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44KB ,
资源ID:259750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975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docx

1、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满分 100分 时限 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主要测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满分为 100分,考试总时限为 150分钟。2.请先仔细阅读给定资料,然后按照“申论要求”在给定的答题卡上作答。3.请务必用 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不准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材料一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于今年 9月表示,城市化方向要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中国没有办法

2、走分散化的城市化道路。以后优先开发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三个特大城市群,重点发展八个大城市群。在城市化空间布局上按特大城市群 、大城市群、其他城市化地区、边境口岸城市、点状分布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五类考虑,实行有区别的城市化方针。我国目前已经确立的特大城市群包括: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大城市群包括:哈长地区,闽东南地区,江淮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关中平原地区 ,成渝地区,北部湾地区。以城市群为基础的“城镇化”提法与以往的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提法相比,其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的城市群中的小城镇往往承担大城市的特定服务 ,有较多的就业岗位,因而才对外来人口具

3、有吸引力;而绝大部分小城镇无法承担大城市特定的服务 ,对外来人口没有吸引力。以新的“城镇化”内涵代替旧的“城镇化”内涵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优先开发三大城市群,三个城市群将各自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此,我国未来产业结构的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三大城市群产业布局的影响,产业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速度也将加快。因此,关注三大城市圈的特色优势产业,挖掘产业升级以及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潜在投资机会是关键。材料二从联合到融合,中国城市发展正步入崭新时代。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使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

4、,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核心和枢纽功能。世界上的城市群无一例外的都是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运行的核心区,这些地区集中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在国家政治、经济、金融、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群是先进工业与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作为行政、科研、技术和多种工业集中分布区,具备发展先进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基本条件,是技术进步的发源地。城市群有利于发挥区域综合功能和工业协作优势。城市群内的城市有多种功能,相互之间构成一个具有强大综合功能的有机体 。 城市群的发展有利于控制中心城市盲目增长。城市群具有将中心城市强烈的增长、扩散能量向

5、周围中小城市转移的功能,使城市体系向更为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材料三2009年,国务院连续批复和出炉了 12个区域规划。今年 5月,酝酿多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正式由国务院批准实施。 8月 25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等中部六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专家分析,发改委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城市群”的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的集聚作用,把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形成产业,在促进城市全方面发展的同时,还能以城市为 “抓手”,发挥对城市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未来

6、 10年,将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城市群加速成长的关键阶段。从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集约发展,城市群、城市圈将是我国城市化的主体形式。“毫无疑问,中国的城市化无疑是要走大城市群的道路 ,依靠中心大城市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表示。樊纲口中的这个“大城市”,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而可能是宁波、厦门、武汉、绍兴这些现在的 “中小城市”,通过人口的不断涌入,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它们将成长为未来的 “大城市”。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发展大城市、促进城市集合发展,是在土地约束下推进城市化的有效途径;而新兴产

7、业、低碳经济的发展都依赖于大城市、大都市的经济聚集度。北京拓维研究院院长王毅认为,区域合作发展将成为“十二五”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做好区域合作发展规划衔接,促进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完善,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强大助推力。材料四今年 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蓝图,并提出了加速一体化建设的概念。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六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要推进市场一体化,打破行政壁垒,逐步建立健全区域性市场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此外,还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

8、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中部崛起采用以六大城市群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方式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员刘云中看来,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具备了现有的两大发展条件 。一是中部六省的各城市群核心城市现有规模已经具备了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区域发展的条件 ;二是中部地区正在逐步承接东部有关产业的转移,这为中部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众多机会。材料五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施祖麟向记者表示,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也面临着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资源要素整合有限、产业集聚度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等突出问题。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对记者表示

9、 ,城市群发展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低碳理念,避免重入“生态换经济”的陷阱。材料六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可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中部六省城市群想要通过自身发展带动整体发展,继而形成中部合力推动发展,必须解决以下问题:首先,六省都会共同面对行政体制限制的问题,如果不打破行政体制的地区限制,将不利于地区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其次,城市群的扩张,在带动工业化的同时,可能会带来城市快速发展中公共服务体系欠缺、工业污染、土地供需矛盾等问题。王可侠认为,未来需要通过有序规划、产业高起点发展和合理扩张,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更要在体制改革、政策引导、对政策执行的监管上下功夫。此外,如何抓住东

10、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机遇 ,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也是中部城市必须抓紧思考的问题 。指导意见对此提出,要支持中部地区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加大在贷款、用地指标等方面的支持;设立若干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完善投资环境。材料七今年 4月举行的首届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 ,就放大东北大城市群“同城化效应”达成一致意见,宣布共建东北大交通体系,构筑海陆空联运物流大通道,力争实现货运的无缝连接和客运的零距离换乘,使各城市群内部进一步压缩 “距离差”,建成一小时经济圈,进而推动东北地区形成半日经济圈。东北各大城市群在向“同城化”迈进中,并不是简单地扩张规模,而

11、是要形成辐射力、竞争力,通过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东北三省普遍加强了城市群之间规划的科学衔接、产业的有机互补和区位的优势共享。“同城化”不仅有效地缩短了东北各大城市的空间距离 ,也降低了生产要素流动费用和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开放度。沈阳经济区内 8个城市今年以来在公积金贷款、人才流动、社会保障等方面已实现同城资源共享,推行同等市民待遇。辽宁省政府提出,不仅要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成本省的出海口,更要建成服务于整个东北地区的出海口,大连市正在研究将保税港区功能延伸到东北三省腹地,让 “同城化”促进经济一体化。材料八中国之声央广新闻7月 1日报道,作为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

12、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一条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今天正式投入运营。以下为当天节目的部分实录:主持人:沪宁城际高铁开通后将给当地带来哪些实惠?记者: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贯穿我国城市群最密集、生产力最发达、经济增长最强劲、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核心区域,使上海、南京以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形成“同城效应”,必将成为助推长三角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 。另外,沪宁城际高铁与在建的京沪、沪昆、沪汉蓉等高铁相衔接,大幅度拉近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时空距离 ,这也大幅度扩展了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和生产力的辐射范围,将会有力地改变我国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格局。在我国寸土寸金、经济总量最大、人

13、口最为稠密的长三角区域,沪宁城际高铁作为低碳经济和绿色交通工具的代表,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打造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带动辐射周边县市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材料九今年 3月,在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 ,协调会成员由此前的 16个增至 22个,不仅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等 4个苏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让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这两个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 “加盟”,这折射出区域内城市合作的需要。此次“峰会”的亮点之一,就是正式把协调会的年度会议更名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明确“由各成员城市市长出席”。这表

14、明长三角城市合作正在不断强化政府间的协调力,进一步消除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从而推进区域一体化核心工作制度合作的深化。今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就是制度合作,统筹协调区域内各城市的定位与分工、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设施衔接、环境保护、人口综合管理等重大问题,而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 “人”。只要哪一天“长三角人”在区域内可以真正地流动起来,就业、就医、就学、社保等资源和制度能够真正互通和均质化,那么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实力和地位,也就寓于其中了。继长三角各主要城市在交通、医保、金融、会展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协作和交流之后 ,本次会议新设“长三角园区共建”专题和“长三角异地养老合作”、“长三角现代物流业整合和提升”

15、两个课题。由此,现代物流业、工业园区和异地养老成为区域融合新的主攻方向。材料十城市群的发展,必然要求加快大运量快速通道及港口、机场等人流、物流设施建设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复建设依然存在。譬如,珠三角在很小的地域范围内建设了 5个机场,最近的仅相距 27公里,最远的也仅有 110多公里;长三角港口建设也缺乏统筹考虑,环渤海地区的机场、港口资源利用也不协调。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复建设不仅会带来资源浪费,而且也影响到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育和完善。城市群经济快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高投入 ,而我国的技术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急功近利,资源过多用于城市

16、建设,而对提升产业竞争力重视不够。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但产业发展集中于低附加价值、低盈利率的加工组装环节,加工贸易型产业比重大,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在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超出本地财力,盲目兴建开发区和扩大城市规模。不少城市的城建投资规模是以往年份投资规模的数倍。一些城市超前建设,盲目建大广场、宽马路、摩天楼等形象工程,并通过提高土地出让金来弥补,增加了投资者进入的成本 ,也无形中提高了农民进城的门槛。一些城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城市辖区面积,但产业结构并未转型,产业支撑力明显不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由于各城市间的行政限制,在产业发展上盲目重复建设,市

17、场壁垒仍然存在,劳动力、资金、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的壁垒还未完全消除,比如异地就业、异地贷款、异地票据结算、异地产权交易等,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适应城市群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交易成本依然偏高,制约了内部经济整合和有序发展。在城市群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群地区,城市人口快速膨胀,但城市就业岗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一些地方迫于压力,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限制。城市公共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需要,比较突出的如教育资源不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突出。受到收入水平限制,农民工聚居在最廉价的社区,居住条件较差。农民工难以承受社会保障费用,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

18、很小。随着制造业的迅速扩张,土地、电力供给跟不上需求,出现了所谓 “地荒”、“电荒”等问题。生产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特别是水资源污染严重,形成了所谓的“水荒”问题。此外,一些城市借“修编城市规划”之机,将大量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特别是耕地问题日趋严重。大量占用耕地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这部分人缺乏进入城市的就业技能,其长远生计受到影响,虽然一些地方推出了“土地换社保”、“土地入股”等办法,但从总体而言,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材料十一2009年 12月,为更好地借鉴国际上城市群建设的先进经验,湖南省邀请了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数十位环保专家,以及 100多

19、位国内专家出席“城市群发展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城市群发展模式选择、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等议题展开探讨。“城市群的发展会带来环保、生态的挑战,公众需要政府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资源 ,政府应致力于打造一个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高效平台 。”美国联邦环保署前署长克莉丝汀托德惠特曼女士在研讨会上说。老百姓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是什么?惠特曼女士说:“城市群的发展毫无疑问地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在美国,老人、妇女、小孩所得到的利益是很多的。”更多专家关注着中国的城市群建设如何突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及如何发挥市场、民间的内生力量。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薛凤旋教授致力于北美 、欧

20、盟城市群发展。他认为,一个超政府组织或机构在欧洲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机构能在区域公平、保护环境等公共事务的协调层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有些地区在推进城市群建设时,热衷把更多周边城市纳入圈中。而对于区域间如何调整、优化资源的运行效率等更关键的问题,推行力度显然还不够。”美洲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邹刚,直言城市群建设应更着力提高公共行政资源的效率。材料十二日本是亚洲地区城市群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 。日本国内最著名的三大城市群是东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三大都市圈以及各主要城市各具特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其中,作为东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东京的城市功能是综合性的,是日

21、本最大的金融、工业、商业、政治、文化中心,被认为是“纽约华盛顿硅谷底特律”型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大城市。首都东京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对其他次级周边城市起辐射作用,并引导着整个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东京都市圈自成立之时起,就形成了一套跨区域的强而有力的协调机制和政府机构。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立法保证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力。中央的权力下放有利于各大都市圈中成员城市进行自主决策,使各个城市能够根据各自的地理特征和历史特点 ,明确城市分工,形成城市功能差异,更好地发挥各个城镇的资源优势。第二,制定区域规划,确保城市群内战略性协作。日本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战略的重要意义,在

22、制定政策过程中,决策部门是在一定的宏观视角下进行的,不会出现对某个地区不利的政策,这样有效避免了决策过程中的决策主体和利益主体不符现象 。其具体措施包括交通、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产业一体化与行政体制的改革等,同时区域规划强调,这些区域政策的实施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且不划分具体的城市等级,而是适用于整个城市群的所有成员城市。第三,成立城市群协调机构关西经济联合会。该组织成立于1946年,下设23个委员会,成员包括关西地区约 850家主要公司和团体。关西经济联合体的性质是非营利性民间组织,目的是为区域内的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其活动经费由会员承担。它起到了沟通企业和政府的桥梁作用,不仅有

23、助于反映企业的需求,而且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政策的准确性。三、申论要求1上级单位要求你所在的部门拟定一份 “加强区域城市群发展和建设”的研究报告,请根据给定资料 13,整理出一份加强城市群建设的背景资料,为报告的拟定做参考。(20分)要求:要体现出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必要性或重大意义;语言简练,内容全面,表述规范。不超过 350字。2给定资料 5中说“城市群发展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低碳理念,避免重入生态换经济的陷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 200字。3给定资料 6中说“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也是中部城市必须抓紧思

24、考的问题 。”假设你是我国中部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为中部地区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出谋划策,拟定出一份大纲,交送领导审核 。(20分)要求:表述简明,内容全面,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 300字。4随着各地区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城市群自身的发展壮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愈加明显,也将大大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请围绕 “城市群的发展”,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45分)要求:立意深刻,观点明确,分析透彻,内容充实,语言规范。总字数 10001200字。四、答案分析第一步:阅读材料,概括段意。材料 1:我国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

25、路的内涵及重大影响。材料 2:材料陈述了城市群的内涵及重要功能。材料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及区域合作发展的意义。材料 4:国家发布中部崛起采用以六大城市群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方式的相关意见。材料 5:材料阐述了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和谐发展的宝贵意见。材料 6:中部六省城市群快速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材料 7:材料阐述了东北大城市群“同城化”的目标、“同城化”的具体办法和意义。材料 8: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重大影响。材料 9: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的相关内容。材料 10:材料列举了我国城市群发展

26、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材料 11:材料列举了国际环保专家和国内专家对城市群建设的宝贵意见。材料 12:材料列举了日本东京都市圈形成的协调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内容,为我国城市群发展第二步:解题分析。第 1题:本题属于总结概括题,主要考查应试者的总结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应试者可根据给定资料 13,整理出一份加强城市群建设的背景资料,主要从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构思。参考答案:我国绝大部分小城镇无法承担大城市的特定服务 ,走分散化的城市化道路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再加上土地资源的约束、发展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城市群,将城市群、城市圈作为我国城市化的主体形式,将是我国城市化的

27、主要方向。建设城市群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市场;有利于加强区域内各城市间的融合,发挥城市的集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升级和有序转移,充分发挥区域的综合功能和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控制中心城市的盲目增长和扩张,实现区域合作,逐步实现区域内的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挥中心提供宝贵经验。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壮大,使城市体系趋于有序和合理。总之,加强城市群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第2题: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应试者在理解“城市群发展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的

28、保护,突出低碳理念,避免重入 生态换经济的陷阱。”这句话时,可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生态问题和未来发展中应该吸取的教训两方面考虑。参考答案:我国在之前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忽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以致污染加重、灾害频发,属于典型的“生态换经济”的发展模式。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壮大,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如果不及时调整发展方式和理念,工业生产势必会再次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威胁。为了不重入“生态换经济”的陷阱,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第3题: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考查应试者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 。应试者需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

29、份,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拟定一份关于“中部地区如何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大纲,可从产业发展、园区开发、环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体系建设等角度构思。参考答案:第一,政府要从宏观的角度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 ,合理引进项目,稳固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并注重消化、吸收、培育和再创新。第二,在城市群内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的开发园区,设立若干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完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第三,积极完善投资环境,按照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定位,明确产业承接发展方向,逐步由引进低水平装配工业和加工工业转向引进高附加值的资本 、技术型产业,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第四,发挥各

30、级各类开发园区的作用,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第五,加强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建立辐射全国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第4题:本题属于综合分析、论证类题,要求应试者围绕“城市群的发展”,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应试者需在认真分析现有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构思,注意立意深刻,观点明确,分析透彻,内容充实,语言规范。参考答案: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城市群是促进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 ,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城市群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区域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存

31、在重复建设的问题;二是城市建设投资增长过快,超前建设问题突出;三是行政体制限制和市场壁垒依然存在,体制和机制有待创新;四是城市就业和公共服务跟不上需要;五是土地、能源、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剧。无论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我国城市群的地位都日趋突出。因此,城市群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区域性问题,更是国家战略,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发展对策。第一,要加强区域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协调和约束作用。区域规划要摒弃传统的规划理念,将规划重点放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放在需要跨区域解决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统筹城乡发展上。通过规划明确区域发展目标,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

32、工,明确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开发方向,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并对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行统筹安排 。第二,要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群空间结构。要注重增强大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发挥中小城市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引导小城镇集约化发展。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统筹城乡发展 ,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注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交通体系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实现城市间的“同城化”。第三,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市场发育。要深化城市间的分工合作,促进各城市扬长避短,根据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分工关系,发展各城市间的产业配套关系,培育产业集群。要促进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 ,特别是促进人才流动和劳动力的异地就业,积极创造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条件。第四,要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促进区域合作。应努力构建有利于区域经济整合的体制和运行、协调机制,设置主要着力于开展城市间横向经济合作的机构 ,鼓励发展各种非政府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