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13KB ,
资源ID:260100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010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哲学导论期末参考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哲学导论期末参考资料.docx

1、哲学导论期末参考资料哲学导论期末考试参考资料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讨论中,诸如哲学与时代、哲学与生活世界、哲学与现实、哲学与人的生存等话题,其实都是这一讨论的部分。然而,任何讨论都必须首先确立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所讨论的问题应当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真问题,否则,就是无病呻吟或胡言乱语。那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否是一个真问题?为什么它现在成了问题?是追逐西方哲学谈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时髦”? 是在哲学被边缘化之后,学者们不甘寂寞,试图重新回到社会关注的中心,使哲学成为像“经济学帝国主义”一样的“显学”?是学者们不愿清贫

2、,试图通过关注现实,充当“工业的宦官”,勾引消费者皇帝的最下流的欲念、迎合皇帝们的最肮脏的欲望,然后从他们的口袋里套钱?是出于某种“民族主义的心理”,即对中国至今尚未产生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哲学家的忧虑?还是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真的出了问题:哲学远离了生活?其实,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一个永恒话题。一方面,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愈来愈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过程。古代哲学关注的是客体、对象世界,近代哲学以人的认识为对象,现代哲学讨论的是科学的发展和人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越来越生活化、哲学的地位越来越“平民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的生成性必然使前一个时代的哲学与后一个时代

3、的生活发生断裂,这时就要求哲学回归生活世界。所以,每当时代发生变迁,既有哲学的解释力无法包容生活或者说生活越出了哲学的解释框架时,就会产生哲学回归生活的呼声。而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状况正是哲学与生活之间出现了断裂。然而,哲学需要生活。(2)哲学源于生活。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指导生活。a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b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应该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哲学与生活的关系。2、哲学与人生有一句老话,叫做“生活处处皆学问”。其实,

4、“生活”即“人生”。如是,“人生”大于“哲学”,或者说“人生包裹着哲学”;或者说“人生处处皆哲学”。没有“人生”便没有“哲学”。“哲学”其实是从“人生”里“淘涣”出来的东西。 还有一句话,叫做“理论是灰色,生活之树常青。”如果“哲学”是“理论”的话,那么,“哲学”远没有“人生”丰富多彩。 即使是“你一辈子不思考人生”,也并不意味着您就是“浑浑噩噩的过下去”,您的人生依然裹挟着“哲学”。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农,也有他自己的“哲学”,在他的哲理之中,既有“种田的哲理”,也有“人生哲理”。虽然他也许既不知“人生”为何?也不知“哲学”为何?他可以有他自己的人生,但不必是“哲学人生”,更不会是“哲学家的人

5、生”。 不少人总以为“哲学”如何高妙,以为“哲学”高于“人生”之上,超越“人生”,其实,大谬了! 殊不知恰恰是“人生”造就了“哲学”,而不是相反! 当有人高歌“哲学”的所谓“理性”之时,并声称“因为无数最优秀的最具智慧的思想家已经把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写进了哲学里”,那多么的荒诞不经?这恰恰是最大的“非理性”之思考! 难道“对人生的思考”就是“人生”么?难道“思想家们把对人生的思考写进哲学里”不是他们的“人生”? 其实,“对人生的思考”也罢,“写进哲学”也罢,不过是“人生”里很小的一部分。 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平时认识问题,发现问

6、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哲学给人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使人生少走弯路,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和适合自己的道路。 没有哲学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中楼阁!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哲学是能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它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如何运用它来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事情才是我们所考虑的;一味地强加给现实生活我不觉得好。我们所学习的哲学是理论化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

7、每个人都有一套发球自己的哲学,只不过他自己没有总结,所以无法形成一问学问。而历史上所有成功的哲学家都是从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出发得到的,留给后人的。我们对他们的学问是以学习、参考的形式接收,但却不一定是我们的。因为真正发球自己的哲学是根据自身的环境、见识等决定的,看待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不同的看法是由我们自己的哲学决定。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哲学使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去看不同的事物,于是我们的主见就有了。因此,哲学与人生也是紧密联系的!3、哲学与文化哲学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时文化的结果,也是对一个时代文化的总结。一种哲学,总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一种结果。哲学是一个时

8、代文化的产物,哲学总是产生于一种文化当中,世界上不存在一种脱离了文化的哲学,也没有一种脱离了哲学的文化。文化和哲学是融合的、发展的,不管它们以什么方式,它们总是融合发展的。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有什么的哲学就有什么的文化,一种哲学总是产生于一种文化当中,是对一种文化的总结、继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上的进步,是以哲学上的进步为前提的,哲学是文化的结晶,哲学是文化的结果,一种文化必将孕育一种哲学,哲学的产生又必将推进这种文化的发展,文化和哲学这种互相交替的前进就好像一个人的双脚在地上行走一样。一种文化必将产生一种哲学,同样的,一种哲学也必将推进和发展一种文化。一种没有哲学的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只有一种哲学

9、深入到文化当中,融入到文化当中,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有会活力。同样的,一种哲学必将产生于一种文化,产生于一种历史,产生于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于这个民族的根和血脉之中,这种哲学才是正确的,才是有生命力,才能指导、推进、引导、发展这种文化。哲学是一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它也必将产生一种根本性的、根源性的文化,这种根源性的哲学才具有生命力,这种根源性的文化才会有活力。这两种东西的结合,必将产生一种全新文化,这种文化将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指引人们、丰富人们的生活。哲学产生于一种深刻的文化,这种深刻的文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种论必须是一种历史的文化,是经过长久的岁月和累积所产生的

10、文化(即我们的古代传统文化);第二、必须是一种大众的文化,是一种大众的生活的反映;第三、是一种劳动的文化,是一种实践的文化,而不是一种空洞的、书本上的教条的文化;第四、产生于一种大自然的文化。人类的一切的文化,只不过是大自然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一种人类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人类的活动。与此同时,在地球许多的动物也在进行活动,但因为它们无法把这些活动记录下来,而无法成为文化。这种大自然的文化才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是现在人类还无法直接向大自然学习这种文化,只能通过哲学家的解释和讲授,从书本上才能够理解这种大自然的文化。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于在书本当中学习文化,而不善于直接向大自然学习这种文化,所谓的哲学,

1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使人类与自然保持沟通和协调的方法;第五、产生于人们的心灵的一种文化。任何的哲学都产生于人们的心灵,只有一种产生于心灵之中的文化才能进入别人的心灵,一种文化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心灵。一种产生于书本上的哲学,就是一种教条,就是一种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哲学就是一种人们心灵上的一种连接,哲学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世界上的人们都是浑然一体的,都是密不可分的,都是互相联系的。哲学家应该生活在众人的心里,生活在众人的精神世界里,并且能够自由的表达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中的一切。一切的哲学,都产生于心灵,而不是产生于书本,人们如果想从书本中产生哲学,就犹如在水中捞月、镜中摘花一样的可笑!

12、4、哲学与科学哲学和科学不同,科学的思维只是哲学思维中的一条脉络的延展,哲学往往探讨各种思维,但是对于具体事物问题的答案则越来越寄托于科学上,哲学关心的答案是不统一的,它的价值在于指导,而科学在于讲述和识记,科学强调实验和经验积累,哲学则包容了这样的思维,而且远远不止这样一条思维。科学的目的是要给出相对稳定的答案,哲学从来没有给出过这样固定的答案,尽管历史上他希望能够给出这样稳定的答案,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是从哲学中诞生的,人类的早期时代把所有的学问都称为哲学,这里的哲学和现在的哲学意思上略有不同,带有人类智慧启蒙色彩的思想,哲学在经过了逐渐的分科以后就逐渐的诞生了科学,其中大部分科学主要是涉及自

13、然科学部分,社会人文科学这个概念还有些争议。严格的讲,哲学本身也不应该归到科学中来,哲学不是科学,只能要求其具有科学性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当科学对待一些问题逐渐遭遇困惑的时候,理论科学部分往往就会重回幻想,这个过程就会脱离科学性,答案也变得不确定,尤其是宇宙理论物理学中,科学经常会带有很多遐想的味道,这时候,科学和哲学的思想界线又模糊了。 近代以来,人们对于科学过于重视,导致了对于哲学的忽视,甚至存在对于科学的“迷信行为”,实际上,科学的思维远远没有哲学的思维开阔,科学在给出一种相对固定的答案的时候,往往最大限度的忽视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答案。相比之下,科学是死板的,哲学却是灵活的,它漫无目的,又

14、没有统一的答案,探讨的多是人们的思维世界,有利于开拓思维宽度,哲学和科学互为利弊,哲学的自由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科学也是这样,它的严谨和唯一性答案,正好束缚了问题答案的其他可能性。哲学和科学,区别在于把握世界的层次不同。 科学是从经验现象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而哲学则是在科学结论的基础上,上升的一般原理,是对于世界的整体把握。或者说,哲学是将科学的结论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次。 二者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说是:哲学以科学为基础,同时又反过来为科学提供指导。5、哲学与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

15、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

16、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就拿马克思主义来说,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哲学思维可以指引着人生的前进方向。使我们面对困难时不气馁,

17、勇敢的鼓足勇气挑战挫折;面对荣耀时不得意忘形,做到正确的把握适度,把握人生。以往我不够自信和勇敢,遇到问题总想着逃避,不敢面对,现在,我不再那样了,我学会了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它。哲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人生的方向,洗涤人的心灵,让人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知道自己与集体社会的关系,让人在贡献与索取中作出最科学,最明智的选择;哲学思维可以修养人的品性,它犹如一味良药,可以使骄狂的人变的冷静,沉着。可以使怯弱的人变得勇敢无畏。哲学思维可以使一个人不再感到迷茫,不再沉陷于自卑,而是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找到丧失的自信和勇气。哲学思维教导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哲学,对其中一些观点予以思考

18、再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要我们墨守成规地去接受其中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勤思考,多动脑去发现其中那些不完善的细节部分,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多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从而达到在批判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也是有好处的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6、哲学的意义与价值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精神生活的反思,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是

19、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哲学的目的就在于为自觉的人寻找世界万物之所以存在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哲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普通的人们那儿,哲学是他们对于世界(存在)、社会、人生抽象出来的总的看法。 “哲学的目的在于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并不是去发现没有东西可以被认识,也不是去发现我们不能认识真正的真理,而只能认识暂时的、有限的真理。此外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在哲学史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哲学本身哲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这唯一的真理,而同时把它当作源泉,一切其他事物,自然的一切规律,都只是从这源泉里流出,它们只是它的反映或者把所有这些规律和现象,依照着表面上似乎相反的路线,引回那唯一的源泉,但为的是根

20、据它来把握它们,这就是说,认识它们是从它派生出来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24-25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 哲学所揭示的根据大致包括三种范畴,揭示自在存在的根据:最高境界为“真”;揭示自为存在的根据:最高境界为“善”;揭示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之间关系范畴的根据:最高境界为“美”。哲学的最后、最高目的是人。哲学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为了揭示人的本质力量,为人类的自由与超越的意志提供精神动力。 关于“存在”的哲学研究已经走向没落,不可能再有什么新的发现。 “存在是不必要的,存在就是在那儿,这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的东西出现着,彼此相逐相逢。但人们永远不能解释它们这公园,这城市,以及我本身,一

21、切都是无理由的。当意识到这些时,心里就翻腾,一切都在你面前浮动起来,于是你就想呕吐。这就是恶心。这就是那些混蛋们企图用他们的法权思想掩盖的东西,这是多么可怜的谎言啊!任何人也没有这个权利,混蛋们像其他人一样,完全是无谓的。”(萨特研究恶心318页,中文版) “上帝死了!”由于无法解释存在之谜,人类变得沮丧、迷茫。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弥漫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流派中。多少代哲人精心构建的象牙塔原来是空的,什么也没有。人们在精神上受到了煎熬,传统的一切都受到了挑战。有人甚至推论,二十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与人们精神上的痛苦不无关系。哲学历经无数次否定之否定,彻底地坠入众说纷纭之中。

22、 显然,悲观失望的哲学论调并不是人类所需要的。哲学只能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我们只能描述它,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对它产生新的思考,任何对“存在之迷”的终极探索都是不存在的。存在之迷永远是人类思考问题的起点,永远也不会有最后的结论。7、哲学的用处美国科学家罗素说过:“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学家。”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哲学家? 古希腊时,一天,一个青年来找苏格拉底,说:“苏格拉底,我想跟你学哲学。”苏格拉底问他:“你究竟想学到什么?学了法律,可以掌握诉讼的技巧;学了木工,可以制作家具;学了商业,可以

23、去赚钱。那么你学哲学,将来能做什么呢?”青年无法回答。 苏格拉底是想启发这位青年,哲学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 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 哲学家与船夫正在船上进行一场对话。“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 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 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看来,哲学真得没什么用途,关键时刻连命都救不了,还不如去学习一项具有实际用途的技能。 但是,越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越是有“大用”。正如老子所说:“

24、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其实,哲学的用途并不能在实用层面上来询问,但如果你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我只能回答:哲学确实无用。 但是,哲学并不是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之中,人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存在。因此一方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另一个方面哲学还能培养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给你人生的智慧。首先你要知道,哲学不是直接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的问题,而是通过启发人的智慧从而使人把注意力转向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提供给人的是观点和方法,但是能不能理解,理解了又怎么去做,这全

25、在个人的努力。哲学的每一条哲理就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领悟哲学对将来看待人和事,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一点哲学的思维将难以面对巨大的压力。8、哲学的民族性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 从本质上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体表现形式。哲学应该首先是民族性而不是普适性的, 因为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有不同的哲学取向, 每一个民族的哲学都有自己的范式, 具有不可通约性, 各自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我们在研究哲学时, 应以哲学的民族性为出发点、以不可通约性为基础, 研究比较各国哲学在发展中的差异性, 从而对各国的哲学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首

26、先,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哲学的不同取向。中国立国之基础, 乃在道德。不像如今日欧洲之为自然主义那样。中国哲学总体上说是调和 , 其内容以为宇宙空间实没有那么绝对的, 简单的、极端的、偏执的、不调和的事物; 如果有些东西, 也一定是用自己的慧眼看不见的。凡是能看见的东西都是相对、中庸、平衡、调和的 。欧洲哲学为自然的研究, 从泰勒斯到康德, 这些智者们就一直没有放弃对世界的本源的研究。其次,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式, 在不同的方法之下必然有着不同思维的哲学。在欧洲占主流的英国、法国和德国就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英国从弗朗西斯,培根建立了归纳法以后, 一直都是以归纳法为基本方法的, 在这种方法之下

27、英国的哲学都是经验论的;而在欧洲大陆, 法国人和德国人采用的方法是演绎的数学方法, 其哲学都是在一个演绎体系中发展的, 所以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是理性主义的。 再次, 民族特征对哲学产生重要影响。英吉利民族的特征是存在着未解决的矛盾, 是既然相反的东西的合一 , 1 英国人在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的背景下, 其哲学走向了经验和怀疑论; 而法国人是唯物主义传统, 狄德罗、孟德斯鸠和爱尔维修等德国的哲学家都是坚持唯物主义的。所以说, 我们应注意民族性对哲学发展的作用。 三、民族有没有“普遍的哲学”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形而上之道”和“义理之学”的思想系统,按照现代学术规范,我们称之为“哲学”,应该不成问题。有问题的是,有没有一个能为人们所认同的“普遍的哲学”。这也是现代中国哲学学科创建以来学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按照金岳霖先生的说法,如果承认有一个“普遍的哲学”,我们所写的中国哲学史就要写成“在中国的哲学史”,而不能写成“中国哲学的史”。但是,不管学者对哲学有怎样的理解,有一点是肯定的:哲学不可能形成一种独立的、摆脱民族性和个性的一般性系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