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88KB ,
资源ID:25921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921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doc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414号2004-2-23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纲要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近5年的实施计划,是指导生态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04年上半年,各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要依据纲要,开展并完成编制本地本部门的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并与即将开始编制的“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要加大生态省建设的宣传力度,为实施纲要营造良好社会

2、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生态省建设。要研究制定生态省建设相关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进生态项目建设,为生态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004年是我省生态省建设开始实施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认真做好规划的贯彻实施工作,全面启动和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附:安徽生态省建设指标安徽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坚持用近20年的时间建成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省区,是我省新世纪初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宏伟工程。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

3、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以及循环经济理念、系统工程方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前提,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的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实现全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保证生态省建设的有序进行,省政府决定编制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本纲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从安徽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近五年的实施计划,是指导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地区、行业和部门编制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的依据。随着生态省建设的不断推进,省政府将根据情况变化对本纲要进

4、行适时调整、补充和完善。一、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一)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建设生态省是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随着全球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建设生态省,是我省主动融入国际潮流,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并为后代人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的根本之举。2.建设生态省是发挥资源优势、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发展新形象的最佳选择。我省出口产品构成以机电产品、矿产品、服装纺织、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为主,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制约的重点领域。建设生态省,是主动适应新形势

5、,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施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举措。3.建设生态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强大动力。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整合和重新配置环境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质量,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完全符合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4.建设生态省是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生

6、态省,是促进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山川更秀美、人民更幸福的凝聚民心、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二)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条件和艰巨性1.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条件。我省东临长江三角洲,西接中原腹地,是华北与华南的过渡带,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我省气候适宜、降雨充沛,地形多样、土壤肥沃,生态系统多样,是南北物种汇集地和重要的基因库,环境质量和物种的多样性保持良好。可更新资源恢复能力较强,森林覆盖率达到27.95%。我省生态环境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长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基

7、本实现“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的奋斗目标;实施了淮河、巢湖流域污染治理,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等一大批重点工程;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开始启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69亿,财政收入346.7亿,为建设生态省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基础。2.现实差距和建设的艰巨性。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不断下降趋势;矿产资源、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低;资源型经济总量的扩大

8、与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仍较严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安徽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发展生态

9、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二)生态省建设的基本原则1.尊重规律,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与尊重规律相一致,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生态省建设建立在加快发展与尊重规律的基础之上。2.科教支撑,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提高建设生态省的科技含量,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皖战略的紧密结合。3.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强化监管,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

10、共服务,发挥政府指导、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省建设的积极性。4.积极参与,广泛合作。加强对国外、省外的开放与相互合作,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利用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生态省建设。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现状,量力而行,先易后难,选择条件成熟的领域和区域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整体推进生态省建设。(三)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步骤1.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近全省人民近20年的努力,全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合理利用率显著提高,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实力和

11、生态文化底蕴显著增强,基本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使我省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省份。2.生态省建设的基本步骤(1)起步阶段(2003年2007年)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建立健全生态经济的服务网络和科技支撑体系;形成若干优势明显的生态产业,推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产品;树立生态强省的理念,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基本控制淮河、巢湖、江淮分水岭等生态脆弱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一批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要得到恢复和重建;初步建

12、立覆盖全省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完善政策法规,形成生态省建设良性决策机制,为全面开展生态省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2)全面建设阶段(2008年2015年)生态省建设走上健康轨道。树立以绿色资源、生态产业群、生态城镇群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安徽品牌,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进一步均衡发展;基本建成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体系,自然和谐、舒适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保障有力的决策、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等生态建设体系框架;建成一批重大生态经济建设工程,并逐步产生较好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福利

13、和公益设施进一步完善。(3)提高完善阶段(2016年2020年)到2020年基本实现生态省建设三大类24项目标,全省有80%以上地级市达到生态市建设指标,3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全面形成以生态经济发达为标志、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生态强省形象,生态省五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前列,全省生态文化氛围全面形成,公众生态环境意识较强,政府生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基本建立。全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生态省建设的区域布局和功能分区(一)淮北与沿淮平原生态区本区位于我省北部地区,黄淮海平原南部,主要包括阜阳、亳

14、州、淮北、淮南、蚌埠、宿州等市,占全省国土面积28%.除部分地区有小面积丘陵分布外,地形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属冲击平原,光热水等自然条件较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人口密度大,土地承载力低;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沿淮多数湖泊洼地消失,洪水调蓄功能较低,洪涝旱灾交替发生,地下水严重超采,矿产资源强度开发区大面积地表塌陷,属于全省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重点: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全面整治淮河及其支流,建立沿淮调蓄洪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旱、涝、盐、碱,防止土壤退化;建立低耗、优质、高产农田生态系统;建设淮河生态防护林、平原农田林网。实施两淮煤矿塌陷区生态复垦工程。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15、坚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考虑水资源短缺这一重要限制因素;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及回用,建立节水型产业体系。鼓励发展种植业和黄牛养殖等优势畜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为主的深加工业。限制化学制浆、制革、印染等污染严重产业以及高耗水型产业发展。(二)江淮丘陵岗地生态区本区位于大别山以东、江淮之间,主要包括合肥、巢湖、滁州等市,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5%.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岗地、湖滨和沿河平原为主,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分水岭干旱缺水问题突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江淮分水岭水土流失严重,巢湖流域水污染问题突出,常有夏季旱涝、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重点:实施水土保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从根本上解决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问题;治理巢湖污染,重点建设巢湖重要水域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合理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发展高技术加工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合肥、巢湖经济融合,构建合肥经济圈,使之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和我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引湖入城”,把合肥建成现代化的滨湖生态城市,打造“大合肥”,带动卫星城市和卫星镇经济社会发展。(三)皖西山地生态区该区位于大别山东段,是大别山的主体部分,主要由低山与中山组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