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8.68KB ,
资源ID:261959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1959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金融霸权到资源霸权.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金融霸权到资源霸权.docx

1、从金融霸权到资源霸权从金融霸权到资源霸权吴学云殖民侵略的原始形式就是土地占领,然后掠夺黄金和奴役劳动,再后来是资本输出和市场垄断。强大的美帝国升级了殖民形式,改为美元刀下的金融控制,通过投资办厂、垄断粮食、控制石油、劳动力剥削等手段一样达到了殖民侵略的目的。一、美元输出的金融殖民主义美国的资本垄断正当拙著动笔之时,恰逢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于2009年4月18日在一团和气中落下帷幕。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多年针锋相对后,与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两次握手,引入注目的是,查韦斯还送给奥巴马一本书,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此书主要描写拉丁美洲殖民史及各个时期大国对拉美的剥削掠

2、夺的史书。法新社评论说,查韦斯赠书似有所指,这位以反美著称的领导人屡次指责美国在拉美地区奉行“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什么是帝国主义?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我们的教科书也说,帝国主义有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形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简言之

3、,“帝国主义是指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200年前的英国,正是为了维护大英帝国的贸易垄断地位和收益,与荷兰、法国及葡萄牙等第一次世界殖民地运动中的强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最终确立了英国的海上超级霸主,还有英镑的超级霸权地位,使之成为通行一百多年的硬通货,直到后来被美元取代。今天的美国,正是利用美元战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超级帝国。我们都知道,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特征的大量的商品输出的过程。这时候的殖民地特征是市场,是宗主国的原料供应者

4、和制成品的消费市场。一个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血淋淋的侵略占领史,总是被说得冠冕堂皇,正如殖民强盗们首次

5、进入美洲寻找金矿,是打着“使当地人皈依基督教的虔诚目的,为这一非神圣计划披上了神圣外衣”(亚当斯密)一样。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开始形成,出现大量的剩余资本和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就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们殖民掠夺新手段,使得亚、非、拉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欧美工业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其经济也成为欧美工业国所控制的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和附庸。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资本输出的帝国主义侵略远比商品输出的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亚洲各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处境更加悲惨。列强在商品输出的阶

6、段,面对外国的商品倾销,亚洲各国自身的经济还能维持,主要得益于两个条件:一是在生产上可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二是尽管关税已不自主,但还是能对外国进口产品征收一定的关税。现在列强进行了资本输出,直接在各国开办工厂,也就是利用你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其产品也不受关税阻碍了,再加上他们还获得了政治、经济特权,这样就控制了各国的经济命脉,使各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的压制。回顾中国近代殖民史,帝国主义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是如何进行资本输出的?最主要的就是政治性贷款和投资办厂,特别是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外国资本到中国,不是为中国经济输血的,而是为资本的投资收益服务的;也就

7、是说,是为了取得比其国内更大的投资收益的。不容否认,实践表明,外国投资确实能带来一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借钱总是要还的,而向外资的借款的偿还,一方面是货币偿还,从表面数字来讲,似乎并不吃亏,另一方面,却是隐性的实物偿还,包括劳动收入、土地租金、国家税收、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破坏,等等。还有人说,无非是外资占大头,我们赚点小头,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明显不公平的借贷,外资难道不会千方百计把这种不公平持续下去吗?如果能持续下去,最后是不是就会榨干你的经济成果?!这就是外资借贷的战略目的了。此时,美元就不是Dollar“刀落”了,而是“手起刀落”的美元刀了!于是借钱给你发展的背后就是外来资本千方百计控制、压榨

8、你的民族工业,妄图使这种剥削永远进行下去对比中国的近代史,似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殖民命运又在美元的“资本输出”中重演了!而且,这一次美元的“资本输出”是全球性质的,美元资本是在与之竞争的其他“资本”,尤其是欧元、日元的资本输出中处于垄断地位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001年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就自豪地使用“霸权”一词来描述美国的金融地位和结构优势。前面讲到,美元霸权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建立的。具体来说,就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功能不再以黄金为基础,而所有关键商品尤其是石油都是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发行的美元纸就意味着财物。按照商品生产的三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定义来说,资本脱离了劳动和土地,是形成不了

9、生产力,是不会生产出“物质商品”的。如今,资本或者说美元,一种要素就构成了商品,或者说货币,反制了土地、劳动和辅助资本。这颠覆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廖子文先生在其金融帝国一书中深刻地指出,美元霸权下的世界贸易和全球经济就变成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美国印刷美元纸币,其他国家生产以美元标价的商品。生产商品的投资资本来自美元,要清偿的外债也是美元,而且还得积攒美元储备以维持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稳定,否则就会遭到以美元为首的投机资本的攻击而导致本币崩溃。”一方面,美国向世界发行美元是向其他经济体征税(叫它铸币税也好,叫土地税或殖民税也好,总之是一种隐蔽剥削);一方面美元被用来向全世界收购实

10、体经济体(公司、弱国的公共福利部门)和关键商品。“帝国化”和“金融化”就是目前美国霸权的真实写照。于是,一个称作“金融服务”的新经济部门开始形成。金融服务业成为美国最大的“虚拟”经济部门。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先完成工业化的欧美国家,产业结构大变,进入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比重不断下降、以金融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不断上升的“后工业化社会”。现在美国GDP中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的比例已呈七三开之势。特别是金融业,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投入最大、集中了最多精英,已成为居于全球制高点的产业。美国金融业产值占GDP的份额早在1990年就超过了制造业,目前占到近14;金融业利润占美国企业利润总额的份额最高曾

11、达40。但是这种虚拟经济却反制着实体经济。听起来似乎有些让人吃惊。实际上,如果经济成熟、资产积累起来后,资产相对于收入,即存量相对于流量的比率也会理所当然地逐渐增大。当然,单从资产来说,它还分为实体资产和金融资产,但是“金融化”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金融技术,将实体资产置换为金融资产。以所谓的房地产投资信托为首,房地产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转化成金融商品。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就是“金融化”的一种。金融业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产生的经济效益只能算是分享了物质生产者所创造的财富价值。马克思早就评论过,由于信用体系和生产完全分离,和对工人的剥削完全分离,和利润通过销售商品给顾客的实现完全分离,其复杂性导致资本

12、主义者产生这样的幻觉“资本生出钱就像一棵梨树长出梨子一样”。随着金融业信用市场不断膨胀及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中的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游离出来,并与实体经济越来越疏远。话说回来,难道美国当时的决策者们就不知道这个星球上的经济规律是不能长期违背的吗?不是,他们在经济学领域的造诣绝不比世界其他地方的学者低,只是他们认识到了资本时代最有力的武器一个是拥有货币的控制权,再一个是拥有市场,两者相辅相成。第一次全球殖民地运动,争夺的就是市场!看看大英帝国的殖民史,就是一个市场垄断的历史。美国的国内消费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在国际贸易对各国的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美国的政治家们把自己巨大的国内

13、市场当做筹码,它向哪个国家开放,就能让那个国家的经济不是腾飞就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反过来,它要是向你关闭它的市场,你的经济就会出现困境。因此,不管是中国,还是欧盟,或是日本,美国只要提出国内贸易法案的“301特别条款”,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就是对美国让步。美国不过3亿人口,它不靠“寅吃卯粮”的“先进生活方式”,不靠巨额的财政赤字,不靠大量的举债,它哪来的“世界第一市场”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开始重视个人和家庭债务问题了,因为这关系到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纯洁。个人债务和企业的不良贷款,对银行来说,都是一样的坏账。这是题外话。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美国独一无二的优势,这使得美国

14、“胡萝卜和大棒”政策和经济制裁成了政治和外交的经济基础。资本输出,又有保证大量商品和剩余资本(美元标价的贸易盈余)回流的巨大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保证了美国的殖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这是一个叫做“美元经济学”的新课题,是传统教科书中没有的经济现象。美国有位著名学者亨廷顿写过一本书,叫全球秩序的重建与文明的冲突,他在书里面给美国政府出主意,出了十几条,其中有两条都强调了美国要占领全球金融制高点。占领金融制高点是美国国家大战略的基石,正是美国政府的有意默许和纵容,才激发了华尔街的为所欲为。大量高杠杆化的金融衍生产品以金融创新的名义扫荡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美国的金融霸权体系。事实上,这也催生了“金融殖

15、民主义”。讲完了“资本输出”,下面接着讲“劳动剥削”。二、政治家往往是经济学家思想的奴隶美国的劳动剥削创造财富的物质的生产是必须由三要素决定的:土地、劳动和资本。拥有土地,拥有劳动,拥有资本即意味着拥有财富,而不论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土地是当人们开始思考财富定义的时候就确定了的黑人生活在非洲,白人生活在欧洲,黄种人生活在亚洲。如何获取土地呢?战争掠夺,或者殖民地统治。土地是一国的,一国可以获取土地(大自然)馈赠的一切东西,包括矿产、渔业等。通过殖民,占领国(宗主国)一样可以获取殖民地生产的这些东西,包括征收土地税。如何获取劳动呢?就是强迫他国“劳动人民”为自己生产实物(财物),不管是殖民统治还是

16、“劳工”进口,这当然是比较野蛮和不人道的。高级一点的呢,就是“工资套利”,美其名曰“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结果就是生产同一商品哪国便宜就到哪国生产物质就是能直接或者间接满足人类欲望的东西,人分南北,地分南北,难道欲望也分南北?!为什么同一东西成本不一样呢?当笔者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差异已经形成了,这就是现实姑且认为是由大自然的多样性造成的。问题是,如果是公平的劳动力转移,这是好事;如果是生产一双耐克鞋,我挣2美元,你挣80美元,就明显的不公平。怎么办呢?唯有提高我国的工人工资,促成公平趋向。如何获取资本呢?以前是通过黄金白银等“硬通货”交换(贸易)获得。而美元形成霸权以后,更多地国与国之

17、间是通过美元获得资本。美元即资本,即财富。难怪美国不富都不行。但是美元的发行者并不满足,还要通过美元霸权攫取更多的东西。无疑,土地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生产什么?树木、农作物、鱼类等等,土地还生产更高价值的东西,就是黄金(还有其他矿产)和石油,现代语叫“资源”。最重要的资源显然是粮食(所有人的欲望,似乎不难得到)、黄金(可“欲”不可求),还有石油(一切工业的食粮原料)。美元最想得到的就是这三样东西。战争的、经济活动的、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人类一切活动都是围绕黄金、粮食和石油这三样东西展开拼搏的。美元刀掠夺的也是这三样东西,驱赶的也是这三架马车。如果要看美元本质,要看美元殖民主义战略,要看

18、美国殖民地战略,就要看清这一点。但是,“政治家往往是经济学家思想的奴隶”。可怕的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再要有“奴隶式思维”,那更是中国数目庞大的劳动者之不幸。为什么有这担忧?在中国发生的对生产三要素里面的“劳动”的争议证实笔者所言不虚。2007年和2008年的经济下滑是中国目前最热门的话题,背景之一是中国政府于2007年年底执行了新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无疑是中央决策部门看出了所谓“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工资套利和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人的盘剥和不公平,想改变中国这一现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而采取的无比正确的措施。其实,还应该马上出台取消资源类

19、粗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加收出口税,还有“环境税”之类的政策。想不到,经济观察报却赫然登着某位重量级“主流经济学家”的文章称,目前中国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错误出台,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危机;中国改革2009年第2期也发表某位“经济学家”的文章,认为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是(国家)对一些企业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措施,如2007年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制度变得非常僵化这些都是一种典型的误导大众的“奴隶式思维”。当时还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支持他们的观点,2008年10月,广东东莞的一家最大玩具厂合俊玩具厂倒闭,致使6000多名工人失业,也归绺于劳动合同法。而有记者认

20、为,合俊玩具厂倒闭的原因是: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企业资金链断裂以及国外需求萎缩。而且几千人的上市企业,地皮是租来的,没有职工宿舍、没有职工食堂、连续几个月拖欠职工工资。这样的企业倒闭,不是因为执行了新劳动合同法造成的。实际上,2007年通过的劳动合同法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呢?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一方面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已占到世界第三位,财政收入当年超过5万亿元;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约2亿多农民工生存条件难以改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各种保险大多数难以享受,工资待遇难以提高以我国纺织工业为例。中国的服装鞋帽肯定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出口量也是第

21、一。但在这个产业链上,我们只得到很少一点加工费。2004年中国向欧盟出口鞋子8.1亿双,平均单价只有2.69美元;同期我国从欧盟进口鞋数量虽然只有85万双,平均单价高达60美元左右。一双耐克“乔丹五型”运动鞋在美国的卖价是120美元以上,付给中国工人的工资不到1.5美元。一条零售价1800元的阿玛尼领带,中国加工企业连工带料交货价只有2.57.5美元。某法国名牌的90厘米方巾,巴黎商场零售价680欧元,我国企业下单价只有50元人民币。再以电子工业为例。这是我国多年来增长最迅猛的产业之一。据中国电子科工集团的统计数据,2006年IBM利润为94.2亿美元,索尼10.8亿美元,三星电子83亿美元,

22、而我国电子百强利润总共也只有28亿美元。我国企业生产的DVD机每台售价不到30美元,交给他人的专利费10美元,最终利润只有l美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波导2006年手机销量1375万台,销售额67.4亿元,净利润仅为3058.5万元,每台手机净利润仅为2元人民币;2006年国内彩电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3,其中70成本由外资掌控,行业全部赢利只有5亿美元。深圳一家生产PC机的老板做过计算,他们生产的电脑在美国的售价大概是1000美元,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要从中分得300美元,显示器、硬盘以及其他电子零件的生产商大约每家分得150美元,键盘生产商能得1520美元,零售商大概从中挣50美元,剩下的

23、3040美元就是中国的工厂主以及在流水线上辛劳的工人们的全部所得。劳动剥削还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在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下,掌握知识资产的国家很少消耗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但处在国际产业分工末端的国家就不一样了。目前我国已经有13的国土面积受到沙漠化和荒漠化的侵蚀,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侵蚀,绝大部分湖泊和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十多年前,太湖周围的百姓还可以捧起水来喝的,但今天已有75的水面呈现富营养化。对于我国来说,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世界工厂”之路是注定走不通的。中国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确实过于沉重。按照这些经济学家对劳动合同法的厌恶程度,可以看出,这些经济学家的思维

24、,就是奴隶式思维,即把最弱势的群体当做奴隶对待的一种思维方式。放大到国家层面,就是把中国永远作为经济发达国家的“打工仔”。最近还有经济学家建议将外汇储备和国企股票分给老百姓,这是俄罗斯“休克疗法”的翻版,其中还有大量主流媒体为他们造势。他们就像搞土地包产到户然后用股份合作自由流转掠夺土地一样,要用分股分国家财产的方式,全面掠夺国家财产,搞全面资本家私有制,最后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自由市场经济殖民中国,掠夺中国的财富。这是既得利益集团瓜分中国财富的理论准备和舆论预热,也是典型的奴隶式思维!本书提出,要解决中国长期的双顺差问题,提高工人工资和地租价格,取消外商优惠税率是必由之路,远比“操纵”人民币贬

25、值更重要。说了这么多劳动要素,接着回来说生产三要素里面的土地。说到土地,就要说美元,或者说美国的粮食战略了。三、苹果长在地上的故事美国的粮食垄断在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位上海妈妈叮嘱即将下乡的女儿,“在树上摘花生时小心点,别掉下来”。这当然是因为没有农村生活体验的一种误解,以为花生是长在树上的。无独有偶。我认识的一对美国华人夫妇,也曾经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秋天他们带小孩去摘苹果,结果孩子却以为苹果是长在地上的故事。美国因为人工很贵,好多水果来不及摘就烂掉。果园农场就兴起了一种休闲方式,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只要象征性地付点钱,就可以装满一车子拉回家。相信国外的许

26、多人都有这经历。故事说等他们赶到农场时,由于已是深秋,树上竞无苹果可摘苹果都瓜熟蒂落,在地上拣就可以了。本来想给孩子一点自然知识,没想到,孩子从此一直以为苹果是长在地上的!苹果长在地上,美国的怪事其实不怪。多数人并不清楚的是,美国不但是工业大国,也是世界农业大国,土地广袤,物产丰富。美国约有耕地30亿亩,人均可耕地10亩,而且美国每年约有13的土地处于休耕状态。美国用于种粮食的耕地面积只占美国耕地总面积的9.4,用于种植饲料作物的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5。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募的42.7,玉米产量占34.4,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玉米出口量占到世界总贸易量70,粮食占世界出口总量

27、的14,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的地位。欧洲也是粮食生产大国,每年也有部分土地休耕。你也许不知道,美国与欧洲、加拿大的最大的贸易摩擦就是来自粮食,欧洲人直到今天还要求美国政府取消对粮食的出口补贴;加拿大在美国要求进口木材的同时,也提出要搭配土豆和玉米销售。而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耕地面积约18亿亩,人均可耕地1.4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各届政府关注的焦点,因为粮食是中国立国之本啊。多年前美国人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就指出,当中国向全球市场求助时,它必将向控制了全球近一半粮食出口的美国求助,从而导致形成一种史无前例的地缘政治局面,即13亿中国消费者将

28、与美国人争粮。显然,控制粮食,就是控制中国的最好的办法。而美国人已经在中国的食用油原料大豆上成功实施了这一战略。中国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主产国家,中国种植油料的农民达两亿以上,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以上。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此后,美国大豆靠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生产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我国对大豆进口实行配额管理。普通关税税率为180,优惠税率为40,配额内税率是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当时的承诺,中国将取消对大麦、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棉花籽油的进口关税配额体制,大豆的进口更加水涨船高: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200

29、5年进口量达2659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3。美国先是大量补贴美国大豆产业,压低全球大豆价格。当中国农民承受不了大豆价格长期低迷,大量退出大豆种植,转种其他品种,中国大豆压榨业需要大量向美国进口大豆时,美国资本疯狂拉高全球大豆价格,中国压榨业只能在高位大量购入美国大豆。随后,美国大豆价格暴跌,中国压榨业大量破产,外国资本随之大量低价收购中国压榨业。今天,中国70以上大豆需要向美国进口,中国食用油压榨业80被外国资本控制。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靠着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限制,国产大豆还拥有国内豆制品加工行业,而在大豆油加工领域,已经将80的市场份额让位于进口大豆。有人说

30、,中国大豆对外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大豆被进口大豆打败、定价权旁落的历史。美国对世界粮食的垄断采取了另外一种“阳谋”。这就是玉米新能源陷阱。在世界能源紧张,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祭出了“生物能源”的妙招。2005年8月,布什政府推出新能源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22年,美国年产生物能源将达到360亿加仑;该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该法案实质是把拟出口的粮食,主要是玉米提炼为生物乙醇燃料。由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这一变化将对世界发生重大影响。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一种政策。美国已经建成114家乙醇提炼厂,还有80家工厂正

31、在建设中。2006年乙醇产量超过50亿加仑,比2005年增加了14,预计未来两年里可望新增60亿加仑的产能。美国能源署官员称,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玉米仍将是美国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美国的乙醇战略,美国玉米价格翻倍上扬,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而玉米在食品中应用广泛,也是重要的饲料,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必引发食品和牛奶、鸡蛋、奶酪、黄油、家禽、猪肉、牛肉的连锁反应。实际上,由于技术原因,玉米、秸秆等提炼生物乙醇经济上并不可行。虽然美国政府给每加仑乙醇提供51美分的补贴,现在美国的乙醇生产厂商仍处于赔本经营状态。例如比尔盖茨投资的太平洋乙醇公司在2007年第三季度净亏损590万美元。中国

32、也有上马生物乙醇项目的,笔者似乎没有听说有赢利的。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赔本赚吆喝”呢?三联生活周刊是这样分析的:布什政府从来对环境问题无动于衷,刚一上任便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却在石油价格步步上涨时推出了新能源法案,大张旗鼓地鼓励机器与人类争夺粮食,用玉米提炼乙醇,这背后一定藏着阴谋,一个借粮食垄断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阴谋。对此,美国的曾左韬博士就指出了美国针对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粮食战略,采用的就是2000年前我们先人管仲灭亡邻国的粮食战略,振聋发聩。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春秋时期,齐国本是一个海边的小国,姜太公初封时地不过方圆百里,而且很多是不适合粮食生长的盐碱地,粮食生产和人口都不多。齐国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东方的强国,与管仲的粮食战略有很大关系。遵照管仲的“阴谋”,齐国的国王率先穿一种叫绨(现在叫棉麻)面料的衣服,全国上行下效,齐国上至王公大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