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866.36KB ,
资源ID:260317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0317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1、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8、登鹳雀楼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

2、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 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 “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1、出示

3、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依(依靠)(依然)尽(尽头)(尽力)欲(欲望)(欲念)穷(贫穷)(穷人)层(云层)(层次)瀑(瀑布)(飞瀑)布(一匹布)(瀑布)炉(火炉)(炉子)烟(烟雾)(烟气)遥(遥远)(遥望)川(山川)(四川)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

4、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 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 层 ”其中“层”是平舌音。 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 依 河 目 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

5、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四、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

6、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 简笔画: 连绵起伏的山 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 “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

7、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引读 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 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 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

8、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

9、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 “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

10、,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

11、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08古诗两首 02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2、 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

12、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 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号称诗仙 现存诗900多首 风格飘逸、豪放 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

13、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 全班自由读。 、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 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

14、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 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 师: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2、 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

15、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师: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

16、: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六、指导朗读 1、 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 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 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

17、一篇文章。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 气魄雄伟 三千尺 景象壮观 落九天 教学反思: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

18、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09黄山奇石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重

19、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谁能说说?在这些山中,最有名的是五岳。所以有“五岳(泰山、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也就是说看了五岳后,其它山都不必去看了,都不值得看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当中游遍了中国。他说:不,有座山,你去看了,五岳也不必看了,它的风景最美了。所以,后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的风景

20、非常美,有哪位同学听说过黄山?黄山的风景中最著名的是:黄山的奇石、松树、云海和温泉。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二、学习生字词1、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3、学习生字词闻(闻名)(闻一闻)名(著名)(姓名)景(景区)(景色)区(区别)(区分)省(节省)(省力)部(部分)(南部)秀(秀美)(秀丽)神(神奇)(神气)尤(尤为)(尤其)其(其实)(其他)仙(神仙)(仙山)巨(巨人)(巨大)位(位子)(座位)著(著名)(著书)形(形象)(形状)(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3)教

21、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区、巨的书写。(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第二课时一、解题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二、欣赏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在它们给标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2、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地图,黄山在哪个省,什么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

22、。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朗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3、看图理解“陡峭”的含义4、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猴子观海)它是什么样子的?注意:作者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板书:抱 蹲 望)5、请看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六、学习第四自然段1、朗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七、学习第五自然段1、朗读并背诵第五自然段2、这段介绍了什

23、么奇石?(金鸡叫天都)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八、学习第六自然段1、朗读第六自然段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九、小结这篇课文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的奇石。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

24、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10日月潭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

25、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谦美,几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有感情地

26、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2、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

27、音“朦、胧.”湖(湖水)(湖面)绕(围绕)(缠绕)围(包围)(围巾)胜(胜利)(胜出)央(中央)(央求)岛(小岛)(岛屿)华(华丽)(中华)隐(隐身)(隐约)约(约定)(约好)纱(面纱)(纱布)童(童年)(童趣)境(环境)(仙境)引(吸引)(引出)客(客人)(请客)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 以情激趣.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2. 自读感悟.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

28、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3. 合作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出示以下生字词: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

29、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1)日月潭的位置: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师: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突出“最大”和“高山”)师:请同

30、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师: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鼓励积累:师: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2)日月潭名(3)字的由来: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4、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