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模板货币银行学笔记蒋先玲版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涵义一、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一)货币的定义(二)货币特征1、本身价值相对稳定2、普遍接受性:典型特征3、可分割性:易于分割成标准化单位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商品交换4、易于辨认(防伪性)与携带5、供给富于弹性,能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二、货币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区别(一)货币与通货货币通货钱(二)货币与财富货币财富钱(三)货币与收入存量与流量的区别第二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分清货币和非货币,这种货币和那种货币一、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一)划分对象:货币存量(货币供应量):银行系统负债的一部分(二)划分依据:流动性,取决于:1、转换为现实购买
2、力的时间和难易2、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该资产形式本身的收益)之差3、资产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二、货币层次划分的结果(一)M1(交易媒介)M1=狭义货币=通货(纸币+硬币)+活期存款,代表现实购买力,影响当前物价(二)M2(价值储藏)M2=广义货币=通货(纸币+硬币)+活期存款+银行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狭义货币+准货币,代表一切可能成为的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影响未来物价(三)M3(替代性)M3=广义货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四)M4(流动性)M4=M3+其他所有短期信用工具(短期债券,保单)三、中国现行货币层次的划分M0=通货M1=通货+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
3、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第三节 货币的四大基本职能一、价值尺度:给每个商品标价(一)价值尺度的含义评价衡量商品含有多少社会价值,并将该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同质的货币。(二)价值尺度的表现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象,其倒数是购买力;货币的出现使得价格数目减少,降低了交易成本(三)价格标准有利于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量的高低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先卖它,换了钱,再买它(一)流通手段的含义1、解决了物物交换的需求和时空双重巧合的问题,节省了交易时间(交易成本),鼓励了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提高了经济
4、效率,促进了交换和分工;2、使物物直接交换分裂为先卖后买的两个独立过程: 1)物物交换:物 物;2)商品流通:物 币 币 物(二)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1、联系:引起和被引起,被服务和服务,基础和表现形式的关系2、区别:1)出发点;2)流通界;3)方向相反(三)特点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媒介意义大于价值意义,即流通手段包含了纸币产生的可能性注: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中介;就具体每一项交易来说,货币只是交易一方以上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以下是货币的派生职能三、支付手段:交易活动与支付活动不同时(一)含义1、起源于商业信用,当供货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分离时,用于偿还赊购商品货款的货币2、是一切
5、信用关系建立的基础(二)支付手段的应用范围(除商业信用外)1、大宗交易(主要)2、财政收支、银行存贷3、工资佣金房租地租水电费(三)与流通手段相比的特点1、1)流通手段:商品与货币交换,货币与商品交换,价值在同一时间双向流动; 2)支付手段:商品与信用交换,信用与货币交换,构成一次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价值在同一时间单向流动2、不是交换媒介物,主要反映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3、使先买后卖成为可能四、价值储藏:购买力暂存(一)价值储藏的原因1、理论解释: 1)货币有价值,储藏财富,更多发生在金属货币上 2)货币具有交换能力,储藏购买力,更多发生在不足值纸币上2、具体原因: 1)交换结束后偶然的货币储存;
6、2)为再生产有计划的货币储存;3)储存天性;4)风险基金(二)价值储藏的形式及发展1、商品储藏2、有价证券储藏 1)优点:I、存在服务收益或利息收益;II、随着货币贬值,实物和有价证券价格会上升 2)缺点:I、保管费用;II、价格也可能下跌;III、流动性低于货币3、货币储藏 1)形式:I、朴素;II、美的;III、银行存款 2)优点:最高的流动性; 3)缺点:纸币极易贬值(三)作用1、未来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准备金2、资本积累第四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货币形式一、按货币自然形态分类(一)实物货币1、形态:米,布,贝壳,牛2、缺点:1)不易分;2)不易带;3)不易统一计量单
7、位;4)不易存(二)金属货币(三)纸币1、兑现纸币:等价于金属货币,比金属货币易带易存2、不兑现纸币(四)存款货币(活期存款,支票,书本货币)优点:1、保证价值可挂失;2、更易带;3、更易分;4、一定的流通性二、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一)商品货币: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相等(二)代用货币1、本身没有价值,兑现纸币或银行券2、优点:1)制币成本低;2)易存;3)易带3、缺点:1)不易辨别;2)不易防水火(三)信用货币1、特点:1)币材价值低于货币价值;2)不可兑现2、形式:1)纸币;2)劣金属铸币(辅币);3)银行支票(存款货币):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3、最初的纸币=可兑换纸币=代用货币=金属货
8、币+携带便利+避免磨损+等等=信用货币=不兑现纸币(包括劣金属铸币)(四)电子货币:电脑储存和转移的资金1、借记卡:类似支票,直接划拨资金2、贷记卡:不是货币,是信用卡3、储值卡:类借记卡,类手机充值卡,整买零用4、电子钱包5、电子支票第五节 货币制度:内容及演变一、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六大方面(一)本位货币材料1、本位货币:标准货币,法定计价、结算货币,基本通货性质:1)无限法偿;2)是最后的支付手段2、本位货币材料决定货币制度名称 1)金本位制度;2)银本位制度;3)复本位制度,黄金和白银;4)纸币本位制度(二)货币单位的名称和价值:叫元还是叫比索,一元是多少钱1、货币单位的名称:1)
9、以前是重量单位名称;2)现在是叉叉元2、货币单位的值:1)以前是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和成色;2)现在是外汇比价(三)流通中货币的种类:本位币和辅币1、本位币:基本通货,基础货币,法定价格标准,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足值货币2、辅币:贱金属铸造,不足值,法定兑换比例,限制铸造(四)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如何发行1、金属货币:1)本位币自由铸造;2)辅币限制铸造2、信用货币:1)早期分散发行;2)目前集中垄断(五)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通常在金属货币制度下)1、无限法偿:本位币;央行银行券2、有限法偿:辅币(六)货币发行准备制度1、分类:1)金属货币制度下:贵金属;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现金准
10、备和证券准备2、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准备的用途 1)国际支付准备金;2)变动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3)存款提现和银行券兑现的准备金二、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金属货币制度(一)银本位制1、分类:1)银币本位:唯一现实存在过的银本位制;2)银块本位;3)银汇兑本位2、特点:1)银币本位,自由铸造,无限法偿;2)辅币有限法偿,自由兑换;3)白银自由输出输入3、历史悠久(二)金银复本位制:同时以黄金和白银为币材1、平行本位制特点:金币银币同为1)本位货币;2)无限法偿;3)自由铸造;4)市场决定兑换比率缺点:不同国家金银比价不同,贵金属流向高价国家,使该国成为单一本位制国家2、双本位制特点:金币银币同
11、为1)本位货币;2)无限法偿;3)自由铸造;4)法定兑换比率格雷欣法则:把市场价值高的金属铸币熔化,以高比价在市场上兑换市场价值低的金属,再用市场价值低的金属铸成货币,以官价兑换成市价高的金属铸币,再熔,再换,于是价值高的金属铸币都熔了,价值低的金属铸币广泛流动实质:只有一种货币发挥本位币作用,另一种货币变成了商品3、跛行本位制特点:金银币同为1)本位货币;2)无限法偿;3)金币自由铸造,银币限制铸造;4)法定兑换比率由来:银价暴跌,又要维持银的“值钱的货币金属”的地位(三)金本位制1、优势:1)单一本位制度稳定;2)金价稳定;3)领导的英国率先使用金本位制;4)金产量激增2、金币本位制特点:
12、1)金币本位,自由铸造,无限法偿;2)辅币和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3)黄金自由输出输入金平价,外汇汇率,黄金输出输入点政策意义:1)汇率稳定;2)无独立货币政策,货币供给依赖黄金的国际间流动和金矿开采2、金块本位制(富人本位制,生金本位制):市场只有纸币、银行券和辅币流通,且不太能随便兑换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纸币规定含金量,但原则上不能兑换黄金4、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 美元 黄金,特殊的金汇兑本位制积极作用:1)美元等价于黄金,解决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2)稳定汇率的固定汇率制,保证国际经济发展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全球货币合作消极作用:1)美元特权;
13、2)特里芬难题:美国持续逆差,断绝储备来源;3)固定汇率仅有利美国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本位制度,管理本位制,管理纸币本位制)特点:1)纸币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为发偿货币;2)本位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价值联系优点:货币发行自主性扩大,有利于经济发展缺点:1)货币发行往往过剩,导致通胀;2)汇率自由调整,贸易混乱;3)成败与否依赖人治三、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一)人民币1、货币名称:人民币2、货币特性: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不规定含金量,无限法偿3、货币单位:1)本位币,元;2)辅币:角,分(二)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货币(三)统一管理黄金和外汇储备(四)统一管理人
14、民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五)人民币的发行按照经济发行第二章 信用与利率第一节 信用及其表现形式一、信用的定义和本质(一)关键词偿还,付息,借贷,债权债务关系;贷方,授信,债权;借方,受信,债务(二)信用的本质(特征)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最基本特征严格区别于税收缴纳和财政划拨的无偿性2、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从商业信用发展到各种各样的权务关系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价值使用权转移,所有权不变 2)价值使用权单方向由贷方转移到借方,并没有同等价值的反向运动二、信用的表现形式:按借贷关系中权务人的不同,信用的具体种类有(一)商业信用:直接信用1、形式:赊销(延期支付);
15、预付2、特点 1)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买卖,但不付款,承诺到期支付,引出借贷行为,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2)商业信用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与消费信用不同 3)商业信用的供求受经济景气状态的影响:繁荣增加,衰退减少3、优点:方便,及时,4、局限 1)授信规模受上游企业“产品成品资本量”限制 2)授信方向只能产生于直接上下游企业间3)难易接受国家管理和调控,易导致债务危机(二)银行信用:间接信用1、信用规模和方向上具有优势(与商业信用相比)2、是一种中介信用 1)银行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中介 2)信用的主要形式 3)商业信用的票据化丰富了银行信用的内容;银行信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了商业信
16、用的经济基础3、信用的主要形式,基本形式,主导形式4、与商业信用的互补:1)银行信用扩展并引导商业信用;2)商业信用(票据)丰富的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政府信用)1、形式:政府债券=国库券+中长期国债(公债);银行借款;国外借款;国际金融市场发债2、作用 1)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财政年度内)不平衡:主要发行国库券 2)弥补财政赤字(财政收支长期不平衡):发行政府债券较增加税收和向银行透支更少影响经济 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央行调节货币供给(公开市场业务)的前提3、我国:1)解放初期;2)极左时期;3)新时期(四)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无本质不同1、授信对象:消费者(
17、家户部门)2、授信目的:满足和扩大消费3、方式 1)分期付款:耐用品,首付+分期等额支付其余货款及利息 2)消费信贷:直接以货币形式指向特定商品的贷款,分为I)信用贷款;II)抵押贷款 3)信用卡4、优点:1)增加当前消费,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引导消费方向(五)股份信用(六)保险信用、租赁信用、民间信用第二节 信用工具一、分类(一)以偿还期限划分1、短期信用工具;2、中长期信用工具;3、永久性信用工具:股票,永久性债券(二)以发行者融资方式划分1、直接信用工具:非金融机构商业票据、股票、债券、国库券、抵押契约2、间接信用工具:金融机构银行券、存单、保险单(三)以信用工具持有人要求权
18、性质划分1、权益类:股票,股东,股息和红利,可转让2、债务类:要求权为固定数额,债券,债权人,利息和本金,可转让二、一般特征(一)偿还性:发行时间到付清债务时间;持有债券时间到付清债务时间;股票和永久性债券无偿还期(二)流动性1、是否方便变现;2、变现过程中损失的价值和交易成本;3、与偿还期长短成反比,与债务人信用好坏成正比(三)收益性按单利计算有1、名义收益率=年利息票面金额2、当期收益率=年利息当前价格3、到期收益率=(年,到期资本利得+年利息)买入价格4、实际收益率=(年,当期资本利得+年利息)买入价格(四)风险性1、市场风险:信用工具价格波动;2、信用风险:债务人无法按规定还本付息三、
19、传统信用工具(一)短期信用工具:票据1、汇票 1)出票人(债权人)索债 2)付款人(债务人)见票承兑并按约兑付 3)收款人(可以但不必定是出票人)持票收账2、本票(期票) 1)出票人(债务人)承诺兑付 2)持票人(债权人,收款人)3、支票:存款人是出票人,付款人是银行,钱在活期账户里的汇票4、背书人为票据最终债务人(二)中长期信用工具:债券和股票1、股票:证明股东身份&获取股息的凭证;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 1)普通股的权利:I)经营参与权,股东大会;2)盈余、剩余资产分配权;3)优先认股权 2)优先股的权利:盈余、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于普通股 3)优先股的义务:I)无权;2)股息固定不会涨;3
20、)无优先认股权 4)参与非参与优先股,参与好;积累非积累优先股,积累好2、债券 1)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国债,金边债券),地方债券,政府保证债券 2)公司债券:期限长,风险大,利率高 3)金融债券:风险居中3、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1)经营参与权:完全和限时有限 2)发行期限:永久性投资证券和确定期限 3)收益稳定性:取决于公司经营状况及股价变动和固定利息的名义收益 4)发行目的 I)所有权证券,筹集自主性资本,管理权分散和部分所有权丧失,股息或红利从公司利润支付 II)临时借入的债权资本,必须偿还且支付利息,利息支出计入公司经营成本第三节 利率概述:利率的确切含义、计算方法及其运用一、利率的
21、种类1、利率体系包括利率结构和利率间的传导机制2、利率体系由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组成 1)中央银行利率: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金融机构的央行的存款利率 2)商业银行利率:各种存、贷款利率、金融债券利率、同业拆借利率 3)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政、企债券利率(一)年、月日利率1、年、月、日息2、百分、千分、万分3、12,30,360(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1、费雪方程式2、费雪效应:名利与实利之间的关系(三)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1、固定利率:短期,便于,锁定2、浮动利率:另一层含义(四)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1、法定利率(官定利率):1)再融资利率:I)再贴现利率;II)再贷款利率
22、;2)存贷利率直接管制2、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二、利率的计量(一)单利与复利1、单利:利息不计利息2、复利:一定时期结本息,利息计入新本金3、连续复利(二)现值和终值1、现终的含义是相对的2、FV=PV(1+r)n3、PV= FVi/(1+r)i(三)到期收益率:使未来收益的现值等于今天价格的利率,所有的i都不是票面利率,而是收益率1、普通贷款:到期后一次性连本带息付清2、等额分期分款3、息票债券:定期付息,末期支付利息和本金 1)市场价格(对应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价格(对应票面利率)时,到期收益率等于息票利率 2)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呈反向关系:价格决定收益率,买价高,必然收益下降
23、 3)市场价格低于票面额时,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4)特殊的息票债券:永久债券,无限期支付利息,永远不支付本金4、零息票债券(折扣债券):无利息,折价售5、小结:债券的当前价格与其到期收益率成反比,当市场利率上升,则债券到期收益率必随之上升,于是带动债券价格下跌。与债券票面利率无关。票面利率等价于利息,是一个外生定值。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制定和调整利率水平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一)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1、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增加 投资的预期收益增加 投资需求增加 货币需求增加 货币需求与供给缺口增大 利率上升2、投资需求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需求增加 (二)资金供求(可贷资金理论):利
24、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调节资金供求(三)物价水平:影响名义利率(四)银行成本1、收入:贷款利率,中间业务收入2、支出:存款利率,运营成本(五)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基本利率,决定性影响,因为钱皆从央行出(六)国家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影响最大,利率与税收呈反向变动,与赤字正向变动(七)国际利率水平:国内外利差导致资本流动,逼迫国内利率归位四、利率的功能: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利息支付引起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实现(一)聚资:高利率吸引大规模资金聚集1、聚资的两种渠道:财政筹资和金融市场筹资2、利率的融资机制:1)吸引企业闲散资金;2)吸收城乡居民储蓄(二)反映功能:利率作为资金供求状况和流向的信号功能是衡
25、量经济发展态势的最佳综合性指标(三)调节功能1、利率是人们微观经济活动决策,如工业投资和个人消费的重要依据2、调整产业结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金总是流向效益最好的产业,流向政策贷款利率低的企业3、调节货币供求,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是重要的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四)引导功能1、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同(三)22、利率引导金融资产的选择:高利率吸引投资热,同(一)2(五)分配功能1、利率对资金的分配功能:利率引导资金去各行各业大展拳脚,同(四)12、利率对收入的再分配功能:本质上是资金投资收益的再分配,但会强化收入不均(六)纽带功能1、利率可以将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连接起来:从政府到央行到金融机构到企业到家
26、户部门2、利率连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主要指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第四节 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1、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庞巴维克,马歇尔,庇古、魏克赛尔、费雪2、基本观点:1)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源于投资,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储蓄和投资决定利率2)分析重视实物因素,因此被称为古典利率理论3)马歇尔:利息是资本的价格,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高低3、特点:1)利率仅取决于储蓄与投资的数量,与收入无关,利率的变化不影响其他变量,局部均衡 2)实际利率理论,非货币性的利率理论 3)流量分析法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1、凯恩斯,货币因素出发,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2、基本观点:1
27、)货币很好,很流动,很小风险,所以人们对货币有流动性偏好。 2)货币供给有限,利息就是为了取得货币而支付的报酬。利息以货币计算,以货币支付,表现为今天的货币和明天货币交换的贴水,因此利率的高低应有货币的供求决定。 3)进一步,那么哪些因素决定货币供求呢?供由央行决定,求由交易、预防和投机决定,其中投机与利率单调相关关。于是当供与求相等时,决定一个利率。3、特点:1)完全从货币供求讨论利率决定,是货币的利率决定理论2)货币可且仅可通过影响利率继而影响投资来影响经济3)流动性陷阱是,利率被锁定4)存量理论:某时点的货币存量决定利率5)局部均衡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新古典学派,自古典利率理论而生,
28、勒纳,罗伯逊,俄林,米尔达尔2、基本观点:1)重流量,重存量,重货币,重实物,综合古典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2)核心: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 3)I、可贷资金的需求:投资(实物),窖藏(货币);II、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实物),央行商行信用(货币);III、以上四个因素,仅银行货币与利率无关 4)长期,市场利率与实物利率一致,从而使储蓄与投资相等3、特点:1)四大兼顾;2)忽视了收入和利率的相互作用四、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1、英国,希克斯,“没有考虑收入因素,任何理论都无法确定利率的具体数值”2、ISLM:利率与收入,在投资与储蓄,货供与货需四大因素共同作用下
29、决定的理论;认为利率和收入必然同事决定,于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必须同时达到均衡。(一)商品市场均衡IS:储蓄与投资相等的所有收入和利率的点的轨迹(二)货币市场均衡LM:货币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所有收入和利率的点的轨迹(三)全面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ISLM的交点是是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的唯一收入和利率的水平五、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讨论证券收益高低与投资时段长短的关系四种不同的收益率曲线:水平、下降、上升、曲线驼形(一)纯粹预期理论1、前提假设1)金融市场完善;2)投资者主要追求利润;3)市场对未来利率水平的预期一致、合理且确定;4)无交易成本;5)不同期限证券完全可替换(一次性长期投资和多
30、次连续性短期投资预期收益相同)2、表达式:长期债券利率是该期限内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3、收益率曲线形状取决于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值与当前短期利率值的比较1)如果未来短期利率预期上升,则当前长期利率高于当前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上斜;2);3)(二)流动性偏好理论1、假设:1)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预期未来利率走势重要,但仍需考虑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2)从而,大多数投资者偏好流动性较高的短期债券2、同一时间间隔内长期证券收益应高于各短期证券收益之和,二者差额为流动性溢价,即风险报酬3、为吸引投资者投资长期证券,须有流动性补偿,且补偿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因此原始的收益率曲线呈上升型,但增加递减(为什么)(三)市场分割理论1、假设:1)期限不同的证券市场完全分割,不可替代;2)投资者是极端风险规避者;3)投资者和借款者都有严格的期限偏好和需求,如保险的严格长期和小银行的严格短期2、于是不同期限市场上收益率高低取决于分割市场本身供求情况(四)偏好区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