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古文2.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9.18KB ,
资源ID:2638391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3839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文2.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文2.docx

1、古文2鲁人锯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者,莫之及也。1、解释加点字词。(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计无所出: ,你所了解的“计”还有 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世之愚者,莫之及也。 3、执竿入城的鲁人遇到的困惑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4、读了文章后,你觉得鲁人之所以被认为是愚蠢的原因是: 智永退笔冢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 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2、1、解释加点字词。(1)积年学书: ,你所了解的“书”还有 、 的意思。(2)所居户限 为之穿穴: ,你所了解的“居”还有 、 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 3、文中描写“退笔冢”是为了说明 ;而描写“铁门限”是为了说明智永 。4、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1、解释加点字词。(1)欲负而走: ,你所了解的“负”还有 、 的意思。(2)有得钟者: ,你所了解的“得”还有 、 的意思。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当“钟况然有音”时,得钟者的心里一

3、定会想: 4、这篇文章中塑造的得中人具有 的特点。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1、解释加点字词。(1)以纸题其面曰:(2)乞请笔益两字: ,你所了解的“负”还有 、 的意思。(3)举座欢笑: ,你所了解的“举”还有 、 的意思。2、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恪续其下曰:“之驴。” 3、面对孙权明显带有捉弄的举动,诸葛恪应对的方法是: ,这样做的好处是: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

4、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守以卑者 ( )(2)博闻强记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3. 周公要告诫儿子的是: (用原句回答)4. 读了本文,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谦

5、卑(2)强大 2、不谦虚谨慎而失去天下,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3、子无以鲁国骄士 4、一个人,不管身份、地位如何,都要有一种谦虚的美德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食马者 ( )(2)力不足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

6、中的画线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3. 概括前两个段落的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1、(1)同“饲”,喂养(2)充足 2、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3、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要害在于首先要有识才之人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

7、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阅十余岁 ( )(2)是非木柿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3.“以为顺流下矣”表现了僧人的什么特点?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经过(2)这 2、到河里去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 3、“据理臆断”,想当然 4、凡事不可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做出判

8、定司马光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即司马光。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患记问不若人 患: 迨能倍诵乃止 迨:迨能倍诵乃止 乃: 咏其文 咏: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9、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_。参考答案1.担心。等到。才。吟咏。2.D.3.C.4.韦编三绝。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10、_,_ ,_,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节选乙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即白帝城)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后出师表节选5、将甲文空缺处补充完整。(2分)_,_,_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1深入不毛_2庶竭驽钝_3以彰其咎_4昔先帝败军于楚_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_2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_8、1在甲文中找

11、出与乙文“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相照应的句子。(1分)_2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相照应的句子。(1分)_9、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晏子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

12、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3.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有何标准。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3、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鱼我所欲也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

13、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14、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辟:_)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_(3)简答题(5分)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

15、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_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a_b_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乡”通“向”,从前。停止,放弃。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16、乞丐也不愿意接受。(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

17、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委而去之 (委: ) (去: ) 亲戚畔之(畔: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1请用“/”标出

18、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12翻译下列句子。(4分)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 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分)答:含义: 。(1分)。事例: 。(1分)。9委:放弃 去:离开 畔:通“叛”,背叛10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按语意单位划分,划对一处给1分;在划对两处的前提下,多划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12.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关键词“非”,不是;“池”,护城河。关键词翻译正

19、确给1分)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关键词“至”,极点;“顺”,归顺,服从。关键词翻译正确给1分)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选自_,编者是: 。 2你觉得下边的字容易写错的部位是什么,或容易与什么字混淆,试作说 明。(1)遂: (2)涉: (3)坠: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 遽契其舟 遽: (2)楚人有涉江者 涉: 涉 (3)至之市,而忘操之 之 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1)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是 (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

20、无是处 是: 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是: 是 5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提高题: 6读句子,回答问题。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7课文中的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楚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

21、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 ) 方:( ) 欲:( )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_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一、解释加点字:1、是非君子之道( )( )2、以待来年然后已( )二、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_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_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

22、然后已。译文:_螳螂捕蝉(说苑)吴王欲伐荆(楚国),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国王的侍从官有少孺子(年轻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一心想要)得其前利(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伐 (攻打) 旦(天,日) 子(您)延(伸长)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

23、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2)如是者三旦。( 何苦沾衣如此)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1)螳螂欲取蝉,而螳螂不知黄雀在其傍也。(2)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也。4、螳螂捕蝉写了螳螂 、黄雀和蝉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吴王告诉他左右的人说:“胆敢有来规劝(我)的人一定处死!”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且(将要)有置购置履者,先自度(量度,动词。下文“宁信度

24、(d)”的“度”是名词,指量度好的尺码)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等到/往,到)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同“返”),市罢(结束),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 反归取之。 (反同返)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D)A 先自度其足 B 宁信度何不试之以足 无自信也C 郑人有且置履者 D 先自度其足遂不得履 吾忘其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履)(3)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尺码)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25、。而置之其坐而置之于其坐。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提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一种香木/这里指小匣子),熏以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缀以珠玉,饰以玫瑰(一种美石),缉(装饰边沿)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退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 郑人买其

26、椟而还其珠(他的)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胸有成竹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萌芽,此指出生的竹笋耳,而节叶具焉。自蜩tio蝮蝉壳蛇蚹f蛇腹下的横鳞。二者形容竹子出生时之状以至于剑拔形容竹子如剑从鞘中拔出十寻 古代以八尺为一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

27、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挥动画笔,一气画完,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鹘,一种猛禽-鱼子一出现,鹘就冲下来捕捉它,少纵则逝矣。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蜩腹蛇蚹,指竹笋节节环生的形状,好像蝉腹下的条纹和蛇腹下的横鳞。剑拔,形容竹笋脱掉笋壳长成竹子,好像剑从剑鞘里拔出那样挺直。/兔起鹘h落: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1.而节叶具焉。(呀)(肯定) 2.岂复有竹乎(呢)(反问)3.少纵则逝矣 (了)(感叹) 4.苛政猛于虎也 (啊)(判断)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幼芽) 2.岂复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