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1记住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2. 知道德国分裂的原因、产生的影响。3了解北约与华约对峙的过程及影响。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北约与华约对峙对世界的影响。多媒体展示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图片,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合影;1945年4月美苏双方在易北河会师图等。回答:二战中美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怎样?(他们联合打击轴心国法西斯集团,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多媒
2、体展示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和苏联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正如英国的一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什么同盟关系会破裂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冷战。1自读教材。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探究一:冷战的发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他们要“遏制共产主义”?(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 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 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企图称霸世界,但它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再加上二战刚刚结束,和平成为时代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生:阅读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阅读
4、教材内容,分析”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方面美国采取了什么做法呢? 小结:马歇尔计划又称作援助欧洲复兴计划。阅读史料;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看待马歇尔计划?”小结: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但美国感到这样的西欧还不足以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经济上发展、政治上稳定、军事上强大的西欧。探究二:德国的分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德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期间德国分
5、裂为两个德国的事件。1945 年德国投降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由于四国尤其是美、苏之间对德方针分歧严重,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形同虚设,各占领区实际上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实行不同的占领政策。苏占区逐步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西占区着重于重建资本主义。随着美、苏关系的恶化和冷战的爆发,美国为了称霸欧洲并利用德国遏制苏联,采取扶植和分裂德国的政策。1947 年1 月,美、英合并两国占领区。 1948 年2 月至6月,美、英、法、荷、比、卢六国召开伦敦会议,提出西方三个占领区合并并协调经济政策,参加马歇尔计划,进行货币改革,召开制宪会议,尽早成立西德政府。6 月21 日西占区单方面
6、实行货币改革。苏联采取措施对美国进行反击,1947 年6 月在苏占区成立管理经济事务的德国经济委员会(后具有准政府职能),12 月召开第一届德国人民代表大会。1948 年6 月22 日,苏联亦在苏占区发行新币,从6 月24 日起“封锁柏林”。柏林危机爆发。同年1112 月,东西柏林分别成立市政机构首先分裂。美国利用柏林危机的紧张局势,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1949 年5 月12 日,西方占领当局批准西占区德国议会委员会通过的基本法即“波恩宪法”,公布占领法规。9 月20 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同年10 月7 日,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德国形成。2德国的分裂产生了什么影响?欧洲
7、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探究三:北约与华约对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请看公约第5条是怎样规定的,由公约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再由学生绘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组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对苏联、东欧在战略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的包围圈。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应?多媒体演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因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
8、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工作的中心。而遏制霸权主义的最强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_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掌握欧洲的联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欧元、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等历史知识。2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了解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和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搜集欧洲从经济共同体到欧洲
9、联盟的历史资料,知道欧洲逐渐联合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4通过学习日本走向经济大国之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增强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重点: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作用。温故知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和日本的影响如何?德国和日本是二战的两大祸首,它们在发动世界战争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无穷灾害。二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惨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欧洲因是二战的主战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教师顺势导入:然而,日本和欧洲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完全医
10、治好战争创伤,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深思,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借鉴作用。1自读教材。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探究一、欧洲的联合在二战结束初期,欧洲各国的工业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1/2。通过这个数据,你认为战后欧洲各国当务之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战后西欧经济得以恢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生:思考问题,自由发表意见。从主观方面分析是西欧国家技术基础好;从客观方面分析是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那么,西欧国家技术基础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小结:西欧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工业化的摇篮,两次工业
11、革命都发生在这里,因而技术经验丰富。1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及原因丰富的技术经验只要有资金,就能恢复生产。那么,资金从何而来?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130多亿美元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由此可见,美国在西欧复兴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归纳: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为西欧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资金,按今天的美元值计算就是200多亿,其中90%以上属无偿赠款。组织学生讨论:美国给予西欧大量援助的目的何在?(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为了对付苏联。)2欧盟的建立及其意义多媒体显示地图(欧洲联盟成员国),请大家仔细观察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生:指图回答。)你知道欧盟的前身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吗?这些国家为什么
12、要联合起来?通过多媒体展示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内容节选,引导学生分析欧共体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小结:面对美国商品、资本大量进入西欧,有必要在经济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并结合史实分析西欧各国还希望通过建立欧共体,达到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呢?归纳:西欧各国希望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西欧各国试图以此来消除战争阴影;两次大战都以欧洲为主要战场,西欧各国人民都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教师强调: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请你联系当前时事分析欧盟成立后,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对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归纳:欧洲各国将逐步使用单
13、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影响: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探究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多媒体展示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图。提问:图中的数据表明了什么?(生:图中的数据表明美国在经济上已成为世界霸主。)教师提问: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原因?学生思考,教师归纳: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提问:根据课下搜集的材料,谁能解释一下什
14、么是“新经济”?(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自由发言,理解新经济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教师应指出“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多媒体展示材料:19501975年间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本的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通过这些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小结:几组数据说明了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那么,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用多媒体展示教材材料)中说了些什么?主观方面:日
15、本注意引进外国技术、重视教育及先进的企业管理体制等;客观方面:美国的扶植。美国是怎样扶植日本的?为什么要扶植它?小结:从世界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美国为了争霸世界,把日本变为对抗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的结论。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予以点拨、归纳,共同点:都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启示:(1)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2)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
16、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等。正是因为日本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渡过经济危机之后,在80年代经济还能进一步发展。而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什么?是它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日益膨胀。请大家联系当前国际时事,看看哪些能反映出日本想圆政治大国之梦的企图?而这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联系当前实际,自由发表看法。也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材料,在课上互相交流探讨。补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取得了很大进步。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36463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同时GDP总量
17、稳居世界第二。据有关预测,2014年日本GDP大约4.8万亿美元,不及中国的一半。探究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世界上最早推出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颁布的?教师归纳: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教师归纳:二战后,为了缓和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教师提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西方的保障制度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吗?师生归纳: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
18、矛盾。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然而西欧和日本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恢复,到70年代后期已完全治好战争创伤,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借鉴作用。为了缓和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_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2通过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和剧变原因,形成一定的历史分析归纳能力。3
19、.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重点:赫鲁晓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难点: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百年百事有关苏联解体的片段,组织学生观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苏联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拥有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力量,但这样一个国家是怎样解体的?为什么会解体?它的解体给我们留下哪些思考?这是我们要通过今天这节课来学习和了解的。1. 自读教材2. 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上标注清楚。探究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冷战形成后,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20、了什么组织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上的援助,并把东欧各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学生思考,教师归纳:苏联同东欧各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教师提问:东欧各国共产党有自主权吗?教师归纳: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多媒体展示中国开国大典图片,播放国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师生共同思考:中苏双方建立友好关系,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归纳: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
21、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探究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师讲述: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他着手在苏联的政治、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问:他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总结:他对经济管理体制,特别是农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精简管理机构,裁减冗员,下放企业,两年间撤销了一半以上的中央各部的管理司和总管理局,精简了90多万名行政干部,把1.5万多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部分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并对信贷、银行体制和劳动、工资制度进行调整。在农业方面,改革农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扩大农业企业
22、制订计划的自主权,并以提高农产品商品量为出发点制订计划。为提高谷物和饲料的产量,还由国家投资并动员人们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以及北高加索等地区进行大面积垦荒,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的种植。讨论: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改革?教师点评:他在农业方面进行的调整与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到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农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之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由于与美国争霸,不断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加剧了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探究三:东欧剧变
23、与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教师提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什么改革作为重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教师提问:由于经济方面的改革仓促上马,阻力比较大,改革效果不佳,这是为什么?教师总结:没有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组织学生观看反映当时苏联人民生活状况的图片,然后教师讲述:从1988年6月到1989年底,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方面。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把社会主义“多元化”“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倡议。1990年苏共召开扩大的中央全会及二十八大,把戈尔巴乔夫的“人道
24、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变成苏共的行动纲领。在党的奋斗目标上,宣布“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过渡”,在政治体制方面,推行政治多元化(教师解释什么是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和西方式三权分立。苏共分裂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广大党员对形势的变化迷惑不解,相当多的人对政治冷漠和厌倦,不少人因失望而脱党、退党。共产党的领导集体已经分裂,内部斗争不断加剧,人事变动频繁,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于半瘫痪状态。2东欧剧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思考:东欧剧变是如何发生的?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波兰、南斯拉夫、民主德国等国剧变的情况。教师提问:比较一下四个国家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
25、因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2)面对动荡的政局,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妥协让步,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3)反对派最终得逞,取得了政权。不同点:反对派夺权的方式不同,波兰等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罗马尼亚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的。教师提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东欧剧变的实质是指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教师提问:东欧发生剧变的原因有哪些?总结:东欧发生剧变的重要原因是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使经济发展缺乏活力,造成经济发展迟缓,落后于周边的资本主义
26、国家,引起人民的不满,失去人民的信任,严重脱离了群众。东欧剧变也有外部因素,首先是苏联方面。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使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东欧各国的执政党产生了很大冲击。其次是西方的影响。“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东欧是一个突破口。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呢?启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地位等等。3苏联解体教师提问:什么是“八一九事件”?
27、其影响如何?小结:“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政权发生了根本变化,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教师提问: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什么?小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教师提问:社会主义的苏联经历了69年之后正式解体,它的解体留给我们很多思考,那么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说: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你是怎么考虑的?归纳:历史原因:苏联从20年代建立到90年代解体,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在体制
28、上有许多弊端,政策上也有错误。内部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解体。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改革失败,仍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欧剧变、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部分。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部分。_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1掌握以下知识点:万隆会议;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2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提高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认识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重点:万隆会议;非洲民族独立浪潮。难点:纳米比亚独立的作用;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不仅有前几课我们了解的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而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