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9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教学要求1.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思路,抓住具体事例,通过分析文中的重点句,深刻感悟本文的主题思想,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倡导自我感悟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重点难点1.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及重点句
2、段,进一步感受科学家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课时两课时19千年梦圆在今朝飞离地球、遨(o)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kn)鹏(pn)展翅”“九天揽(ln)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不只还”去掉可以吗?段导读:本段写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3、这句话有何作用?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具体写万户怎样乘火箭上天是为了说明什么?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段导读:本段写人类首次飞行尝试没有成功。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万户的名字来命名环形山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本段写万户的探索精神激励着炎黄子孙。第一段(第13自然段):简要叙述
4、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8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qin)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这里说“寂寞”
5、的太空是什么意思?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段导读:本段写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三个“最”字说明了什么?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
6、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c)然长逝排比句的作用是什么?成千上万人的不懈(xi)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自行”和“瞬间”说明了什么?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
7、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杨利伟的三句话说明了什么?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第三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段导读:第8、9自然段写“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的伟
8、大意义。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段导读:本段写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第二段(第410自然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载人航天梦想
9、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这里的破折号是否可以去掉?第三段(第11自然段):写炎黄子孙有了新的梦想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深刻体会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全文的朗诵录音,课前让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10、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看着这壮观的一幕,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现在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吧!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二教学设计1.播放本课朗诵录音。学生随录音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主清除阅读障碍。老师强调重点词语的解释。(1)遨游:漫游,游历。
11、(2)激情:强烈激动的情感。(3)超凡:超出平常。(4)绚烂:灿烂。 (5)愿望: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6)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7)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8)震撼:震动摇撼。 (9)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10)先驱:走在前面引导。(多虚指)(11)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12)苍穹:书面语,指天空。 (13)锲而不舍:比喻学习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半途而废。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学生甲:飞
12、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中国很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和“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等奇思妙想,古人在不断地尝试着飞天之梦。板书:古人的奇妙想象飞天的梦想学生乙:明代,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但是这次大胆的尝试以失败告终。板书: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学生丙: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的航天事业出现了勃勃的生机。1970年4月,太空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人造卫星的发射,我国的飞天之梦有
13、了突破性的进展。板书: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学生丁:在发射卫星的同时,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实施载人航天技术工程。这个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试验极其艰难和精细,人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板书: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学生戊:在成千上万人的努力下,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飞上天空。2005年10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飞上了太空,无数航天建设者都为这次巨大的成功感到深深的自豪。板书: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3.结合上述内容,理清脉络。(在整体分析了全文内容之后,本文的脉络也自然地显现
14、出来了。)全文可分为三段,见前面“课文详解”。全文也可分为六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了古人的种种奇妙想象,表明飞天之梦是我国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望和憧憬。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了明朝官员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胆尝试乘火箭上天的人,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给了人们震撼和鼓舞。第三段(第5自然段):人造卫星的发射,我国的飞天之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第四段(第6、7自然段):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研发,实施载人航天的技术工程,国人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第五段(第810自然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飞上太空,无数航天建设
15、者都为这次的巨大成功感到深深的自豪。第六段(第11自然段):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使我们中华民族立于世界科技之林,让航天事业有了更高更远的梦想。4.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取得成功意味着什么?学生己:“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老师小结: 飞天之梦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在不断地探究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终于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当“神舟五号”成功载人上天后,我们国人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它圆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正如题目中所说,千年梦圆在今朝!同学们,让我们带着
16、自豪、骄傲之情再次朗读一遍课文吧。(师生再次重温课文,教师播放音乐,烘托气氛。)1.谈话揭示课文题目后,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能解释课文题目的句子,交流时抓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引导学生交流,弄明白“千年梦”和“圆在今朝”各指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课文,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2.在研读了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和体会了航天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后,请学生观看“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内心会自然而然地升华起骄傲、自豪之
17、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配乐朗诵课后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来加深感情。3.教学内容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虽然课堂上教师运用了多种方法,但留存在学生心中的感动还不多,好多学生可能没感受到千年飞天梦实现时的那种激动之情,学习的热情不高,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还应多做点文章。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及重点句段,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建设者们科学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启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3.弘扬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意识。本课诵读录音,本课重点词语及相关问题投影。一回顾内容,导入
18、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初步了解了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逐步实现的,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具体分析文中的重点语句,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科学建设者们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二教学设计1.播放本课诵读录音。(让学生进入情境,回顾全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标画词句,回答质疑。老师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标画出文章中具体的词句,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质疑,进一步体会和感受我国航天建设者们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1)“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
19、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学生甲:这句话在全文中是个过渡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前面官员万户大胆尝试乘火箭上天,却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炎黄子孙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不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板书:坚忍不拔的毅力(2)“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学生乙:当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太空中响起东方红乐曲时,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而感到骄傲,这时,作者的感情直抒胸臆,溢于言表。(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医院;有的
20、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 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学生丙:载人航天技术的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试验艰难和精细,需要广大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这些是航天事业建设工作者的种种写照,这些工作者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成功,为了国家能自豪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用科学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谱写新的篇章。(4)“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学生丁:当“神舟五号”飞船被送
21、上太空时,作者在此运用了一个比喻,将飞船比喻成“一条蜿蜒的苍龙”,这个比喻形象生动,既写出了“神舟五号”穿越太空时的绚丽曲线,又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一条苍龙威武雄壮,如同中国现在正繁荣富强地发展一样,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5)“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学生戊:这句在本文的结尾,有深化中心、升华主题之意,更有昂扬奋发之情。中国人正在不断地探索科学的奥秘,我们信心倍增,相信实现我们的梦想并不遥远;更写出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们凭借着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22、,必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3.提升感悟。学习了本文,你领悟出哪些道理?学生甲: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我们不断地开拓进取,细心研究,就能有所作为。学生乙: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绩。就如同我们的学习,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时,迎难而上,勇于进取,我们必然会攻克难题。学生丙: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因为有无数的工作者默默无私地奉献,才取得了今天辉煌的成就。我们对这些辛勤的工作者由衷地感谢。学生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太自豪了。看到我们国家的蓬勃发展,“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我很激动,为我们国家感到
23、自豪,更为我是中国人感到自豪!4.赏析全文。文章以“千年梦圆在今朝”为题目,重点叙述了从古至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由最初美好的愿望,到成为现实,成功地载人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章赞美了航天技术建设者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爱国精神以及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本文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5.结束语。“神舟六号”已经飞入太空了。看着这美丽的画面,我们由衷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但我们不会忘记那些默默无闻的航天技术工作者们;不会忘记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科学态度;更不会忘记科学研究精神在我们这一代要继承和发扬下去,我们要在
24、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信心百倍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未来不是梦,我们会努力的。1.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研读航天工作者圆梦的艰难历程这一部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航天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的句子,同时写批注,可以和同桌讨论自己的感想,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读读、找找、写写,抓住能够体现“辛勤努力”的词句,如抓住“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体会到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工作人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组带有四个“有的”的排比句,感受工作人员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语言感悟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文
25、字的魅力,而且还能受到情感的熏陶。2.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千年梦圆在今朝古人的奇妙想象飞天的梦想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尽管)遭受了无数次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2)(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
26、探索的先驱。2.“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1.万户飞天火箭是现代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始,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后来传入欧洲。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
27、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万户”。 2.“神舟五号”发射纪实深秋的东风航天城在金黄的胡杨映衬下显得美丽端庄,晨曦中的载人飞船发射场在光环的映衬下显得壮观雄伟。2003年10月15日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成功的日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实现的日子,炎黄子孙终于在这一天要梦圆九天。测试发射的指挥大厅里灯火辉煌,人
28、头攒动,这里的参试人员已早早地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进入8小时的准备程序。时间在一分一秒地度过,各系统的老总、专家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大屏幕。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在护送员的陪同下,从会见厅南门专用通道来到了场坪。尽管步履看起来有点笨拙,可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稳健。早已等候多时的欢送队伍排成两列向航天员挥手致敬,祝福航天员平安归来。“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航天大队航天员杨利伟。”“出发!”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李继耐部长下达了出征的命令。杨利伟与身后的另两名航天员紧紧拥抱。在登车的瞬间,他再次向欢送的队伍挥手致意。欢送的人群久久注视着离去
29、的车队,直到很远很远车队驶到了发射塔架下的南场坪,航天员杨利伟将由此登塔、进舱。在迈入电梯的刹那间,航天员杨利伟又一次转身挥手致意。电梯的门慢慢地合上了“敬礼,中国的航天员,祝福你,一路平安。”东方泛出的鱼肚白,为晨曦中的发射场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温柔的面纱。指挥大厅内的老总、专家、参试人员们正严阵以待,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10、9、8”“点火!”9时整,发射平台火光顿起,橘红色的烈焰裹挟着蒸腾的水汽喷薄而出,将乳白色的箭体轻轻托起,徐徐上升。几秒钟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破空而来,并迅速地笼罩了大地,让人无法判断这巨大的轰鸣声究竟是来自哪一个地方。随着轰鸣声
30、,脚下的土地也微微颤抖着,让人感觉这声音不是来自你眼前那徐徐上升的蒸腾的烈焰,却来自他处,来自你的四面八方。大厅里的工作人员既紧张又兴奋,人们悄悄地注视着大屏幕。几分钟后,传回杨利伟的话音:“飞船一切正常。”顿时大厅内响起了如潮水般热烈的掌声,人们尽情地欢呼,情不自禁地拥抱。那无数个奋战的日日夜夜,载人航天10年的不懈努力,都在航天员杨利伟迈向太空的时候化为幸福的回忆。只有此时人们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微笑,那微笑是发自内心的,那微笑是几代航天人青丝变白发的艰辛。“遥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这一天,中国航天腾飞的乐章又一次奏响了最摄人心魄的交响曲,中国用自己的飞船将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这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中国航天史上铸就的又一座巍巍丰碑,中华儿女将在浩渺宇宙中大显身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