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11.29KB ,
资源ID:260769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0769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后张法预应力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施工方法的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后张法预应力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施工方法的研究.docx

1、后张法预应力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施工方法的研究后张法预应力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施工方法的研究周辉(中建三局第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武汉430040)摘要: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张拉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目前工程中基本采用两种张拉方式,即先张法和后张法。本文结合武咸公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实践,通过现场实验分析以及ANSYS有限元建模的方法,对后张法预应力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的施工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作为类似施工时选择最佳施工方法的借鉴参考。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液压千斤顶真空压浆有限元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桥梁建设呈蓬勃发展趋势。在全国各地,各类铁路桥、

2、公路桥、立交桥等如雨后春笋兴起,并且出现了许多大跨度和超跨度的桥梁。在大部分桥梁建设工程项目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它在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抗震、抗裂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改善构件受力性能和扩大钢筋使用范围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桥梁的安全行以及使用年限。目前,工程中大量采用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而后张法在施工时又分为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两者在材料、设备、人工的使用量,以及施工方法和管理水平等要求上都有所不同。在实际的施工中,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法,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增大企业效益的重要保证。

3、2、预应力现场施工的实验统计与分析武咸公路改造工程是沿原武咸公路道路中线建设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城市高架桥,为三箱室大跨度箱梁结构,共计57联,除少数为钢箱梁外,其它全部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由此可见预应力工程对于本工程的总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混凝土箱梁的顶板横向预应力张拉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找出预应力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两者间哪个更适合工程实际情况。2.1 张拉实验组织与策划本实验以L23联的A节段和B节段的顶板横向束为研究对象,其中A节段设计为一端张拉,B节段根据设计变更为两端张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工成本、工程进度、施工效果。实验中,我们在A节段随机抽取20束顶板横向钢绞束,在B节段也随

4、机抽取20束顶板横向钢绞束,A、B两节段的两个实验段同时开始实验。为保证实验的同步性、连续性、和精确性,在实验开始前,机电管理人员要对两个试验段的机器设备以及接线用电做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机器和用电故障导致实验中断。并且请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防护进行仔细排查,确保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规范。由于预应力张拉属于特种作业,张拉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操作,张拉工人必须系好安全带,千斤顶正后方必须竖放2-3块厚木板,周围1平方米范围内严禁站人,张拉过程中必须有安全员全程监控。实验开始前,工作人员将两个实验小组所需的实验机械材料用量,以及人员配置做了详细统计,统计情况如下表1和

5、表2。表1 机械材料用量统计 机械材 料油泵车 (辆) 千斤顶 (台) 三孔锚环 (个) 喇叭口 (个) 夹片 (个) 一端张 拉 1 1 20 20 60 两端张 拉 2 2 40 40 120 表1为机械材料的用量统计,两端张拉所需的机械材料用量为一端张拉的一倍。 表2 施工人员配置统计 人力配 置 张拉工管理人员质检员安全员一端张 拉 3 1 1 1 两端张 拉 6 2 2 2 表2为施工人员配置统计表,两端张拉在各个上所需的人力为一端张拉的一倍。 待各方面准备就绪后,两个实验小组和实验策划人员核对手表时间,实验正式开始。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两个实验小组完成张拉所需

6、时间进行了统计,我们以5束为一个结点,统计情况如下: 表3 钢绞束各节点张拉所需时间统计 张拉所需时 间 1束(min)5束(min)10束(min)15束(min)20束(min)一端张拉10 55 120 180 220 两端张拉13 78 170 235 310 很显然,通过表3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出,不管在哪个结点,一端张拉比两端张拉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都要短,完成所有20束钢绞束的张拉,前者比后者所需时间要少90分钟。 张拉的效果一般是通过伸长量来衡量的,为此我们在两个实验小组各随机抽取了10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张拉数据如下表4和表5。 表4 一端张拉数据 钢束编 号拉力100% 时伸长量

7、 (mm) 实际伸长 量(mm) 理论伸长 量(mm) 偏差 值(%) 1 175 170 180 -5.56 2 179 176 180 -2.22 3 177 170 180 -5.56 4 173 170 180 -5.56 5 172 171 180 -5.00 6 176 176 180 -2.22 7 177 171 180 -5.00 8 173 169 180 -6.00 9 171 171 180 -5.00 10 171 171 180 -5.00 由表4可以看出,一端张拉实际测量的伸长量都要小于理论伸长量,绝大部分伸长量都在170-176mm这个区间段内,并且所有实际伸长

8、量与理论伸长量之间的偏差值都大于-6.00%,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6% 6%这个区间段,符合设计要求。 表5 两端张拉数据 钢束编 号左端拉力100% 时伸长量(mm) 右端拉力100% 时伸长量(mm) 实际伸长 量(mm) 理论伸长 量 (mm) 偏差 值 (%) 1 100 95 185 180 2.78 2 96 100 185 180 2.78 3 115 8 4 186 180 3.33 4 91 107 188 180 4.44 5 102 102 184 180 2.22 6 93 101 181 180 0.56 7 110 86 187 180 3.89 8 107 89 1

9、89 180 5.00 9 119 88 185 180 2.78 10 124 82 185 180 2.78 由表5可以看出,两端张拉实际测量的伸长量都要大于理论伸长量,实测伸长量都在180-188mm这个区间段内,并且所有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之间的偏差值都小于6.00%,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6% 6%这个区间段,符合设计要求。 比较表4和表5,我们不难发现,两端张拉的效果还是要略好于一端张拉,但是总得的来说两者间差不多,一般不超过15mm,占理论伸长值的8.33%,小于 设计上限规定的12%,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可见无论是一端张拉还是两端张拉,都符合设计以及工程实际要求。在工程实际中,

10、当采用一端张拉时,为了达到两端张拉的效果,往往在设计规范要求范围内,采用超张拉的手段。由此可见,在工程中无论采用一端张拉还是两端张拉,都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两者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作用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根据现场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状况统计发现,两端张拉的20 根波纹管注浆全部通畅,而一端张拉的20根波纹管中发现有一根冒浆情况不理想,冒浆量小,且冒浆速度慢。其原因是工人在封口时一时疏忽,发泡剂用量过多,部分堵塞岀浆管,从而导致岀浆不畅。由此可见,一端张拉对前期准备工作的要求比两端张拉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 2.3 实验结论 一端张拉在机械材料用量,施工人员配置,以及完成同等工作量所需

11、时间上都要少于两端张拉。由此可见,从施工成本和工程进度这两方面考虑,采用一端张拉要比两端张拉有优势。在张拉效果上,两端张拉要略好于一端张拉,但在实际工程实际中通过超张拉的办法,可以使两者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作用效果达到一致。另外,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一端张拉对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要比两端张拉要高,如果这两个方面的到保障,一端张拉后期注浆施工进度要快于两端张拉。所以,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一端张拉的施工方法要优于两端张拉的施工方法。 3、ANSYS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由于施工现场实验技术条件所限,我们无法得知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后钢筋混凝土内部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因此也就无法从更深层次比较两者的优劣。为

12、此,我们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通过仿真模拟,得到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后钢筋混凝土的受力与变形状况。 3.1 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 在模拟中我们取钢筋混凝土箱梁面板的一小部分长方体为研究对象建立简化了的有限元模型,该长方体的长度为2.0m, 宽1.0m,高0.1m,空心圆柱半径0.03m。 (1)材料性能设定 混泥土弹性模量E=34500MPa,泊松比=0.2,单轴抗拉强度Ft=3.1125MPa,裂缝张开传递系数0.35,裂缝闭合传递系数1;钢筋为双线性随动硬化材料,弹性模量E=200000MPa,泊松比=0.25,屈服强度0.2=360MPa,硬化斜率为20000,配筋率为0.01,沿

13、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放置钢筋。 (2)有限元模型 基于模型结构简单,建模时采用全模型自顶向下的建模方法,模拟时,对板块模型采用专门为混泥土、岩土等抗压能力远大于抗拉能力的非均匀材料开发的单元SOLID65;SOLID65是在三维8节点等单元SOLID45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混泥土的性能参数和组合式模型,可以模拟混泥土中的加强钢筋以及材料的拉裂和压溃问题,所以适合本文所要分析的问题。对刚性垫片,选择SOLID45单元对其分析。 对实体模型划分网格时,采用映射和扫略相结合的方法划分为规则而紧密的六面体单元网格,以尽量减少四面体单元的使用,从而避免严重的应力集中,开裂越早。 图1 分析模型图 (3)边

14、界条件及求解方法 两端张拉时,在两端的两个长方形环面上均施加45MPa的均布载荷;一端张拉时,在张拉端长方形环面上施加45MPa的均布载荷,锚固端则在管道内长方形面上施加Y方向的位移约束,并施加45MPa的均布载荷。本文分析为对混泥土的非线性分析,为了使分析结果能有较好的精度且能达到正常收敛,所以在实际加载过程分为多个载荷步缓慢求解,求解过程中需打开大变形效应。 3.2 模拟结果与分析 (1)等效应力云图 图2 两端张拉应力云图图3 一端张拉应力云图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一端张拉的最大应力为39.909MPa,两端张拉为39.471MPa,两者应力值相差0.438MPa,这个差值很小,在工程

15、实际中这么小的差值是可以忽略的。由此可见,无论是一端张拉还是两端张拉,其内部混凝土的应力状况基本一致。 温馨推荐您可前往XX文库小程序享受更优阅读体验 不去了立即体验(2)应变云图 图4两端张拉应变云图图5 一端张拉应变云图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在千斤顶张拉端,一端张拉的最大应变为0.001168,两端张拉最大应变为0.001155,一端张拉的应变较之两端张拉要稍稍大一些,两者仅仅相差0.000013;而在一端张拉的锚固端,最大应变为0.001132,比两端张拉要小0.000023;因此两端张拉两边应变值加起来要比一端张拉两端应变值加起来要大0.00001,相差很小。这说明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

16、作用在钢筋混凝土上,其内部产生的应变情况基本相同。同时,两者应变值这个差距,这也和实验张拉数据相对应,很好的解释两端张拉的实测伸长量为什么要比一端张拉要稍稍大一点的原因。 (3)积分点开裂状态(状态可为压碎、裂纹张开或是裂纹闭合) 图6 两端张拉开裂状态图7 一端张拉开裂状态 图6和图7中,数值显示条中,最小2表示各个方向上裂纹张开、最大16-表示各方向上裂纹闭合(如果有1,则1表示三个方向上都压碎)。从图6和图7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其积分点开裂状态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两者的作用下,混凝土的裂纹发展趋势以及可能的破坏位置都是一样的。 3.2 模拟结论 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

17、可以的到预应力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钢筋混凝土内任一点的应力和应变状况。从应力和应变云图我们可以看出,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对混凝土的作用效果基本上差不多。同时,通过应力云图可以验证两端张拉的实测伸长量应该略大于一端张拉。 4、全文总结 1)通过后张法预应力实验组织策划,我们发现一端张拉在施工成本要比两端张拉要小得多;在工程进度方面,一端张拉也要快于两端张拉。 2)通过对预应力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在伸长量上相差不大,两端张拉要略大于一端张拉,在工程实际中,两者差别不大。 3)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进行模拟,得到混凝土内部应力和应变云图,发现两端张拉和一端张拉对混凝土的作用效果基本上一样。 5、参考文献 1 王寿华,等.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苏志英.后张法预制铁路箱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34 (32):214-215. 3 王长江,黄河大桥48m箱梁段预制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 学报,2008(9):110-114. 4 傅温,张玉明,王宏彬.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中国民航出版社,1996。 5 李围,等. ANSYS土木工程应用实例.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