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51.08KB ,
资源ID:263259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3259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化学复习新课程区高考试题分析和试题详细点评docx.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化学复习新课程区高考试题分析和试题详细点评docx.docx

1、高考化学复习新课程区高考试题分析和试题详细点评docx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07年新课程区高考试题分析和试题详细点评2007年普通高考化学试题广东卷解读高考是高中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行为探索必须跨过的最重要的一道“坎”,据国家新课程实施组专家强调新高考试题要与新课程靠拢,为新课程改革服务。新课程改革实施第一年的高考试题出来了,她吸引了许多关心高考试题发展方向与新课程推进者的眼球。在新课改实验区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送考时心里其实都是在打鼓:不知道自己三年来应对新教材、新要求而实施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在新高考中是得还是失。与过去的高考题相比新的高考试题从形式到内容有一些什么样的新变化呢?新的高考

2、题又是怎样对正在进行的新课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新的高考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来合符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要求呢?带着这些疑惑与好奇,笔者对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进行研究和解读。一、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的特点:从整体来说,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题目的难度与往年相比基本一致。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内容稳中有变与难度平稳的新高考题体现出新课程改革平稳、温和推进时期的特点与导向。整套化学科试卷从试卷整体形式看:共六大题,29道小题,其中有选做题2题,基本维持以往广东高考化学卷的试题长度。试卷整体内容来看:必考内容基本涵盖考纲考点的要求,达到95%

3、左右;选考内容对考纲考点覆盖率也达到60%左右。我们知道由于新课程实施的背景是多种教材并行使用,多个模块并修实施,所以广东省在考试大纲中对课标内容与不同教材内容取舍上作出整体要求:明确规定一些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从整个试卷的试题情况来看,选做题命制充分考虑不同模块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情景进行设问,力求两题思考容量与思维深度基本保持一致。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高考试卷设置了选做题是体现新课程多样性与选择性的统一,同时在多样化的要求下对试题的区分功能上作出科学有效的探讨。从具体的试题特点来看,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以联系社会、生产、生活为其突出特征,注重了对考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要求

4、,特别重视思维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具体来说,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具有这样四个特点:1.关注化学科学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了医药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如选择题第1题Bi在医学的应用,第4题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第5题氯气管道漏气的检测,第6题硅的工业应用,第7题石油裂解、油脂与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的相关知识,第9题新型细菌燃料电池,第12题铜绿的防止,第13题顺铂的抗肿瘤。第二卷的第21题制备氯化铵的工业流程,第24题的二氧化

5、锰的制取,第27题的克矽平治疗矽肺病等等。2、试题情境与设问围绕能力立意,注重知识与能力融合。考试科学研究表明:以变化的情景来考查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科学甄别。如第21题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的工业流程为背景知识,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再现和辨认能力,第3问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第4、5问,考查学生将问题分解,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第15题以灰锡与白锡为新素材,考查同素异形体的知识;第20题以三氧化二镍为新素材,考查电化学知识。3、注重化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体现新课程的考纲要求。新课程的考纲要

6、求:“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重视思维的开放性,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关注,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其它化学知识、方法等有机结合,实现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注重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综合等方面体现化学科学特点。如第14题通过中和滴定实验,考察学生图表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通过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的新要求;第22题通过碘钟实验采用研究性学习形式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实验能力进行了考查。

7、4、注重试题的一定开放性与探究性,着重考查学生提出假设与实验设计能力。如第23题对实验探究方面进行了考查,通过(1)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过程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的同时考察具体步骤中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在填写“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与结论”中,体现了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第22题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分析、28题取代基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的归纳,体现了对学生分析、提出假设与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 二、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化学科试题试题解读后的反思:面对2007年的广东省化学高考试题,毫不讳言地说我和许多高三老师一样并不是太很满意的。可能是大家对新课

8、程后的第一次高考试题的期望太高,对高考试题抱有一种对新课程推进所起作用的不切实际的奢望或幻想。不过如果要我们做客观评价,我认为今年的高考试题在作“新课程改革指挥棒”的尝试,在大方向上是不容质疑的。我对高考研究喜欢注重“变化中的稳定”和“稳定中的发展”。 如果我们把每一年的高考试题放在十年流程中加以分析,不难会发现基本的题型、题量、题旨、题材从1995年以来每年都是处于一种微小的“量变”。还记得1995年课程标准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时,我们也曾经困惑与迷茫相当一段时间,感觉改革后的新高考试题是否也会没有办法适应。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高三一线的有经验的化学老师都基本摈弃了对1994年以前

9、的高考试题的研究,为什么呢?课程标准的发展已经推动了我们教育教学的发展,“以知识立意的高考题”现在已经是无法应付“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形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以能力立意的高考试题”若干年后同样会无法适应“以三维目标要求的” 高考形势。因此,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我们在高考后最重要的是应该去反思这三年学生是怎么一步一步的在我们的指引下成长的,学生是怎么被自己逐步培养起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的素养来的。 面对以“开放性、探究性”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要求与新高考特点,在我们的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要改变传统的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

10、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能力,需要我们改变习惯性的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实验基本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强化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与、交流、讨论,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对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给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最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的研究,对课程目标进行正确的把握,实现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突围。2007年普通高考化学试题海南卷解读海南省是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的四省区之一,今年(2007年)起高考实行单独命题,从部分考生的反映及阅卷的情况统计来看,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海南

11、卷)较好地做到了平稳过渡,考查了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基本落实了考试说明的要求,有利于较多的考生发挥出水准。笔者参加了本次阅卷工作,现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分析与探讨:一试卷的结构与考点的分布07海南卷是按照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结合海南省高考模式(3+3+会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海南省单独命制的试题,它采用超量给题,限量答题的形式,要求考生在90分钟内完成。全卷分、II两卷,第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第II卷包括必考部分(1317五道大题)和选考部分(1829题,要求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一作答,满分20分),全卷满分100分。有关考点分布分述如下:1 第卷考点分布情况(要

12、求分布在必修,必修II和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之中)题号知识点的分布1硅酸盐产品的识别2离子键形成的判断3电解质溶液(含水)与pH的关系4气体摩尔体积及其决定因素5烷烃氯代产物的判断6热化学方程式与盖斯定律7典型燃烧现象识记(Cl2,Fe,S,Na)8Mg与酸性溶液的反应判断9从海水中提取MgCl2的主要操作过程10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1给定pH下的离子共存的判断12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2第II卷必考部分的考点分布情况(要求分布在必修,必修II和化学反应原理三个模块之中)题号及分值主要考点及要求13(10分)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元素周期律的具体应用,其中第4问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Cl2

13、与Br2的氧化性强弱14(9分)考查了带有盐桥的铜银原电池的构造及其基本工作原理15(10分)以计算为手段结合有关现象描述,对必修II中的典型有机物(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做了考查,有耳目一新之感16(6分)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及其计算17(9分)以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一系列数据分析,考查对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判断,并要求对出现的某一共同现象作出分析,有一定的区分度3第II卷选考部分的考点分布情况(要求在三个模块中选一作答)模块选择题号及分值主要考点及要求有机化学基础18(3分)考查常见有机分子是否共面19(3分)考查C5H10的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含顺反异构)的判断20(3分

14、)考查对指定有机物官能团特征反应的识别21(11分)以有机物转化过程为背景,考查有关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结构简式及有关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结构与性质22(3分)考查四类晶体的有关物理性质与微粒间的相互作用23(3分)考查能否初步运用价层电子对理论判断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24(3分)考查氯化钠晶胞中阴阳离子个数的判断25(11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规律及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感觉本题设问较为单一而重复,缺乏新意化学与技术26(3分)考查了有关合成洗涤剂的结构与使用27(3分)考查了生铁炼钢过程中的有关原理及作用28(3分)考查了对现代化工生产中使用离子交换技术的了解29(11分)通过对比

15、氨碱法与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考查了有关的反应原理,原料CO2的来源对比和原子利用率的概念(即计算式)二试卷的特点与作用07海南卷较好地落实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考点覆盖面较广分布合理,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海南的学情,设计的试题不偏不怪,难易较为适中,全卷计算量(约1315分)适中,有利于较多的考生发挥出水准。据不完全统计第II卷全省均分3132分,其中第13大题人均得分率为62.18%,第16大题人均得分率为66.32%。在某些题的设计上可体现命题者的精巧构思:例如第17大题,通过提供一系列实验数据,要求考生做出分析并归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对出现的某一共同实验结果的原因做出探讨。这样的命题充分考查

16、了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合并进一步做出科学推断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此外,试题在体现新课改方面也有所表现:例如第13大题(4)问,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Cl2与Br2的氧化性强弱,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某些试题的设计也体现了选考模块的特色:例如有机模块选考题中的顺反异构体的判断,技术模块选考题中的原子利用率的计算等。三. 试卷的缺憾与不足可能是首次为海南省单独命题,力求平稳过渡,笔者认为全卷的试题区分度不大,一些同行和部分考生也有同感,全卷具有亮点的试题不多,实验技能的考查有所弱化,特别是有关体现新教材特点的考点诸如:有机合成简单线路设计;沉淀溶解平衡的转化;无机元

17、素化合物的动态转化关系;典型图象分析等均未涉及,有所缺憾。此外某些试题(如第25大题)的设计较为陈旧和单一,未能与其它选考模块做到近似等值,有失甄别的功能与价值。但是瑕不掩玉,07海南卷能够让大多数考生考出水准,社会感到较为满意。四考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在答题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表现在审题不细答非所问上,例如:要求书写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有些考生则写成元素名称和离子方程式的。也体现出部分考生基础不扎实,表达不规范,例如:Ar写作Kr; 聚合物与单体不分;产率的概念不清导致无法计算。分析运用能力欠缺和薄弱,例如:第17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分析不够透彻,表述不清

18、晰;第13题(4)问,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只指出有关反应原理,并写出实验操作及主要现象。以上几个方面折射了我们在平时教学与复习训练时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要求,注重引导,规范训练,分层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积跬步以致千里!2007年的高考刚刚结束,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正继续迈进,今明两年将有更多的省份加入高中新课改的行列。07海南卷虽然不尽完善,但她的展现已给海南省继续推行高中新课改及高考化学复习确定了“基调”重视基础,抓住主干,突出理解,深化应用。我们坚信:在广大第一线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课程教学专家的引领下,更高质量更为切合实际的高考试题的出现,一定会

19、助推高中新课改的实施!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 第9题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爆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氯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钧的现象是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

20、学方程式为 。(3)若气体入侵改造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变双氧水,内 NaOH 固体,E 内装置合金属,按AGED装置程序制取干燥氧气,并验证氧的某些性质。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现出,证明氨气具有性。点评:(1)要获得纯净干燥的CO就必须用A中的NaOH溶液吸收CO2,并通过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证明CO2已被完全吸收,再通过B浓硫酸干燥CO气体。CO通过E中加热的CuO被氧化成CO2,被C中澄清石灰水吸收变浑浊,证明CO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ECF。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1、。为防止CO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未被氧化的CO气体必须使其燃烧。(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就要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放入稀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热有水蒸气从A装置中出来,与E中Na2O2反应就会有O2生成,副产物NaOH进入D中,O2以B中浓H2SO4干燥再进入H装置将乙醇蒸气与O2能守加热的铜丝网被氧化成乙醛。2CH3CH2OH+O2 2CH3CHO+2H2O(3)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NaOH固体吸水,促使氨放出;NaOH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的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氨气通过G中碱石灰被干燥,在E中铂

22、铑合金的催化作用下与O2反应,被氧化成NO,NO接触O2就会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NH3被O2氧化则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该综合实验题出法很有新意,有仅考查了气体的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还考查了教材中的多方面核心知识内容,如Na2O2的性质,乙醇的脱氢氧化反应,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等,可以说考查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一套实验仪器用于多种实验这在高考题中也非常少见。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 第8题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

23、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 B、 C、 D、点评:1.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这种除杂质的方法是错误的,光照通入Cl2是烷烃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应将气体通入溴水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溴乙烷就留在了溶液中,出来的气体就剩乙烷。2.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2除杂质的方法正确。杂质乙酸与Na2CO3反应而被吸收。3.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3除杂质的方法错误。SO2能与Na2CO3反应并放出CO2;但Na2CO3是正盐也能与CO2反应

24、生成NaHCO3.因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4.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4除杂质方法正确。乙酸与CaO反应生成盐不会被蒸馏出去。24方法正确,因此B为正确选项。分离除去化合物中的杂质包含的内容很多,因此要掌握好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除杂质的方法。该题选择的内容具有典型性。要解答好这类题必须认真做好实验,认真观察思考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还要学会认真思考实验的过程和方法,认真分析对比相似相关的实验。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 第12题乙基香草醛()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浓郁。(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5、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A可发生以下变化: KMnO4/HA(C9H10O3) HBrC(C9H9O2Br) CrO3/H2SO4B(C9H8O3)能发生银镜反应RCH2OHRCHO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a)由AC的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b)写出A的结构简式 。(3)乙基香草醛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D(CH3OCOOCH3)是一种医药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CH3OCHO)合成D(其他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例如:Br点评:(1)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必为含有苯环的芳

26、香羧酸。从AC的分子组成的变化可知(a)发生的是取代反应,A中的-OH被HBr取代。从AB分子组成上变化说明发生的是醇脱氢氧化变成醛基的反应。从A被氧化变成苯甲酸,又说明羧基和羟基在同一个侧链上。因此(b)A的结构简式只能是(2)乙基香草醛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D是属于酯类化合物,用茴香醛合成,从结构上分析必须将醛氧化变为羧酸,然后进行酯化变为D,其反应流程应为:该题突出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的性质反映有机物的结构。这是推导判断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学好题给信息,特别是提示中的12两条对推导判断A的结构非常重要。一道有机题就考查了醇、醛、羧酸等重要有机

27、物的核心知识,并突出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是好题。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第11题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Ag+= Zn2+ AgB 、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Ca(HCO3)2+2CH3COOH= Ca2+2CH3COO-+2CO2+2H2O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Na+2H2O= Na+OH-+H2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Cu(OH)2+2H+= Cu2+2H2O点评:A、 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错在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不相等。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Zn+2Ag+=Zn2+2AgB、 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错在Ca(

28、HCO3)2为能溶于水的盐应写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应为:HCO3-+CH3COOH=CH3COO-+H2O+CO2C、 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错在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不相等。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a+2H2O=2Na+2OH-+H2D、 离子方程式正确,D为正确选项。该题为多年常出的传统试题。这类题常出而又有好的区分度。一是可出的化学反应非常之多,二是常出过的反应如Na与H2O反应等依然有学生照样选错。原因是对如何写好离子方程式规则不清楚,再就是学习这些重要反应时对其反应实质缺乏深入理解。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 第26题26(14分) 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

29、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重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C)点评:(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Zn-2e-Zn2+,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2H+2e-H2(2)两电极的总重量为60g,消耗的只有锌片,因此消耗的锌的质量为(60-47)=13(g)1.Zn+H2SO4(稀)= ZnSO4+ H2 65g 22.4L 13

30、g X=4.5L(或4.48L)2.反应消耗的锌为:13g65gmol=0.20mol1molZn变为Zn2+时,转移2mole-,则通过的电量为:0.20mol26.0210-19=3.8104C该题将原电池的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电量的计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题目难度适中却能很好地考查出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是否真正理解,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否真正掌握。2007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 第27题27.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

31、达式为K= ;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为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 则N2的消耗速率为v(N2)= mol/(Lmin)。点评:制取氮化硅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配平时必须使氧化剂N2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C失电子总数相等。(1)3Si+6C+2N2 Si3N4+6CO(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氮气,还原产物是Si3N4;(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4)制氮化硅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小于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其平衡常数值必然要减小。(5)若使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必然要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6)若CO的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则N2的消耗速率就是V(N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