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忠豪教授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年会上的发言吴忠豪教授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吴忠豪教授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建构实践型的语文课程教学吴忠豪教授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2016年年会上的发言(2016年3月19日福州)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家都很关注“核心素养”这个主题词,教育部委托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牵头制定了一个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这样一个文件,高中课程标准在修订的时候,也引进了这个概念,提出了语文课程要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今天我主要围绕“实践”这个主题词,对建构实践型的语文课程教学发表自己粗
2、浅的观点。这三天时间听了那么多的课,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突破,一个是突破了“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的“魔障”。“魔障”这个词是崔峦老师2010年在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提出的,语文课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事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六年过去了,这道魔障逐渐地被逾越、被突破。二是以“板块式”课堂教学结构取代了逐段分析讲读课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两个突破在本次会议名师上课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的名师没有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无论是四位说课的老师,还是上课的名师,都很明确这堂课教什么,瞄准的都是本体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名师都没有采用逐段讲读
3、课文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板块式教学或是共同体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些名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方面走在了语文教学的前列。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这是崔峦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一个口号,怎么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创造性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语文课的重点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必须准确地把握住。现在的教学参考书给出的教学设计大量的还是在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语文本体教学内容的研究,发表在语文建设上,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这两个杂志也发表过我写的围绕本体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我想在座很多老师都看过这几篇文章。我提出“情感态度价值
4、观”等是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一科独担的教学内容,因此是“非本体教学内容”,语文围绕课文思想内容来分析讲解,来组织课堂教学,就会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社会课、科学课,就会异化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应该围绕本体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应该突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三天来我们这些名师在这一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薛法根老师上的谈礼貌,教学重点不是在分析讨论这篇议论文的思想内容,而是在教学生叙事说理这样一个写作方法,教学内容非常明确。林莘老师上的武松打虎这堂课,采用的是共同体学习的方式,这是很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佐藤学是教育家,他从教学论的角度推出了这样一种很有效果、很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
5、。但是从语文课程教学论的角度看,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教学内容,就是用共同体这种方法学什么。林莘老师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是非常明确的,具体指向“怎么写批注”,让学生通过共同体这么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学习怎么读课文,怎么写批注,目标非常明确。他不是教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而是用这篇课文来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听课后来找我,问我“像这样高水平的课,还有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对课不对人,对名师上的这些课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武松打虎这样的课怎么上得更好?现场观课老师统计这堂课有五次研讨,学生经历了五次共同体学习,这五次合作学习怎
6、么有效地层层推进,推进的线索似乎不是很明显,尽管就是提出的学习任务不同,但讨论的似乎都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这堂课学生是写批注了,但是开始写的批注和最后写的批注可能是同一个平面的,不一定有变化,也就是说不一定有真实的学习行为发生。这堂课的组织我有这样一个建议,应该围绕“怎么写批注”来组织推进各个教学环节。比如先让学生讨论描写武松打虎的这段文章,哪些地方值得批注,先自己找一找,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看哪些学生找的地方最值得写批注。接下来再第二次研讨,再读读文章,让每个学生练习写批注,先自己批注,然后共同体讨论批注怎么写好,他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写的,围绕这一点展开研究,然后再
7、全班交流,教师参与指导,这样的研究交流学生就能有提高,有真实的学习行为发生,这是第二环节。因为学生写过批注了,他有过实践了,再通过交流他就有会有很多收获体会,这时候老师再组织第三次共同体学习,接下去我们再读一段,这几段文章你怎么写批注,要写出比刚才更有水平的批注,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去交流研究批注怎么写好。如果按照这样一条线索来展开教学,就能够呈现出一个层层推进的教学组织过程,学生在这堂课就会学到怎么写好批注,就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听课时祖庆老师在插了一句话,他说吴老师还可以做这样一项工作,让林老师自己也写几条批注,或者把金圣叹的批注也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看经典的批注是怎么写的,让学生欣
8、赏一下,这样指导或许更有效。语文课上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品读文章,练习写批注。可是对“品读课文”这项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究竟有何价值,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往往不怎么清楚,也不一定去深入思考。因此品读课文往往局限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认识这些方面。学生品读后交流的大多是课文思想内容或人物性格情感方面的感悟体会,比如说“武松喝酒到底有没有醉,对他打虎有正能量还是负能量?”还有“武松到底怕不怕老虎?哪里看出武松也怕老虎的?”都是纠缠在内容方面的品读体会,当然这样的品读体会也需要。但是作为语文课程的阅读训练而言,语文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品读这篇文章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
9、句子的表达我是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精彩,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等等。语文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品味、高质量的品读,因此品读课文更应该指向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这样去引导,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质量,才会收获更多的语文营养。从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去品读课文,这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从三年级开始引导,一直到五、六年级,通过三至四年的坚持,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神圣职责,也是品词品句、品读课文的价值所在。第二我想谈谈语文课的“实践性”。“实践”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反复强调了三次,“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10、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则。”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人文性、工具性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但从教学这个方面看,从学生学习语文这方面看,我们似乎更应该强调的是语文的“实践性”,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无论是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都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当中获得的,或者说是习得的。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老师要“精讲多练”,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其实目标就是一个,就是语文课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进行
11、实践活动。可是这么多年来,语文课一直没有走出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样的误区,包括这三天的语文课堂里,也存在老师讲得多,老师过度发挥这样的课。多年的惯性积重难返,要扭转这个局面确实很难。但是忽略语文实践性这种状况必须扭转,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将永远低效,语文改革永远找不到出路。三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说过“十年时间两千七百多个课时,本国语言不过关”,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老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在语文课上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太少了。我们的语文课效率不高,问题就出在老师讲得太多了,这不适合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所以现在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这个重要的课程特点,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包括当下不少从事课程理
12、论研究的工作者,真正能够深刻认识领会的其实并不很多。所以针对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强调学生的实践性怎么都不过分。因为孩子学阅读学写作,主要是在实践中学习的,不是听老师讲的。叶老说过,“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二靠实践,语文教学绝不能无视母语学习这样子规律性,否则就碰壁,语文课本当中某些学科知识之所以不管用,就因为这些知识并不反映母语学习的实践需要”。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语文是技能,和打乒乓,学游泳没本质上的区别。怎么学习游泳呀?你在课堂里教学生怎么换气,手怎么划,脚怎么蹬,讲得再多管什么用啊!你得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啊,到水里面才能学会游泳。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要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语文教
13、学”,这句话固然不错,但要补充一句,“以策略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而且我以为“实践”比“策略”更重要。台湾的李玉贵老师,今天在临走之前特意坐到我身边,听取我对她上的这堂课提出意见和建议。很抱歉她的课我只听了个开头。我说我只能对台湾老师在大陆上的几堂课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我听过台湾赵镜中老师上的太阳,他教的是说明文怎么读,还听过台湾老师在南京上的一堂课,他教的是“预测”这样一个阅读策略。这次李玉贵老师上的这堂课重点也是教阅读的方法。我的总体印象是台湾语文课着重在教阅读的方法策略。我说指导阅读的方法策略这个思路没错,但是对小学生而言,阅读实践可能更加重要。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指导阅读方法策
14、略,两者相比我认为实践更加重要。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实践经验积累以后再去教他策略,这时学生更能够接受。如果学生阅读经验很少,老师教的阅读策略即使很有用,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最需要的是增加阅读实践经验。就像面对一个不会投篮的人,投十个难得中一个,你去指导他投篮的方法策略,怎么提高投篮命中率,手什么姿势,脚什么姿势,怎么调整呼吸,就能投10个中8个,甚至达到90%或以上。你跟不会投篮的人去讲这些道理是没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练习投篮,自己去实践。我们的孩子其实也是处于一种原始阅读经验的积累阶段,阅读实践越丰富,经验堆积得越多,那么阅读方法规律就像
15、才越有效。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误以为方法规律指导是第一位的,要先理解再实践。其实这是错的,小学生学习阅读,是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从阅读不熟练到熟练,从阅读儿童读物到阅读成人读物,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当他阅读时碰到障碍,遇到瓶颈时你适当地去指导些规律,教他一些方法,这样的指导会更加有效,而且时间很节约。对儿童来说,阅读实践比规律指导更重要,当然我不否定规律指导。心理语言学提出了语言学习的两类方法,第一类就是用听说的方法,强调语言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语言;第二类是以认知教学法为中心,认知心理学派强调的是理解是运用的基础。学习语言知识也要先能
16、理解,再去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认知教学法指导语言学习的三阶段:第一阶段理解,以老师讲为主,占四分之一教学时间;第二阶段通过运用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掌握这个概念,占百分之五十教学时间;第三阶段是综合运用,占四分之一教学时间。大家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认知教学法虽然强调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认为不理解就不会运用,但还是把主要教学时间放在学生的实践运用上,理解只占四分之一,实践运用占整个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现代语文教学把大量时间放在方法策略的理解上,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因此教学效率不高就在所难免。我们来讨论张祖庆老师语言的魔力这堂课。这堂课应该说上出了很高的水平,他最后设计的写老板讨债的一段话非常好。前面反
17、复朗读体会老板喋喋不休说的一大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怎么描写人物的语言,怎么写出老板语言的喋喋不休,通过比较分析后人反复朗读,再现老板当时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对怎么描写人物语言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最后再要求学生说出老板讨债时的一段话。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完成有两大难点,第一个是老板讨债时会说什么,要想出讨债的理由,这个很难,所以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第二个难点是这些理由怎么说清楚,要说的振振有词,要把理由说充分。因为时间不够了,这堂课对这个难点没有充分展开指导。这个课例我们重点讨论两个问题。第一是“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重点取舍,这堂课重点指导“说什么”,我认为重点选择不当,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怎么把理由说
18、充分上,这才是训练表达运用。其实要想出讨债的理由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有关,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要说出讨债的理由难度很高,所以可以由教师直接给他,或者让同学凑一下,不必花太多时间;重点放在把理由说清楚,有说服力,这是表达。小学阶段最容易接受的是什么,是语言表达,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表达能力和习惯培养是这阶段学生的优势。讨论第二个问题是这段话是说出来还是写出来。因为时间不够了,张老师把原来设计的书面表达改成口头表达。其实口头表达只有个别学生在练习表达,很难落实到每个同学。这里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静思考,把表达的理由写出来,看谁的理由能够写得充分。然后再来交流这个理由你是这样
19、写的,他是这样写的,哪个写得充分,还有什么更充分的写法。讨论交流后再做修改,你这个理由怎么写得更好,或者换一个理由再写一段话。学生第一次写的是原有水平,通过交流和老师指导再写出来的是这节课得到的进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现在语文课上教师把大量时间放在方法的理解上,其实应该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的实践运用上。所以今天和法根老师聊他的教案,我说你前面部分千万要再压缩,把重点放在后面的表达实践和点评上,所以他这堂课学生表达实践和讲评修改时间占了整堂课的一半以上。其实对孩子来说,他实践运用以后,你再去点评一些方法规律更加有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自觉、深入、具体地理解老师所教的方法。先实践,再交流点评,然
20、后修改,这样学生提高就快了。第三,我想谈的是“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难点。我们的中国语文课程在课程设计上有一个结构上的失衡,我们将四分之三的教学时间用于阅读,用于表达的时间不足四分之一。其实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来说,难点在表达,重点也是表达。所以国外母语课程在教学时间分配上都是朝表达倾斜,母语课阅读和表达时间是阅读、表达各一半,日本国语课60%时间是用于表达,包括阅读课文里都有表达练习。李玉贵老师跟我说,台湾的语文课有课外阅读这条线作为支持,非常强调读书实践,台湾阅读课里的方法策略指导是由大量的阅读实践作为支持的。我们的语文课将大量时间放在阅读上,这样的课程设计难以支持学生表达能力过关。所以语
21、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练习表达,挤出时间放在学生的表达训练上。这一次名师上的阅读课里,非常突出学生的表达训练,法根的课,上海谢江峰上的尊严,蒋军晶的绘本阅读,祖庆的语言的魔力,都安排了学生表达训练,我觉得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值得提倡。蒋军晶上的绘本阅读是读写结合课。先让学生观看投影,了解绘本内容;再看投影写一幅画面,画面上画着一条路、一只狗,研究这幅画怎么写,读读蒋老师班级的同学怎么写这幅画;然后出示五幅图,让学生选出其中的一幅写话;最后逐幅点评学生写的五幅画。这堂课展现出名师的教学风采。听课老师都非常佩服。我觉得这堂课确实不错,但是有没有提高的空间?有。我事后与蒋军晶说了两个问题。第
22、一个问题是前半段看投影了解绘本内容,讨论画面内容可以写什么,花了将近一半教学时间,大概是半个小时以上;后半段学生真正练习写的时间是半小时,包括交流点评。我说你前面部分还可以压缩。绘本内容很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出示的这幅画可以写什么,写动作、神态、样子等都是老生常谈,意义不大,无须多讨论,这样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后面的写话上。第二个问题是这堂课教师对学生写的五幅图分别作了评讲,评讲时间超过学生写话时间,教师评讲深入到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到位,在评讲形式上也采用了非常新颖的方法,所以听课老师都被你的评讲方法迷惑了。其实这个环节设计是有问题的,因为学生交流写话都是原有写作水平,是已有发展区,这个班学生
23、写作水平很高,但这不是你老师的功劳,而是他们原来老师教的好,所以写得这么好。你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如何学生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一步,这才是你的本事,你的作用。这怎么体现呢?我说你点评交流五幅图太多了,交流一幅、两幅图足够了。就一组或两组学生交流,交流完了你要做一件事,就是点评交流的文章中哪句话震到你了,哪句话让你心服口服了,让学生来评他这句话为什么写得好。通过潜心的比较,去深入认识表达好的学生比我好在哪里。接下去再应该有一个后续练习,跳出剩下的三幅画再写一幅,你要写出比他好的句子。这样学生就会动脑筋了,如果再交流的时候学生能够写出比第一次更精彩的句子,那是你的本事啦,因为学生有进步、有提高了。我们的语
24、文课要挤出时间让学生表达,老师要做学生语言发展的促进者。第四,我想谈的是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语文语文教师共同的愿望,这几年大家一直在追求高效课堂。怎么评价一堂课的效率,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过评价一堂课效率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学会什么比老师教什么更重要。教师教得再多,学生如果没有学会,那就是白搭。如何增强教师的效率意识,就是看投入和产出,就像买东西一样看性价比。语文教学效率也是看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投入时间越少,产出越大就越是有效。评价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的进步,学生行为的变化,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用最少的时间达到学生行为变化的最大化。语文教师的教学设
25、计,就是要从这样两个方面去思考;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教学效率,也要从这样两个方面去评价。 我们用这两个指标来评价阅读指导课100条裙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理解是“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课外读这本书”。这样一个目标老师应该用多长教学时间可以完成,如果你用一节课40分钟,他用20分钟完成,我仅用10分钟就能完成,哪一个最有效,当然是用10分钟的。如果我用最少的时间让百分之九十甚至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去读这本书,那么我的目标就达到了。所以我觉得这堂课教师用真正一节课时间让学生逐段去预测这本书的内容,最后提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从现场效果看学生读书兴趣确实被激发起来,但是用一节课时间有些得不偿失,甚至有点
26、奢侈。一位教师听了我对这堂课的意见后问我:如果按你说的上十分钟,那么这堂课其他时间干嘛?我说公开课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内容啊,不能因为公开课就把十分钟的内容硬拖长到四十分钟吧!如果要上四十分钟的话可以这样设计:教师推荐不是一本书,而是推荐二、三本书,十分钟、十五分钟够了;接下来让学生讨论一下哪本书你最感兴趣?为什么会感兴趣,是这本书情节内容好,还是老师推荐得好?然后再以学习共同体方式相互推荐好书,再由共同体推荐一个同学全班交流,推荐完了评点一下那个同学推荐的书你最感兴趣,哪个同学推荐得最好,大家点评一下。这样的课既是推荐图书,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又是口语交际练习,事半功倍,一箭双雕。我认
27、为像这样的图书推荐课每个学期至少应该上两节,开学初一节,推荐五到十本书;下半学期再上一节。这样学生就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了,这样的课效率一定很高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是选好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一是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是“质”;一个是选择多少教学内容,这是“量”的问题。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不在老师教了多少内容,而在学生学会什么。祖庆老师这堂课教了两个内容:一是小说的阅读方法,怎么读小说,要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要抓住关键情节;二是让学生体会马克吐温的语言表达特点,然后写一段话。这堂课老师上得很累,结果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没有时间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想教的内容多了些,容量太
28、大了。其实后面写话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写话才能真正体会如何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喋喋不休的特点。可是这个环节没有时间具体落实了。所以我建议二选一,教师要敢于舍弃。舍去哪一个,我认为将如何阅读小说舍去,就抓好一个喋喋不休,让学生写一段话,然后再交流评点,再修改。这样学生这堂课的收获应该说是大大的了。这个教学内容的难度其实已经足够一节课的教学容量了。如果选择小说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指导完如何阅读小说以后,再让学生回顾总结小说怎么阅读,接下去老师们做什么,让学生实践啊,再让学生读一两篇小说,尝试运用小说的阅读方法。小学阶段这样一个内容最多教一次,教两次不得了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师不能满足于教过,应该追求的是学生“学会”。老师教过了学生不一定会,学生练过,实践了以后才能真正学会。刚才法根老师课上有一个统计,第一次写一段话学生说理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