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43.06KB ,
资源ID:261003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1003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谏逐客书与妻书》注释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谏逐客书与妻书》注释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docx

1、谏逐客书与妻书注释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古文注释、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第11课目录:1、谏逐客书/李斯2、与妻书/林觉民1、谏逐客书/李斯【部编版必修下册】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选自 (中华书局2014年版)。李斯(?一前208), 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赢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缪公】 。【西取由余于戎】 。戎, 。【东得百里奚于宛】 。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迎蹇叔于宋】

2、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来, 。【并】 。【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 。商鞅,公孙氏,名献,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殷盛】 。【乐用】 。【获楚、魏之师】 。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举】 。【治强】 。治, 。【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

3、,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拔三川之地】 。拔, 。三川之地, 。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上郡】原为魏郡,在今陕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让给秦。【汉中】原为楚地,在汉水中游一带,前312年被秦攻取。【包九夷】 。包, 。九夷, 。【制鄢、郢】 。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郢,楚国都城,

4、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东据成皋之险】 。成皋,原为韩邑,在今河南荥阳,地势险要,前249年被秦攻取。【散六国之从】 。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 。【施】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回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宜太后擅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西),称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将

5、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故称华阳君。【公室】 。【杜私门】 。杜, 。私门, 。【向使】 。【昆山】 。【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明月】宝珠名。【服太阿之剑】 。服, 。太阿,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纤离】 。【建翠风之旗】 。建, 。【灵鼍】即杨子鳄,古人认为有灵性,皮可蒙鼓。【犀象之器】 。【玩好】 。【駃騠】骏马名。【西蜀丹青】 。丹, 。青, 。【下陈】 。【宛珠】 。【傅玑之珥】 。傅, 。玑, 。【阿缟 】 。【随俗雅化】 。【佳冶】 。【击瓮叩缶】 。这是秦国的风俗。瓮,

6、用来汲水的陶器,口小而腹大。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搏髀】 。搏, 。髀, 。【郑卫桑间】指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桑间,原是卫国濮水边的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南,相传卫国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欢会歌唱。【昭虞武象】都是传说中的古乐名,这里泛指古乐。昭,即韶,传说中舜时的乐曲。【适观】 。【人民】和下文的“众庶”, 。【择】 。【就】 。【却】 。【充】 。【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 。【黔首】 。黔, 。【资】 。【业】 。【藉寇兵而赍盗粮】 。藉, 。赍, 。二、选择题:1、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

7、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不包括的是( ) A、秦穆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劳苦而功高如此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C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5、

8、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 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7、李斯在 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9、排比 B、对偶 C、比喻 D、类比 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闻吏议逐客 逐客:驱逐在秦做官任事的非秦国籍人。B惠王用张仪之计 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C遂散六国之从 从: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D昔穆公求士 穆公: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错B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C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抛弃D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给予,送给10、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命令的根本原因是( )A.排比,对偶连篇,行文气势充沛。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C.反复运用正反

10、对比,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D.切中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面秦无强大之名也/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

11、四君却客面不内/疏士面不用/是使国无高利之实/面秦无强大之名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认为,从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看来,客卿并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赶走客卿,而加多敌国的力量。、下列各句中表述

12、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各国的人士对秦国所做的巨大贡献。B张仪替秦孝公制定连衡之计离散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合从策略。C文中提到的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都不是秦国人。D文中“太山不让”两句借比喻劝秦王不要驱逐客卿。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

13、、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

14、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

15、地。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

16、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

17、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

18、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

19、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接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为推重。羊祜为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选自史记李斯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版)。李斯(?一前208),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

20、赢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缪公】即秦稳公。【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东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

21、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来,招致、招揽。【并】兼并,吞并。【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商鞅,公孙氏,名献,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殷盛】殷实,富裕。【乐用】乐于为用。【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举】攻克,占领。【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

22、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拔三川之地】攻取三川之地。拔,攻取。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上郡】原为魏郡,在今陕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让给秦。【汉中】原为楚地,在汉水中游一带,前312年被秦攻取。【包九夷】吞并九夷之地。包,吞并、囊括。九夷,这里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制

23、鄢、郢】控制楚国鄢、郢之地。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东据成皋之险】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成皋,原为韩邑,在今河南荥阳,地势险要,前249年被秦攻取。【散六国之从】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同“纵”。【施】延续。【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回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宜太后擅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西),

24、称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故称华阳君。【公室】王室。【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杜,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向使】假使。【昆山】昆仑山,古代以出产美玉而闻名。【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明月】宝珠名。【服太阿之剑】佩带太阿剑。服,佩带。太阿,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纤离】骏马名。【建翠风之旗】树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建,树立。【灵鼍】即杨子鳄,

25、古人认为有灵性,皮可蒙鼓。【犀象之器】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玩好】供玩赏的宝物。【駃騠】骏马名。【西蜀丹青】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臛,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宛珠】宛地出产的宝珠。【傅玑之珥】镇嵌着珠子的耳饰。傅,附着、加上。玑,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珠子。【阿缟 】古代齐国东阿所产的细绢。【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佳冶】娇美妖冶。【击瓮叩缶】敲击瓮、缶奏乐。这是秦国的风俗。瓮,用来汲水的陶器,口小而腹大。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搏髀】唱歌时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搏,击打、拍打。髀,大腿。【郑卫桑间】指郑国、卫

26、国一带的乐曲。桑间,原是卫国濮水边的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南,相传卫国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欢会歌唱。【昭虞武象】都是传说中的古乐名,这里泛指古乐。昭,即韶,传说中舜时的乐曲。【适观】适于观听。【人民】和下文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择】同“释”,舍弃。【就】成就。【却】推辞,拒绝。【充】丰裕,繁盛。【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资】资助,供给。【业】使成就霸业。【藉寇兵而赍盗粮】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送给、付与。二、选择题:1

27、、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D【解析】文章开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意思是: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单刀直入,点出了中心论点。比较几个选项,D项表述最恰当。2、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不包括的是( ) A、秦穆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王 C【解析】C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招揽人才的事例,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28、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劳苦而功高如此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C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 【解析】A.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文:贤士中不出生在秦国,但对秦愿意效忠的很多。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文:像这样忧劳辛苦功劳很高。B.以,连词,表目的。译文:如今却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以,连词,表目的。译文: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C.乎,介词,相当于“于”。译文: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乎,介词,相当于“于”。译文: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D.乃,转折副词,竟然,却。译文:如今却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乃,转折副词,

29、竟然,却。译文: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4、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D 【解析】前三项中的内容都是说理的艺术,对说服秦王起到的辅助作用;最后一项“切中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才是说服秦王的根本原因。5、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D 【解析】结合李斯的谏逐客书可知:本文的主旨

30、在于劝阻秦王逐客,劝谏时铺陈秦王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把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与用物方面为我所用的态度形成对比,并抓住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指陈利弊。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 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C【解析】 7、李斯在 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 B、对偶 C、比喻 D、类比 B【解析】 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闻吏议逐客 逐客:驱逐在秦做官任事的非秦国籍人。B惠王用张仪之计 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C遂散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