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34KB ,
资源ID:2627217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27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行为矫正技术在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行为中的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行为矫正技术在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行为中的应用.docx

1、8行为矫正技术在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行为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学院随军威20160606223942目录摘要3关键字3一、目前大学生手机应用存在的问题3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探析4(一)、大学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41、学生原因42、高校及家庭原因4(二)、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策探析51、学生自身努力是减轻手机依赖的关键52、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为减轻手机依赖提供平台53、家长关心为减轻手机依赖提供精神动力6三、行为矫正技术在矫正手机依赖中的应用6(一)、 行为矫正原理6(二)、强化应遵循的原则6(三)、行为矫正的应用61、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以正强化法为例)72、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矫正(以

2、惩罚法为例)7行为矫正技术在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行为中的应用摘要: 手机以其新颖的交往方式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其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不言而喻。如同其他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双刃剑”作用一样,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深受其困扰。甚至于一些同学产生了手机依赖和手机成瘾问题,运用行为矫正技术对于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矫正有助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并且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关键字:手机依赖 行为矫正 矫正原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通信功能,手机早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必需品。一部手机在手,可以解决或协助解决许多以往需要多平台解

3、决的问题,便携优势让手机迅速成为人们依赖的新品。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给大学生带来的身心健康与成长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从对手机的依赖中发掘正能量,抵制不良应用的负面效应,如何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矫正手机依赖和手机成瘾,有效防治手机依赖带来的危害,成为当今搞笑的热门话题。一、目前大学生手机应用存在的问题通过以往研究显示,大学生主要使用的手机功能有打电话、发短信、聊天、刷微博以及听音乐和玩游戏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打电话和QQ 微信聊天两项功能,尤其是QQ 和微信, 其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既带来了便利性,又节约了费用。除了打电话和QQ 微信聊天之外,但不容忽视的是用手机刷微博空间及玩游戏

4、的学生。从手机的使用频率来看, “几乎不能离手,有空闲时间就玩”。而“从不使用手机”的几乎为零。由于手机功能的多样化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越趋延长。手机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节奏的不断紧凑、人际交往的频繁与复杂,使得学生群体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外国有研究报告指出,智能手机的问世在无形中延长了社会人群的工作时间,在正式下班之后的“待机加班”状态平均可达每天2 小时还多。智能手机正在慢慢让使用者成为“手机奴隶”。大学生在完全脱离了紧凑的高中学生生活之后,突然之间有非常充裕的时间可供自由支配,导致学生慢慢沦为手机的奴隶,变得离不开手机。大学生患有“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为:上

5、课必定携带、使用手机;如果出门忘记带手机,一般都会没有安全感;如果一段时间手机没有动静,会主动查看手机是否有新消息,甚至在平时出现幻听,以为有短信或者来电;在空余时间内总会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聊天等。这些习惯都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隐患。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探析(一)、大学生手机依赖原因分析1、学生原因(1)、 手机普及,功能多样化,大学业余时间增加由于大学中学习的特色,使得学生既摆脱了高中学习的紧张感,亦没有升学的压迫感,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加之学习压力较小,业余时间增多,学生迫切需要一个工具来打发漫长的空虚无聊。手机由于其功能日益多样化

6、,软件层出不穷,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迎合了学生的心理诉求。但是, 由于学生自制自控能力较弱,极易沉溺于手机应用软件而不能自拔,这不仅慢慢侵占了学习时间,而且也不利其身心健康。(2)、 交流沟通方式的变化进入大学后,由于与中学好友的分别及对新环境的陌生与好奇,学生迫切想要开拓新的交往圈并同时维持与中学同学的联系,手机由于其通讯的及时性与便利性,无疑成为了最佳的媒介。在同学间的平时交往中几乎不再使用书信,使用手机的却几乎占据了全部学生。随着近年微信、微博、QQ等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彻底被手机取代。其次,手机既克服了传统书信交流的时空障碍,又可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存在的紧张

7、焦虑感。正是由于这一优点的存在,更加加重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2、高校及家庭原因(1)、 制度设计不到位由于学生纪律观念不强, 经常不分时间与场合的使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等。运动场、图书馆、自习室、寝室、食堂甚至课堂上比比皆是“低头族”。但是目前高校中很少有对上课玩手机的的规章制度,没有对频繁使用手机的惩罚制度或干预制度,仅限于课堂口头训斥。由于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更加肆无忌惮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降低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有肆无恐的使用手机更加重了学生对其的依赖。(2)、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疏导方案缺失有的学生基础薄,自觉性差,加之对课程重视不够,如果仅是

8、简单照本宣科, 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方面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诱因分析,主要原因有:因课程无聊而玩手机的;因老师上课无趣的;而高校的教学改革尚在探讨中,所以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PPT 或黑板面授为主, 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尽管近年来手机依赖越来越明显, 但高校的关注与重视度不够,欠缺手机依赖的心理疏导方案。(3)、家庭方面诱因由于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经济优越,父母更多关注对孩子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与鼓励,加之两代人的代沟更使得学生将情绪转移到手机上,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二)、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策探析手机依赖是由于现代生活学习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改

9、变而衍生的一种现代心理病症,针对高职学生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减轻其对手机的依赖应从学生自身、学校及家长入手。1、学生自身努力是减轻手机依赖的关键(1)、 树立自律意识倡导文明使用手机学生作为手机依赖的主体,在体验了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过度依赖对其自身产生的危害。在使用过程中,应树立自律自觉意识,合理规划使用时间,避免沉溺其中。此外,由于手机递信息的广泛性,学生应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积极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与信息,正确处理手机与生活学习的关系,让手机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学习。(2)、 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竞赛活动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与技能,因此,学生应正确适度使用手机,将更

10、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踊跃参与丰富多彩的课余校园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竞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 更能在这些活动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2、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为减轻手机依赖提供平台(1)、 合理约束手机使用加强教学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 手机依赖已在各高校普遍存在。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真正涉及到手机使用的却极少。所以学校应与时俱进,着手制订在校使用手机的有关制度文件,落实在校手机使用的各项措施,严格管理课堂手机使用。同时还应将手机依赖的危害及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纳入日常教育范畴,通过班会、报刊、校园文化会等渠道宣传手机依赖的危害,树立对手机使用的清醒认识,通过各

11、种形式的校园实践和班级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手机驿站,上课时手机统一放到手机驿站中,从根本上杜绝课堂手机的使用,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2)、 开展心理疏导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通过调查显示,课堂教学的方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手机使用。所以教师应积极探讨,深入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尝试微课、体验式教学等,加大学生参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针对已经出现手机依赖的学生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积极进行个体咨询,以此来缓解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3、家长关心为减轻手机依赖提供精神动力家长应积极与学校配合

12、,关心询问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帮助学生改正。此外家长还应加强与学生沟通, 切勿盲目物质支持, 更应从精神上支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丰富业余生活, 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三、行为矫正技术在矫正手机依赖中的应用(一)、 行为矫正原理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处理行为问题, 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主要来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 包括巴蒲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桑代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华生的模仿学习原理。(二)、强化应遵循的原则第一, 确定目标行为, 即明确我们要改变和塑造的行为。第二, 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选择强化物时要考虑

13、大学生的爱好和需要, 强化物必须能够使大学生获得某种满足感。不同大学生其需要可能不同, 因此切不可千篇一律, 要针对具体情况切合实际选择。、对强化时间的安排, 当目标行为还没有建立时,实行全部强化; 目标行为建立后实行部分强化。第三, 强化要及时, 意义要明确。第四, 强化的标准要逐渐提高, 强化的次数要逐渐减少, 排除不利于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刺激。第五, 建立大学生的自我功能感, 也就是建立大学生的自信, 增强大学生建立和改变行为的信心。(三)、行为矫正的应用一般来说, 行为的改变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行为塑造, 即使某种良好行为从没有到有, 建立希望行为; 另一种是行为消除, 即矫正或消除

14、某些不良行为, 使不良行为从有到没有。本文将围绕这两方面对行为矫正在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改变中的应用做深人的探讨。1、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以正强化法为例)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也就是建立大学生希望行为,行为矫正在大学生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那么, 如何应用行为矫正来增加希望行为, 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进行矫正呢? 大学生许多良好行为的形成, 都是通过行为强化形成的。强化原理对于大学生行为改变的两种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即当一个操作行为在某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后, 及时给予一种正强化物, 如果这种强化物能满足行为者的需要, 那么以后在这种情景下该操作性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 这个原理强调行为的保持与否

15、是依据行为的后果而定。正强化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 如口头表扬, 物质奖励, 班级表彰, 代币等, 大学生表现了一个良好行为, 就给他一定的奖励, 这有助于某行为的巩固, 奖励不能过于满足大学生;另外, 精神奖励对大学生也是不可缺少的正强化物, 它可以让大学生感到自信, 自尊和对自我能力的肯定, 如教师对大学生课堂没有玩手机的行为予以口头表扬、班级夸奖、增加平时成绩等等。总之, 若能把握机会, 针对大学生课堂未玩手机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 就能建立和强化该良好行为。2、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矫正(以惩罚法为例)不良行为的矫正也就是消除不良行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非常重视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但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陷, 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 不少大学生表现出课堂玩手机、手机依赖等行为或问题行为。这些行为的表现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还会给家庭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积极想办法来矫正这些行为, 予以消除。惩罚法又称厌恶法, 指在大学生手机依赖出现在课堂上时,不良行为出现时给予一种厌恶刺激, 以使之减少不良行为。惩罚是一种不被提倡的方法。但有时应用惩罚对于良行为的矫正也是十分必要的。惩罚有三种类型: (l) 体罚。体罚中的厌恶刺激包括能激活痛觉感受器官的疼痛刺激或使其他感受器官产生不适感的刺激, 但是现在体罚限制于大学生年龄和心身发展特点、以及国家对体罚的明确规定,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