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41.98KB ,
资源ID:2600723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60072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重点.docx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重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绪论一、 营养学研究内容: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公共营养。二、 食品卫生学研究内容:食品的污染、食品及其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三、 营养学的研究方法:营养流行病学方法、营养代谢研究方法、营养状况评价方法。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 蛋白质1.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2.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3.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其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2、,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4.限制氨基酸:大多数植物蛋白质都是半完全蛋白,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其中,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如赖氨酸(大米、面),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5.蛋白质的功能: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供给能量(1g蛋白质=16.7能量)6.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皮肤等氮损失) ()7.蛋白质真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食物氮x100%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x100% 生物价()是反映事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

3、体利用的程度越高,最大值为100. 储留氮/吸收氮x100%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 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事物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包括了事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 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x生物价=储留氮/食物氮x100%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g)和摄入蛋白质的量(g)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实验时饲料中蛋白质占10%,实验期为28d。 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食物蛋白质(g)8.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有两种:1,指能量摄入基本满足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儿

4、童营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推腹部水肿、虚弱、表情淡漠、生长滞缓、头发变色、变脆和易脱落、易感染其他疾病等; 2,“消瘦”,指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患儿消瘦无力,因易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9.蛋白质摄入过多的危害:过多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常伴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人体不贮存蛋白质,必须将过多蛋白质经氨分解,氮由尿排出体外,加重肾脏负荷。过多动物蛋白摄入,使含硫氨基酸摄入增加,加速骨骼钙丢失,造成骨质疏松。摄入较多同型半胱氨酸,增加心脏疾患发生风险。10.我国成人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能量的1012%,儿童青少年为1214%。二、脂类1.甘油三酯功能:(体内)1.贮存和提供能量

5、(1g脂肪=39.7能量);2.维持体温正常;3.保护作用;4.内分泌作用;5.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作用;6.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 (食物)1.提供能量和作为脂肪的合成材料;2.增加饱腹感;3.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4.提供脂溶性维生素。2.长链脂肪酸(1424碳),中链脂肪酸(812碳),短链脂肪酸(含6碳以下)3.反式脂肪酸:植物油在氢化过程中,其中有一些未被饱和的不饱和脂肪酸,由顺式转化为反式。反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具有必需脂肪酸的生物活性。4.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功能: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参与胆固醇的代谢,有降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

6、结作用参与生物合成类二十丸酸物质。(每天机体的摄入量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最好的来源是棉油、大豆油、玉米油。56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3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6.磷脂分为两类:磷酸甘油酯(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神经鞘脂。 磷脂的功能:提供能量;作为乳化剂,使体液中的脂肪悬浮在体液中,有利于其吸收、转运和代谢;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食物中的磷脂被机体消化吸收后释放出胆碱,进而合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7.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脂肪的消化率;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提供的各种脂肪酸的比例;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某些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脂肪酸含量。8.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

7、麦胚和花生等。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类。9.成人脂肪摄入量一般控制在2030%的总能量之内。3脂肪酸与6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为1:46较适宜。三、碳水化合物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2.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2葡萄糖),海藻糖。3.寡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4.多糖:糖原;淀粉(可吸收淀粉,抗性淀粉;纤维(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 可吸收淀粉:分为直链淀粉,易使食物老化;支链淀粉,易使食物糊化。 抗性淀粉()是指健康者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特点:不能在小肠消化吸

8、收,但在结肠可被生理性细菌发酵;抗性淀粉发酵产物是短链脂肪酸和气体,主要是丁酸和25.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功能:贮存和提供能量;机体的构成成分;节约蛋白质作用;抗生酮作用。 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 抗生酮作用:脂肪酸分解所产生的乙酰基需与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而最终被彻底氧化,产生能量。若碳水化合物不足,草酰乙酸则不足,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而产生酮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脂肪供热因氧化不全会产生过量酮体)6.食物碳水化合物的功能:主要的能量营养素(116.7能量);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型;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增

9、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控制体重和减肥;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7.乳糖不耐受:由于乳糖酶缺乏,使得机体不能或只能少量地分解吸收乳糖,大量的乳糖因未被吸收而进入大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酸、产气、引起胃肠不适、胀气、痉挛和腹泻等。 原因: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某些药物如抗癌药物或肠道感染而使乳糖酶分泌减少;更多的人时由于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不断降低。 8.血糖指数():50g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同一个体摄入50g碳水化合物的标准食物(葡萄糖或面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 的应用:指导合理膳食有效控制血糖;帮助控制体重等功能;改善胃肠功能; 碳水化合物摄入

10、应占总能量的5560%。四、 能量1.14.184 1g蛋白质=16.74能量 ,1g脂肪=37.56能量 ,1g碳水化合物=16.81能量 生热系数:营养学上把每克产能营养素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称之为。2.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热效应三方面的需要。此外还有生长发育(成长阶段) (1)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禁食12h,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此时能量仅用于维持体温、呼吸、血液循环及其他器官的生理活动需要。 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体表面积:的大小与体表面积成正比,瘦高者高于矮胖者。生理、病理状况和激素

11、水平。生活和作业水平。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计算方法有体表面积计算法、直接计算法、体重计算法。 (2)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约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时消耗的能量越多;体重越重,耗能越多。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活动时间越长、工作越不熟练,消耗能量越多。净热能系数()()功能比%碳水化合物16.84455-65蛋白质16.74410-15脂肪37.56920-30 (3)食物热效应():是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人体在摄食后,食物中营养素消化、吸收一系列活动以及营养素和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

12、转化过程所消耗的能量,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其高低与食物营养成分、进食量和进食频率有关。 3.能量供给: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015%,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565%.五、矿物质 1.矿物质:除了碳、氢、氧、氮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有机化合物外、其余的元素均称为矿物质,亦称无机盐。 常量元素:凡体内含量大于体重0.01%的矿物质称为。如钾、磷、钙、钠、氯、镁、硫。微量元素0.01%:铁、锌、铜、钴、钼、铬、碘、硒。含钙、镁、钾、钠较多的食物,称成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奶类等。含硫、磷、氯较多的食物,称成酸性食物。如:粮谷类、肉、鱼、蛋等。 特点:在体内不

13、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取;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矿物质缺乏的原因:地球环境中各种元素的分布不平衡;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摄入量不足或不良的饮食习惯; 生理上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 2.钙:生理功能: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促进体内酶的活动;血液凝固;促进细胞信息传递;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还参与激素的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及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红蛋白含铁量约占65%,肌红蛋白含铁量约占6%,含铁酶含铁量约占1%。 抑制钙吸收因素:

14、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植酸、磷酸,均可与钙形成难溶的盐类,阻碍钙的吸收;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可与钙结合,以及未被消化的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均影响钙的吸收;一些碱性药物,如苏打、黄连素、四环素等也影响钙的吸收。 促进钙吸收因素:维生素D是影响钙吸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蛋白质消化过程中释放的某些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而促进钙的吸收;乳糖经肠道菌发酵产酸,降低肠内,与钙形成乳酸钙复合物可增强钙的吸收;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有利钙的吸收。 疾病(缺乏):儿童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缺乏者可导致佝偻病,出现“O”形或“X”形腿、肋骨串

15、珠、鸡胸等症状。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骨骼逐渐脱钙,尤其绝经妇女因雌激素分泌减少,骨质丢失加快,易引起骨质疏松症;缺钙者易患龋齿,影响牙齿质量。 疾病(过量):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性,草酸、蛋白质和植物纤维摄入量高,易与钙结合形成结石相关因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钙的为800。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1000,孕妇、乳母10001200。为2000。 成年人每日进出骨骼的钙量约为700。奶和奶制品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钙的良好来源。小虾皮、海带、豆类、芝麻酱和绿色蔬菜等含钙丰富。 3.磷:生理功能: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参与能量代谢;构成细胞的成分;组成细胞内第二信使、和三磷酸肌醇等的成分;酶

16、的重要成分;调节细胞因子活性;调节酸碱平衡。 成人磷的为700,为3500。理论上膳食中的钙磷比例维持在11.5:1之间较好,不宜低于0.5. 镁:成人的为350,孕妇、乳母的为400。成人、孕妇、乳母的为700。 4.铁:生理功能: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参与其他重要功能:A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有关;B缺铁会使含铁酶的功能下降;C缺铁会使细胞功能紊乱;D铁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影响铁吸收的原因:机体对铁的吸收与食物中铁的形式有关,膳食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不受植酸盐和草酸盐等的影响,直接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因而其

17、吸收率较高。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收植酸盐、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因素影响而吸收率较低;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氨基酸及乳糖、维生素C等可促进铁的吸收;由于生长发育、月经、妊娠等原因,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也可促进铁的吸收。 体内缺血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铁减少期,储存铁减少,血清铁浓度下降,无临床症状。第二阶段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即血清铁浓度下降,运铁蛋白浓度降低和游离原卟啉浓度升高,但血红蛋白浓度尚未降至贫血标准。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期,此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下降,并伴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 值:成年男性15,女性20,孕早期15,孕中期和乳母25,孕后期为35。为50。

18、 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的铁,瘦肉、鸡蛋、动物全血、禽类、鱼类等。蔬菜和牛奶及奶制品中含铁量不高。 5.锌:儿童缺锌导致食欲减退、异食癖、生长发育停滞等症状,儿童长期缺乏锌可导致侏儒症。成人长期缺锌可导致性功能减退、精子数减少、胎儿畸形、皮肤粗糙、免疫力降低等症状。 能使聚合酶、聚合酶呈现活性的是锌。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推荐量:1岁6,110岁8,孕妇15,乳母27。 男性45,女性37。 良好来源: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及其内脏。蛋类、豆类、谷类胚芽、燕麦、花生等。五、 维生素1.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共同特点:以其本体形式或以能被

19、机体利用的前提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大多数的维生素在机体内不能合成,少部分可以合成,但合成的量并不能完全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提供;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机体组织;人体每日需要量很少,但不可或缺,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脂溶性维生素:指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包括维生素A、D、E、K;易储存于体内,肝脏和脂肪;易在体内蓄积而导致毒性作用;可缓慢的出现缺乏症状;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从胆汁少量排出;不能用尿负荷实验进行评价。 (过量摄入能在体内贮存并可引起中毒的是:维生素A)水溶性维生素:可溶于水,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在体内仅有少量储存,较易从尿中排出,(B12例外,更易

20、储存于体内)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可较快的出现缺乏症状;一般无毒性;经血液吸收过量时,很快从尿中排出;大多可通过血和/或尿进行评价。维生素缺乏原因:食物供应严重不足;吸收利用降低;需要量相对增高。维生素生理功能和缺乏症维生素A,视黄醇上皮过度角化、毛囊丘疹;干眼病、角膜溃疡;夜盲症;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维生素D生理功能D3D2;促进钙磷吸收。婴幼儿,佝偻病;成人骨软化病维生素E,生育酚强抗氧化剂,预防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褐质形成,保持红细胞完整性;溶血性贫血维生素B1,硫胺素脚气病,干性:以多发性神经炎为主;严重缺乏时,心肌损伤,心脏扩大,心率失常维生素B2,核黄素口角炎

21、、口唇炎,舌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睑缘炎烟酸,尼克酸,主要以烟酰胺形式在体内存在。癞皮病,“三D症状”皮炎、腹泻、痴呆。烟酸当量=烟酸+1/60色氨酸2.维生素A:指含有视黄醇结构,并具有其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包括已形成的维生素A(又称类胡萝卜素A,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视黄基酯复合物)和维生素A原(又称为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以及其代谢产物。 生理功能:视觉: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维持暗光下的视觉功能。细胞生长和分化;免疫功能;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合成;抗氧化作用;抑制肿瘤生长。 暗适应:人从亮处进入暗处,因视紫红质消失,最初看不清楚任何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待视紫

22、红质再生稻一定水平菜逐渐恢复视觉,这一过程称暗适应。 缺乏:维生素A缺乏最早的症状是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夜盲症;干眼病,失明。 毕脱氏斑:为贴近角膜两侧和结膜外侧因干燥而出现皱褶,角膜上皮堆积,形成大小不等的形状似泡沫的白斑。 引起机体不同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以至出现各种症状。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毛囊角化症是缺乏的表现之一。 过多:过量摄入可引起急性、慢性及致畸毒性。 维生素A营养状况应根据生化指标、临床表现,结合生理情况、膳食摄入情况综合予以判定。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血清维生素A水平,相对剂量反应试验,视觉暗适应功能测定,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稳定同位素测定,眼结膜印迹

23、细胞学法,眼部症状检查。 总视黄醇当量()=视黄醇(g)+-胡萝卜素(g)x0.167+其他维生素A原(g)x0.084 推荐摄入量(),男性为800g视黄醇当量,女性为700g视黄醇当量。成年人为3000。 维生素A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内脏、鱼肝油、全奶、奶油、禽蛋等,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 3.维生素D:是指含环戊氢烯菲环结构、并具有钙化醇生物活性的一大类物质,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2和D3. D2是由酵母菌或麦角中的麦角固醇经日光或紫外光照射后形成的产物,并且能被人体吸收。 D3是由储存于皮下的胆固醇的衍生物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光照射下转变而

24、成。 生理功能:1,25-()23-(或D2)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转运;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使尿钙和尿磷排出减少;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用:对骨钙动员和骨盐沉积均有作用,一方面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盐沉积和骨的形成,另一方面,当血钙浓度下降,又能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动员骨钙入血,以维持正常血钙浓度。通过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调节血钙平衡。调节细胞的分化、增值和生长,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缺乏症: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手足痉挛症。 中毒症状: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烦渴,发热,血清钙磷增高,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 1,25-()23-(

25、或D2)正常值为25150,平均水平为2535,低于25为维生素D缺乏。 1g维生素D3=40维生素D3 ,老人的为10,成人为5。主要存在于海水鱼、肝、蛋黄等动物性食品级鱼肝油制剂中。 4.维生素E:是指含苯并二氢吡喃结构、具有-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包含四种生育酚和四种生育三烯酚。 生理功能:抗氧化作用,E是氧自由基的清道夫,保护生物膜及其他蛋白质免受自由基攻击。预防衰老,可减少细胞中的脂褐质(老年斑)形成,可改善皮肤弹性,使性腺猥琐减轻,提高免疫能力。与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调节血小板的粘附力和聚集作用。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26、保护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血清维生素E水平:用血清(浆)-生育酚浓度可直接反映人体维生素E的储存情况。红细胞溶血试验:缺乏时,红细胞膜上的部分脂质失去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对H2O2溶血作用的耐受能力下降。 适宜摄入量是每天14总生育酚;或每摄入1g多不饱和脂肪酸,应摄入0.4维生素E。 维生素E含量丰富的食品有植物油、麦胚、硬果、种子类、豆类及其他谷类。蛋类、鱼类、肉类、水果机蔬菜中含量少。 5.维生素B1:硫胺素、抗脚气病因子、抗神经炎因子。主要分布在肌肉中,其次为心脏、大脑、肝脏和肾脏中。大约80%为焦磷酸硫胺素(),其他为三磷酸硫胺素(),二磷酸

27、硫胺素()和一磷酸硫胺素()。 生理功能:是硫胺素主要的辅酶形式,参与-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和磷酸戊糖途径的转酮醇酶反应。 (1)辅酶功能:参与能量及三大营养素代谢,三羧酸循环,当硫氨酸严重缺乏时,生成障碍,丙酮酸和乳酸在体内堆积,对机体造成损伤。参与转酮醇作用:转酮醇作用是核酸合成中的戊糖以及脂肪酸合成中还原型辅酶。 (2)与心功能的关系:B1缺乏可引起心功失调。 (3)维持神经组织的功能:当硫胺素缺乏时刻影响某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 (4)硫胺素是胆碱酯酶的抑制剂,维持正常食欲、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缺乏:硫胺素缺乏症又称脚气病,主要损害神经-血管系统。硫胺素缺乏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和神经

28、系统,成人与婴幼儿表现不同,成人有疲乏、淡漠、食欲差、恶心、忧郁、急躁、沮丧、腿麻木和心电图异常。 干性脚气病: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症为主,出现上行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指(趾)端麻木、肌肉酸痛、压痛,尤以腓肠肌为甚。出现垂足、垂腕症状。湿性脚气病:以水肿和心脏症状为主,有心悸、气短、心动过速,混合型脚气病的特征是既有神经炎又有心力衰竭和水肿。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25个月龄婴儿,发病突然,病情急,初期食欲不振、呕吐、心跳快,呼吸急促和困难;晚期有发绀、水肿、心力衰竭和强制性痉挛,12d后突然死亡。脑型脚气病:长期酗酒者可出现综合征,其表现可有精神错乱、共济失调、眼肌麻痹、假记忆和逆行性健忘甚至昏迷

29、。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尿负荷试验:是反映体内维生素饱和程度的方法,测定一次摄入大剂量水溶性维生素后尿中该维生素或代谢物的排出量,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没有非功能性单纯储存形式。被测者口服硫胺素5,收集4h内排出的尿液,机体组织中有充足的硫胺素储备,当摄入量增大后,从尿中排出量增多;反之,被测者营养状况较差,机体组织中硫胺素储备很少,当摄入大量硫胺素后,机体组织将大部分硫胺素或全部潴留,所以尿中排出量较少。4h尿中排出硫胺素100g为营养缺乏,200g以上为正常,400g以上为充裕。尿中硫胺素和肌酐含量比值。红细胞转酮醇活力系数愈高,说明硫胺素缺乏愈严重。16%为不足,25%为缺乏。 成年男性为1.

30、4,女性为1.3。为50。 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富含的食物有:谷类、豆类及干果类。动物内脏、瘦肉、禽蛋中含量较多。5.维生素B2:核黄素 生理功能:核黄素以和辅酶形式参与许多代谢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维持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浓度。 缺乏: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口腔和皮肤的炎症反应。 眼球结膜充血,角膜周围血管增生,角膜与结膜相连处有时发生水泡。表现为睑缘炎、羞明、食物模糊和流泪等,严重时角膜下部有溃疡。口腔:口角炎,唇炎,舌炎,地图舌。皮肤:脂溢性皮炎。 核黄素缺乏常干扰体内铁的吸收,严重时造成缺铁性贫

31、血。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妊娠期缺乏核黄素,可导致胎儿骨骼畸形。 男性为1.4,女性为1.2。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6.叶酸:在食物贮存和烹调时会损失5070%。 生理功能:大多是还原形式的叶酸,即二氢叶酸(无生理功能)和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加代谢。它主要携带“一碳基团”(甲酰基、亚甲基及甲基等)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12治疗恶性贫血)胎儿神经管畸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摄入不足与结肠癌、前列腺癌及宫颈癌有关。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 过量:影响锌吸收;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 我国成人叶酸的为400(叶酸当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如肝脏、肾脏、蛋、梨、蚕豆等。7.维生素C:抗坏血酸,存在型、型(无生物活性)两种形式, 生理功能:抗氧化作用作为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助因子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促进类固醇的代谢清除自由基参与合成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