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0.49KB ,
资源ID:260304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0304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x

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检测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民日报1957年11月13日社论提出:湖北省红安县土质瘠薄,生产条件不好,今年平均亩产也达到834斤,比195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量增产地区,有的是十分贫瘠的,在那里能够提早十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指标。”材料反映了()A这种目标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B当时经济建设的要求是符合客观规律的C政府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创造条件发展农业D当时经济建设中出现盲目冒进,追求高

2、速度的倾向2中国的“一五”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2年形成草案,1953年开始执行,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义建设中急于求成 B中共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国家对工业建设十分慎重 D法制欠缺,国家制度不完善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革命政权 B.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 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

3、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5、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开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

4、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产品的平均分配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6、有学者要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A. 建立了国营经济体系 B. 实现了生产资料变革C.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 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7、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 )A. 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主旨 B. 平衡了轻重工业比例C. 优化了工业的整体布局 D. 加快了公私合营步伐8、 近年来,我国在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钓鱼岛十二

5、海里正常巡航、南海等问题上进行的有理有节的外交斗争,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就连外交部的领导到中央党校讲课时都说,给外交部寄钙片的人越来越少了。之前我国的外交被民众误解为“太软”,主要是因为()A.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 新时期我国以国内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多边外交9、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初步改变人们这一传统观念的是()A中共八大 B邓小平的“南方谈话”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0、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

6、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该材料说明()A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D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11、1980年,上海某企业因为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但需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这个例子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A.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 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12、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

7、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 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13、下表为云南省主要产品产量变化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粮食烤烟甘蔗水泥化肥2019年1468万吨64.61万吨1420.29万吨1642.80万吨197.22万吨2019年1531万吨295.4万吨1750.92万吨5786.16万吨363.97万吨A实行家

8、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C对外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D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4、以下是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其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 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 400亿元5.78倍48.6倍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民群众的收入有了显著增加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15、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相同点是( ) A一定程度上受“左

9、”倾思想影响 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16、苏州市现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名列前茅的城市,主要因素包括 它是我国最早一批开放的城市之一 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依托浦东开发的优势 有着多个经济技术开发区()A B C D17、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18、经过了以

10、深圳特区建设为代表的第一轮对外开放浪潮,1989年,邓小平说:“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这说明开发、开放浦东()A. 是中国产业更新换代的标志 B开发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C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风向标 D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试点19、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11、 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A B C D20、对于人口迁移现象,英国学者雷文斯但提出了“推拉理论”,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

1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 32.2% 合作社经济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0.7% 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 0% 个体经济71.8% 7.1% 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率时 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

13、、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当年马可波罗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时,他惊诧于中国的发达。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说:“中国,那里躺着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吧,因为他一旦醒来,他将改变世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皮埃尔莱曼在我眼中的中国的文章里这样写道:“20世纪50年代:流行形象是贫穷”,“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攻击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世界的右翼政治中心”,“ 20世纪80年代:令人惊叹的转型”,“尽管美国人在上世纪六七

14、十年代一提到中国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洗衣店和餐馆老板的形象,但在九十年代,他们联想到的则是高科技和金融业”。“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社会的贵宾席一直被西方列强所独占。它们天生就是统治者,如今,西方觉得它也许应该邀请中国进入贵宾席,只是不知道该在何时、何地、如何去做。” 阅读材料,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形象的观点。(要求:概述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

15、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 2019年11月18日新华网 材料二 1986年7月,出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738.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85%左右,中国迫切需要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公正、公平的外贸环境。 然而,恢复“关协”地位,第一阶段必须完成对中国贸易体制的审查

16、,即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否有能力来执行关贸总协定的一套游戏规则。第一阶段谈了6年,多年从事谈判生涯的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市场经济”这4个字整整谈了6年的时间。 2019年11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拒绝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让“经济体制有能力来执行关贸总协定的;这一套游戏规则的”,并谈谈自己的认识。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1957年底正是“一五”计划刚刚完成,距离1958年“大跃进”运动已经非常近,说明农业生产已经出现了盲目冒进,追求高速度的倾向。2、【答案】C【解析】根据“一五”计划的

17、形成过程可知,国家很重视工业建设,没有急于求成,十分慎重,故A项错误,C项正确;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故B项错误;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一五”计划,这表明国家重视法制,国家制度渐趋完善,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历史的目的是具有阶段性的,1949年在没收官僚资本后采取“不打烂旧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当恢复经济的任务完成后,社会改造和社会革命的任务就提到议事日程,体现了毛泽东的“不断革命论”。4、A5、【答案】D【解析】自1953年起,新中国开始实行三大改造,建立了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直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18、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才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19531978年间,广告业在中国消失。本题应选D项。6、【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意义,题眼是“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根据材料“私人资本的消亡”,可知“退出通道”是指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公私合营,从而实现了私人资本所有到国家集体所有的历史变革,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是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进行的,故D项错误。7、【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可知,

19、这是一五计划的方针,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没有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也没有优化工业的整体布局,故B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加快了公私合营的步伐,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8、【答案】C【解析】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政策,不符合我国外交被民众误解为“太软”,故A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新时期外交的背景,故B项错误;新 时期我国以国内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些外交上显得“软”,故C项正确;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多边外交,不体现题中信息,故D项错误。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打消了人们对市场的疑虑,进一步明确

20、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B正确A明显不合题意,故排除中共十四大已经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C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理论,故排除D故选B10、A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工业必须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而当时苏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因此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

21、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材料信息充分体现了此时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死的现象,故A项正确;B、C、D三项信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1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有企业改革。由题目中的信息“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留利”可知C项的表述正确;国有企业改革发生在城市,故排除A项;B项开始于1984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82年”,故排除;国有企业改革并未改变其公有制的性质,故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关键信息是:2019年和1010年等时间信息A主要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2、,1992年,中国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明显,题干涉及的成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故B正确此时,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故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B14、【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99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较1978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故选B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中的“人民群众的收入”、D项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无关,排除。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

23、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因素有很多,但“共同因素”在于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和学习,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题干所示两个时期没有受到“左”倾思想影响,排除A;B项错误,只符合第一个时期(1949年至1957年),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项不符合第一个时期(1949年至1957年)史实,排除。故选C。16、A17.A18、【答案】C【解析】考查浦东的开发。从题干可知1989年国际上担心中国会更改对外开放政策,邓小平表示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于是90年浦东开发,则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的风向标。19、【答案】D【解析】主要考

24、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并不是为了改善国际关系,故错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推动了经济发展,故正确;对内的改革更有利于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先进的理念,更有利于对内改革,因此二者相互促进,故正确;“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都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故正确。所以应选D。20、【答案】C二、非选择题21.(1)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5、率较高;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2. 例: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大国,有发展潜力。依据:材料一中,马可波罗眼中是富庶的中国;拿破仑认为中国是(沉睡的)巨人,一旦醒来将改变世界;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它也许应该邀请中国进入“贵宾席”。+原因分析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闭塞;落后卑微;贫穷。依据:材料一中拿破仑认为中国是“沉睡的巨人”;材料三中,“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国际社会的“贵宾席”一直被西方列强所独占”;“20世纪50年代:流行形象是贫穷

26、”。+原因分析 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受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或政治地位,以及相关信息量与真实性等因素的制约;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也离不开我们中国人积极地开展自我宣传、充分运用作为大国的话语权,在交流中了解、磨合、理解、日臻和谐。 23.(1)从国际关系上看,中国与某些成员国有意识形态的隔阂;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从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上看,中国对参加关贸总协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2)20世纪80时代,允许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打破单一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1992年底,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7、确立了新的挨个目标;1992年底,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积极融入到全球化大湖中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1)根据材料“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死敌”可知中国与某些成员国有意识形态的隔阂;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符合关贸总协定市场经济的原则;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对参加关贸协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2)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及人们认识的变化等方面归纳总结第一小问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注意五个关键点: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底,中共十四大;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写入宪法;2019年中共十五大;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论从史出,言之有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