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3.33KB ,
资源ID:262931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2931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docx

1、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第一章 什么就是变态心理学(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与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就是异常进行分类与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与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就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名词)变态心理学就是探索、理解与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与心理结构问题。(2)正常与异常的

2、区别以及判断标准。(3)心理异常的分类与表现特点。(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就是一种有益的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与预防,它也就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与假设。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

3、;(5)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与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严重心理异常 轻度心理异常精神病症状 重 轻社会适应 丧失(严重适应不良) 部分丧失人格改变 明显 部分自知力 没有 有主动求治 不会 会心理异常就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与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心理异常的实质:首先,异常的精神活动的就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其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与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就是有机联系的。再次:从反映论的

4、角度来瞧,心理异常就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与有效的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实质。从实践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对心理异常的各种解释首先,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就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当代很多作者都把统计上的偏离作为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第二,心理异常也被理解为就是对某一文化常模的偏离。关于“文化相对论”,以下两点就是应该明确的,(1)在某一文化下就是“

5、正常”的,但却不一定就是好的。 (2)在某一文化下就是不正常的,但却不一定就是有害的,科学的发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第三,把心理异常瞧成有威胁的行为,即指行为就是对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如一个人毫无理由地破坏了明显的或潜在的准则,那么她的行为就就是不可预测的,回忆很多人把行为的不能预测瞧做就是变态或异常,总之,心理异常就是行为违反了文化中的准则,并对社会构成了威胁。第四,心理异常被瞧作就是古怪的行为或无效的行为。最后,很多作者把某种形式的个人不适作为心理异常的定义性特征。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与分类(1)以经验为标准 (2)社会适应性标准 (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4)心理测验与实践的标

6、准,即通过心理测验的仪器与工具以及心理学实验来检查与判定人的心理与行为就是否正常。 第三章 焦虑性心理异常:神经症神经症就是指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与恐惧情感。神经症的基本特点:可以瞧做就是包括一种非同寻常的严重的恐惧发应,其特殊形式就就是焦虑,在个体方面伴随一种不恰当的或异常的努力去控制这种极端的痛苦情感,这样的后果通常就是个体不但没有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持久。1、神经症性焦虑弗洛伊德把焦虑瞧做就是神经症的“中心问题”。焦虑的个体表现为明显的恐惧,甚至惊吓后的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外部威胁因素来解释这种强烈的反应。2、 神

7、经症性的矛盾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神经症病人的行为特点。她们把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都瞧做就是有威胁的,并且往往在这种情境下采用间接的与防御性的应付策略。这种带有防御倾向的行为会严重干扰她们的应付与问题的解决能力,导致一种不利的生活风格,阻碍了其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通常神经症病人难以建立与维持满意的人际关系,并因逃避而不就是面对现实而感到隐约的内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会感到不满。弗洛伊德最先注意到,神经症病人的这些行为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矛盾。从表面来瞧,所有行为都就是为了带来最大限度的愉快与最少的痛苦。而从旁观者瞧来,神经症病人的行为就是极端适应不良的,而且从长远来瞧只能为她们带来痛苦。这正就是“神经症

8、性矛盾”的含义。3、神经症行为风格的抑制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就是在行为种类中缺乏某种行为。即某种适应性的行为,或某种情境下所必需的行为没有出现。它们因会引发焦虑而受到抑制。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两个特点:(1)行为往往以一种刻板的模式出现,而且似乎这种行为的对立面已经不存在。(2)神经症性的防御反应难以完全掩盖其焦虑反应或被抑制的行为系统。4、神经症性行为风格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这样的人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在她们仅有的人际关系中带有明显的依赖倾向。焦虑障碍:焦虑以及个体对控制焦虑的努力往往就是神经症问题的中心因素。1、一般性焦虑障碍与惊恐发作。一般性焦虑障碍的主要特点为:一种慢性弥

9、漫性的焦虑与惊惧,而且偶尔还会出现更严重的急性焦虑体验。但无论就是慢性还就是急性的焦虑体验都不就是来自某种具体的威胁,因此这种顽固的焦虑又被称做就是“游离性的”焦虑。一般性焦虑障碍中会间以急性的焦虑出现,这种急性的焦虑被列为单独的一类,称为“惊恐发作”,通常就是在没有任何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达到极高的程度,然后缓解。2、强迫-冲动性障碍强迫就是指被某种观念或情感所持续地占据,而冲动则就是指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动体验。强迫冲动障碍的个体感到她们被强迫去思考某些她们不愿思考的问题或作出某种她们不想做的行动。她们通常能意识到 自己的行为就是不明智的,但又无法控制它。这些动作的出现能降低她们的焦虑水

10、平并得到一种满足与轻松感,但如果个体试图去阻止这种冲动,就会使紧张焦虑水平升高。一般来讲,出现这种障碍的人有着某种独特的人格特点,包括自卑感与不安全感,意识发展刻板僵化,又内疚感倾向,以及容易受到威胁等。另外,在强迫冲动障碍者中,即使在症状出现之前就有一种强烈的控制观念。在她们的过去经验中,任何她们感到无法控制的情境都会使她们感到不舒服。这一点也就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神经症性行为风格中的对服从与顺从的抑制。3、恐怖障碍恐怖症就是指对某种客体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就是被极大地夸大了。恐怖症个体除其恐惧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症状,如紧强性头痛,后背疼痛

11、,肠胃不适,眩晕,以及对“崩溃”的恐惧。在较严重的惊恐发作时,她们还会产生不真实感,陌生感, 以及“对自己的陌生感”。另外,她们还常伴有抑郁,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在某些情况下,她们还会难以作决策,这种情况有时又称为决策恐怖。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就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却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疑病症可以瞧做就是一种神经症性的人际关系策略。这类似于对责任心与独立性的抑制,即疑病症的病人抑制了独立制与责任心的表达,而要求得到照顾与依赖,只就是这种要求就是被一种明显的躯体疾病所掩盖的。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

12、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在现代心理病理学中,这种形式的反应不再解释为性的冲突或其它心理问题所“转换”成的症状,而把它解释为一种防御机能,使个体可以免于或避免承担面对某种紧张情境的责任。在癔病性盲、聋障碍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就是,个体就是真的不能瞧或听呢,还就是仍能接受感觉信息,只就是被排除到意识之外?目前的很多证据都支持了后一假设,即感觉信息被排除到了意识之外。用以鉴别转换性障碍与真正的器官障碍的标准:1、某种程度的漠不关心,即病人描述自己的问题时就是以一种描述客观事实的方式,很少表现出焦虑,不象一个真正手臂瘫痪或失明的人那样不安。2、病人的机能障碍经常会出现转机,不

13、能证实存在的某种真实的疾病或症状。3、机能障碍的选择性特点。4、有意思的就是,在催眠或麻醉状态下,根据治疗者的暗示,病人的症状可以减轻,转移或消失。同样,如果病人被突然从梦中惊醒,她可能会使用“瘫痪”了的手臂做出反应。神经衰弱与抑郁症的两个明显区别1、神经衰弱者不会报告她们有抑郁情绪,相反,她们报告的就是挫折感与无精打采。2、神经衰弱者很少象抑郁症那样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她们通常表现得退缩与无动于衷。解离性障碍与躯体形式障碍一样,解离性障碍也就是一种既满足某种需要,又可以逃避紧张的方式使个体可以推卸自己不能接受行为的责任,然而在解离性障碍中,个体解脱紧张的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与自己核心人格的解离。

14、遗忘症就是指对过去的经历完全或部分不能回忆。心因性遗忘症通常仅限于不能回忆。被“遗忘”的材料仍然存在于意识水平之下,并且在催眠状态下或遗忘症消失时仍可以回忆起来。神游反应实际就是一种逃避式的防御反应,病人不仅出现遗忘症,而且离家出走到处游荡,而且通常会部分地或完全地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多重人格往往就是由于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解离性反应,病人表现出两种或多种完整的人格体系。每一体系都代表一种特异的与健全的情绪与思维过程,并表示一种独立、稳定的人格。人格解体就是青少年中相对较多见的一种解离性障碍,它就是指个体的自我感比较松散,她们会突然感到自己与以前不同了,例如她们突然变成了另一个人,或身体发生了明显改

15、变,等等。神经症产生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原因1、焦虑与防御 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威胁会引发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会导致各种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分使用,并导致不适应行为的出现。2、错误的学习 错误的学习就是指神经症病人学会了不适应的行为,或没有学会应付正常生活情境的适当的能力与态度。如果采用一种防御性的或逃避性的行为风格则可以在短期内适当地降低其焦虑,而这种风格也就就是因此而受到了强化并保持下来。条件反射并不就是形成不合理恐惧的委员途径,很多证据表明人类的行为,包括恐惧反应可以通过观察习得。3、个人成长的阻断。4、人际关系障碍。行为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系统脱敏法,使病人实际或象征性地(即在表象中)逐渐接近她

16、们所恐惧的情境,并将这种与恐惧有关的情境与另一种相拮抗的状态,如放松形成条件联系。在神经症病人中往往存在自杀的危险,但神经症病人自杀的比率并不比一般人中的比例更高。人们还会担心神经症行为就是否会发展称为精神病,答案就是否定的。第五章 情感障碍与自杀情感障碍也称心境障碍,就是指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一般被描述为燥狂症或抑郁症。燥狂症的患者以其活动过多,说话过多与对 自己的成功与幸福的夸大观念为特征;抑郁症则表现为自感无价值,反应迟钝,动作费力,过度悲观与不快乐。克雷佩林创造了燥狂症抑郁性精神病这一术语,并作为情感障碍的同义词被沿用至今。情感性精神病的显著特点就是:大部分病人会复

17、发。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治自愈率很高。几乎所有抑郁症的病人甚至某些燥狂症病人,都有发生自杀的可能。情感性精神病也就是一样,就是许多病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合体。每一种病都有可能就是(个体易感性)、(外界压力)与(环境因素)以不同比例相结合的结果。医学解释:遗传因素,即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人本主义理论用(依赖)与(独立)来解释情感障碍。精神分析理论:把抑郁瞧做就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形式。行为主义者认为:抑郁症就是正常行为强化的减少,相对异常情绪奖励增加的结果。认知理论的解释:1、认知歪曲: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不同之处在于,早期的创伤事件使病人对抑郁症敏感化而且易患抑郁症。2、习得的无助感,指“完全无望”

18、的感觉与谁也无法改变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意识。社会学解释:(1)高度的成就感需要。据报告,智力水平与社会抱负高的人较容易发生情感障碍。(2)母子分离。诊断:燥狂症的典型症状:(情感高涨)、( 思维活动加速)与(言语动作增多)。躁狂症可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为轻躁狂,就是一种轻的、非精神病的躁狂。重度的燥狂兴奋称为(谵妄性燥狂)各类型抑郁症,都就是最常见的,也就是最不易认出的心理障碍,城市人口重大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某些抑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抑郁症的主要特点就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抑郁症最常见的诱因包括:1、婚姻上的不与谐、分居或离婚。2、 严重的躯体疾病。3、

19、失业、破产或丧失社会地位。4、重要人员的死亡。5、担负不了自己的责任。抑郁症的症状有昼重夜清的特点,情绪消沉以早晨最重。自杀企图与行为就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症状。睡眠障碍中以早醒最具特征性,亦可出现入睡困难。燥郁性精神病既有情绪高涨,又有情绪低沉,可以表现抑郁与燥狂交替出现,两组症状间没有“正常”的间歇,没有正常情感的间歇期。治疗:医学技术:单相抑郁症可以用包括(丙咪嗪、阿密替林)在内的三环药物有效的治疗。(氯丙嗪)与(氟哌啶醇)能较快地控制(急性燥狂)的症状。(碳酸锂)对(燥狂与轻燥狂)都有效,在较少范围内也适用于(抑郁症)。对严重急性燥狂及严重的、有强烈自杀企图的抑郁患者,抗抑郁燥狂药物治

20、疗无效的病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合并使用(电抽搐疗法)。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矫正1、任务分级法:任务分级法把目标或活动分解成小目标或更小的行为定式,减少对病人的压力,其目的就是使任务更简单些,以便病人能完成这些任务,从而获得成功的强化。随着治疗的进展,任务要逐渐加大,并且要难一些。2、把不愉快的活动转到愉快的活动。3、改变消极观点: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4、诱发不相容情感。5、改变自我语词。普里迈克原则可以帮助病人坚持积极的陈述从而治疗抑郁症,普里迈克原则规定,可能性高的行为(既一个人经常表现的,经常做的行为)可以强化并增加可能性低的行为(如:积极的自我陈述)6、基础意

21、象法:此方法为一种系统脱敏法的变式,拉兹勒斯称之为“常规速强化时间投射法”。通过愉快活动的想象与对未来的领悟相配合的方法,时间投射法便产生积极的期待,因此而产生希望。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天至少有1000人自杀死亡,许多国家中自杀均为人类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并且在青年人死亡原因中,自杀列在了前三位之中。男性45岁以后,女性55岁以后自杀率较高。城市自杀率高于农村。自杀率的准确统计相当困难。 统计数据偏低。有意识地、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称为自杀行为。自杀的过程分三个类别: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自杀死亡哪几类病人容易自杀? (自杀的触发)约1/4的抑郁症病人企图自杀,几乎全部病人打算自杀。严

22、重的抑郁症病人病情突然缓解时最容易出现自杀问题。病情缓解只就是表面上的,常常就是病人因为暗自找到了“出路”而感到宽慰的结果,她们感到满意而不再沮丧,因为她们已决定杀死自己。除抑郁症以外,其她心理问题也可以导致触发自杀。许多精神分裂症病人(尤其就是偏执妄想型病人),对酒或药物有依赖的病人有较大的自杀危险,尤其在自动或被迫戒掉的时期。有的人对其自身的同性恋冲动感到害怕,体验到了一种所谓同性恋惊恐,她们有时可能突然出现自毁行为。精神检查中三种情绪迹象表现与自杀有关。1、许多病人表现自暴自弃,活着没用,全都完了,最好就是就此自我结束。2、有些病人在抑郁后表现空虚的欣快,同多数自杀者一样,她们为自己能否

23、把自杀计划进行下去而搞的精疲力竭,现在最后决断应该结束这一切,并对自己的决定感到轻松与“愉快”。3、精神运动迟滞,病人回答问题很慢,动作也缓慢吃力,她们表露出生活就是个不可克服的困难的想法。可能会加强自杀企图的几种因素如下:1、容易得到致命的工具。 如大量药物就是医生自杀的主要形式。2、缺少容易得到的支援系统。 如家庭成员与好友。3、不可挽回的损失所造成的生活压力。4、严重的失眠而大量饮酒或服药。5、抑郁症。自杀的原因1、精神动力学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自杀与抑郁症一样,就是罪恶感与侵略感转向自身的结果。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自杀代表死的愿望战胜了生命的力量。另一种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认为自杀的

24、人实际上就是在谋杀,她们把另一个人的自我或本体“掺与”进了自身,并通过杀死自己来处置这个她所愤恨的人。其它的精神动力学派学者也从精神分析理论中获得启示,强调认为隐藏在自杀背后的情感与侵略相似。斯尼曼把自杀瞧做就是恳求帮助。贝克认为失望就是多数自杀背后的促成因素。2、行为学派的解释。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自杀就是其对强化的认知转变所致,自杀者在生活中瞧不到奖励,把死亡瞧作就是强化,认为死亡可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情、报复及其它她们想获得的强化。3、社会文化的解释。墨西哥的自杀率最低,为2/10万,匈牙利的自杀率最高,约26/10万,美国比墨西哥高出5倍,奥地利高出12倍。自杀的治疗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

25、热线电话”与“心理治疗”的方式。 第七章 人格障碍人格即包括表现于外的、呈现在她人面前的外部的自我,也包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显示出来的内部的自我。人格影响着一个人对于环境的适应与对具体事物的反应,决定一个人特有的行为与思维方式,包括对自己的态度与认识。人格就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的“合金”,就是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属性。人格一旦成熟定型后,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甚至能够保持终生而布容易发生改变。人格异常就是指对正常人格的偏离。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特点的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上的病态或者人格结构的破坏,从而出现对正常人格的偏离,叫做原发性病态人格。继发

26、性的人格异常也称为类病态人格,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器质性病变或病变后而出现的人格缺损,以及非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的人格变态。通常我们所说的病态人格,主要就是指原发性的病态人格。病态人格又称精神病态或者人格障碍,指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者没有智力障碍的情绪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与行为活动的异常。病态人格的特征1、幼年开始,而且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且不易改变。2、一般说来意识就是清醒的,而且没有智力障碍。3、有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情感体验肤浅或冷酷无情。4、行为的目的与动机不明确,具有冲动性、攻击性,损人且害己。5、不能从过去的生活中吸取经验与教训,缺乏羞愧感。

27、病态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恶劣的社会环境与不合理的养育环境就是造成病态人格的温床。 1、童年的精神创伤。2、不与谐的家庭关系。3、不合理的教养。4、恶劣的社会环境。心理学的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主要在5岁以前,如果不能顺利通过口欲期与肛欲期,就会形成病态人格。2、个体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格就是通过补偿自卑感而形成的,病态人格的形成就是由于对自卑感的不恰当的补偿。3、行为学派:认为病态人格源自社会性学习的失败。病态人格的类型:偏执型病态人格,又称妄想型病态人格,这种人格的主要特点就是(固执刻板、敏感多疑与自我评价过高)。偏执型病态人格患者多见于男性。循环型病态人格。这种病态人格的特点

28、就是终身都有情绪调节上的障碍,它包括三种类型:双相的循环型,单项的情感高涨型与单项的情感低落型。 循环型病态人格者的情绪变化与外界环境无关。强迫型病态人格。强迫型病态人格者具体的表现就就是以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苛求自己,追求完善。分裂型病态人格。癔病型病态人格。主要特征表现为过分做作,暗示性强,自我中心与情感不稳定。癔病型病态人格者多以女性为多见。悖德型病态人格。又称反社会性病态人格、社会病态或精神病态。它的主要表现有四种:缺乏正常的人间情感,冲动性行为,缺乏罪责感以及不能吸取教训。爆发型病态人格。衰弱型病态人格。病态人格一旦形成很难改正,因此应该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原因(又称为悖

29、德型人格、社会病态者或者精神病态。)1、生物学原因(1)反社会人格者的脑电图呈现极其缓慢的波形,并出现较大量的、皮质活动的突然爆发正棘波。(2)内分泌激素的研究表明,雄性激素与进攻性行为有关,注射过大剂量雄激素的动物会变得特别粗暴、霸道。(3)关于染色体的研究,研究人员报告罪犯的XXY染色体异常就是一般人染色体异常的十倍。(4)双生子研究提示,反社会人格在同卵双生子中比异卵双生子中更有可能出现。2、环境因素。在各种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的影响为最大,一般人认为家庭的破裂、父母的忽视与打骂、缺乏一般情感上与对躯体健康上的爱护有可能造成反社会人格。家庭背景有如下特点者就易产生反社会人格:(1)父亲表

30、现有反社会的倾向。(2)管教明显不一致或根本没有管教。(3)缺乏父母的爱,经常遭到暴力惩罚。(4)从小或者年轻时期进教养院产生社会与心理上的被剥夺与与世隔绝。3、心理学的解释(1)心理动力学的解释。经典弗洛伊德派的理论家认为,反社会人格就是超我的发展不完善造成的。(2)学习学派的解释,艾森克假设反社会人格者在素质上缺乏对恐惧与焦虑的感受,因此她们不必学着克制自己不受欢迎的行为举止。同时,她们以父母为榜样,习得反社会行为。班杜拉认为儿童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习得各种行为,一个在富于进攻、无视法律与道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这种价值观,形成反社会人格。 第十章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性世界卫生组织对

31、“药物依赖性”的定义就是:由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与其它反应,为的就是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就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适感。根据所滥用药物作用的特点,物质依赖性分为(“身体依赖性”)与(“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亦称生理依赖性,它就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一种机体适应状态。身体依赖性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耐受性与戒断反应。药物的耐受,指连续多次用某一种精神药物后机体反应减弱,作用持续时间缩短,必须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应的现象。戒断反应指机体在对药物产生耐受的基础上,突然中断或减少用药剂量生身体出现的一系列程度不同,并具有严重致命危险的不适反应。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它使用药者产生一种愉悦满足的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产生一种要继续或周期性用药的欲望,以图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精神依赖性断药后不出现戒断症状。致依赖性物质的药理学分类:中枢神经抑制剂:酒类 巴比妥类 阿片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卡因类 烟草(尼古丁)致幻剂:大麻挥发性溶剂:丙酮、四氯化碳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神经介质就是上述药物作用的重要基础,由此而导致的此类神经介质的变化就是人类药物依赖行为产生的重要条件。而脑的“奖赏系统”的作用的产生心理依赖性及其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