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42.11KB ,
资源ID:259215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9215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习教案.docx

1、实习教案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稿-一、教学理念1、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使他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对比新、旧教材,适当补充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视学生的头脑为可以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装知识的容器。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教学内容本框题分析论证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和利用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

2、提和出发点。本节课我将通过两条逻辑线索进行分析。第一条通过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概括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这条线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二条通过分析规律,得出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和改造世界。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

3、、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依据: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理解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关键,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动观,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突破方法:通过探究分析惠能的观点和刻舟求剑的错误之处,有学生归纳解决。 规律是客观的依据:这个问题不仅是本框题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规律观的基础。因此

4、成为本课的重点。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我们可以把神州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等事例来完成。2、教学难点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依据: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维,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容易区分。如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就难以理解,所以把它作为难点。突破方法:通过探究赫拉克里特和克里底鲁的观点以及芝诺的“飞矢不动”等来突破。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依据: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对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但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又可以利用规律不好理解,因此成为本课的难点。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举大量的人们利用规律和不安规律办事的事例来突破。三、说教法和学法(一

5、)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和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1、情境导入教学法本节课我采用小话剧的形式设问导入,通过形象生动的情境设疑,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事例列举法让学生举身边的哲学以及收集来的富含哲理的典故等,采用大量事例,进行具体、形象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哲学的兴趣。(二)学习方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

6、法主要采取:1、自主探究,合作共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由学生课前收集材料,找到问题,寻求答案,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师对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加以指导,使师生互动,体现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2、坚持从生活出发,注重展开思维过程哲学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突破口,从学生的实践、认知水平着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注意学生哲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哲学特有的思辨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法、学法和依据导入新课角色扮演创设情景激趣导入(3分钟)模拟法庭学生甲向学生乙借钱并立字据。一日,乙向甲要钱,甲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

7、,我没欠你的钱。乙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法庭,法官问甲: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甲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法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乙,为什么要打人?乙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法官只好不了了之。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节课,就明白怎样断了。通过学生的表演,既创设问题情景又激发学生求知欲。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0分钟)【探究活动1】运动的含义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收集来的运动的方式: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运动等。从中概括出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探究活动2】物质

8、与运动不可分1、通过多媒体介绍惠能以及他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提出问题: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2、展示刻舟求剑图片提出问题: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通过学生的回答,再由学生归纳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探究活动3】静止的含义学生举生活中静止的事例,并分析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和列车上的动与静。由学生归纳出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

9、有变化;二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探究活动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分组讨论: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克里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位哲学家的观点谁对谁错?2、回应导入新课引入时的小话剧,如何断案?分析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为什么是错误的?由学生归纳出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通过让学生

10、收集材料,使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具体例子对比分析,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既突破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多种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兴趣。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5分钟)【探究活动5】规律的含义1、学生举例生活中符合规律的现象如: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转;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等。2、分组讨论:以上说法是规律吗?由学生分析并归纳出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探究活动6】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讨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人们可以克

11、服地球引力,把神州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认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地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这些是否说明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由学生归纳出出: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探究活动7】利用规律造福人类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来的人们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成、胰岛素合成、卫星上天等。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我们按规律办事,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学生举例分析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如:沙尘暴、洪水泛滥等。从中归纳出: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12、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通过让学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2、通过开放式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3、注重德育渗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课堂小结(3分钟)(板书设计)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并用课件展示本节课两大知识线索: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3.静止的含义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结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学生概括小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便于其他学生掌握知识。作业设计(4分钟)1、恩格斯

13、指出:“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一论断体现了什么哲理?2、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大6000多平方千米。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大规模围湖造田,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削弱了洞庭湖防洪抗旱的能力。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3、课外调查研究:我们身边遵循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1、前两题目的巩固重难点。2、设计实地调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教学手段:投影 多媒体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14、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唐诗三百首 - 歇后语大全 在线字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概念,并能够分析具体事物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深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了解“两分法”、“一点论”的基本含义,并能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一分为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矛盾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辨证思维的方法;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要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发展),必须发挥

15、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促使事物转化的条件。 通过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的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共两个框题。第一框讲矛盾的概念,第二框讲矛盾普遍性原理。第一框题 整体分析矛盾概念。由四个部分组成。(1)讲述矛盾的含义。(2)具体分析“对立”的基本含义。(3)具体分析“统一”的基本含义。(4)指出要准确把握矛盾的含义必须注意的3个问题。矛盾概念是本框题的重点,也是本节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对矛盾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基础、起点

16、。 矛盾概念又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教学的难点,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此问题的认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哲学意义的矛盾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矛盾的不一致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对具体矛盾与哲学意义上的抽象矛盾的关系不能够准确理解的问题等等。第二框题 整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原理。有三个部分组成。(1)从正面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然后从两个方面论述矛盾普遍性的含义。(2)重点论述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3)联系个人实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两个方面,分析说明青年学生应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从理论上看,它是正确对待矛盾,坚持两分法,反对

17、一点论的哲学依据,是教育学生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2)从教学实践看,“时时有矛盾”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将矛盾(主要是对立)的程度上的区别,理解为矛盾有无的不同。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作为哲学方法论要求,内涵丰富,高度抽象,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理解难免片面;与具体实际相联系,在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上存在较大困难,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理论与实际不结合或脱节“两张皮”。(2)邓小平同志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内容丰富与课时有限的矛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法建议总体教法应坚持从具体事例(教学情境)出

18、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形成对哲学原理的认识。 具体事例(教学情境)可以是老师创设,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创设。师生共同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具体事例(教学情境)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精选。 (1)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一原理的教学,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领域中能够体现“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形成对哲学意义的矛盾及其“对立”、“统一”的正确认识。可以联系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从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这一方面开展

19、探究活动。如探究整个人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加深对于我们国家宣传、倡导“保护环境”举措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一原理的教学,可尝试用小组协作调查法。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认识领域的事物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调查的内容包括事物在时间、空间两个方面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第一组调查自然界的事物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第二组调查人类社会的事物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第三组调查人的认识领域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第四组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最后,在课

20、堂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调查结果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交流,最终使全体学生形成对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的正确认识,并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关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两分法”、“两点论”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并能用两分法去分析说明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所学原理观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教学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时时有矛盾,事

21、事有矛盾)教学难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教学方法:用反证法分析、归纳出哲学理论,再用哲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矛盾的含义是什么?导入 新课: 下列诗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归纳:这些诗句揭示出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规律的深刻哲理。那么,是不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呢?事物每时每刻都包含矛盾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板书)谈话交流活动: 王小力是某校高

22、二的学生,他最近有几件不顺心的事情。一是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二是因为期中考试的事情和父母产生了小摩擦。三是和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引起误会,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王小力现在最想找一个世外桃源好好歇几天。请问: (1)假如你是王小力的朋友,你将为他出什么主意呢? (2)世外桃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为什么? 归纳:在现实生活中,每天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矛盾,我们每个人都在幻想有一个与世隔绝、风景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安宁的世外桃源可以让我们逃避现实的烦恼,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板书)观点:飞矢不动理解:离了弦的箭,在飞行路程上的每一点都是静止的。静止的总和并不产

23、生运动,所以,飞矢不动。提问:你能对上述观点加以驳斥吗?归纳:这个观点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从静止的观点看,物体在“某时某刻”会停留在“某处某点”,但从运动的观点看,物体既在“某时某处”,同时又离开“某时某处”向接踵而来的“某刻某点”过渡了。这是机械运动的发生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所在存在着“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的矛盾。设疑:除了机械运动有矛盾,其他运动也存在矛盾吗?归纳:物理和化学运动中同样存在矛盾。在生命运动中,存在着同化异化、遗传变异的矛盾。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材料: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放

24、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提问:这段材料说明在社会领域中存在什么矛盾呢?归纳:说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提问: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哪些矛盾呢?归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矛盾,民主与专政、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和平与发展的矛盾等等。提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呢?归纳:社会运动充满复杂的矛盾。材料: 在二百多年前,解释燃烧现象的燃素说认为,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燃素的过程。科学家拉瓦锡排除了燃素说的干扰,对燃烧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说明。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归纳:在人的思维领域同

25、样存在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知与不知,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的矛盾等。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归纳:不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领域,一切事物都有矛盾。材料:我国化肥总量与亩施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以前被农民在农田广泛喷洒的“六六六”,富含剧毒的有机物。国外60年代、70年代已禁止使用,我国80年代已禁止使用,但它在土地中的毒性消除要50年,且进入人体无法溶解,牲畜吃了含“六六六”的饲料,粪便也含毒素,再施到田里,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有人说:“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萌发了战争;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诱发了掠夺;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的疾病。提问:这段材料

26、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这种种事实说明,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设疑:综上所述,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板书)讨论:有人认为有时有矛盾,有时没矛盾。你同意吗?为什么?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事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提问: (1) 孔子所设想的大同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否存在呢? (2) 所谓的“太平盛世”是否是没有矛盾呢?归纳:人类社会一产生就充满着矛盾,如阶级矛

27、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矛盾等等,而且矛盾伴随人类社会始终。设疑:自然界的事物是否每时每刻都充满矛盾呢?如一个生命体从产生到死亡都从满矛盾吗?归纳:一个活的有机体,从生到死都充满着矛盾,即同化异化的矛盾,如:人体中的水分子每7天更新一遍;人体中的组织蛋白平均80天有一半死亡。其实,就是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内都同样发生着旧的死亡,新的产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的生命就停止了。设疑:那么,人死了还有矛盾吗?归纳:生命有机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矛盾运动的终止,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全部科学的发展史证明,各门科学

28、都是在不断的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即自然界时时刻刻充满矛盾。设疑:思维领域时时刻刻充满矛盾吗?材料: 2000年6月,人类基因图谱绘制成功,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划时代突破。将来人们可按图索骥,为一些困扰已久的顽症寻找治疗方法,基因技术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但是,人们的担忧和争议同样之热。隐私权的丧失迫在眉睫,科技伦理问题日已凸现。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归纳:在思维领域同样存在着矛盾,而且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出现,人类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设疑:以上论述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总之,不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

29、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设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2、 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对我们工作的指导意义(板书)材料: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漫画:因为手指上破了点皮提问:这两个例子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既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也不会因

30、为人们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想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所以,我们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是改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1)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板书)学生活动:讨论 1、素质教育就是少看书多活动 2、规章制度就是制约个性的发展归纳: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2)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板书)两分法、两点论就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板书)材料:

31、 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毛泽东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提问: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归纳: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看问题只有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才是全面地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点论就是片面的看问题的观点(板书)不能把两点论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板书)设疑:那么,如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呢?3、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板书) (1) 首先要对自己一分为二(板书) (2) 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板书)本课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矛盾的普遍向原理及其相关的方法论。课后练习:练习册板书设计: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2)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