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3.45KB ,
资源ID:264598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4598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题5 杜甫诗三首.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题5 杜甫诗三首.docx

1、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题5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必修35 杜甫诗三首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鉴赏:本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

2、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当更难得知。含蓄蕴藉,无限深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

3、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限时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万壑(h)朔(s)漠青冢(zhng) 环珮(pi)B渚(zh )清 潦(lio)倒萧(xio)条 霜鬓(bng)C省(xng)识 单(chn)于荆(jng)门 凋(dio)零D千载(zi) 玉露(l)塞(si)上 暮砧(zhn)解析:A项,朔shu;B项,鬓bn;D项,载zi。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C一去紫台

4、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D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荫。解析:A项,做作;B项,烦繁,双霜;D项,荫阴。答案:C3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本课所选的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四处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本诗中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夔州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

5、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解析:D项,“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答案:D4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B项,全诗的主题是在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因

6、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答案:B5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志不得伸归结到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解析:B项,诗中颔联无人生无常的感慨。答案:B6下

7、面对登高一诗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B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应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独”应单读,“作客”“登台”是一个词,要连贯起来读。答案:C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雇佣(yng)和稀泥(hu)铩羽而归(sh) 朝暾夕月(tn)B绯闻(fi) 独角戏(jio)车载斗量(zi) 清风夜唳 (l)C憧憬(chng) 迫击炮(pi)锃光瓦亮(zng) 不

8、忍觳觫(h)D福祉(zh) 露马脚 (l)波谲云诡(ju) 洞见症结 (zhng)解析:A项,和hu;B项,绯fi;D项,露lu。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史上最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在受灾最严重的洛克落班市,哀鸿遍野,被台风吹倒的房屋、树木、汽车残骸遍布街道。B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办起了不少开心农场。农民将土地整理成20平方米左右的菜地供市民认领。市民不仅能够体验劳动乐趣,还能收获自己种植的无公害蔬菜,真是两全其美。C军人的血性并非天性,不可能与生俱来,一挥而就,永不消退。军人的血性表现在战时,培养却在平时。D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

9、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解析:A项,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时灾民的悲惨景象。B项,两全其美:是指做一件事情,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语境只有“市民”这一方面。应改为“一举两得”,即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结果。C项,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此处应用“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D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此处宜用“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答案: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正全力以赴打造全国最大的制革示范基地,向着实现千亿元皮革产业集群目标,早日实现国人的皮革梦。B如果在电子商务发展的

10、大潮下观察,“双11”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信号,更是一场电商大战和数亿网民的购物狂欢。C.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多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愿景化为了现实,多少普通人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D. 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目标”后加上“冲刺”。B项,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仅是一场电商大战和数亿网民的购物狂欢,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信号”。D项,否定不当,“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

11、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中国文联与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和大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一本沉甸甸的画集历史的硝烟血染的记忆老艺术家笔下的抗日战争。_,_;_,_;_,_;也有当今后起之秀的最新创作,显现着当下青年人对那段历史的回顾与思考。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青年画家的许多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这里有上世纪30年代的木刻、漫画、宣传画、油画、国画等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悲愤与战斗的激情它们高昂着英雄主义,洋溢着真诚与理想有上世纪40年代亲历战争苦难的老艺术家们的作品A BC D解析:利用时间顺序和上下文语

12、义的照应与承接等方法。句“浓郁的时代气息”,照应句的“木刻”等艺术形式;句的“深沉”与“战斗”照应了“亲历战争苦难”;句中的“五六十年代”正是英雄主义盛行的年代,句与之照应。答案: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色,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_。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所谓内质

13、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A BC D解析:第句的“差别”承接上文的“迥异”“各不相同”,总说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看外形和评内质,接下按照从外形到内质的顺序分说:第句依次阐释外形和内质的内涵,第句依次从外形和内质方面说明好茶的标准。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课内诗歌鉴赏。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大

14、历元年(766),55岁的杜甫族居在夔州,作秋兴八首,这是其中一首。(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宏,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抒情方法的运用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1)诗歌近写秋露摧伤枫林,远写巫山、巫峡幽深肃杀的气象;俯视江中波涛连天涌动,仰观塞上风云接地而来,一片阴沉。上天下地,眼前江水,眼外边塞,意境阔大,气势磅礴。(2)抒发了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

15、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答:_(2)“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答:_答案:(1)杜甫写这首诗时居于白帝城,在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两地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由远及近,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赴”字把三峡变幻无穷的姿态和磅礴壮美的气势写活了。(2)“黄昏”首先交代了时间,朔漠的黄昏,营造了一种伤感之景。更指空间,指的是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大,

16、仿佛能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本诗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答:_(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答:_答案:(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宏的秋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后两

17、联渲染了浓浓的愁意,为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后两联叙事抒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的感伤。(2)同意。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二)课外诗歌鉴赏。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

18、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_答案:(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诗人正值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其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2)示例: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对国事的深深忧虑。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月杜甫万里瞿

19、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_(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_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

20、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任选两个作答即可)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注:竹叶:竹叶青酒。(1)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答:_(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答:_(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1)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或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2)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渲

21、染了凄清之境(或:对比。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3)抒发了思亲怀乡、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三、语言运用12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琐气、穷酸气;_、_、_。示例:读杜甫可以增强爱心同情心责任心1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公民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同时社会用证单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人

22、、证一致性认定,可以有效防止冒用他人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目前,全国已有1.6万多个派出所启动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到今年年底将在全国全面铺开。答:_答案:身份证办理指纹信息登记浣花溪诗魂梁君三月的一天,在成都寻觅浣花溪,想不到建成浣花溪公园了。公元759年冬,饱经“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人自陇南入川,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了几间茅屋,一家人算安定下来。蜀中4年多安定的生活,浣花溪畔美丽的景色,激活了杜甫的快活心性。这一时期,杜甫写下了240多首诗,其中不少是清新亮丽、有别于诗人抑扬顿挫风格的佳作。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春夜喜雨咏窗前诸景客至等。可以说,浣花溪因杜

23、甫而名扬天下。浣花溪这一美丽名字,从青少年起,就引起了我的遐思和向往。因为关注浣花溪,我又了解到杜甫之后唐朝知名的女诗人薛涛。薛涛曾长时期居住在浣花溪畔,为浣花溪增添了色彩。薛涛幼时即显过人的禀赋,据传九岁时,其父薛郧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既有才学又兼美貌,同当时的诸多名士均有唱酬,如白居易、刘禹锡、王建、张籍、杜牧、牛僧儒、令狐楚、张祜等,特别同元稹有一年多的倾心交往。薛涛终生未嫁,晚年凄苦独居, 62岁时去世。成都望江楼公园薛涛墓,掩映在竹林之中,林中伫立着薛涛汉白玉雕像,雍容美丽,常有人来追思凭吊。全唐诗收录薛涛诗89首。今四川省成立有薛涛研究会,成都还举行了薛涛文化节。明代文学家钟惺曾有散文浣花溪记。还是青年的钟惺,大清早独自从万里桥出发,过杜甫草堂、青羊宫,经三座桥后到达当时的“缘江路”,然后至武侯祠,再过梵安寺,始到当时的杜工部祠。无法说清他走的是陆路还是水路。钟惺惜墨如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