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心理咨询师技能总结(三级)一、 心理问题分类: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 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即病与非病三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的相对稳定性2、典型症状及行为。3、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三、一般症状分类:1、精神状态:注意力、记忆、情绪、内心痛苦、无助。心理:紧张、担心、害怕、兴趣下降、悔恨、焦虑、抑郁。2、躯体:头痛、头晕、疲惫、睡眠障碍、食欲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下降、无法上学、不愿与人交往四、心理冲突的两种类型、许又新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临床评分标准(1993)心理冲突的
2、两种类型类型生活事件的性质有无道德色彩常见的问题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充其量是心理生理障碍变形与现实处境没什么联系,或涉及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神经症性许又新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临床评分标准(1993)评定项目1分2分3分病程短程:3个月中程:3个月1年长程:1年精神痛苦程度轻度:可自己主动设法摆脱中度:靠别人帮助或改变环境摆脱重度: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别人安慰开导也无济于事社会功能(学习、工作、交际)轻度:照常工作学习、人际交往轻微妨碍中度:功能受损,工作学习交往效率显著下降,减轻或部分工作,避免社交场合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
3、,休假或退学/回避社交总分诊断评定三项得分相加后总分:3分,不是神经症; 4-5分,可疑神经症; 6分及以上,神经症。1.区分常形或变形是为区分神经症和心理问题(一般、较重);2.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五、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的鉴别与现实刺激关系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不良情绪反应强度反应对象泛化程度社会功能心理冲突(区分严重和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密切(因果关系)12月理智可控制(不太强烈)未泛化轻度受损严重心理问题相关(较强刺激)26月(1年以内)稍过(剧烈)内容泛化一定影响常形有现实意义有道德色彩神经症性有关(威胁不大)6个月以上充分泛化严重受损变形与现
4、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心理问题分类许又新定性区分反应对象泛化程度(主要原则)持续时间(病程)痛苦反应强度社会功能冲突与现实刺激关系正常(不健康状态)一般心理问题常形(密切)现实因素或道德冲突引发,人格无明显异常没泛化局限于最初事件;被蛇咬了,害怕蛇一个月内(或间断持续2个月)理智控制不影响,效率下降严重心理问题常形(相关)强烈现实因素激发,有时伴有某一方面人格缺陷,有道德色彩已经泛化被蛇咬了,连草绳也怕两个月内(或间断持续6个月)会短暂失去理性控制。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轻度影响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疑病症)开始变形(无关)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5、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泛化严重严重问题后一年内,不足三个月失控,常人难以理解。痛苦,较难解决中度影响异常(疾病)神经症变形完全泛化三个月以上痛苦,主动求医、诉苦严重影响精神障碍严重变形出现幻觉、妄想完全泛化六个月以上非常严重影响心境的关键在于持续;泛化的关键在于诱发。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轻型精神疾病(心理障碍)重型精神疾病(精神障碍)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疑病症)确诊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心理、生理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心境障碍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发展咨询健康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临床心理学范畴精神病学范畴六、自知力:是病人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如
6、果患者能认识自己精神状态不正常,能够主动就医,称为“有自知力”或“自知力完整”;如果患者对患病期间的部分症状有认识和批判能力,对另一部分症状认识不到是病态时,称为“自知力缺乏”;而当病人对其精神症状认识不到是病态,否认精神不正常时则称为“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丧失”。七、鉴定诊断1、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排除精神病: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 知、情、意统一;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无感、知觉异常,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排除神经症:求助者有现实性刺激,心理冲突属于常形的,具有现实意义和道德色彩,可排除神经症持续时间内容泛化所以,可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2
7、、一般心理问题同上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三级诊断技能内容总结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1)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1)1、初诊接待不单是为了搜集整理材料以进行诊断,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2、初诊接待工作的重心不是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是提供一个可以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1)一、如何进行出诊接待(一)、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p21、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2、使用礼
8、貌地接待方式和语言。3、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后明确表明态度(能否提供帮助)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需要咨询师保密的内容,保密例外,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6、说明咨询性质(协助;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7、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选择、认证、资格;知道收费标准;中止咨询;义务:信息;时间(守时、通知);家庭作业;唯一关系;缴费8、协商确定咨询方式。(二)、如何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合理配置咨询场所咨询师的仪态专业保密性/私密性宽敞安静:10左右为宜舒适放松其他必需的设备:不能起干扰作用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的社交
9、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技巧不可直视对方眼睛(三)、简述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P3答:1、需要咨询师保密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以及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2、保密例外:求助者同意透露的信息;司法机关要求提供的信息;针对咨询师的伦理和法律诉讼;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求助者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病。3、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尊重自主性、体现诚信、避免伤害、获得安全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二、相关知识1、建立咨询关系(首因效应)2、危机处理(保密例外)3、心理问题的形式分类(记住表格):由表及里的分类方法,严重程度一般原因具体原因。
10、(三)、初诊接待时的注意事项避免紧张情绪语言表达(避用方言;语速吐字;避用专业术语,若用应说明其内涵和外延)反复说明保密原则(开始时、结束后、咨询中;一旦泄密,诉诸法律)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咨询者不能在咨询范围以外向求助者提供帮助和作任何承诺)注意咨询时的仪态第二单元 摄入性会谈(5)一、学习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内容与范围(一)摄入性会谈的工作过程: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和范围。2.确定提问方式。3.倾听。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5.对会谈内容归类。 一般不能记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求助者同意,会谈结束后依靠记忆整理。6.结束会谈(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重申保密原则; 征求求助
11、者同意,会谈是否要继续;讨论咨询方案或让其回去考虑;若发现有其他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结束语。(二)、摄入性会谈各部分环节中的要点问题1、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或: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的参照点有哪些?)P5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分清主次,依次提问。2、如何确定提问方式?P6 一般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有时为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用封闭式提问。3、
12、控制、转换话题技巧有哪些?(或:控制会谈内容和方向?)P6 答:会谈必须在心理咨询师控制下进行,也就是说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以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释义(内容反应):重复并解释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顺便提出另一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使用释义技巧时没必要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只重复并评价对方话题后顺便提出另一问题、它是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中不大常用的技巧。中断:暂时休止或建议停止。理解不正确的是强迫对方停止谈话、直接建议转换话题,初次会谈时尽量不要使用。情感反射:有意识刺激,转向某类话题。初次会谈尽量不使用。引导:由原话题引申出新话题。理解不正确的是咨询师通过暗示转换话题、咨询师直
13、接转换话题。二、相关知识(一)、会谈法:一种有目的的交谈,建立帮助关系。1、会谈法的要点:(1)会谈中听比说重要。(2)态度:非批判性态度、价值中立;非要表明态度时,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表达 “理解”。(3)区分和鉴别:做程度上的区别,区分情绪与行为,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2、会谈法的的种类:会谈法的种类目的适用方式摄入性谈话法了解客观背景资料:病史、健康、工作、家庭等状况桑德伯格提纲鉴别性谈话法确定测验和鉴别措施通过交谈和观察治疗性谈话法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除注意谈话法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的法则咨询性谈话法健康人的问题,如择业、家庭关系、婚姻恋爱、子女教育培养、人际关系等问
14、题危机性谈话法发生意外事件,如遭强奸、想自杀、突然受精神创伤等应急求助,或自杀干预3、最常用的“摄入法”是背景资料采集法(病史采集法)-桑德伯格提纲(17项)。P10答: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4、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马隆和沃德与1976年总结的工作提纲。5、怎样提问题?心理咨询师还没有了解求助者时,或还没有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时,最有帮助的办法是把各种封闭性提问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