商品交换需要白银这种价值较高的货币进入流通。2.大明宝钞急剧贬值,流通困难,官民的收支、交易需要价值稳定的白银进入流通。3.
26、 明英宗取消银禁,规定以银纳税,这为白银作为货币流通创造了制度条件。4. 明代白银的供给增多,也为白银作为货币本位创造了物质条件。过程:明朝形成了银钱并行的币制;之后,明朝政府相继取消钱禁和银禁之后,银铜同时作为货币并按它们自身的金属价值流通,实际上形成了银铜(钱)平行本位制。明朝中期以后白银货币地位得以确立。(三)明代的信用机构主要有哪些?试述明代钱庄产生的原因及其业务发展和局限性?明朝最主要的信用机构和借贷业务经营组织是典当库。明朝当铺的业务范围是逐渐扩大的,其业务以抵押和质押放款为主,也经营信用放款,吸收存款,兼营货币兑换等业务。产生了当票。钱庄这种新的信用机构,主要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并
27、拓展存放款、汇兑、发行钱帖等业务。明代中期以后,银钱钞币并行,货币不统一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内生的货币兑换需求,推动了货币兑换业的发展以及私营钱庄的产生。明代信用的另一个特色是汇兑业务重新出现。明代另一类重要的信用工具是会(汇)票。第九章 清朝前期的金融前言:清朝前期历经四十多年战乱后出现了康乾盛世,商品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重新出现,货币和信用也有了新的变化:清代前期(1853年之前),政府纸币逐渐退出流通,白银取得了法定货币的地位,并与铜钱并行流通;传统信用机构出现创新,账局、票号等传统银行相继产生; 民间发行的会票、银票、钱票、当票、商号的兑换票券等信用工具盛行,其使用进一步扩
28、大。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政府纸币逐渐退出了流通,但民间发行的信用货币一直在流通。一、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银两;实银两;虚银两;制钱;印子钱;银票;钱票;银炉(炉房);印局;银号;官钱局(官银号);账局;票号制钱清代也像明代一样,铸造铜钱,并将本朝的铜钱也称为“制钱”。官银号设立官银号来平抑银钱比价以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银两清朝前期继承和发展了明朝中叶以后确立的银两制度,规定白银的法定通货地位。 实银两与虚银两清代的银两还分为实物银两和仅作为记账单位和清算标准的虚银两。与实物银两一样,虚银两也具有区域地方性,各地的虚银两成色虽然在本区域范围内实现了标准的统一,但是虚银两的成色标准在各区域间并
29、不统一。虚银两最早是纹银,起源于康熙时期。银号、银炉、炉房货币兑换和信用机构。(新)二、思考题1. 清代的信用机构主要有哪些?账局、票号产生的原因条件是什么?有何意义与不足?清朝信用发展:清朝前期的信用也分为传统的消费信贷和生产经营信贷,后者发展明显。清朝前期的信用也分为民间信贷和政府信贷。清朝前期的信用仍然具有高利贷的性质,银钱借贷和实物借贷。清朝前期的高利贷有财产担保(抵押和质押)借贷、信用借贷以及期买或预押农作物的形式(远期或期货交易的萌芽);信用借贷分为借款人自身信用借贷和第三方信用担保借贷两种形式。出现了银号、银炉、炉房等货币兑换和信用机构。清朝中前期的信用机构还有印局。因为这种借贷
30、一般按日或者按月计息归还,甚至朝借夕还,每归还一次,盖一次印,故名印子钱。经营印子钱的小额高利贷机构就叫印局。钱庄的业务范围扩大。18世纪中叶以前,钱庄从事货币兑换,银号从事银两熔炼。此后,钱庄、银号业务从货币兑换,扩展到了熔炼银两、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可兑现银钱票等业务,演化为信用机构。中国最早的银行暨私人银行账局产生产生原因:乾隆时期,中俄贸易需时一年,需筹措大笔周转资金。由于钱铺和银号等金融机构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一些兼营借贷放存的大商号开始专门从事存放款业务,同时也对钱铺、当铺放款,以放款取息为盈利来源,于是产生了帐局。山西汾县,北方。中国最早的专业汇兑银行票号产生票号,就是专业经营
31、贸易结算或其它款项拨付收解活动所产生的票据汇兑业务及存放款业务的金融中介组织。商业发展内生的汇兑服务需求及汇票使用范围的扩大是票号产生的原因之一。账局在金融服务区域及功能上存在的缺陷呼唤新的金融中介创新,是为票号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传统银行产生的意义:首先,账局的产生是中国传统金融业的重要创新。作为中国最早的银行业,对支持鸦片战争前后北方地区的工商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票号的产生是传统金融业的进一步创新,作为中国最早的汇兑专业银行,它弥补了账局的功能缺陷,使得传统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得到增强。不足:传统银行的专业化程度和金融效率较低。传统银行具有局限性。传统银行的资本规模小
32、,信用不稳固,服务功能不健全,其在经济发展中所能发挥的金融支持作用有限。受传统商业习惯和宗法人伦文化的影响,传统银行的经营机制没有能够健全起来,责权利不统一,具有资产扩张的冲动,经营风险较大。第十章 清朝后期的金融一、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铜元 钞票 镑亏 洋厘 银拆 丽如银行 汇丰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 户部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信成银行 上海众业公所 1883年金融风潮 1897年贴票风潮 1910年橡皮股票风潮铜元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龙洋”和铜元。镑亏镑亏”问题是与1873年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制度从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以及清朝落后的货币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丽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