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11KB ,
资源ID:264239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4239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构建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以百色市救助管理站为例修改.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构建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以百色市救助管理站为例修改.docx

1、构建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以百色市救助管理站为例修改 构建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 以百色市救助管理站为例( 百色市救助管理站 某某 )摘要第一部分 序言一、我国救助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百色市救助管理站基本情况第二部分 社工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一、百色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管理模式以及问题分析二、百色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分析三、社工加入救助队伍后的成效分析四、社工在救助管理中的作用五、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原则(一)遵循救助管理原则(二)全面性原则(三)遵循本土化原则第三部分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和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的构建一、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策略(一)加强社会

2、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二)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嵌入日常救助管理中二、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的构建(一)引进社工机构,构建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二)形成“以行政救助管理为主导,社会工作介入为辅”的救助管理模式(三)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摘要自2003年8月1日实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政策以来,政府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但同时也面临复杂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在百色市救助管理站实地调研和站外调研,以文献分析法为主,个案访谈法为辅基础上进行资料收集。对百色市救助管理站的模式、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当中存在问题。通过重新整合救助管理模式和站

3、外社会资源,引进专业的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将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和价值观等融入到救助管理工作中,从而构建融合型的救助管理模式。关键词:融合型;救助管理;社会工作;流浪乞讨人员第一部分 导言2003年8月1日,我国废除了延续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开始实施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由强制性收容谴送改为自愿性救助管理,体现了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此同时,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而且出现了职业乞讨行为,百色市地处三省交汇处,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尤为严重。流浪乞讨人员现象是一个社会性顽疾,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会给社会发

4、展带来很多问题,从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1。救助管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制度,是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但是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还是以行政救助为主,缺乏其他专业力量的介入;以物质上救助为主,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精神方面则很少顾及或“无暇顾及”;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中政府承担了几乎全部的任务,而社会参与则严重不足。传统的救助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制约救助工作的开展,导致救助工作的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提高救助管理的服务水平。以下将会逐步探讨百色市救助管理站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引入社工机构和专业

5、社会工作人才,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融合型的救助管理模式。 一、我国救助管理发展历程我国救助管理站原名为收容遣送站,2003年7月23日,民政部公布民函2003151号文件,决定将“收容遣送站”更名为“救助管理站”。主要经历三个变迁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此时的收容遣送制度是一种收容教养性质3。第二阶段:从1982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至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期间,这时期收容遣送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围绕稳定社会秩序,倾向于治安管理,并且具有强制性,而非完全意义上的社会救助。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7月收容遣送站正式更名为救助管理站,同年8月1日新的

6、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救助管理站开始转变为服务型的公益性单位,使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进入全新阶段。 二、百色市救助管理站基本情况百色市救助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全国基本同步。百色市救助管理站(原右江区收容遣送站)成立于1962年4月,属原县级百色市(现右江区)民政局管理。2002年百色地区撤地设市后,上划为市直单位,并更名为百色市救助管理站, 2007年成立百色市流浪未成年保护中心和百色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地址位于百色市火车站民政项目园内,每天24小时均有工作人员正常值班,目前我站在编职工和聘用人员共20人。百色市救助管理站设有业务科主要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接待、救助、管

7、理;办公室统筹各项工作开展,协调各科室工作;行政科负责全站后勤工作;儿保科负责流浪乞讨妇女儿童的救助管理工作;社工办(2014年末成立)-负责站内站外社会工作开展。全站以业务科为主,各科室人员均需参与值班。百色市救助管理站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坚持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先救治、后救助”为原则,主要职能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临时住所以及返乡乘车凭证;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登记、审核、甄别、救助管理等工作以及办理离站手续,并且对于特殊的受助人员全程陪同护送返乡;负责对流浪未成年乞讨人员的救助保护工作;对遭受家庭暴力危害的妇女提供临时庇护场所。第二部分 社工

8、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一、百色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管理模式以及问题分析 (一)救助管理工作以传统的行政救助管理为主。百色市救助管理站主要以站内救助为主,站外救助不多,一般由受助人员自行来站求助,或者是公安机关等部门护送至救助管理站,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的救助,为其提供食物、临时住所及返乡车票,只是为受助人员提供最基本的衣物和保障其温饱。 访谈1:值班室工作人员李某:“一般都是派出所将受助人员送来我们救助管理站的,而且他们在街上遇到不对劲的人都只管往救助管理站送过来,有时候我们也是很无奈,尤其是遇到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还有一些就是自己找上门

9、来求助的。” (二)救助管理工作只注重物质方面的救助,很少会对受助人员进行精神关怀。首先,救助对象人员层次复杂,地域、文化水平、年龄心智、身体健康状况、流浪原因、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救助个体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需求也不同,除了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以后,也应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其次,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意见中指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要变“自愿受助”为“主动救助”,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工作,所以对于发现求助的流浪未成年人,更需要在心灵上给予他们关注和慰藉。最后,由于受助人员进站后,只能在规定的救助区域活动,工作人员除了会定期观察受助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外,很少会主

10、动的与受助人员进行言语的沟通,也会造成受助人员的心理压抑和烦躁等情况出现。 个案1:俞某某,男,42岁,因为务工不着,身上已经没有钱了,主动来到救助管理站寻求帮助。,由于过了吃饭时间,俞某某也就只能暂时吃泡面,在办理入站手续后,俞某某也就独自一个人在救助区域等待救助站提供乘车凭证,如果能马上买到票就可以离开,否则就要单独在规定的空间活动,感觉很枯燥和压抑。(三)站内人员编制少,救助工作任务量大。根据相关规定,流浪乞讨人员与救助工作人员的标准配比是100:1,按照我市平均每年约3000人次(未包括不愿进站的受助人员)的救助量,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应达到30人,但我站还达不到这一标准。由于人员编制及我

11、市社会救助福利场所条件限制,当前百色市救助管理站除了承担临时性救助平台职能外,还有部分的因病、因残无法提供有效个人、家庭信息的救助对象,未能顺利返乡而长期滞留,也是由救助管理站负责托管。市救助管理站除了承担着市辖区的街面救助任务外,还要协同各县民政局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护送、返乡、核查工作。以现有的人员、车辆配置应对着繁重的救助管理任务,显然已是超负荷运作。访谈2:值班室工作人员黄某:“我们全站参与值班的工作人员不到20人,每天三班倒。不过这几年每年救助的人数也不断增多, 有时候晚上要接待好几个受助人员,由于不能马上离站,还需要定期观察他们的在救助区的情况,如果遇到老弱病残的受助人员还更麻烦,甚

12、至出现部分长期留站的人员,既要对他们的人身安全负责,也要照顾他们的日常饮食,感觉有时候很累。”二、百色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分析(一)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多,救助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于我市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滇黔桂三省交汇处,而且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导致流动过境人口多,近几年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不断的增加。其次,随着国力增强拓宽了公共福利普及面,救助政策的不断完善使救助层次及范围也随之拓宽,救助对象也随之增多。而且救助管理站坚持以“以人为本,热情服务,构建和谐,促进稳定”为原则,在做好站内救助的同时,也会上街对流浪乞讨人员展开主动救助,所以救助的人数也增多。2013、2014年共救助5350人,其中未

13、成年人143人次,比2012、2013年多出了2000人次。(二)部分受助对象长期流浪,融入社会性差,导致救助工作的反复性和复杂性。由于各种原因,我市存在相当一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处于长期流浪(一直在流浪)、反复性流浪(回家一段时间又开始流浪),其中流浪时间最长的达六七年之久。他们对融入社会显得比较艰难或是不愿意融入到社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个案2:苏某,男,50多岁,长期在外流浪,经常是外站护送其返乡一两个月后又跑出来开始新的流浪旅程,如此反复。自称去过广州,云贵一带。访谈中苏自称之所以选择流浪是因为长了脑瘤,别人告诉他像他这样得了绝症的人应该去流浪,说不定就会好了,他自己也不想(流浪

14、)但是因为有病也只能如此。下步他将选择去西藏流浪,那里空气好,说不定对自己身体有好处。(三)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甚至对救助管理站具有排斥和恐惧心理。由于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对于救助管理站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收容遣送站的时期,因此对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会有抗拒的心理,不愿意接受救助。而且受助人员在救助管理站期间虽然能够得到基本的食宿保障,但也只能在规定的受助区域内活动,对于习惯了四处流浪的乞讨人员来讲,也会造成他们行为上的偏差和不适,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接受入站救助。 访谈3:站外救助某工作人员:“您好,我们是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我们有什么可以帮到你吗?流浪乞讨人员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15、就会马上不断说不去救助站,你们走开,不需要你们的救助。三、社工加入救助管理队伍后的成效分析(一)能够满足受助对象个别化、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救助管理模式主要是从物质上给予受助对象救助,而社工则会从多角度去关注受助对象,不仅关注受助对象的基本物质需求,还会对受助对象精神层面进行关怀。专业社会工作能够灵活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社会工作的经典方法解决受助者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帮助他们顺利回归和适应社会生活4。(二)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效率。社工作为接受过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实训经验,在开展工作的理念和价值观方面也不同于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社工利用专业的

16、方法和技巧在救助管理站开展工作,将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效率。(三)探索出一套符合百色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介入救助管理的模式。通过引进专业的社工机构和人才,链接社会资源,强化救助管理队伍建设、融合工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培训机制,创建全市救助管理人才示范,从而激励和带动全市救助管理队伍的发展。 四、社会工作在救助管理中的作用(一)引导普通民众正确认识和看待救助管理工作。救助管理站由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到现在的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救助管理转变,是我国社会救助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社会民众、以及流浪乞讨人员对救助管理

17、站的认识和理解还是停留在收容遣送阶段,对救助管理存在误解,不信任政府,产生信任危机。与此同时,由于救助管理站也是从收容遣送站更名而来,还保留原来的工作人员,也导致部分工作人员暂时未能及时转变为受助对象服务的理念,在开展救助工作中还会出现一些不利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社会民众对救助管理站的错误认识。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是独立于救助管理站以及社会民众的第三方,通过社工介入到救助管理工作中,广泛的对社会民众开展救助管理宣传方面的常识,并且定期组织社会民众实地参观救助管理站,让他们能够全面的了解救助管理站,才能引导他们认可和支持救助管理站的工作。 (二)能够为受助对象提供多元化、专业化服务。通过购买社工

18、服务,引进社工机构充实救助管理工作,壮大救助管理社工人才队伍,符合时代、社会进步的要求。提高社会福祉,是我们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目标,也符合社会工作的理念。通过购买社工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困难救助、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资源协调等多元化、专业化的救助,促进受助对象再融入社会环境中。五、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原则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首先必须遵循社会工作的尊重、非批判、个别化、案主自决、保密性等基本的原则,更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遵循救助管理原则。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专业工作,尤其是救助管理站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引进驻站社工机构,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救助管

19、理站形象,在开展专业工作中必须遵守救助管理相关规定,不能违背救助管理规则进行干预,影响正常救助工作开展。(二)全面性原则。社会工作介入的不仅仅是流浪乞讨人员,还包括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民政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救助管理工作人员的进行社会工作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他们也在日常的救助工作中能够去帮助受助对象。(三)遵循本土化原则。社会工作发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价值观的时候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切忌全部照搬过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本土化探索和发展,最终建立一套适合百色本土化发展的社会工作介入救助管理的模式。社工要顺利开展专业工作,也应该在救助管

20、理站的相关规定和框架下进行,再利用社工的专业方法、技巧、理念对受助人员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帮扶、行为矫治等工作。不可一味强调专业化而忽视了行政方面的限制,应该两者兼顾,做到“行政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第三部分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和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的构建一、 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策略(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人才,尤其是在社会救助方面有工作背景的社工人才,从而不断带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培养一批熟悉流浪乞讨救助政策和法规,掌握救助管理站业务流程同时又拥有专业社会工作理念的专业救助人才。(二)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嵌入日常救助

21、管理中。在日常救助管理工作中嵌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关注和了解流浪乞讨人员内心想法,因人制宜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通过对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理念和价值观的培训,逐步使他们转变传统的救助观念,从而用心的对待受助人员,为受助人员搭建安全温暖的救助场所,使受助人员感受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温暖和关爱。二、融合型救助管理模式的构建(一)引进社工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构建融合型救助模式。通过设置救助管理站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从而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社工机构参与救助管理工作。融合社会工作的社会救助模式是一种融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为一体的社会救助模式5。救助管理是社会救助的重要部分,引进

22、专业的社工人才,将一些社会工作的知识、方法、技巧、价值观等融合到救助管理的工作中。构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联络合作平台,可以更好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实践中的专业优势6。(二)形成“以行政救助管理为主导,社会工作介入为辅”的救助管理模式。救助管理工作中还是以政府行政的支持为主,缺乏专项社会救助的财政资金,那么一切救助管理工作也会受阻。救助管理站在开展救助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社工的有效介入,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包括情绪疏导、心理咨询、行为矫正和困难救助,是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互为补充的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

23、决社会问题的措施7。(三)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救助管理站每年都有比较固定的救助管理经费预算,用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救助管理经费也是经常性的超支,所以也必须联动其他社会团体或者爱心企业,贡献他们的的一份爱心和力量,引导他们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中。参考文献1薛隽彤. 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3.2代淑兰. 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与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9:88-89.3赵映诚,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4黄荣英,朱柳萍.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助模式探析桂林市救助站开展心理救助工作的经验启示J. 广西社会科学,2009,S1:40-42.5李有发. 构建融合社会工作的社会救助模式J. 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02:25-28.6原会建.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与策略J. 人民论坛,2014,35:149-151.7张齐安. 救助管理站如何引入社会工作N. 中国社会报,2007-10-1800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