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28MB ,
资源ID:260478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0478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机械加工精度.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机械加工精度.docx

1、机械加工精度第七章 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机械加工精度的根本概念 2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课时分配:1、4,各0.5学时,2、 3,各1.5学时重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难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随着机器速度、负载的增高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对机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机器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也越显得重要。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多数也是加工精度问题。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是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掌握其变化的根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误差与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2、以保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根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7.1机械加工精度概述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见P194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 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2 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3 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2、获得加工精度的

3、方法:1 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到达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2 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外表的尺寸。3 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外表尺寸的方法。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上下。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4、 误差的敏感方向: 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 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二、加工经济精

4、度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能到达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适宜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本钱。加工误差与加工本钱C成反比关系。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三、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见P194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

5、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合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四、原始误差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中但凡能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1、加工前的误差原理误差、调整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2、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3、加工后的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

6、及、测量误差等。7.2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一 加工原理误差: 定义:由于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所产生的加工误差,为加工原理误差。1 采用近似的刀具轮廓形状: 例如:模数铣刀铣齿轮。 2 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 例如:车削蜗杆时,由于蜗杆螺距Pg=m,而=3.1415926,是无理数,所以螺距值只能用近似值代替。因而,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螺旋轨迹是近似的加工运动。二 机床调整误差:机床调整:是指使刀具的切削刃与定位基准保持正确位置的过程。1 进给机构的调整误差:主要指进刀位置误差;2 定位元件的位置误差:使工件与机床之间的位置不正确,而产生误差;3 模板或样板的制造误差:使对刀不准确。三 装

7、夹误差:定义:工件在装夹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为装夹误差。 装夹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 。定位误差是指一批工件采用调整法加工时因定位不正确而引起的尺寸或位置的最大变动量。定位误差由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造成。1、基准不重合误差 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某一外表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外表加工后的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一般情况下,工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重合。在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须选择工件上假设干几何要素作为加工或测量时的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如果所选用的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就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

8、定位基准相对于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基准不重合误差分析例如图示零件,设e面已加工好,今在铣床上用调整法加工f面和g面。在加工f面时假设选e面为定位基准,那么f面的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都是e面,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尺寸A的制造公差为TA。加工g面时,定位基准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方案,一种方案方案加工时选用f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尺寸B的制造公差为TB;但这种定位方式的夹具结构复杂,夹紧力的作用方向与铣削力方向相反,不够合理,操作也不方便。另一种方案方案是选用e面作为定位基准来加工g面,此时,工序尺寸C是直接得到的,尺寸B是间接得到的,由于

9、定位基准e与设计基准f不重合而给g面加工带来的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设计基准f面相对于定位基准e面在尺寸B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TA。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所产生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只有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才会产生,在试切法加工中不会产生。2、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是由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确定的。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不可能按根本尺寸制造得绝对准确,它们的实际尺寸或位置都允许在分别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变动。同时,工件上的定位基准面也会有制造误差。工件定位面与夹具定位元件共同构成定位副,由于定位副制造得不准确和定位副间的配合间隙引起的工件最大位置变动量,称为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如下图工件

10、的孔装夹在水平放置的心轴上铣削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故无基准不重合误差;但由于工件的定位基面内孔D和夹具定位元件心轴d1皆有制造误差,如果心轴制造得刚好为d1min,而工件得内孔刚好为Dmax如图示,当工件在水平放置得心轴上定位时,工件内孔与心轴在P点接触,工件实际内孔中心的最大下移量abDmaxd1min/2,ab就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方向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的方向可能不相同,定位误差取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的矢量和。四工艺系统集合误差 1、机床的几何误差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

11、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机床的磨损将使机床工作精度下降。1主轴回转误差见P196 机床主轴是装夹工件或刀具的基准,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各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它可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三种根本形式。 产生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轴几段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的各种误差、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绕度等。但它们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的影响大小随加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的径

12、向圆跳动譬如,在采用滑动轴承结构为主轴的车床上车削外圆时,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可认为大体上时不变的,见上图,在切削力F的作用下,主轴颈以不同的部位和轴承内径的某一固定部位相接触,此时主轴颈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影响较大,而轴承内径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的影响那么不大;在镗床上镗孔时,由于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随着主轴的回转而回转,在切削力F的作用下,主轴总是以其轴颈某一固定部位与轴承内外表的不同部位接触,因此,轴承内外表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影响较大,而主轴颈圆度误差的影响那么不大。图中的d表示径向跳动量。 产生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肩端面和轴承承载端面对主轴回转轴线有垂直度误

13、差。 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轴回转误差所引起的的加工误差也不同。主轴回转误差产生的加工误差见P197表7.1。1 径向跳动:影响工件圆度; 2 轴向窜动:影响轴向尺寸,加工螺纹时影响螺距值; 3 角度摆动:影响圆柱度;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主要是要消除轴承的间隙。 适当提高主轴及箱体的制造精度,选用高精度的轴承,提高主轴部件的装配精度,对高速主轴部件进行平衡,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等,均可提高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 2导轨误差见P197 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车床导轨的精度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的平行度扭曲

14、。a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卧式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1将直接反映在被加工工件外表的法线方向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 b 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卧式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2可引起被加工工件的形状误差和尺寸误差。但2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要比1小得多。由上图2可知假设因2而使刀尖由a下降至b,不难推得工件半径R的变化量。c)前后导轨存在平行度误差扭曲时,刀架运动时会产生摆动,刀尖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空间曲线,使工件产生形状误差。由右图可见,当前后导轨有了扭曲误差3之后,由几何关系可求得yH/B3。一般车床的H/B2/3,外圆磨床的H/B1,车床和外圆磨床前

15、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很大。d)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假设车床与主轴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内有平行度误差,车出的内外圆柱面就产生锥度;假设车床与主轴回转轴线在垂直面内有平行度误差,那么圆柱面成双曲回转体。因是非误差敏感方向,故可略。见P198 除了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也使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导轨磨损是机床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3传动链误差见P198 传动链误差是指机床内联系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内联系传动链:两端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量有严格要求的传动链,为内联系传动链。 例如:车削螺纹的

16、加工,主轴与刀架的相对运动关系不能严格保证时,将直接影响螺距的精度。 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 1 减少传动件的数目,缩短传动链:传动元件越少,传动累积误差就越小,传动精度就 越高。 2 传动比越小,传动元件的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就越小:特别是传动链尾端的传动元件的传动比越小,传动链的传动精度就越高。 2、刀具的几何误差 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定尺寸刀具、成形刀具、展成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对一般刀具如车刀等,其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任何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都不可防止地要产生磨损,并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地改变。正确地

17、选用刀具材料和选用新型耐磨地刀具材料,合理地选用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正确地刃磨刀具,正确地采用冷却液等,均可有效地减少刀具地尺寸磨损。必要时还可采用补偿装置对刀具尺寸磨损进行自动补偿。1、夹具的几何误差夹具的作用时使工件相当于刀具和机床具有正确的位置,因此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特别使位置精度有很大影响。 夹具误差包括:1 夹具各元件之间的位置误差; 2 夹具中各定位元件的磨损。 如上图钻床夹具中,钻套轴心线f至夹具定位平面c间的距离误差,影响工件孔a至底面B尺寸L的精度;钻套轴心线f至夹具定位平面c间的平行度误差,影响工件孔轴心线a至底面B的平行度;夹具定位平面c与夹具体底面d底的

18、垂直度误差,影响工件孔轴心线a与底面B间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钻套孔的直径误差亦将影响工件孔a至底面B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二、 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一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1、根本概念见P199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夹紧力、惯性力、重力、传动力等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应的变形,从而破坏了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正确的相对位置,使工件的加工精度下降。如上图a示,车细长轴时,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使加工出的轴出现中间粗两头细的情况;又如在内圆磨床上进行切入式磨孔时,上图b,由于内圆磨头轴比拟细,磨削时因磨头轴受力变形,而使工件孔呈锥形。垂直作用于工件加工外表加工误差敏感方向的径向切削分力Fy

19、与工艺系统在该方向上的变形y之间的比值,称为工艺系统刚度k系, k系=Fy/y式中的变形y不只是由径向切削分力Fy所引起,垂直切削分力Fz与走刀方向切削分力Fx也会使工艺系统在y方向产生变形,故 y=yFx+yFy+yFz2、工件刚度 工艺系统中如果工件刚度相对于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拟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由于刚度缺乏而引起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比拟大,其最大变形量可按材料力学有关公式估算。见P200 3、刀具刚度 外圆车刀在加工外表法线y方向上的刚度很大,其变形可以忽略不计。镗直径较小的内孔,刀杆刚度很差,刀杆受力变形对孔加工精度就有很大影响。刀杆变形也可以按材料力学有关公式估算。

20、4、机床部件刚度 1机床部件刚度 见P200-201 机床部件由许多零件组成,机床部件刚度迄今尚无适宜的简易计算方法,目前主要还是用实验方法来测定机床部件刚度。分析实验曲线可知,机床部件刚度具有以下特点: 1变形与载荷不成线性关系;2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滞后于加载曲线。两曲线线间所包容的面积就是加载和卸载循环中所损耗的能量,它消耗于摩擦力所作的功和接触变形功;3第一次卸载后,变形恢复不到第一次加载的起点,这说明有剩余变形存在,经屡次加载卸载后,加载曲线起点才和卸载曲线终点重合,剩余变形才逐渐减小到零;4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远比我们按实体估算的要小。2影响机床部件刚度的因素 1结合面

21、接触变形的影响2摩擦力的影响3低刚度零件的影响4间隙的影响5、工艺系统刚度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都将分别产生变形y机、y夹、y刀、y工,致使刀具和被加工外表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工件产生加工误差。工艺系统刚度的倒数等于其各组成局部刚度的倒数和。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的刚度随受力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用三爪卡盘夹紧工件车削外圆的加工, 随悬壁长度的增加,刚度将越来越小。因而, 车出的外圆将呈锥形。2)由于切削力变化引起的误差见P203 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的加工余

22、量发生变化、工件材质不均等因素引起的切削力变化,使工艺系统变形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加工误差。 假设毛坯A有椭圆形状误差如右图。让刀具调整到图上双点划线位置,由图可知,在毛坯椭圆长轴方向上的背吃刀量为ap1,短轴方向上的背吃刀量为ap2。由于背吃刀量不同,切削力不同,工艺系统产生的让刀变形也不同,对应于ap1产生的让刀为y1,对应于ap2产生的让刀为y2,故加工出来的工件B仍然存在椭圆形状误差。由于毛坯存在圆度误差毛ap1-ap2,因而引起了工件的圆度误差工y1-y2,且毛愈大,工愈大,这种现象称为加工过程中的毛坯误差复映现象。工与毛之比值称为误差复映系数,它是误差复映程度的度量。见P203公式7

23、.14 尺寸误差包括尺寸分散和形状误差都存在复映现象。如果我们知道了某加工工序的复映系数,就可以通过测量毛坯的误差值来估算加工后工件的误差值。3)由于夹紧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件在装夹过程中,如果工件刚度较低或夹紧力的方向和施力点选择不当,将引起工件变形,造成相应的加工误差。 4)其它作用力的影响 6、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途径 由前面对工艺系统刚度的论述可知,假设要减少工艺系统变形,就应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减少切削力并压缩它们的变动幅值。具体如下:1提高工艺系统刚度1提高工件和刀具的刚度减小刀具、工件的悬伸长度:以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2减小机床间隙,提高机床刚度:采用预加载荷,使有关配合产生预紧力

24、,而消除间隙。3采用合理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2减小切削力及其变化 合理地选择刀具材料,增大前角和主偏角,对工件材料进行合理的热处理以改善材料地加工性能等,都可使切削力减小。 二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见P203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比拟大,特别是在精密加工和大件加工中,由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有时可占工件总误差的40%70%。机床、刀具和工件受到各种热源的作用,温度会逐渐升高,同时它们也通过各种传热方式向周围的物质和空间散发热量。当单位时间传入的热量与其散出的热量相等时,工艺系统就到达了热平衡状态。1、工艺系统的热源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见P203内部热源:如系统内部的摩擦热由轴承副、

25、齿轮副等产生、切削热等;外部热源:如外部环境温度、阳光辐射等。2、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见P2041 工件受热变形: 工件受热温度升高后,热伸长量L为: L=Lt 式中:为工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L为工件长度; t为工件的温升。例如:死顶尖装夹工件时,热变形将造成工件弯曲。在磨床上为消除热变形的影响,而采用弹簧顶尖。2 机床受热变形: 当机床受热不均时,造成机床部件产生变形。 例如:机床主轴前、后端受热不均,将造成主轴抬高,并倾斜。3 刀具受热变形: 刀具受热以后,引起刀具热伸长,刀尖位置发生变化,因而影响加工精度。3、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的途径1.减少发热和隔热 2.改善散热条件 3.均

26、衡温度场4.改良机床结构 5.加快温度场的平衡 6.控制环境温度三 刀具的磨损引起的误差: 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由于摩擦,刀具将产生磨损,使刀具尺寸发生变化,而造成加工误差。三、 加工后存在的误差:一工件剩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见P205 1、根本概念没有外力作用而存在于零件内部的应力,称为剩余应力又称内应力。 工件上一旦产生内应力之后,就会使工件金属处于一种高能位的不稳定状态,它本能地要向低能位的稳定状态转化,并伴随有变形发生,从而使工件丧失原有的加工精度。 2、内应力的产生热加工中内应力的产生 在热处理工序中由于工件壁厚不均匀、冷却不均、金相组织的转变等原因,使工件产生内应力。上图示一个内外壁厚

27、相差较大的铸件。浇铸后,铸件将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壁1和壁2比拟薄,散热较易,所以冷却比拟快。壁3比拟厚,所以冷却比拟慢。当壁1和壁2从塑性状态冷到弹性状态时,壁3的温度还比拟高,尚处于塑性状态。所以壁1和壁2收缩时壁3不起阻挡变形的作用,铸件内部不产生内应力。但当壁3也冷却到弹性状态时,壁1和壁2的温度已经降低很多,收缩速度变得很慢。但这时壁3收缩较快,就受到了壁1和壁2的阻碍。因此,壁3受拉应力的作用,壁1和2受压应力作用,形成了相互平衡的状态。如果在这个铸件的壁1上开一个口,那么壁1的压应力消失,铸件在壁3和2的内应力作用下,壁3收缩,壁2伸长,铸件就发生弯曲变形,直至内应力重新分布到达

28、新的平衡为止。推广到一般情况,各种铸件都难免产生冷却不均匀而形成的内应力,铸件的外外表总比中心局部冷却得快。特别是有些铸件如机床床身,为了提高导轨面的耐磨性,采用局部激冷的工艺使它冷却更快一些,以获得较高的硬度,这样在铸件内部形成的内应力也就更大些。假设导轨外表经过粗加工剥去一些金属,这就象在图中的铸件壁1上开口一样,必将引起内应力的重新分布并朝着建立新的应力平衡的方向产生弯曲变形。为了克服这种内应力重新分布而引起的变形,特别是对大型和精度要求高的零件,一般在铸件粗加工后安排进行时效处理,然后再作精加工。冷校直产生的内应力 丝杠一类的细长轴经过车削以后,棒料在轧制中产生的内应力要重新分布,产生

29、弯曲,如上图示。冷校直就是在原有变形的相反方向加力F,使工件向反方向弯曲,产生塑性变形,以到达校直的目的。在F力作用下,工件内部的应力分布如图b所示。当外力F去除以后,弹性变形局部本来可以完成恢复而消失,但因塑性变形局部恢复不了,内外层金属就起了互相牵制的作用,产生了新的内应力平衡状态,如图c所示,所以说,冷校直后的工件虽然减少了弯曲,但是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还会产生新的弯曲变形。3、减小内应力变形误差的途径 1.改良零件结构设计零件时,尽量做到壁厚均匀,结构对称,以减少内应力的产生。2.增设消除内应力的热处理工序1 高温时效:缓慢均匀的冷却,适用于铸、锻、焊件;2 低温时效:缓慢均匀的冷却,

30、适用于半精加工后的工件,主要是消除工件的外表应力;3 自然时效:自然释放;3.合理安排工艺过程粗加工和精加工宜分阶段进行,使工件在粗加工后有一定的时间来松弛内应力。二 测量误差:1、量具本身的制造误差;2、测量条件引起的误差:1 冷却后测量与加工后马上测量尺寸有变化;2 测量力的变化也引起测量尺寸的变化。7.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前面对影响加工精度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从分析方法上来讲,这是属于局部的、单因素的。而实际生产中影响加工精度是多因素的、是错综复杂的。用单因素估算法去分析因果关系是难以说明的。为此,生产中常采用统计分析法,通过对一批工件进行检查测量,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找出误差分布与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 加工误差的分类见P205 加工误差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也称偶然误差。1、 系统误差: 包括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1 常值系统误差: 定义:在连续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根本不变的系统误差,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