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呼市六中高二地理中图上学期第二章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理必修三2.1副标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9.0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固定表土 减少径流 沉积泥沙 降低风速A. B. C. D. 2.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
2、续放水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3.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4. 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 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 B. 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C. 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D. 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5.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区有大量泥沙汇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黄土疏松过度开垦开挖煤矿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地面破碎A. B. C. D.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
3、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7.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 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C.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D.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低,蒸发旺盛下图为黄河流域黄土分布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在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该区域地理要素可
4、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A. 降水变化率减小 B. 土壤肥力增加C. 流域含沙量增加 D. 风力堆积明显9. 利用GIS将黄河流域各地理要素进行图层叠加,可确定黄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其中,GIS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 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 B. 实时定位地理事物C. 实时监测河流水位流量 D. 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图1为黄河干流图,图2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有关黄河兰州到河口段,年径流量变化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A.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B. 该河段支流汇入较少C. 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D. 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河水下渗严重11.
5、 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B. 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兰州植被覆盖较好C. 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D. 过桃花峪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12. 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措施是( )A. 上游修水库拦蓄泥沙 B. 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 下游开挖疏通入海河道 D. 中游加固堤坝防止水土流失13.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作为“民
6、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 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 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如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题。 14.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侵蚀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海水侵蚀作用15. 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A. 云贵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16. 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水污染 D. 大气污染读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如果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差别不大,则图中的四条
7、河流年输沙量最大的是()A. B. C. D. 18. 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利于治理水土流失 B. 必须进行打坝淤地C. 可发展旅游观光业 D. 适宜种植苹果树19. 为了促进当地煤炭的加工转换,该地区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是()A. 修建高速铁路 B. 修建运煤铁路专线C. 建坑口火电站 D. 矿区土地复垦20.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技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下题。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A. 减轻水土流失 B. 提高土壤肥力 C. 扩大土地面积
8、D. 减少水分蒸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刘东生 (19172008)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中,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断面的最下边,土壤中包含着大量鹅卵石。(1)如用图表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则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图中A代表_,B代表_,C代表_,风向主要是_风。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
9、平变化规律是_。(2)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形成这个120米厚的黄土之前,这里曾是( )A荒漠B草原C森林D水乡(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而现代的主导外力作用是_。为此,刘东生院士根据现代黄土高原的实际,建议中央考虑修改“植树种草”的提法。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A蓄水植树种草B植树造林C退耕还林D退耕还牧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22.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图一)”和“地表形态简图(图二)”,回答问题。 (1)图二中字母A处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做_,字母B处若作农业用地应修建_,字母C处应
10、该_,以减少水土流失。(2)分析导致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_;_;_;_。人为原因:_;_。(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要以_为中心。23. 红碱淖是陕西最大淡水湖,截至2015年12月,湖面面积“缩水”了25.5平方公里,繁殖栖息于此的濒危珍禽遗鸥生存堪忧。左图为陕西省三大区域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红碱淖地区示意图。 (1)图中_(山脉名称)为南北方的分界线,渭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为_,故河流冬季_(有/无)结冰期。 (2)陕北地区是我国_(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北线的重要基地,该区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依赖于当地丰富的_(矿产资源)。 (3)由于开矿和_等人
11、类活动的增加,红碱淖面积萎缩,其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_、土地荒漠化等。 (4)陕北地区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分析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24. 读中国局部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阴山和_(填字母);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填字母)。 (2)说出G山脉西侧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并简述其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 3)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为我国最缺水的地区,试分析该地区严重缺水的原因。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
12、源等作用,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对;沉积泥沙、降低风速不是主要目的,错。综上可知,A对,BCD错。故选A。本题考查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AC错;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D对;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B错。故选D。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
13、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对,ABD错。故选C。4.【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读图可知,该地为黄河流域,河套平原水资源较为短缺,灌溉农业发展较好,不应该发展水产养殖,A错;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侵蚀作用强烈,河流含沙量增加,发展航运条件差,B错;兰州以上河段流量较大,含沙量小,地势落差大,适合进行梯级开发,C对;下游地区煤炭资源并不是很丰富,且大量开采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D错。故选C。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地面破碎,容易出现大量泥沙汇入河流的情况,D
14、对;过度开垦、开挖煤矿、植被破坏均属于人为原因,ABC错。故选D。6.【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脱发”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A错误;“动脉阻塞”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B错误;“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C正确;“脚肿”指下游的地上河,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河流开发的条件。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利用河流的水能。该地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A对;黄河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
15、B错;地势平坦,水流平缓,不利于水能的梯级开发,C错;北方地区,气温低,蒸发弱,再说蒸发旺盛,水量少,不利于梯级开发,D错。故选A。8.【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不会直接影响降水的多少,A错误;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B错误;水土流失加剧,水土进入河流,河流含沙量增加,C正确;河流含沙量增加,导致流水堆积明显,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GIS主要对地理信息加以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新的信息,D正确;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主要用GPS;实时定位地理事物需要用到GPS;实时监测河流水位流量用RS技术,ABC错误。故选D。10.【答案】
16、【小题1】C【小题2】B【小题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成因。读图,黄河兰州至河口段流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有自然和人为两个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的。该段流经重要农业灌溉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大量引黄灌溉,农业用水量大,C正确。该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同时又无支流加入,是自然原因,AB错误。从兰州到河口段不是黄土高原,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及其原因。黄河干流沿程含沙量的变化的判断:一是要明确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故河口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陡增;二是要明确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部分泥沙在河床沉积,含沙量呈下降趋势;三是明确含沙量的多少与植
17、被覆盖、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的关系。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是因为兰州上游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较好,流量较小的原因导致的,而不是兰州本地的植被覆盖较好,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黄河流域的泥沙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因此治沙的关键在于黄河中游地区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对,D错;黄河上游含沙量并不大,因此没有必要在上游拦蓄泥沙,A错;下游开挖疏通入海河道,并不是治沙的关键,C错。故选B。13.【答案】A【解析】解:地坑院是“民居史上活化石”,历史文化价值高,可作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这样既能保护地坑院又能促进经济发展,故A正确;对各处地坑院完整
18、保护和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有点不切实际,故BC错;对地坑院最主要的是保护,不是建造,故D错;故选:A。根据材料:“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说明地坑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坑院发展措施的相关知识。14.【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B【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图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BCD 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外力地貌,难度一般。读图可知,图示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峁较多,故此类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区
19、域生态问题。由于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植被稀疏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所以B对,ACD错。故选B。17.【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据图可知,河流支流多且流域面积广,因此区域年降水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河流年输沙量最大。故A对,BCD错。故选A。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果业,利于治理水土流失;因为是温带地区,适宜种植苹果树,从而可发展旅游观光业;而打坝淤地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蓄水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
20、果业,不需要打坝淤地。故B说法错误,ACD说法正确。故选B。本题考查区域资源开发的的措施。为了促进当地煤炭的加工转换,该地区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是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C对;修建高速铁路主要是客运为主,煤炭的加工转换没有关系。A错;修建运煤铁路专线只是把煤炭运出去,矿区土地复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都不是煤炭的加工转换所采取的措施。故BD错;故选C。20.【答案】A【解析】解:读图可知:该地区发展林业、草地、开发梯田、地膜覆盖、蓄水池等,有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功能,很好的环节了水土流失的问题。 故选:A。读图可知:该地区发展林业、草地、开发梯田、地膜覆盖、蓄水池等,有效缓解水土流失。本
21、题以“生产模式简图”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读图并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1.【答案】(1)戈壁 沙漠 黄土 西北 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2)D(3)风力沉积作用 流水的侵蚀与搬运作用【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风从西北吹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故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图中A代表戈壁。B代表沙漠,C代表黄土,风向为西北风。(2)本题考查流水作用。由题意知,有鹅卵石说明黄土高原在形成以前曾是水乡,D对,ABC错。(3)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及地表形态形成的外力作用。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现在的主导外力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与搬运。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适合
22、种草,故最可能的是退耕还牧,D对,ABC错。故选D。22.【答案】(1)耕地 梯田 植树种草(2)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生态脆弱;黄土质地特殊,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的频繁性,加剧了水土流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破坏植被。(3)水土保持【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土地利用。读图可知,A处地势平坦,通常用作耕地,发展种植业;字母B处为缓坡,发展农业应修建梯田,以降低坡度,减少水土流失;C处为沟谷,坡度大,应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影响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气候、地形、植被、土质等)和人为
23、两方面分析。该地地理位置特殊,位于耕地和草地的过度地带,生态环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受流水侵蚀;该地降水季节分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该地地质灾害频发,加剧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加剧。(3)本题考查水土流失治理的核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以保持水土为中心,应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共同治理。23.【答案】(1)秦岭 温带季风气候 有(2)西电东送 煤炭资源(3)修建水库 生物多样性减少(4)自然环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自然灾害多发【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图
24、中,秦岭为南北方的分界线,渭河流域在秦岭以北,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冬季有结冰期。(2)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陕北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陕北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北线的重要基地,该区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依赖于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3)本题考查湿地萎缩带来的生态问题。由于开矿和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的增加,红碱淖面积萎缩,其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4)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陕北地区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自然环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自然灾害多发。24.【答案】
25、(1)F A(2)G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水流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发生湿陷;植被不良,保持水土能力差。 对下游地区的影响:黄河含沙量大,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沉积,抬高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形成地上河,加剧了防洪的隐患;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3)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是华北平原,该地区严重缺水原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数量少且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
26、的地理分界线及读图分析能力;本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危害;本题考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及读图分析能力。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图中的F山脉是贺兰山。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图中的A山脉为祁连山。(2)本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危害。读图可知,图示G山脉为太行山,其西侧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条件等方面分析;对河流下游地区的危害应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主要从导致河流下游的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加重洪涝灾害等
27、方面分析。G山脉西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形起伏大,多沟壑,坡度大,泥土易随水流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面冲刷力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发生湿陷;植被不良,保持水土能力差。 对下游地区的影响:黄河含沙量大,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沉积,抬高河流下游地区河床,形成地上河,加剧了防洪的隐患;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3)本题考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读图可知,图中山脉G东侧是华北平原,该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总量少和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导致的;人为原因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及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导致的。山脉G东侧的地形单元是华北平原,该地区严重缺水原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数量少且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