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2.20KB ,
资源ID:264182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418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学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学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docx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学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2007年B卷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 2、小环境 3、适应 4、初级生产力 5、信息传递 6、营养级 7、生态位 8、机会种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简述地球生态系统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简述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4、简述气候条件变化对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三、论述题1、论陆地生态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2、试论物种多样性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008年A卷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 2、物种 3、生态系统 4、谢尔福德耐受定律5、生态福 6、生态位 7、群落 8、内禀增长率9、生活型 10、“三基点”温度 11、趋同适应

2、12、限制因子二、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2、试述周期性变动生态因素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试述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4、试述群落的演替过程5、试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008年B卷一、名词解释1、物种的生态特性 2、生物种形状的基因型 3、生存因子 4、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5、内环境 6、积温 7、生态型 8、第一周期性因素 9、生境10、物种性状的可塑性 11、趋异适应 12、生态入侵二、论述题1、什么叫种群?试述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2、试述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试述植物的水生原生演替序列4、试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5、影响我国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2009年A卷一、名词解释

3、1、干扰性竞争 2、密度制约 3、专性互利共生 4、生物钟 5、生态系统 6、群落7、生态演替 8、抗性进化 9、生物多样性 10荒漠化 11、生态福 12、生活型二、综合论述题1、试述群落掩体的主要过程2、试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试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性4、试述影响我国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2009年B卷一、名词解释1、适合度 2、自然选择 3、环境变异 4、内调节 5、稳态 6、耐受性 7、生态位 8、多维生态位空间 9、种群 10、种间竞争 11、兼性互利共生 12、多型二、综合论述题1、论述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2、试述种的稀有性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3、试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4、试述周期性

4、变动生态因素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010年A卷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 2、物种 3、生态因子 4、谢尔福德耐受定理 5、生态福 6、生态位7、生物群落 8、内禀增长率 9、生活型 10、“三基点”温度 11、趋同适应 12、限制因子二、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性2、试述周期性变动生态因素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试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5、试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010年B卷一、名词解释1、物种的生态多样性 2、生物种形状的基因型 3、生存因子 4、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内环境 6、积温 7、生态型 8、第一周期因素 9、生境 10、物种性状的可塑性 11、趋异适应 12、生态入侵二、论述题1、什

5、么叫种群?试述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2、试述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试述植物的水生原生演替序列4、试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5、影响我国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参考答案:2008年A卷一、名词解释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2、 物种:分类学家把自然界中同形的生物个体归为同一生物种。生物学中,物种的概念是指一类生物个体的集合,其中的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产生具有生殖

6、能力的正常后代个体。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上的不连续性和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3、 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因子则称为生态因子。4、 谢尔福德耐受定律: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环境因子凡人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这就是谢尔福德耐受定律。5、 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福。也就是说,生物对每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

7、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例如,鲑鱼对温度这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是012度,最适温是4度。6、 生态位:生物在环境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叫生态位7、 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德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8、 内禀增长率:指当环境(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在理想条件下,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9、 生活型:不同物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10、“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

8、高温度和最适温度称为酶活化性的“三基点”温度11、趋同适应: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12、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个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二、论述题1、试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地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列共同特性:(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3)能

9、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因生产者固定能力所限及能留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一般不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2、试述周期性变动生态因素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根据有机体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和适应性特点,将周期性变动生态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素和非周期性因素(1)第一性周期因素:指由地球自转或公转及月相变化形成的光、温、潮汐的日、月、季节、年的周期性变化,由此进一步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对生物种群分布起决定作用。生物的光温反应及对湿度的不同要求则是生物对这类因素的适应性反应(2)次生性周期因素:取决于第一性

10、周期因素,如太阳辐射和温度周期性变化导致大气温度、降水量周期性变化,这类因素对一定区域内的生物种群数量增减有较大影响(3)非周期性因素:指突发性或间断性出现的因素,如暴雨、山洪、冰雹、地震及火山喷发、地震、地外物体撞击等突发性灾难,生物对这类因素很难形成适应性。最近的研究表明自6亿年前出现动物以来,曾发生6次重大的生物灭绝时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2.5亿年前,有一半海洋生物种类、三分之一陆地生物种消灭3、试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每个群落都是有一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群落物种的多少盒每个种群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11、。(2)具有一定的结构:群落本身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等(3)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运动,群落也是如此。其运动的形式包括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演替与演化(4)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群落中的物种以有规律的方式共处,一个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的相互适应。群落的组成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第二,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得到协调、平衡。(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任何一个群落只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和生境中,不同的群落的生境和分布

12、范围不同。全球范围内的群落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的。(6)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的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森林中都形成特定的群落环境,与周围的农田或裸地大不相同(7)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有明显的边界,有的边界不明显。前者见于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者环境梯度突然中断的情形,如陆地和水环境的交界处胡泊、岛屿等4、试述群落的主要演替过程群落演替过程也是物种不断入侵、定居、进化或灭亡的过程,就某一物种而言,一般在演替中的相互关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互不干扰阶段:这是群落演替中物种从无到有的最初阶段,也是入侵阶段,这时候物种数目少,种群密度低,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没有

13、什么竞争(2)相互干扰阶段:这主要是指物种间的竞争,在竞争中有的物种能定居下来繁殖,而另一些物种则被排斥而趋于消亡,所以也叫定居阶段(3)共摊阶段:在这个阶段那些能很好利用自然资源而又能在物种相互作用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得到发展、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公摊自然资源,也叫发展阶段(4)进化阶段:物种的协同进化使自然资源的利用更合理和有效,群落结构更趋合理,物种组成及数量维持在一定比例,有的物种在竞争中若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则可能被新入侵的物种所取代。5、试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可以粗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在使用价值方面则进而分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而在非使用价值方面,则

14、可分为代偿价值、遗赠价值及存在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所谓直接使用价值是指足以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得生物多样性元素之价值,比方说,基因、物种、生态群集或生物过程消费性使用的价值能够满足粮食、燃料、医药、能源和木材的需求,而生物多样性元素的非消费性使用则包括了娱乐、观光、科学和教育。在已知的24万种维管束植物中,大约四分之一可以食用,虽然人类百分之九十的食物只有100多种物种所提供,实际上我们每日所需的食物却可以依赖更多的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保育则能够增加粮食的生产力,或是培育出适应新虫害和新环境的商业品系。过去的几千年来,无数的农夫在各地收集野生的品种,得到形成遗传多样性的基因,最近,亚洲地区的米、麦

15、因为有了这个广大的基因库,透过育种的工作,使年产量得以大幅提升,其所提高的产值分别高达15亿和20亿美元。(2)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意指生物多样性在支持社会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上的价值,这些价值是由于生物多样性在维系生态系统的服务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又称为生态功能价值。生态系统的服务包括维持生物的生产力、调节气候、维持土壤肥力、净化水和空气(3)选择价值:未来是不确定的,而灭绝一旦发生再也无法挽回。整个社会应当为不可预测的事件(包括生物和社会经济的事件)预作准备。选择价值就是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为规避风险而赋予一个价值的方法。比方说,整个社会或许愿意为保留选择而付费,这样我们在未来仍

16、有机会享有某一物种或某种程度的多样性(4)非使用价值:可以进而分为代偿价值,遗赠价值和存在价值,代偿价值是指为保障同一代的其他社会成员享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定组分所愿意支付的费用(或是愿意放弃的利益)遗赠价值是指为保障子孙后代仍有享有生物多样性特定组分的机会,愿意支付的费用(或是愿意放弃的利益)存在价值则是对人类之外的物种或大自然而愿意支付的费用(或是愿意放弃的利益)非使用价值 的动机来自于道德、伦理、精神或宗教的考虑,唯其价值的计算比较困难。2008年B卷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物种的生态特征: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

17、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物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2、 生物种性状的基因型:是生物种的遗传本质,及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需具备的内在因素。3、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或生存条件、生活条件)。4、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840年农业化学家J.Liebig在研究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时发现,植物生长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自然界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水和CO2的限制,而是受到一些需要量小的微量元素如硼的影响。因此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后人称

18、之为Liebig最小因子定律。5、 内环境:指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具有直接影响。6、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以(度日)为单位。7、 生态型:同时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生态型是分类学种以下的分类单位。8、 第一性周期因素:指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及月相变化形成的光、温、潮汐的日、月、季节、年的周期性变化,由此进一步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对生物种群

19、分布起决定作用。生物的光温反应及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则是生物对这类因素的适应性反应。9、 生境:生境又称栖息地,指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称为生境。10、 物种性状的可塑性:一个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11、 趋异适应: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适应方式和途径等。趋异适应的结果是使同一类群的生物产生多样化,以占据和适应不同的空间,减少竞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12、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盛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个过程称为生态

20、入侵。二、论述题1.什么叫种群?试述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自然种群具有三个特征:(1)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存形式。(2)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个,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2.试述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八种类型:类型 A B 特点 类型 A B 特点 竞争 - - 彼此互相抑制 共生 + + 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捕食 + - A杀死或吃掉B 互惠 +

21、+ 彼此有利,分开能独立生活寄生 + - A寄生于B,对B有害 偏利 + 0 对A有益,对B无影响中性 0 0 彼此互不影响 偏害 - 0 对A有害,对B无影响3试述植物的水生原生演替序列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这一阶段,湖底有机物的聚积,主要依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逐渐抬高。 沉水植物群落阶段水深3-5米以下首先出现的是轮藻属的植物,构成湖底裸地上的先锋植物群落。由于它的生成,湖底有机物积累加快,同时由于它们的残体的嫌气条件下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域变浅,继而金鱼藻、狐尾藻、黑藻、茨藻等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出现。这些植物的生长能力强,垫高湖底

22、作用的能力也就更强。此时大型鱼类减少,而小型鱼类增多。 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 随着湖底变浅,出现了浮叶根生植物如眼子菜、莲、菱、芡实等。由于这些植物的叶在水面上,当它们密集后就将水面完全覆盖,使其光照条件变得不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将挤到更深的水域。浮叶根生植物高大,积累有机物的能力更强,垫高湖底的作用也更强。 挺水植物群落阶段 水体继续变浅,出现了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等。其中,芦苇最常见,其根茎极为茂盛,常交织在一起,不仅使湖底迅速抬高,而且可形成浮岛,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一些特点。这一阶段的鱼类进一步减少,而两栖类、水蛭、泥鳅及水生昆虫进一步增高。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湖底露

23、出地面后,原有的挺水植物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被一些禾本科、莎草科和灯心草科的湿生植物所取代。由于地面蒸发加强,地下水位下降,湿生草本群落逐渐被中生草本植物群落所取代。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木本群落。木本植物阶段在湿生草本植物群落中,首先出现的是一些湿地灌木,如柳属、桦属的一些种,继而乔木侵入逐渐形成森林。此时,原有的湿地生境也随之逐渐变成中生生境,在群落内分布有各种鸟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等,土壤有蚯蚓、线虫及多种土壤微生物,整个水生演替系列实际上是湖沼填平的过程,通常是从湖沼的周围向湖沼的中心顺序发生的。4.试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内的状态,

24、在这种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接近平衡,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然调节(或人为调控)能恢复原始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所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它是建立在各种成分结构的运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2)生态平衡反映了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稳态特征,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是由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统一的体现。5.影响我国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都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但并不是都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例如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只有那些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即生

25、存利益、破坏社会稳定、动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对国家政治统治造成威胁的生态环境问题才属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国目前这类问题大体包括四个方面:(1) 国土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中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主要问题有:1) 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中国面临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有国土总面积的38.2%,丧失的肥力折合成化肥,高于全国化肥年产量一倍以上,严重威胁农业的发展。2) 土地荒漠化严重。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沙化土地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荒漠化的速度加快。我国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保水肥能力下降。土地荒漠化严重影响了农牧业,也

26、对整个国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荒漠化严重原因是植被遭受破坏,主要是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全国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都与森林赤字有关。3) 水安全问题。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近年来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污染加剧,水的浪费越来越严重。4) 生物安全问题。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中心,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和标志,但人类对自然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导致生物物种灭绝,一个物种的灭绝将导致10-30种生物的生存

27、危机,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危机,而且灭绝的物种要恢复出来理论上是不可能的,这对于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损失来说,是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损失。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国家,但也是生物物种破坏和消亡严重的国家,我国有3万多种高等生物,其中10%处于濒危灭绝境地,必须受到严格的保护。此外,转基因技术对生物物种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均会产生巨大影响,也应当列入生物安全的范畴。5) 能源安全问题。能源问题是当今全球性问题,亦是引发国际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经常成为各国经济安全的首要问题。我国能源严重供给不足,能源效率低、浪费打,能源环境污染严重,能源价格合理,能源贸易与世界市场脱节。(2)

28、是环境安全问题 这里的环境安全主要是指因环境污染对国家安全造成的严重影响。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和化学品污染。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其次是沙尘污染。目前我国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全国80%的河流和45%的地下水资源被污染而影响使用,已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土壤污染比其他类型污染的持续性更长久,智力的难度更大。2000年,对23个省(市区)的不安全统计,共污染农田4万公顷,造成农畜产品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在化学品污染方面,一类是那些毒性极高、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不易分解且能够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并可转移到下一代体内的

29、有毒化学品;另一个是环境激素类化学品,可使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并因此而对个体及其子孙或者集团产生有害影响。国家环保总局初步筛选出997种危险化学品,但至今尚未列入法律之中,其中许多种事实上仍处于自由使用的状态,广泛用于制造涂料、树脂、可塑剂、洗衣剂等。(3) 自然灾害问题 自然灾害简称天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气候灾害,即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盐碱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等;另一类是地质灾害,即由地质构造作用、重力作用及与地球内力过程有关的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灾害、火山灾害

30、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山崩、海啸等。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影响面广,除火山灾害较轻微外,其他自然灾害均很严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利益和财产利益的巨大损害。自然灾害防治是维护我国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艰巨任务。(4) 国际环境安全问题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国家环境安全的影响;另一类是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可能以其自己的国家环境安全受到我国环境问题威胁为由,对我国主权的干涉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第一类问题是已经存在的,第二类问题则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必须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2009年A卷一、 名词解释1. 干扰性竞争;在干扰性竞争方式

31、下,个体直接相互作用,在一些动物种类中,最明显的通过打斗,也通过产生毒物(如植物异株克生)进行竞争。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败者”适合度下降,可能由于干扰(如受伤或死亡),也或许由于缺乏可用资源。2. 密度制约;密度制约描述适合度与种群大小之间的关系。种群调节的一个关键因子是负的密度制约,当种群密度增加时,由于种内竞争,使适合度下降。3. 专性互利共生:有些互利共生者,如地衣,是永久性成对组合,其中一方或双方不能独立生活。大多数共生者是专性共生,还有一些非共生性的互利共生也是专性的,是蘑菇-耕作蚁之间的互利共生。4. 生物种:种是一组可以相互杂交并产生能育后代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间具有繁殖隔离

32、。该概念将没有明显形态学差别的种群分成分离的姊妹种,因为它们不能彼此交换基因。生物种有繁殖隔离机制来保持。5. 生态系统:1935年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最初的定义包括一个定义的空间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物理的相互作用。近代生态学家更倾向于从能(量)流、碳流或营养物流来考虑生态系统。6. 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许多物种种群的集合。它的特性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和寄生决定的。群落也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和物种多样化、食物网、能量流和同资源种团中种间的相互作用来观察它的特性。7. 生态演替:是指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地、单方向地、有顺序地变化。这一顺序被称为是一个演替序列,最后达到的阶段称为顶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