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650.85KB ,
资源ID:2621561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2156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寄生虫复习重点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寄生虫复习重点要点.docx

1、寄生虫复习重点要点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它们和人体 及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将生物的生活方式分为3种: 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例如人肠腔 中的结肠内阿米巴。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彼此受益。如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 害的一方称为宿主。所有的病原生物,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都是寄生物,它 们不仅能寄居人体内,获取营养,而且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称为生活史

2、。 直接型:生活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 间接型:生活史中需要在中间宿主吸血昆虫体内发育。(生物源性蠕虫) 寄生虫的类型: (1)按寄生部位分类:体外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 (2)按寄生性质分类: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 宿主类型: 终宿主: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成虫寄生于除人外的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这些 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 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

3、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1)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消化道蠕动的物理作用 ()各种消化液的化学作用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补体系统的溶细胞作用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 :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要消灭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 似蚓蛔线虫(蛔虫) 蛔虫是最常见的人体内肠道寄生虫,可引起蛔虫病。 生活史小结 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 感染期卵 感染方式: 食入被感染期虫卵污染食物经口感染 幼虫移行途径: (血肺移行) 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肺泡支气管咽喉食管胃小肠 成虫寄生部位

4、:小肠 致病阶段:成虫(主要)、幼虫 诊断阶段:成虫、虫卵(粪检) 并发症是蛔虫对人最严重的危害,常见的并发症有肺蛔虫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 粪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定量透明法、饱和盐水漂浮法 传染源:粪便中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 传播途径:感染期卵污染食物、水、手,经口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均易感蛔虫 蛔虫流行广泛的原因: 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 雌虫产卵量大,24万个/条/天 虫卵抵抗力强,主要与蛔甙层有关 粪便管理不严,虫卵污染土壤的机会多 人们卫生习惯不良 防治:药物驱虫,加强粪便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是常见的人体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成虫主要寄生于人

5、体盲肠,引起鞭虫病。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盲肠 感染期:感染期卵 感染方式:食入被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或水等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粪便找到虫卵即可确诊: 直接涂片法、离心沉淀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法(虫卵计数)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 传播途径:吞食被鞭虫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蔬菜或水而经口感染。 防治:注意卫生、保护饮用水安全、加强粪便管理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引起蛲虫病 生活史小结 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 成虫寄生部位: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回肠下段 产卵习性特殊 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感染方式:经口吸入感染 虫卵在肛门附近,患者用手抓肛门附近皮肤,虫卵污染手指再经口自身感染

6、 蛲虫病临床表现:肛门、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炎症 常用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消瘦、夜间磨牙及夜惊 清晨解便前,检测肛周虫卵:棉签拭子法、透明胶纸法 传染源:人 感染方式:肛门手口的直接感染、间接接触或吸入感染 防治:注意卫生,阿苯达唑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期:丝状蚴 感染方式:人接触含丝状蚴泥土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还可经口感染(直接至小肠寄生或经口腔、食道黏膜进血管经体内移行) 经胎盘、乳汁感染 幼虫致病作用:钩蚴性皮炎 成虫致病作用: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钩虫造成患者长期慢性失血的原因:虫体有边吸边排的习性 (贫血机制

7、) 吸血时虫体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持续失血 虫体不断更换失血部位 肠黏膜损伤,影响营养吸收,加重贫血 幼虫所致的危害:钩蚴性皮炎(地痒疹、粪毒),皮炎常见于足趾、手指间 呼吸道症状 成虫所致的危害:消化道症状:异嗜症(因为血含铁量下降) 贫血 消化道出血 婴儿钩虫病:食欲减退、腹泻、柏油样便 皮肤、黏膜苍白,肝脾大,生长发育迟缓 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 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 粪便找到虫卵或幼虫即可确诊: 粪便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可定量)、饱和盐水浮聚法(最常用) 传染源:钩虫感染者 感染方式:接触疫土 传播途径:经皮肤感染、经口感染 防治: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阿苯达唑)

8、加强粪便管理 保护易感人群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班氏丝虫、马来丝虫) 由节肢动物传播 生活史小结 成虫寄生部位:班氏丝虫深部、浅表部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上、下肢浅表淋巴系统 感染阶段: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中间宿主:蚊 感染方式与途径:蚊叮刺吸血经皮肤感染 致病阶段:成虫(主要)、幼虫 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夜现周期性:夜多昼少的现象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生活史基本相同,都经2个阶段的发育,即幼虫在蚊体(中间宿主)内及成虫在人(终宿主)内的发育阶段。 幼虫在蚊体寄生阶段仅进行发育并无增殖。 夜现周期性:丝虫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中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它们白天滞留于肺毛 细血管中,夜间出

9、现于外周血液。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 为夜现周期性。 夜现周期性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 与微丝蚴体内自发荧光有关 临床表现:微丝蚴血症 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局部表现:急性淋巴管炎(流火、红线)、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 班氏丝虫病特征: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全身症状:丝虫热:患者在出现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局部症状的同时,多伴 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不适等全身症状。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多发生于下肢和阴囊,是晚期丝虫病最常见的体征 睾丸鞘膜积液:在班氏丝虫病中较常见 乳糜尿:由班氏丝虫所致,阻塞部位在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 隐性丝虫病:微丝蚴

10、抗原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 外周血中查不到微丝蚴 血中微丝蚴检查:取血时间晚9时至次晨2时为宜。 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浓集法、海群生(乙胺嗪)白天诱出法 传染源:血中带有微丝蚴的患者、带虫者 传播媒介:班氏丝虫主要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 马来丝虫主要为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 防治:普查普治(海群生)、灭蚊防蚊、消除丝虫病后的检测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是最小的线虫,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所致。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同一宿主的横纹肌细胞 感染阶段:旋毛虫幼虫囊包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含

11、活幼虫囊包的肉制品) 致病阶段:幼虫(主要)、成虫 诊断阶段:幼虫、囊包 旋毛虫病:肠道期、急性期、恢复期 全身性肌痛是旋毛虫病最为突出的症状 从患者肌肉组织查出旋毛虫幼虫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传染源:猪、野猪、犬、鼠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肉制品 防治: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养猪方法、消灭鼠类、加强肉类检疫、治疗患者(阿苯达唑)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属人兽共患疾病。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肝胆管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猫、犬等哺乳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如豆螺、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如麦穗鱼、青鱼 感染阶段

12、: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入含有活囊蚴的鱼虾 致病: 成虫分泌代谢物及机械刺激 胆管上皮及周围增生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虫体聚集胆管阻塞 胆汁瘀积 阻塞性黄疸。 胆管阻塞继发细菌感染 胆管炎、胆囊炎、肝脓肿。 慢性感染 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萎缩肝硬化。 虫卵、死虫、脱落细胞 结石核心 胆石症 可诱发胆管上皮癌。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无症状或轻微的消化道症状 中度感染:消化道症状为主,上腹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肝区疼痛, 肝肿大。病程长者可出现消瘦、贫血、浮肿 重度感染:肝硬化、腹水 儿童青少年感染: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并可出现发育不良、侏儒症。 从患者粪便或十二指肠液内

13、查见虫卵 粪便直接涂片法、集卵法(提高检出率),其中改良加藤法(最普遍) 传染源: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猫狗猪)。 传播途径:食入生的或未熟的含或囊蚴的淡水鱼虾 防治: 加强卫生宣传,不生食淡水鱼虾。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染。 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吡喹酮、阿苯达唑)。 消灭中间宿主(灭螺)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是寄生人体小肠中最大的吸虫,可致姜片虫病。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人及猪的小肠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猪 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植物:茭白、水红菱、荸荠等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或生水 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可无明显症状 中度感染

14、出现腹痛、腹泻、腹部肠鸣音亢进,消化不良、精神萎靡等症状 严重感染者,尤其儿童可出现消瘦、贫血、浮肿、腹水、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 实验室检获姜片虫虫卵或成虫是确诊的依据 直接涂片法 、水洗沉淀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传染源:人、猪 流行因素: 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的存在。 中间宿主和水生媒介植物的存在。 粪便污染水源。猪舍或厕所建在河塘边 生食水生植物的习惯。 猪的感染:含活囊蚴的青饲料喂猪。 易感人群:生食水生植物的人群易感染 防治: 治疗传染源、强粪便管理、消灭扁卷螺、预防人、猪感染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成虫寄生于宿主肺内,引起肺吸虫病,以在肺部形成囊肿为主要病变。人的感染多因生食含囊蚴

15、的淡水蟹、蝲蛄所致。肺吸虫病属人兽共患病。 生活史小结 成虫主要寄生人肺部,人是终宿主;犬、猫等肉食类哺乳动物是保虫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溪蟹、石蟹)和蝲蛄。 感染期:囊蚴。 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淡水蟹或蝲蛄感染。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致病 急性期 幼虫移行期:由童虫移行引起。童虫穿过肠壁,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造成肠道和肝的损 伤,如出血、坏死等。 (症状:吃进囊蚴后数天到1月左右出现。轻者仅为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发病急,毒性症状明显,如高热、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数增多,可高达2030109L,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一般为2

16、040,高者可达80以上。) 脓肿期: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 病变处呈洞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和虫体。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病 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 X线: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 囊肿期: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浓 缩为果酱样粘稠性液体 镜检:坏死组织夏科雷登氏结晶体大量虫卵。囊壁因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 包裹整个病灶,形成囊肿。 X线: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 纤维疤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 纤维化,病灶形成疤痕。 X线:硬结性或条索状

17、阴影。 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 慢性并殖吸虫病分型 胸肺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或咳铁锈色痰(痰中常可见大量虫卵),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明显改变 腹肝型: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肝功紊乱、肝大、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损害表现。 皮下包块型: 脑脊髓型:阵发性剧烈头痛、癫痫 从痰液或粪便中检出虫卵是确诊的依据(直接涂片) 活组织检查 传染源:病人及保虫宿主 感染方式: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及蝲蛄 饮用含活囊蚴的生水 生食野猪(转续宿主)肉而感染。 防治: 加强宣教 提倡熟食溪蟹及蝲蛄 不饮用生水,使囊蚴不能入口 药物首选吡喹酮、硝氯酚等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成虫寄

18、生在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血管内。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在形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方面: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 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便中排出; 虫卵无盖;尾蚴的尾部分叉。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 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通过免疫机制引起损害,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危害严重。 生活史小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门脉肠系膜静脉内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牛、羊等 中间宿主:钉螺是唯一的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尾蚴 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疫水:含有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称为疫水。 阳性钉螺:能逸出血吸虫尾蚴

19、的钉螺。 卵的排出机制 在形态与生物学特性方面: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 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 虫卵无盖 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危害严重 致病 成虫、虫卵、童虫、尾蚴均能致病, 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及纤维化是主要致病原因。 尾蚴(分泌物)尾蚴性皮炎 (、型变态反应) 童虫(机械性损伤)肺炎 成虫(夺取营养、机械性刺激)营养不良、血管内膜炎 (型超敏反应) 虫卵(虫卵肉芽肿)肝、肠纤维化 血吸虫病分型 急性:高烧、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脓血便 慢性:腹痛、多无明显症状或表现间断性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 晚期:巨脾型 腹

20、水型 结肠增殖型 侏儒型 并发症主要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 异位:多见于肺和脑 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 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成虫无作用。当体内寄生虫被清除后,此免疫力随之 消失,此现象称伴随免疫。 免疫逃避:血吸虫的成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生存的现象称免疫逃避。 粪便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法、尼龙绢集卵法、毛蚴孵化法 传染源:病人及病牛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虫卵入水、毛蚴孵出、侵入钉螺、尾蚴从钉螺体逸出和侵入终宿主。 三个重要环节: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 水体中存在钉螺 人群接触疫水 防治 消灭传染源:治疗首选药物吡

21、喹酮 切断传播途径:灭螺;粪管;安全供水。 保护易感者:已经接触疫水者:服蒿甲醚、青蒿琥酯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米猪肉/豆猪肉:即含囊尾蚴的猪肉,因其颜色为白色,大小如米粒或豆粒而得名。 生活史小结 中间宿主:猪、 野猪、人 终宿主:人 感染期:成虫寄生:猪囊尾蚴猪带绦虫病 幼虫寄生:虫卵囊尾蚴病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感染方式:成虫寄生:生食米猪肉 幼虫寄生:误食虫卵 成虫在人体寄生部位:小肠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部位很广,依次皮下组织、 肌肉、脑、眼、心、口、肝、肺、 腹膜、上唇、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 离开人体阶段:孕节或虫卵 致病 成虫猪带绦虫病 全腹隐痛、上腹不适、消化不良,

22、营养不良, 但一般症状轻微。 囊尾蚴猪囊尾蚴病 皮下及肌肉型囊尾蚴病 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最常见 眼囊尾蚴病 人体感染囊尾蚴的方式:自体内感染 自体外感染 异体感染 猪带绦虫病的诊断:粪便查孕节、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查虫卵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组织活检 防治 加强猪圈、厕所的管理 严格肉类检疫 宣传教育,讲究个人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 生活史小结 人是唯一终宿主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中间宿主:牛、羊、鹿等 感染期:囊尾蚴 感染方式:食入含活牛囊尾蚴肉类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致病 夺取营养 消化道症状:饥饿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体重减轻 孕节主动从肛门逸出,引起肛门、会阴

23、部不适和瘙痒 肠梗阻、异位寄生 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妊娠节片可确诊 肛门拭子法、透明胶带粘取法 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 粪便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竹楼)。 生食、半生食牛肉:“红肉”、“腌肉”、“剁生” 防治 驱虫:槟榔+南瓜子 其他药物: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 加强粪便管理。 卫生宣传,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或 不熟牛肉。 加强肉类检疫,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牛肉。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幼虫(称棘球蚴或包虫)可寄生于人和多种食草动物(主要为家畜)的组织器官内,引起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 生活史小结 终宿主:犬、狼、豺 中间宿主:人、牛、羊、骆驼、猪、鹿等 致病阶段:

24、棘球蚴 主要引起肝、肺、腹腔和脑等部位的包虫病 棘球蚴砂:从生发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悬浮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不育囊:有的棘球蚴囊内无原头蚴、生发囊等,称为不育囊或无头囊。 致病 棘球蚴对人体的危害以机械损害为主。其次是囊液的毒性刺激作用 棘球蚴在人体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肝右叶,其次为肺 继发感染多见 病原学诊断:棘球蚴、原头蚴、生发囊 流行因素: 虫卵对环境的污染 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 病畜内脏喂狗或乱抛 治疗: 首选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术中应务必取尽虫囊并避免囊液外溢造成过敏性休克或继发性腹腔感染。 对早期的小棘球蚴,可使用药物治疗,目前以阿苯哒唑疗效最佳,亦可使用吡喹酮、

25、甲苯咪唑等。 曼氏迭宫绦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猫科动物,偶尔寄生于人体;但其幼虫期(裂头蚴)可寄生于人体,导致曼 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 生活史小结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中需要三个宿主 终宿主:猫、犬及虎、豹、狐、豹猫等食肉动物(小肠) 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蛙(肌肉、腹腔、皮下等) 转续宿主:蛇、鸟、猪等多种脊椎动物 人可成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终宿主。 感染期:原尾蚴、裂头蚴 致病 成虫较少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不大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远较成虫大 机理:寄生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局部肿胀脓肿 常见的裂头蚴病有: 眼裂头蚴病(最常见) 皮下裂头蚴

26、病(游走性皮下结节) 口腔颌面裂头蚴病 脑裂头蚴病 内脏裂头蚴病 成虫感染可从粪便中检出妊娠节片或虫卵确诊 裂头蚴病的诊断可通过活检,检出裂头蚴确诊 人体感染裂头蚴的途径: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 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 流行的主要原因: 局部敷贴生蛙肉,主要感染方式 生食或半生食蛙肉、蛇肉、猪肉 喝生水误食感染的剑水蚤 治疗 吡喹酮 杀虫手术摘除,注意必需取出头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导致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其危害性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 滋养体:为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具有运动和摄食功能。 虫体较大,不规则,借助伪足运动活跃,内(富含颗粒)、外(透明)质分明。内 质常含吞噬的RBC。有一

27、球形的泡状核,核周染色质粒大小一致,均匀分布在核 膜边缘。核仁居中,周围围以纤细无色的丝状结构。 包囊:不摄食不活动阶段。 单核和双核包囊为未成熟包囊,四核包囊为成熟包囊。 圆形,囊壁厚。未成熟包囊含12个核,棒状拟染色体及块状糖原泡。成熟包囊含 4个泡状核,结构同滋养体。 生活史小结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 寄生部位:结肠粘膜皱褶或肠腺窝,可移行于肝、肺与脑等 致病阶段:滋养体 诊断阶段:滋养体、包囊 致病 破坏细胞外间质、溶解宿主组织是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宿主组织或器官的重要模式 致病因子: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吸附 阿米巴穿孔素穿孔 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 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也易累及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偶累及回肠 典型的病理损伤:口小基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一般仅累及黏膜层 肠阿米巴病 急性:常有腹泻、一日数次或数十次,粪便果酱色、伴奇臭并带血和粘液,80%病人有局限性腹痛、不适、胃肠胀气、里急后重、厌食、恶心呕吐 慢性: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肠炎,间歇性腹泻、腹痛、腹胀、消瘦与贫血等。 阿米巴肿 阿米巴结肠炎最严重的并发症:肠穿孔、细菌性腹膜炎 肠外阿米巴病 肝脓肿:最常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