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6 ,大小:71.25KB ,
资源ID:259751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9751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及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主要参考文献及说明.docx

1、主要参考文献及说明ICS X X a备案号:-标准/T 中药学基本术语Basic nomencl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发布 -实施 发 布前 言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永敏、朱建平、夏祖昌、王永炎、崔瑛、朱剑飞、王洪久、邱彤、孙大鹏、杜天信、杜志谦、李蕾、闫舒瑶、张冰。引 言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鉴定、炮制、成分、药理、制剂、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随着现

2、代科学的发展,中药学分化形成了临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多个学科。为了促进中药学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满足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管理、出版、学术交流以及中药生产加工、流通和应用等对中药学术语的需求,有必要按照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建立统一、科学的中药学基本术语标准。本标准收录了中药学1002个基本术语(其中包括综合部分一般概念、中药采集、中药贮藏、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性能、中药功效、中药配伍、中药禁忌、中药用法等10类310个和药名部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等3类692个),选词以常用的、基础的为重点;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者,

3、则以收录中药学特有的术语为原则。本标准部分术语正名下列有中文名又称,供使用术语正名时参考。中药学基本术语综合部分1 范围本标准界定了中药学一般概念以及中药采集、贮藏、鉴定、炮制、性能、功效、配伍、禁忌、用法等10类310个基本术语。本标准适用于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管理、出版、学术交流以及中药生产加工、流通、应用等。2 一般概念2.1中药学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鉴定、炮制、成分、药理、制剂、功效以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2.1.1 中药鉴定学 Chinese medicinal identification研究中

4、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1.2中药炮制学 Chinese medicinal processing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等的中药学科。2.1.3 临床中药学 clin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的中药学科。2.2中药 Chinese medicinal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2.2.1 中药材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药材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2.2.1.1 道地药材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特定产地的特

5、定品种,且质量、疗效优良的中药材。2.2.2 饮片 processed medicinal经过加工炮制,可直接用于配方或中成药生产的中药。2.2.3 中成药 Chinese patent medicinal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批量生产,具有特定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可供直接使用的药品。3 中药采集3.1 采收期 harvest period采集药用动、植物的适宜时期。3.1.1 萌发期 germination period植物发芽的阶段。3.1.2枯萎期 wilting period植物失去水分或失去生机的阶段。3.2

6、 药用部位 medicinal part动、植、矿物可以作为中药使用的部分。3.2.1 根 root维管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由胚根发育而来的植株体轴地下部分。3.2.1.1主根 main root母根 植物最初生长出来的根。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而来。3.2.1.2侧根 lateral root主根侧面生出的分枝。3.2.1.3纤维根 fibrous root须根侧根上生出的分枝。3.2.1.4块根 root tuber由侧根或不定根肥大而成的块状变态根。3.2.1.5根皮 root bark植物根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3.2.2茎 stem植物联系根和叶的营养器官。通常生长在

7、地面以上,其上着生叶、花和果实。具有节和节间。3.2.2.1芽 bud尚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原始体。3.2.2.2枝 branch着生叶和芽的茎。3.2.2.3草质茎 herbaceous stem质地柔软,木质部不发达的茎。3.2.2.4肉质茎 succulent stem质地柔软多汁,肉质肥厚的茎。3.2.2.5棘刺 thorn由腋芽发育而成的刺状变态茎。生于叶腋,常粗短坚硬,具保护作用。3.2.2.6根茎 rhizome植物的根状地下茎。3.2.2.7块茎 tuber肉质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的地下变态茎。节间很短,节上有芽,叶退化成小的鳞片或早期枯萎脱落。3.2.

8、2.8鳞茎 bulb具肉质鳞叶的地下变态茎。呈球形或扁球形,茎极度缩短称鳞茎盘,被肉质肥厚的鳞叶包围;顶端有顶芽,叶腋有腋芽,基部生不定根。3.2.2.9树皮 tree bark木本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包括落皮层和木栓形成层以内的韧皮部。3.2.2.10木材 wood木本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以内的部分。3.2.2.10.1心材 heartwood木材横切面靠近髓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的部分。3.2.2.11茎髓 stem pith位于植物茎的中心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的薄壁细胞组成的部分。3.2.3叶 leaf维管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由植株顶芽或侧芽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周缘区发生的叶原基生长和分

9、化形成。3.2.3.1叶柄 petiole叶片和茎相连接的部分。具有支持叶片的作用。一般呈类圆柱形、半圆柱形或稍扁平。3.2.4 花 flower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花芽发育而成的节间极度缩短、适应生殖的一种变态短枝。一般由花柄、花托、花萼、雄蕊群、雌蕊群等部分组成。3.2.4.1花柄 anthocaulus 茎与花的连接部分。3.2.4.2花托 receptacle花柄顶端稍膨大的部分。花各部着生其上。3.2.4.3花萼 calyx一花内萼片的总称。位于花的最外或最下轮,由若干枚萼片组成。3.2.4.3.1宿萼 persistent calyx宿存萼 在果期仍存在并随果实一起增大的花

10、萼。3.2.4.4雄蕊 stamen着生于花托或花冠上产生花粉的结构。一般由花丝和花药(由花粉囊组成)两部分组成。3.2.4.5花粉 pollen雄蕊花粉囊内产生的粉状体。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花粉母细胞形成。3.2.4.6雌蕊 pistil位于花的中心、由一个或两个以上心皮形成的结构。一般由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组成。3.2.4.6.1子房 ovary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3.2.4.6.2花柱 stylus子房和柱头的连接部分。3.2.4.6.3柱头 stigma雌蕊顶端接受花粉的部分。3.2.4.7花蕾 bud尚未开放的花。3.2.4.8花序 inflorescence花按一定

11、方式着生在花轴上形成的结构。3.2.5果实 fruit被子植物的花经传粉、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或有花的其他部分参加而形成的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3.2.5.1 种子 seed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3.2.5.1.1种皮 seed coat种子的外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具有保护种子内胚和胚乳的作用。3.2.5.1.2种仁 seed kernel种子脱去种皮余下的部分。主要包括胚和胚乳。3.2.5.1.3胚根 radicle种子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正对着种孔,将来发育成主根。3.2.5.2 果皮 pericarp果实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包被着种子的部分。由外向内分别由外果皮、中果皮和

12、内果皮组成。3.2.5.3聚花果 multiple fruit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3.2.5.4颖果 caryopsis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实。果实内含1粒种子,果实成熟时,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离。3.2.6全草 whole herb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的整体。3.2.7菌丝体 mycelium由许多菌丝相互交错组成的真菌营养体。3.2.7.1子实体 fruit body菌丝体变态形成的菌丝组织体。为高等真菌在生殖期所形成的、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3.2.7.2菌核 sclerotium菌丝体变态形成的菌丝组织体。为真菌在繁殖期或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其菌丝

13、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3.2.8孢子 spore植物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3.2.9叶状体 thallus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体。3.2.10树脂 resin植物体内的正常代谢产物,或被割伤后的分泌产物。3.3 采收方法 collecting technique采收中药时按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3.3.1环状剥皮 girdling在不损伤木质部和形成层的前提下,在活树上绕树干一周剥离树皮,创口愈合长出新的树皮后,经过一定时期再重复剥皮的方法。4 中药贮藏4.1对抗同贮 counteractive storage利用中药所含的成分或性能之间的差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14、中药贮藏在一起,使之产生相互对抗,从而防止虫蛀或霉变的贮藏方法。4.2气调养护 air regulated storage气调贮藏人为地将中药库房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调节到适宜的比例,从而达到杀虫、防虫、防霉目的的贮藏方法。4.3 气幕防潮 moisture proof by air screen利用装在中药库房门上的气帘等装置,以防库内冷空气排出库外、库外潮热空气侵入库内,从而达到药材防潮目的的贮藏方法。4.4 虫蛀 infestation中药在贮藏保管过程中被仓虫蛀蚀而受损或变质的现象。4.5霉变 mildewing中药在贮藏保管过程中滋生霉菌而变质的现象。4.6 泛油 oil le

15、aching走油中药在贮藏保管过程中所含油分溢出表面,呈油浸润状态,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4.7泛糖 sugar leaching中药在贮藏保管过程中所含糖分、可溶性物质及易分解成分,溢出或溶解于表面,呈油渍状或发粘,质变软,色泽变深黯,味变酸败。4.8潮解 deliquescence中药在贮藏保管过程中吸收水分,表面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4.9风化 efflorescence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类中药在贮藏保管过程中暴露于比较干燥的空气中,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状态。5 中药鉴定5.1 来源鉴定法 origin identification基原鉴定法应用植(动、矿)

16、物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别,以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保证应用品种准确无误的鉴定方法。5.1.1原植物鉴定 plant idetification by taxonomy应用植物的分类学知识鉴别植物类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学名的鉴定方法。5.1.2原动物鉴定 animal idetification by taxonomy应用动物的分类学知识鉴别动物类中药的生物学来源、确定其学名的鉴定方法。5.1.3原矿物鉴定 original mineral identification应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鉴别矿物类中药的矿物学来源、确定其学名的鉴定方法。5.2 性状鉴定法 macroscopi

17、c identification应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等方法,对中药的外观性状特征进行鉴别,以确定其真伪和优劣的鉴定方法。5.2.1芦头 remained rhizome in root top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短缩根茎。5.2.2芦碗 bowl-shaped dent芦头上凹窝状的枯茎茎痕。5.2.3 车轮纹 wheel-shaped radial texture药材断面呈车辐状的放射纹理。5.2.4砂眼 hole-shaped small dent药材表面空穴状或盘状的小凹坑。5.2.5 菊花心 chrysanthemum-shaped radial texture药材断面中心部类似菊

18、花瓣状的放射纹理。5.2.6 朱砂点 cinnabar-colored dot药材断面橙黄或棕红等颜色的油点。5.2.7蚯蚓头 earthworm-head-shaped annulation药材根头部的密集环纹。5.2.8 金井玉栏 white phloem with yellow xylem根类药材断面皮部呈类白色,中间形成层环呈浅棕黄或棕色,木质部呈黄色或淡黄色的色泽特征。5.2.9 星点 star-shaped dot of rhubarb大黄断面髓部由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星状小点。5.2.10锦纹 brocade-colored texture of rhubarb大黄黄棕色至红棕色的

19、表面呈现的类白色网状纹理。5.2.11 云锦花纹 cloud-shaped texture of cloudy floss何首乌断面的花朵状纹理。 5.2.12 罗盘纹 compass-shaped annulation of pokeberry root商陆断面上隆起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5.2.13过桥 bridge-shaped rootstock of gold thread黄连表面平滑如茎杆的根茎节间。5.2.14铁线纹 wireline-shaped striation of wild ginseng野山参主根上部表面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5.2.15珍珠疙瘩 pearl-s

20、haped verruca of wild ginseng野山参须根上明显的疣状突起。5.2.16枣核艼 jujube-seed-shaped adventive root of wild ginseng野山参形似枣核的不定根。5.2.17黄马褂 yellow-mandarin-jacket-colored patch of red ginseng红参表面的不透明暗褐色斑块。5.2.18狮子盘头 tuberculate stem scar of tangshen党参头部密布的疣状突起、顶端呈凹下圆点的茎痕。5.2.19怀中抱月 crescent-shaped scale leaf of ten

21、drilleaf fritillary bulb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的形状。5.2.20马牙嘴 horse-tooth-shaped scale leaf of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炉贝形似马牙、顶端略尖的裂口。5.2.21虎皮斑 tiger-skin-shaped spot of tendrilleaf fritillary bulb炉贝表面的棕色斑点。5.2.22金包头 buff stem scar of anemarrhena未剥去外皮的知母顶端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5.2.23鹦哥嘴 parrot-mouth-shap

22、ed bud of gastrodiae tuber天麻顶端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芽苞。5.2.24白颈 ring-shaped clitellum of earthworm广地龙第1416环节生殖带似戒指状、不明显较光亮的环纹。5.2.25翘鼻头 rostral side of long-noded pit viper蕲蛇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的头部特征。5.2.26佛指甲 triangular scutellum of long-nosed pit viper蕲蛇尾部的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5.2.27方胜纹 v-shaped stripe of long-nosed pit viper蕲

23、蛇背部两侧黑褐色与浅棕色相间组成的菱形斑纹。5.2.28 连珠斑 black spot of long-nosed pit viper蕲蛇灰白色腹部的黑色类圆形斑点。5.2.29骨钉 nipple-shaped protuberance of antler鹿角中、下部常具的疣状突起。5.2.30乌金衣 black bright coat of cow-bezoar牛黄表面挂的一层黑色光亮薄膜。5.2.31通天眼 pore of antelope horn羚羊角无骨塞部分的中心一条隐约可辨直通角尖的细孔。5.2.32钉头 nipple-shaped protuberance of hematit

24、e赭石表面的圆形乳头状突起。5.2.33松泡 soft crack药材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的性状特征。5.2.34挂甲 dyeing nails with bezoar powder胆黄(牛黄药材的一种)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的现象特征。5.3 显微鉴定法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利用显微镜、显微技术及显微化学等方法,对中药的切片、粉末、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以确定其真伪和优劣的鉴定方法。5.4 理化鉴定法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成分或特

25、征性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真伪和优劣的鉴定方法。5.5 生物鉴定法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利用药效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有关技术,对中药的品种和质量进行鉴别的鉴定方法。6 中药炮制6.1 炮制 processing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饮片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制药技术。6.6净制法 purifying 中药材在切制或调配、制剂前,为了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质变部分及杂质,使其达到净药材质量标准,而采用的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一类炮制方法的总称。6.6.1挑选 sorting将中药材中的

26、非药用部分、质变部分及杂质挑拣除去,或分离作用不同的药用部分,或将中药材按大小、粗细分类选出的净制方法。6.6.2筛选 screening利用中药材与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用筛或罗筛去混在药材中的杂质,或将药物按大小用筛分开的净制方法。6.6.3风选 winnowing利用中药材与杂质的比重不同,借风力除去杂质的净制方法。6.6.4水选 water separation通过水洗或漂,除去药材中杂质的净制方法。6.6.4.1洗法 washing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其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他杂质的净制方法。6.6.4.2漂法 rinsing将中药材放入大量清水中浸渍一定时间,并多次换水,除去

27、其杂质以及毒性、盐分、腥味等的净制方法。6.7润法 moistening在不损失药效的前提下,采用适宜方法,使经过清水或其他液体处理过的中药材保持湿润状态,药材外部的液体徐徐渗透到药材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以便切制的炮制方法。6.7.1 洗润 moistening by rinsing 将中药材投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杂质后迅即捞出,令其湿润软化的润法。6.7.2浸润 moistening by immersion用定量清水或其他溶液浸渍中药材,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渗入内部,以“水尽药透”为度的润法。6.7.3 淋润 moistening by showering 用清水浇淋中药材,令其清洁

28、并湿润软化的润法。6.7.4泡润 moistening by soaking 将中药材投放清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捞出,令其湿润软化的润法。6.7.5 闷润 moistening by brewing 伏润 将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过的中药材装入缸(坛)等容器内,使其在基本密闭条件下达到内外软硬一致的润法。6.7.6 露润 moistening by dew将中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篾席的土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软化的润法。6.8切制法 cutting 将净选、软化后的中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炮制方法。6.9炒法 parching将净制或切制后的中药,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

29、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6.9.1清炒 plain parching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6.9.1.1 炒黄 parching to yellow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中药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炒法。6.9.1.2炒焦 parching to brown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中药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的炒法。6.9.1.3 炒炭 parching scorch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中药表面呈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的炒法。6.9.2 麸炒 parching with bran将净制或切制后的中药用麦麸拌炒的炮制方法。6.9.3 米炒 parching with rice将净制或切制后的中药与米同炒的炮制方法。6.9.4 土炒 parching with cooking stove earth将净制或切制后的中药与灶心土拌炒的炮制方法。6.10 烫法 scalding将净制或切制后的中药置已加热呈滑利灵活状态的河砂、蛤粉、滑石粉等固体辅料中掩埋翻炒,使之受热均匀、酥脆,或去毛、降毒的炮制方法。6.10.1 砂烫 scalding with sand将净制或切制后的中药置于已加热的河砂中掩埋翻炒的炮制方法。6.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