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5 ,大小:918.05KB ,
资源ID:262433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2433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普查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普查报告.docx

1、浙江省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二OO四年五月十八日第一章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演化背景04-13第一节自然地理背景04第二节历史与人文背景06第三节社会与经济背景11第二章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14-63第一节评价依据与方法14第二节旅游资源的丰度19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品质22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分布27第三章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分区评价(11个地市)64-109第一节杭州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64第二节宁波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67第三节温州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70第四节嘉兴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75第五节湖州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79第六节绍兴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83第七节金

2、华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88第八节衢州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92第九节舟山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96第十节台州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100第十一节丽水市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105第四章本次普查中发现和确认的人文类旅游资源110-126第一节总体情况概述110第二节新发现的高等级单体113第三节新发现的重要资源富集区121第五章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126-132第一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127第二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128第三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131主要参考文献133附录一:浙江省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单体汇总表 附录二:浙江省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单体简介第一章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形成与演

3、化背景第一节自然地理背景浙江省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单体共1159个,其中的大多受浙江自然地理 状况、历史情况、民族关系、政治原因及经济水平等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文 活动。其中,自然地理作为形成人文活动最基础的条件,必然对浙江省的人文 活动类旅游资源产生极大的导向作用。浙江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气候 温和,物产丰盛,人口聚居,青山碧水,都为产生丰富的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奠定了基础,人文活动的产生、发展、流传、记载等一系列的过程,都离不开 浙江独具一格的自然地理底蕴。一、地理位置与面积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东濒万顷东海,西与安徽、 江西毗连,北接上海、江苏,南同福建相邻。浙江的

4、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8 00, 123 00,、北纬27 12,31 31,之间,浙江省大陆轮廓略呈六边形,东西 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全省陆域面积10. 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 面积的1.06%,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海域广阔,海岸线总长6484公里, 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840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达3061 个。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61. 38万公顷(2420. 67万亩),人均只有0.55亩。二、地质与地形浙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全境以江山一一绍兴断裂带为界,分 为两大地质单元,浙西北属扬子准地台;浙东南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西北发 育沉积

5、岩,地层齐全,沉积厚度大,构造以北东一南西向为主的紧密线状复式褶 皱及与其平行的断裂带为特征。浙东南火山岩发育,地壳厚度较薄,火山喷发活 动强烈,覆盖了大片的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地质构造以强烈的断块活动为主, 断裂十分发育。浙北和浙东沿海平原发育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形成封闭式、多层 次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分布的地下水系统。浙江地形大致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多为海拔千米以上的群山,龙泉市境 内凤阳山主峰黄茅尖海拔1921米,为浙江省的第一高峰。海拔100米以上的 低丘构成丘陵和山地,丘陵分浙西丘陵和浙东丘陵,大小盆地错落其间,浙江 面积在80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40多个。盆地四周为海拔5001000

6、米左右 的山地所包围。浙江的平原大多为冲积平原,主要分部在沿海地区,自北而南依次有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温台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河网密布, 湖荡星罗棋布。在浙江陆地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 4%,平原和盆地占 23. 2%,河流和湖泊占6.4%。“七山二水一分田”构成了浙江国土环境的基 本特征。浙江全省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山地,平原面积不及三分之一,而且河渠纵 横、湖塘密布、可耕之地不多。这种现实的情况对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分布 及其特征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对文学艺术作品类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杭嘉 湖一带。钟灵毓秀的浙江自然山水哺育滋养了浙江人,而勤劳、聪慧的浙江人 经过不懈的努力,又给

7、这方水土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这片大地新的灵性。不 少文人墨客都对浙江山水赋予浓厚的感情,挥毫泼墨,创造一种物我合一的境 界,为世人后辈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三、气候条件浙江地处东南季风剧烈活动的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最显 著的特点是:冬夏季风交替明显,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同时,因濒临海洋,受海洋气候影响明显,温、湿条件 比同纬度的内陆季风区优越。全省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天气为主,是低温少雨 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 空气湿润,是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

8、面降 水丰富,冷暖变化较大。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各季之间天气差异明显, 全年四季分明。全省年均气温自北向南在15. 318. 3 C之间,等温线大致与 纬线平行。最热月份为7月(海岛为8月),最冷月份为1月(海岛为2月), 年极端最高气温各地在3343 C之间,地区差异较大,总体分布内陆高于沿 海、浙西高于浙东。年极端最低气温在-2. 2-17. 4。C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 减。各地的年降水量在9802000毫米之间,分布特点是海岛、平原少,丘陵、 山地多。79月沿海热带风暴活动频繁。各地无霜期230270天,普遍浙南 多于浙北,平原多于山区,其中东南沿海最长,杭嘉湖平原最短。年均蒸发量

9、600900毫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夏秋的热带气旋、梅季暴雨、伏秋干旱和冰 雹、大风等。全省太阳年辐射量在40004800MJ/m2之间,较我国同纬度的内 陆省份为多。全年日照时数在110022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 6- 18. 4之间,极端最低温度在零下17. 4-2, 2之间,极端最高温度在33. 0 42.9C之间。全年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1002000毫米之间,系我国 降水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雨日大约为140180天之间。一年之中,3月一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月8月盛夏,干旱少雨,惟沿海有 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

10、少, 多晴冷天气。浙江省的气候特点对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 样暖季长、没有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人文活动可以长年累月的延续着。通常, 人们的集会活动分布在一年四季,浙江百姓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感知自然, 感知生命,感知生活。四、植被条件浙江全省范围均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一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 区域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大部分林业用地 为低山丘陵,其中67%的土壤肥力好和比较好,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全省林 业用地面积8847. 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58%,森林覆盖率36. 4%,活立木总 蓄积量9874万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木本植物有1

11、07科,421属,1300多 种,其中有不少为我国特有的稀有树种。但由于浙江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 频繁,目前除少数地方外,绝大多数原生植被已被人为影响下的天然次生林和 人工林所代替。浙江的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阔叶林、灌 丛和灌草丛、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水生植被、人工植被等。其中针叶林则是浙 江森林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并且多为层次单一的常绿针叶纯林。浙江省的植被分布对人文活动类资源设施有相当的影响,表演道具从结构 用材到装饰用材主要使用的是松、杉、樟木,也少量使用楝、枫、梓等,浙江 许多地方都出产竹材,其在人文活动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利用竹子制成轻巧便 利的表演道具,

12、是民间常用的表演形式。第二节历史与人文背景一、历史沿革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 器时代,就有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 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全省已 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分别属于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7000年)、 马家浜文化(距今500060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0005000年)。在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种类齐全的骨、石、陶、木制成的生产工具和 生活用具,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谷,梯卯结构清楚的木构件,以及色彩鲜艳的 漆碗,依然能吹奏动听音响的原

13、始骨哨等。这些都表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七 千余年前,就已经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一支发展较高的原始文化,良 渚遗址中发现了专门烧制黑陶的场所,还发现玉琮、玉璧等玉器,这些在商周奴 隶制国家中都属贵重礼器。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一批珍贵的丝麻织物,证明了四五 千年以前,浙江人民已开始养蚕缠丝。舜、禹在浙江也留下了足迹,传说舜的母 亲握登,生舜于上虞的姚墟,故舜姓虞,上虞人。舜的子孙封地名为余姚,因舜 得名。禹曾两次来会稽,一次是治水成功来茅山会稽(讨论计功行赏),茅山由 此改名为会稽,一次是巡视会稽,不幸病死葬身于此,今存

14、有禹穴、禹庙、禹陵 等。春秋时期,浙江分属吴、越两国,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城的越国,在越 王勾践时期曾经相当富强。战国时浙江属楚国。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今浙 江地分属会稽、闽中(秦末并入会稽)、章B郡,以会稽郡为主。西汉时,今浙江 省境隶属扬州刺史部。东汉后期,浙江之地归属于会稽、吴郡、丹阳三郡,仍属 扬州。三国时期,浙江为富阳人孙权建立的东吴国属地,行政增置较多,共六郡。 两晋南朝时期,州郡设置混乱。隋代开始并省州郡,改郡为州,计5州24县。 唐代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始隶江南道,后隶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江南 东道下又分浙江东道、浙江西道两节度使,分辖浙东、浙西诸州。浙江作为军事

15、 政区名称始于此。晚唐时,浙江有10州58县。五代十国时,浙江为吴越国地,都杭州,共辖13州1军86县,在浙江境 内有11州62县,11州为杭、越、湖、明、台、婺、衢、睦、温、处、秀州(浙 江内十一府由此最后完成)和安国衣锦军。北宋初,浙江隶两浙道,后改两浙路, “两浙”简称源于此。南宋王朝建都临安(今杭州),历150余年。元代时,全 国置11行中书省,今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治所杭州。浙江境内为11路(府、 州)54县。明初在杭州置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简称为省。1381年,嘉兴、 湖州两府从京师划入浙江,浙江省境从此至今六百多年,范围基本未变。清初, 沿袭明制,康熙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16、为浙江省,浙江省的建制至此完成。二、人文背景浙江被誉为“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丝茶之府”。几千年来,积淀了深 厚的人文背景,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全国10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浙江有杭州、绍兴、临海、衢州、宁波等五处。浙江省人民政府还相继公布了天台、松阳、瑞安、龙泉、兰溪、温州、余 姚、湖州、舟山、嘉兴等1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余杭塘栖镇、萧山衙前 镇、宁波慈城镇、余姚梁弄镇、象山石浦镇、湖州南潺镇、海宁盐官镇、桐乡乌 镇、绍兴东浦镇、绍兴柯桥镇、绍兴安昌镇、诸暨枫桥镇、江山廿八都镇、温岭 箸山镇等43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历史的长河中,浙江人才荟萃,群星灿烂,在政治、思想、

17、科技、文化、 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如哲学家、思想家王充、陈亮、 刘基、宋濂、王阳明、黄宗羲、龚自珍,诗人贺知章、骆宾王、孟郊、朱淑真、 周邦彦、陆游,画家赵孟%星 徐渭、马远、黄公望、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 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科学家沈括,戏剧家李渔、洪升,教育家蔡元培,史学 家沈约、胡三省、宋濂、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以及章太炎、王国维、秋瑾 等志士仁人。而文学方面,自东汉至现代,浙江籍文学家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 约占全国文学家的六分之一,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出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坛巨匠鲁迅、茅盾,以及柔石、殷夫、郁达夫、冯雪峰、夏衍、邵荃麟、艾青、 丰子恺

18、、徐志摩、吴啥等文学名人。据统计,被列入“二十四史”有籍贯可考的 人物中浙江籍占了 12%。新中国成立后的选出的97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不 含外籍院士),浙江籍院士有171人;在64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浙江籍院士 有107人。在总共1600多名“两院”院士中,浙江籍院士占了约17%。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人文背景,使得浙江省拥有众多的各级文保单位和博物 馆、纪念馆等人文活动纪念地。全国126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浙江有 良渚文化、竦泗花鸟灯塔、天台国清寺、临海桃渚城、缙云仙都摩崖题记、庆元 如龙桥、丽水通济渠、衢州孔氏南宗家庙、龙游湖镇舍利塔、东阳卢宅、绍兴古 纤道、湖州飞英塔、温州永昌堡

19、、乐清南阁牌楼群、文成刘基庙及墓、瑞安玉海 楼、奉化蒋氏故居、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堇B县它山堰、宁波庆安会馆、临安功 臣塔、杭州西泠印社、杭州六和塔等72. 5处(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因与上海 中共一大会址合并为1处,所以计0.5处),总数位居全国第5位。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有27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2000处,已知的地上地下文物点2万余 处。现有杭州中美友谊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黄宾虹纪念馆、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等七处省级博物馆、 纪念馆。温州博物馆、舟山博物馆、绍兴鲁迅纪念馆、蔡元培故居、太平天国侍 王府、沈钧儒纪念馆、衢州市博物馆、丽水市

20、博物馆、嘉兴博物馆、湖州博物馆、 杭州历史博物馆、岳飞纪念馆、乌镇矛盾故居等27处市级博物馆、纪念馆以及 安吉县博物馆等24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三、宗教影响在浙江省丰富、深厚的人文背景中,宗教文化对全省的人文活动也有极大 的影响。浙江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佛教、道 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浙江,伊斯兰教在唐代,天主教在元代,基督教在鸦片战争后 传入浙江。在浙江传播的还有摩尼教、白莲教、斋教等民间宗教,以及已被取缔 的反动会道门一贯道等。这些宗教均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群众基础。1949 年以来,浙江省宗教界通过民主改革等运动,逐渐使之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

21、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贯彻执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 策,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省信仰宗教人数已达138万人。90年代浙江省已 有500多位宗教界人士参加各级人大和政协,同其他各界人士共商国事。宗教界 还按各自的特点,开办神学院、佛学院等宗教院校,培养年轻的宗教教职人员, 还兴办旅游、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开展国际友好交往,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 做出积极的贡献。宗教的繁荣,对我省的人文活动产生重大影响。1、佛教佛教在汉时传入中国,大约东汉、东吴时开始传入江南一带。魏晋时期, 玄学盛行,佛教又受玄学影响。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知识分子随 晋室南迁。北方的禅学开始与南方的般若学融合。

22、东晋南朝的统治者推崇佛教, 主要是利用佛教“从致太平”,特别是南朝诸帝崇佛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在统 治者的推动下,佛教很快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并由上层统治者 开始向下层贫民百姓中扩散。南朝时寺院遍布江南各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东吴时,浙江只有九所寺院,两晋时新建五十六所,而南朝又 建了 132所,如当今有名的灵隐寺、天童寺、雪窦寺及大佛寺均创于两晋期间。到了隋唐时期,统一局面的出现,佛教也进入了鼎盛时期,北方的禅法和 南方的义理开始统一起来,因而,浙江佛教接受了北方的禅法,并在寺院建筑、 雕刻等方面吸收了北方禅法的精华。隋唐时期佛教鼎盛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形成体

23、系的僧团相继而起,宗派众多,而影响较大的要算天台、净土和禅宗。天台宗的 祖庭在浙江的天台山,浙江各地的寺院大都受过天台宗的影响。而净土宗易修易 行,对下层贫民百姓尤其有吸引力,中唐以后得到广泛传播,现存的佛教寺院, 大多数与净土宗关系密切。禅宗则是我国流传最久、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佛教 宗派,浙江寺院传播禅宗为多,如余杭的径山寺和宁波的天童寺。浙江佛教到宋时,特别是南宋,更为繁荣。南渡以后,杭州的佛教寺院就 从360所增至480余所。从浙江佛寺的分布来看,浙北地区建寺早,寺院众多, 密集程度大,而浙中和南部地区则稍迟。为此,浙江的许多人文活动由佛教礼节 衍生而来。2、道教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创

24、始人为张道陵。此时,浙江会稽上虞人魏伯阳著周 易参同契,阐述道教修炼术,东晋南朝时,五斗米道在浙江兴盛,王公贵族奉 道者甚多。唐朝司马承桢在天台山修道著述,桐庐人施肩吾著书立说。唐末五代 著名道人杜光庭(缙云人)评定洞天福地,十大洞天中浙江有三,三十六小洞天 中浙江有十,七十二福地中浙江有十六。宋时临海人张伯端在台州创立道教南宗。 温州人林灵素为宋徽宗宠信,开创道教灵霄派。金、元两朝,道教逐渐形成全真、 正一两派,两派在浙江都有传播。明清以后,道教逐渐转衰。近代以来,受各种 冲击,信众减少。浙江历史上有道教宫观数百处,新中国建立后开放活动的有数 十处。3、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

25、伯半岛,7世纪中叶由信仰伊斯兰教的阿 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传到中国。唐贞观年间,在杭州建立凤凰寺,这是我国最早 的清真寺之一。宋时,嘉兴等地也已有穆斯林定居。南宋时,波斯人卜合提亚尔 及两高徒到杭州传播伊斯兰教,并以医学济世,归真(逝世)后,葬于杭州,至 今尚存奠基石二方。元末明初,有西域人后裔丁鹤年在浙东活动,对伊斯兰教深 有研究,死后葬于杭州。明代,随着福建晋江一部分穆斯林迁居温州,也将伊斯 兰教传入温州地区。绍兴穆斯林马欢,还通晓阿拉伯语,随郑和出使西洋,著有 瀛涯胜览一书。清初,康熙、雍正年间,山东、安徽、杭州等地有一批穆斯 林迁居衢州,乾隆年间遂建“礼拜寺”。本世纪初,河南、河北、山东

26、、江苏、 安徽等地大批穆斯林进入杭州、嘉兴、宁波等地,进一步发展了杭州、嘉兴、衢 州、宁波、温州等地伊斯兰教,在这些地方都有清真寺。现有4处清真寺开放活 动。据1995年统计,全省信仰伊斯兰的有8000人。4、天主教天主教也称“罗马公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元代曾传入中国,在杭州建 有一所教堂。明朝万历年间,耶稣会士利玛窦在北京传教,发展杭州籍在京做官 的杨廷筠、李之藻入教。1611年,李之藻回杭,请耶稣会士郭居静、金尼阁等 到杭州传教。1628年葡萄牙传教士到杭州、宁波、衢州、兰溪等地传教。1661 年杭州出现第一座天主堂。清康熙以后一度禁止。鸦片战争后,遣使会、高龙朋 会等外国修会相继而来

27、,传播迅速,各主要城市都建有教堂。1946年罗马教廷 将中国改为圣统制,建有“浙江教省”,下辖杭州总主教区,宁波、台州、丽 水、温州四个主教区。新中国建立后,在华外国传教士撤走。1957年建立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 1981年建立浙江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到90年代中期,全省有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四个教区,天主教堂数百余处,教徒13万人。5、基督教基督教也称耶稣教、新教,为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 新宗派。1807年传入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传入浙江各地。到1949年前,传入浙 江省的有25个教派,两个教会团体(男、女青年会)、5个教会培训机构,有教 堂1714所,牧师143人,传道

28、人员465人,教徒27万余人。新中国建立后,外国传教人员先后离境,基督教内部开展“三自”(自治、 自传、自养)革新运动,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1957年建立浙江省基 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82年成立浙江省基督教协会。到90年代中期 有教堂、活动点数千个,教徒116万人。第三节社会与经济背景人文活动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因素对当地人文活 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社会因素可以为人们的精神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基 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只是空谈。因此社会经济的水平的地域差异是人文活 动存在巨大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抑或是个决定因素。浙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

29、份之一。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 值92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o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2 亿元,增长2. 7%;第二产业增加值4830亿元,增长16. 6%;第三产业增加值3648 亿元,增长13. 2%o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8. 9 : 51. 1 : 40.0变化为 7. 8 : 52. 5 : 39. 7。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3730亿元,占40. 5%, 比上年下降4. 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增加值为5470亿元,占59. 5%,比上年上 升4. 7个百分点,其中个私经济增加值4790亿元,占52. 1%,比上年上升5个 百分点。全省人均生产总

30、值19730元,比上年增长13. 2%o 2003年,全省进出口 614.2亿美元,其中出口 416.0亿美元,进口 198.2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 者842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95. 3亿元。境外入境人数180. 8万人次,国际 旅游外汇收入8. 7亿美元。全年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767. 6亿元。年末金融机 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416亿元。历史上,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的美称,是综合性的农业高 产区域,以多种经营和精耕细作见长,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制品、水产 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全国第一,蚕茧产量占全国第二,绸缎的出口量占全国的30圾柑桔产量名列全国

31、第三,毛竹产量居全国第一。浙江也是全 国的一个重点渔业省,渔业已由传统的生产型,逐步过渡到现在的捕涝、养殖, 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 地,海洋捕捞量居全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浙江工 业基础较好,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乡 镇企业异军突起,涌现了一大批闻名天下的乡镇企业,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从 东海之滨到浙西山区,从杭嘉湖平原到浙南山地,不少的乡村开始走上了工业化 道路。浙江的经济出现乡镇企业“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乡镇企业的发展, 使浙江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平地而起的一幢幢新

32、颖别致的民 居,可以说是浙江大地最令人瞩目的地方。浙江经济发展到今天,有一个较长的 过程。自古以来,浙江种植业即以粮食生产为主。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 期,浙江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种植水稻。西汉时,在史学家司马迁笔下,这里“无 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东汉时,浙江虽然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煮盐业较为发达,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但整体上,浙江的经济在全国还 处于落后的水平。公元三世纪以后,由于北方长年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他们既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浙江经济获得了 很大的发展,开发较早的浙北平原地区,成了田园密布、物产丰饶之地。原先民 户稀少的山区丘陵地带,这时也得到了开发。瓷器烧制初步形成了越窑、瓯窑、 婺州窑、德清窑四个系统,其中以越窑发展最快、分布最广、质量最佳。商业也 日渐繁荣。进入公元六世纪,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量大有提高,杭 州、嘉兴成了中国江南重要的粮食产地。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 商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