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62KB ,
资源ID:261956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1956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2 人教实验版在线分享.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2 人教实验版在线分享.docx

1、高中历史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2 人教实验版在线分享总课题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题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1备课时间单元知识概要本单元贯穿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的统一大业。内容承上启下,讲述了在经历了近代屈辱历史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艰难探索的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应重点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曲折性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

2、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但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也有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以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指南,使香港

3、、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三项巨大成就;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教材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别向大家介绍了三项政治

4、制度的渊源和发展,对于我们加深对国情的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有积极的意义。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大部分同学对本课内容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现实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派参政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能力目标:通过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

5、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1、注重文史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2、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3、运用调查访问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外资源,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建议学生去

6、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通过本校少数民族学生景象访问调查,了解我们身边少数民族自治区划制度实施情况。4、借助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经验相结合。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各自的见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和视频播放,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2、通过对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

7、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2、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它们所具有的中国特色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讲授“结合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关

8、注新闻中十七大等时事政治;师准备powerpoint课件教学流程设计新课导入设计教与学札记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那么中国人民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呢?新中国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知识纲要设计教与学札记新中国成立前后,逐步建立了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怎样确立、发展的?【背景】1、军事准备: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组织准备:中共团

9、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过程】1、初步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代表、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3)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A、内容:a、规定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b、规定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B、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确立了

10、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了。(4)作用2、发展:职能演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

11、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归纳总结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确立和发展的?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3、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

12、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它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备选探究活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1、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主党派通过议会斗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失败。2、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战斗,在中共的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义的新中国。备选活动我国目前有哪些民主党派?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

13、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背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创立】一届人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2、内容:(1)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14、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备选活动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探索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抗

15、日民主根据地的参议会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探索。1940年,毛泽东已开始勾画革命胜利后新中国的政体形式,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即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当中,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时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各种原因,时机建立不起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逐步成熟。备选活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

16、大会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者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修改宪法制定法律等权力,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备选活动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议会制经济基础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阶级本质与人民民主专

17、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组织原则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按分权制衡的原则行使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的。议员对选民不负责任,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于领导核心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建立和完善的?【背景】1、中国是由56个

18、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人民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建立】(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自治区。(2)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5个。除内蒙古自治区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成立。除5个省级自治区外,全国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100多个自治县(旗),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含义】民族区域

19、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力。【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备选活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达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教师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

20、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本课小结】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

21、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板书设计巩固练习课后作业1、下列有关第一部的叙述错误的是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2、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1)人民民主(2)民主集中(3)社会主义(4)民主协商A.(1)(3)B.(2)(4)C.(2)(3)D.(1)(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D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

22、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6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A、1949年秋B、1954年秋C、1956年底D、1978年秋8、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A、发展统一战线B

23、、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C、改造民主党派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9.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与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的相同点不包括)A.有民主党派参加B.中共发挥积极作用C.体现民主协商的精神D.协议得到实行10.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改变了“共同纲领”关于国家性质的定义A.B.C.D.1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2.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B.195

24、3年C.1954年D.1956年13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A.民主改革B.土地改革C.民族区域自治D.改革开放1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一届人大的召开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15.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最早规定该制度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中华人

25、民共和国宪法16.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对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包括民族平等民族进步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A、B、C、D、1-5:BADAB6-10:BBDDC11-16:DCCDDA17、材料解析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

26、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