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59.46KB ,
资源ID:264992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4992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微生物的生态.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微生物的生态.docx

1、微生物的生态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要点: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或正常菌群与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人体和动物体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种群,称为正常菌群。互生: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松散的相互关系。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

2、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根据拮抗作用的选择性,可将拮抗分为非特异性拮抗和特异性拮抗两类。捕食:又称猎食,一般是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污水处理:目前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的是生物学方法。生物处理根据其处理过程中氧的状况,可分为好氧处理系统(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与厌氧处理系统。我国饮用水标准: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培养24h);而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3个(37,培养48h),即大肠菌群

3、值不得小于333 ml。大肠菌群是指一大群与大肠杆菌相似的好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它们能在48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生态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或正常菌群与周围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微生物的生态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在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菌种资源的开发,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推动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生物,陆地、水域、空气、动植

4、物以及人体的外表和某些内部器官,甚至在许多极端环境中都有微生物存在。一、土壤中的微生物由于土壤具备了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诸多条件,所以成为了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土壤微生物是其他自然环境(如空气和水)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主要种类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类群。其中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较少。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

5、的重要因素。土壤微生物的分布主要受到营养状况、含水量、氧气、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和土壤颗粒表面。二、水体中的微生物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水体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天然水体大致可分为淡水和海水两大类型。(一)淡水微生物淡水中的微生物多来自于土壤、空气、污水、腐败的动植物尸体及人类的粪便等,尤其是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其种类和数量一般要比土壤少得多。微生物在淡水中的分布常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营养物质,其次是温度、溶解氧等。微生物在深水中还具有垂

6、直分布的特点。水体内有机物含量高,则微生物数量大,中温水体内微生物数量比低温水体内多;深层水中的厌氧菌较多,而表层水内好氧菌较多。在远离人们居住区的湖泊、池塘和水库中,有机物含量少,微生物也少(10103个/ml),并以自养型微生物为主;而处于城镇等人口密集区的湖泊、河流以及下水道中,有机物的含量高,微生物的数量可高达107108个ml,这些微生物大多数是腐生型细菌和原生动物。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对该水源的饮用价值影响很大。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验中,不仅要检查其总菌数,还要检查其中所含的病原菌数。由于水中病原菌含量少,且检测手续复杂,故一般以来源相同、数量又多的大肠菌群作指示菌,通过检查指示

7、菌的数量来判断水源被粪便污染的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见本章后述)。(二)海水微生物海水含有相当高的盐分,一般为3.24,含盐量越高,则渗透压越大。海洋微生物多为嗜盐菌,并能耐受高渗透压。深海(1000m以下)中的微生物还能耐受低温(23)、低营养和很高的静水压。接近海岸和海底淤泥表层的海水中和淤泥上,菌数较多,离海岸越远,菌数越少。一般在河口、海湾的海水中,细菌数约为105个ml,而远洋的海水中,只有10250个ml。许多海洋细菌能发光,称为发光细菌。这些细菌在有氧存在时发光,对一些化学药剂与毒物较敏感,故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物(见本章后述)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没有微生物

8、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相反,日光中的紫外线还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因此空气不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场所,但空气中却飘浮着许多微生物。土壤、水体、各种腐烂的有机物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都可随着气流的运动被携带到空气中去,微生物身小体轻,能随空气流动到处传播,因而微生物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很不均匀,尘埃多的空气中,微生物也多。一般在畜舍、公共场所、医院、宿舍、城市街道等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多,而在海洋、高山、森林地带,终年积雪的山脉或高纬度地带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则甚少。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也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夏季气候湿热,微生物繁殖旺盛,空气中的微生

9、物比冬季多。雨雪季节的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大为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有各种球菌、芽孢杆菌、产色素细菌以及对干燥和射线有抵抗力的真菌孢子等。也可能有病原菌,如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在医院或患者的居室附近,空气中常有较多的病原菌。空气中的微生物与动植物病害的传播,发酵工业的污染以及工农业产品的霉腐变质都有很大的关系。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可采用培养皿沉降法或液体阻留法。四、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一)农产品上的微生物 各种农产品上均有微生物生存,粮食尤为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霉变而损失的粮食就占总产量的2左右。粮食和饲料上的微生物以曲霉属、青霉属和

10、镰孢(霉)属的一些种为主,其中以曲霉危害最大,青霉次之。有些真菌可产生真菌毒素,有的真菌毒素是致癌物,其中以部分黄曲霉菌株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最为常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肝癌毒物,对热稳定(300时才能被破坏),对人、家畜、家禽的健康危害极大。(二)食品上的微生物由于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都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此经常遭到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的污染,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它们又会迅速繁殖。其中有的是病原微生物,有的还能产生毒素,从而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发生,所以食品的卫生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罐头是人们保存食品的方法之一。罐头食品在制作过

11、程中虽然经过了加热处理,但有时也会出现变质现象。导致罐头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某些耐热的,并具有厌氧或兼性厌氧特点的微生物,如肉类罐头变质时,可检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孢梭菌、肉毒梭菌等。要有效地防止食品的霉腐变质,除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外,还要控制保藏条件,尤其要采用低温、干燥、密封等措施。此外,也可在食品中添加少量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醋酸、丙酸或二甲基延胡索酸等。(三)引起工业产品霉腐的微生物许多工业产品是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组成,因此易受环境中微生物的侵蚀,引起生霉、腐烂、腐蚀、老化、变形与破坏,即便是无机物如金属、玻璃也会因微生物活动而产生腐蚀与变质,使产

12、品的品质、性能、精确度、可靠性下降。霉腐微生物通过产生各种酶系来分解产品中的相应组分,从而产生危害,如纤维素酶破坏棉、麻、竹、木等材料;蛋白酶分解革、毛、丝等产品;一些氧化酶和水解酶可破坏涂料、塑料、橡胶和粘接剂等合成材料。此外,微生物还可通过菌体的大量繁殖和代谢产物对工业产品产生危害,如霉腐微生物在矿物油中生长后,不仅因产生的大量菌体阻塞机件,而且其代谢产物还会腐蚀金属器件;硫细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会对金属制品、管道和船舰外壳等产生腐蚀,霉腐微生物的菌体和代谢产物属于电解质,对电讯、电机器材来说会危及其电学性能;有些霉菌分泌的有机酸会腐蚀玻璃,以致严重降低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性能。

13、五、正常人体及动物体上的微生物正常人体及动物体上都存在着许多微生物。生活在健康人体和动物体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种群,称为正常菌群。例如,动物的皮毛上经常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双球菌等,在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拟杆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腐败梭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等,它们都属于动物体上的正常菌群。人体在健康的情况下与外界隔绝的组织和血液是不含菌的,而身体的皮肤、粘膜以及一切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存在有许多正常的菌群。胃中含有盐酸,pH较低不适于微生物生活,除少数耐酸菌外,进入胃中的微生物很快被杀死。人体肠道呈中性

14、或弱碱性,且含有被消化的食物,适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肠道特别是大肠中含有很多微生物。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与人体保持平衡状态,且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相对的平衡。它们与人体的关系一般表现为互生关系。但是,所谓正常菌群,也是相对的、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当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时,如皮肤大面积烧伤、粘膜受损、机体受凉或过度疲劳时,一部分正常菌群会成为病原微生物。另一些正常菌群由于其生长部位发生改变也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或泌尿生殖系统,可引起腹膜炎、肾炎或膀胱炎等炎症。还有一些正常菌群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菌群内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时,也能引起疾病,如长期服用广

15、谱抗生素后,肠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的白色假丝酵母或耐药性葡萄球菌则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病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群失调症。因此在进行治疗时,除使用药物来抑制或杀灭致病菌外,还应考虑调整菌群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的问题。六、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可在绝大多数微生物所不能生长的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压或高辐射强度等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微生物,被称为极端环境微生物或极端微生物。 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动因之一。了解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种类、遗传特性及适应机制,不仅可为生物进化、微生物分类积累资料,提供新的线索,还可利用它的特殊基因、

16、特殊机能,培育更有用的新种。因此,研究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嗜热菌嗜热菌广泛分布在草堆、厩肥、温泉、煤堆、火山地、地热区土壤及海底火山附近等。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在5060,有的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生长,如热熔芽孢杆菌可在9293下生长。专性嗜热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6570,超嗜热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80110。大部分超嗜热菌都是古生菌。嗜热菌代谢快、酶促反应温度高、代时短等特点是嗜温菌所不及的,在发酵工业、城市和农业废物处理等方面均具有特殊的作用。嗜热细菌耐高温DNA聚合酶为PCR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但嗜热菌的良好抗热性也造成了食品保存上的困难。(二)

17、嗜冷菌嗜冷菌分布在南北极地区、冰窖、高山、深海等低温环境中。嗜冷菌可分为专性和兼性两种(参见表6-2)。嗜冷菌是导致低温保藏食品腐败的根源,但其产生的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上具有应用价值。(三)嗜酸菌嗜酸菌分布在工矿酸性水,酸性热泉和酸性土壤等处,极端嗜酸菌能生长在pH 3以下。如氧化硫硫杆菌的生长pH范围为0.94.5,最适pH为2.5,在pH 0.5以下仍能存活,能氧化硫产生硫酸(浓度可高达510)。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专性自养嗜酸杆菌,能将还原态的硫化物和金属硫化物氧化产生硫酸,还能把亚铁氧化成高铁,并从中获得能量。这种菌已被广泛用于铜等金属的细菌沥滤中。(四)嗜碱菌在碱性和中性环境中均可分

18、离到嗜碱菌,专性嗜碱菌可在pH1112的条件下生长,而在中性条件下却不能生长,如巴氏芽孢杆菌在pH11时生长良好,最适pH为9.2,而低于pH 9时生长困难;嗜碱芽孢杆菌在pH 10时生长活跃,pH 7时不生长。嗜碱菌产生的碱性酶可被用于洗涤剂或其他用途。(五)嗜盐菌嗜盐菌通常分布在晒盐场、腌制海产品、盐湖和著名的死海等处,如盐生盐杆菌和红皮盐杆菌等。其生长的最适盐浓度高达1520,甚至还能生长在32的饱和盐水中。嗜盐菌是一种古生菌,它的紫膜具有质子泵和排盐的作用,目前正设法利用这种机制来制造生物能电池和海水淡化装置。(六)嗜压菌嗜压菌仅分布在深海底部和深油井等少数地方。嗜压菌与耐压菌不同,它

19、们必须生活在高静水压环境中,而不能在常压下生长。例如,从深海底部压力为101.325 MPa处,分离到一种嗜压的假单胞菌;从深3 500m、压强40.53 MPa、温度60105的油井中分离到嗜热性耐压的硫酸盐还原菌。有关嗜压菌和耐压菌的耐压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七)抗辐射微生物抗辐射微生物对辐射仅有抗性或耐受性,而不是“嗜好”。与微生物有关的辐射有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射线,其中生物接触最多、最频繁的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生物具有多种防御机制,或能使它免受放射线的损伤,或能在损伤后加以修复。抗辐射的微生物就是这类防御机制很发达的生物,因此可作为生物抗辐射机制研究的极好材料。1956年,And

20、erson从射线照射的牛肉上分离到了耐放射异常球菌,此菌在一定的照射剂量范围内,虽已发生相当数量DNA链的切断损伤,但都可准确无误地被修复,使细胞几乎不发生突变,其存活率可达100。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自然界中微生物极少单独存在,总是较多种群聚集在一起,当微生物的不同种类或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出现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内,它们之间互为环境,相互影响,既有相互依赖又有相互排斥,表现出相互间复杂的关系。以下就其中最典型和重要的5种关系作一简单介绍。一、互生互生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松散的

21、相互关系。土壤中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时,后者分解纤维素的产物有机酸可为前者提供固氮时的营养,而前者可将固定的有机氮化物提供给后者。两者相互为对方创造有利于各自增殖和扩展的条件。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也存在着互生关系。根系向周围土壤中分泌有机酸、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这些物质是根际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和能量来源。另外根系的穿插,使根际的通气条件和水分状况比根际外的良好,温度也比根际外的略高一些。因此根际是一个对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特殊生态环境。根际微生物的活动,不但加速了根际有机物质的分解,而且旺盛的固氮作用,菌体的自溶和产生的一些生长刺激物等,既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又能刺

22、激植物的生长。有些根际微生物还能产生杀菌素,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关系,主要是互生关系。人体为肠道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微生物能在肠道得以生长繁殖。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完成多种代谢反应,如多种核苷酶反应,固醇的氧化、酯化、还原、转化、合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作用,均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肠道微生物所完成的某些生化过程是人体本身无法完成的,如维生素K和维生素B1、B2、B6、B12的合成等。此外,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还可抑制或排斥外来肠道致病菌的侵入。二、共生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

23、关系。最典型的例子是由菌藻共生或菌菌共生的地衣。前者是真菌(一般为子囊菌)与绿藻共生,后者是真菌与蓝细菌共生。其中的绿藻或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养料,而真菌则以其产生的有机酸去分解岩石中的某些成分,为藻类或蓝细菌提供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另外,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牛、羊、鹿、骆驼和长颈鹿等反刍动物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都属于共生关系。三、寄生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称为寄主或宿主。有些寄生物一旦离开寄主就不能生长繁殖,这类寄生物称为专性寄

24、生物。有些寄生物在脱离寄主以后营腐生生活,这些寄生物称为兼性寄生物。在微生物中,噬菌体寄生于宿主菌是常见的寄生现象。此外,细菌与真菌,真菌与真菌之间也存在着寄生关系。土壤中存在着一些溶真菌细菌,它们侵入真菌体内,生长繁殖,最终杀死寄主真菌,造成真菌菌丝溶解。真菌间的寄生现象比较普遍,如某些木霉寄生于丝核菌的菌丝内。蛭弧菌与寄主细菌属于细菌间的寄生关系。寄生于动植物及人体的微生物也极其普遍,常引起各种病害。凡能引起动植物和人类发生病变的微生物都称为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在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中都有。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是真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是细菌、真菌和病毒。

25、微生物也能使害虫致病,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农林害虫已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方面。四、拮抗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根据拮抗作用的选择性,可将拮抗分为非特异性拮抗和特异性拮抗两类。在制造泡菜、青储饲料过程中,由于乳酸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乳酸导致环境的pH下降,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是一种非特异拮抗,因为这种抑制作用没有特定专一性,对不耐酸细菌均有抑制作用。许多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抗生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别种微生物的作用,这是一种特异性拮抗。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抑制G+ 菌,链霉菌产生的制霉菌素抑制酵母菌

26、和霉菌等。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的筛选、食品保藏、医疗保健和动植物病害的防治等领域。五、捕食捕食又称猎食,一般是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微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主要是原生动物捕食细菌和藻类,它是水体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基本环节,在污水净化中也有重要作用。另有一类是捕食性真菌例如少孢节丛孢菌等巧妙地捕食土壤线虫的例子,它对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三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受到外来有害物质的影响或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打破了正常的生态平衡,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随着工业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在人类生活的

27、环境中,大量的生活废弃物,工业生产形成的三废(废气、废渣和废水)及农业上使用化肥、农药的残留物等,特别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大量排放入水体,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环境污染对人畜健康、工业、农业、水产业等都有很大危害,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关心的大问题。环境保护除保护自然环境外,就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微生物不但可以处理污染物,还可用于环境监测,所以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起重要作用。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一)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微生物(也包括其他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生物降解和传统的分解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又有分解作用所没有的新的特征(如共代谢,降

28、解性质粒等),因此可视为分解作用的扩展和延伸。生物降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研究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是当前生物降解的主要课题。(二)降解性质粒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反应和其他生物反应本质上都是酶促反应,降解过程中大部分降解酶是由染色体编码的,但其中有些酶,特别是降解难降解化合物的酶类是由质粒控制的,这类质粒被称为降解性质粒。细菌中的降解性质粒和分离的细菌所处环境污染程度密切相关,从污染地分离到的细菌50以上含有降解性质粒,与从清洁区分离的细菌质粒相比,不但数量多,其分子也大(信息量大)。(三)降解反应和生物降解性发生在自然界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也见于污染物的降解,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还原

29、反应、水解反应和聚合反应。化学结构是决定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主要因素,一般一种有机物其结构与自然物质越相似,就越易降解,结构差别越大,就越难降解。因此,部分具有不常见取代基和化学结构的化学农药难于生物降解而残留。塑料薄膜因分子体积过大而抗降解,造成白色污染。二、重金属的转化环境污染中所说的重金属一般指汞、镉、铬、铅、砷、银、硒、锡等。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真菌在重金属的生物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可以改变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会使化学物毒性增强,引起严重环境问题,还可以浓缩重金属,并通过食物链积累。另一方面微生物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也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有助于改善环境。汞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最早受到

30、关注,汞的微生物转化及其环境意义具有代表性。汞的微生物转化包括三个方面:无机汞(Hg2+)的甲基化;无机汞(Hg2+)还原成Hg0,甲基汞和其他有机汞化合物裂解并还原成Hg0。包括梭菌、脉孢菌、假单胞菌等和许多真菌在内的微生物具有甲基化汞的能力。能使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化为单质汞的微生物被称为抗汞微生物,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抗汞功能是由质粒控制的。微生物对其他重金属也具有转化能力,硒、铅、锡、镉、砷、铝、镁、钯、金、铊也可以甲基化转化。微生物虽然不能降解重金属,但通过对重金属的转化作用,控制其转化途径,可以达到减轻毒性的作用。三、污染介质的微生物处理人类生产和生活

31、活动产生的污水(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都可以用生物方法进行处理。(一)污水处理水源的污染是危害最大、最广的环境污染。污水的种类很多,包括生活污水、农牧业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和有毒污水等。这些污水必须先经处理,除去其杂质与污染物,待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排入自然水体或直接供给生产和生活重复使用。污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可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生物学方法,其优点是效率高、费用低、简单方便。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也称为预处理,主要通过格栅等过滤器除去粗固体;二级处理称为常规处理,主要去除可溶性的有机物,方法包括

32、生物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三级处理称为高级处理,主要是除氮、磷和其他无机物,还包括出水的氯化消毒,也有生物、物理、化学方法。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名词:(1)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即“生化需氧量”或“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有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的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BOD的测定条件一般规定在20下5昼夜,故常用BOD5符号表示。(2)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单位为mg/L)。常用的化学氧化剂有K2Cr2O7或KMnO4。其中常用K2Cr2O7,由此测得的COD用“COD Cr”表示。生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