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热的传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热胀冷缩现象,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热是怎样传递的。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热传递的特征及其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传递特征及物体传递热的
2、能力不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4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传递特征及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简单的结论。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理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二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3、,并通过实验观察法,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科学结论。三说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经编写,由饭勺柄传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金属条传热实验及分析实验中的现象后得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的结论。最后了解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
4、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一)生活现象,提问导入。(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五)自己体验,培养兴趣。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金属勺插入热水中,金属勺柄变热了是怎么回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我们是把金属勺前部插入热水中,而金属柄并没有插到热水里,但却变热了。这也许是金属勺前部在热水中变热后把热传给了金属柄,来做出假设,这个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正。(2)、学习新课:1.模拟实验,初步感知热的传递教师出示一杯热水
5、和1把金属勺子,模拟先前被烫的场景。、学生上来摸。 、大家交流并猜测:热是怎样传递的通过把勺子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给勺部及勺柄,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2.探讨实验、验证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做实验观看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我希望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指导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自己用实验来验证。(3).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便于学生能正确演示实验,提高动手做实验的水平。(1)明确问题:酒精灯和蜡烛的使用 。 (2)展示课件 (3)、指导学生如何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6、加大学生间交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5).交流与小结 (1)小结 (2)板书 (3)展示课件汇报实验结论 以学生的实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三、家庭作业1.同学们回家后做“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的实验。你可以根据教材的提示去做,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做。2.做好实验记录课虽完,但兴趣没完。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继续科学探究,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学科的无穷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四、说板书设计 6、热是怎样传递的一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二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 高 低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