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19KB ,
资源ID:258788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8788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微博问政研究述评.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微博问政研究述评.docx

1、微博问政研究述评微博问政研究述评微博问政研究述评 6. 从微博问政的主体看, 认为微博问政的主体尤其是政府主体, 一方面要高度关注这些新兴媒体的影响力, 时刻关注技术发展新动向及舆情发展新走向, 充分发挥微博在推动民众参政议政、 加强政府与民众交流方面的平台作用; 另一方面, 要对微博问政的各种局限性保持清醒认识, 进行理性的思辨, 匡正谬误、 合理引导, 从而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 实现善治、 共享和谐。同时不能回避, 以及一味靠删除等手段封堵来自于公众的声音, 要及时有效的回应。20 三、 不足及展望 问政的一个永恒话题, 载体和平台至关重要。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问政手段, 在理论上和实践

2、操作上都有很强的可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民众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 微博问政这个新生事物必将得到进一步的科学发展和规范。目前对于微博问政的学术探讨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但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第一, 从宏观方面看, 目前微博问政热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由微博载体的风靡以及加上媒体的炒作渲染而来。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 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与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形式和有益补充。但如何用好这个新手段无疑才是其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研究成果也多浮在微博问政这个现象本身, 现象描述多, 本质揭示和探讨少; 就事论事多, 提炼升华少; 个体研究多, 对比研

3、究少等问题,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层面, 应摆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方法和视角单一性的问题, 应从政治学、 系统理论、 博弈论、 管理学、 法学等学科和视角切入。尤其是要注重政治学、 法学以及管理学视角的研究, 避免就微博而论微博, 应从政府问政的层面探索学理基础和支撑。同时应注重研究微博问政与其他网络问政的异同优劣。 第二, 从微观层面看, 目前微博问政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要着重加强微博问政的运作机制研究, 科学的运作机制是微博问政健康、 持续、 规范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证。加强微博问政的监管和制度保障, 微博问政缺乏监管容易导致问政失真, 缺乏制度保障和

4、规范容易流于形式。探索微博问政的渠道、 落实反馈以及考核评价研究, 没有畅通有效的渠道, 就没有问政效率; 没有问政的落实和反馈, 就容易导致问政的价值缺失; 没有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 微博问政就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此外, 还应加强微博问政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体研究、 微博问政与其他网络问政以及其他参政议政形式的关系研究、 以及微博问政的一般规律研究等。 微博问政是个新生儿, 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为其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迟源. 关于“微博问政”背后的思考J. 人大研究, 2011, (5): 35-36. 2魏楠.

5、 微博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新阵地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 (4): 1-4. 3张培娇. 2010年两会“微博问政”研究D.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5. 4黎福羽. “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J. 领导科学, 2010, (8): 25-26. 5程婧. 微博问政: 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J. 理论与改革, 2011, (5): 46-49. 6郭昭如. 微博“网络问政”新路径的热与冷J. 上海信息化, 2010, (6): 16-18. 7秦前红, 李少文. 微博问政的规范化保护需求J. 东方法学, 2011, (4): 3-13. 8魏艳. 微博问政热的冷思考D. 兰州

6、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9蒋东旭, 严功军. 微博问政与公共领域建构J. 新闻研究导刊, 2010, (4): 40-42. 10张尚仁. 网络问政公共管理的创新形式J. 云南社会科学, 2010, (3): 28-32. 11许小美. 浅析我国微博问政的兴起及其理性限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272-293. 12王庆. 略论微博问政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4): 21-25. 13李少文, 秦前红. 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J. 河南社会科学, 2011, (4): 100-104. 14周雪怡. 两会代表委员微博问政的原因分析及困

7、境应对J. 今传媒, 2011, (5): 99-100. 15孙忠良, 衣永红. “微博问政”与党的民主建设之间的互动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28-31. 16蔡钰. “微博问政”与政府管理创新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11): 78-19. 17廖海敏. 微博问政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影响与应对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 2011, (9): 4-5. 18刘?. “微博问政”: 昙花一现, 还是民主参与的契机?N. 社会科学报, 2011-05-31. 19邓遂. “微博问政”热潮的冷思考J. 对外传播, 2011, (8): 5

8、5-56. 20张楚楚. 让“微博问政”成为警民沟通的“直通车”N. 中国公安报, 2010-10-21. FL)HJ3mmHJ (责任编辑: 余树华) 摘要: 微博问政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参与形式。微博问政自诞生后迅速风靡并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的发展。近两年来, 微博问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微博问政研究成果的梳理表明, 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微博问政的概念、 特征、 表现形式、 产生因素、 作用意义及对策等方面, 为今后微博问政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微博问政的研究。 关键词: 微博问政; 述评 中图分类号: D082文献标识码

9、: A文章编号: 1009-055X(2013)02-0014-06 微博问政是一个新生名词, 是网络问政的二级概念。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参与形式, 自诞生后迅速风靡并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的发展。近两年来, 微博问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现有成果看, 其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 其中有不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作品。 一、 研究的总体概况 从研究的内容看, 由于微博问政提出时间和实践历程较短, 目前尚无相关著作问世, 但研究论文可谓汗牛充栋, 数量颇多。据中国期刊网不完全统计, 自2010年以来有关微博问政方面的论文多达百余篇。其中仅2011年前三季度就达80余篇

10、, 由此可见数量相当可观。同时, 还有部分硕士学位论文围绕微博问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如张培娇的2010年两会“微博问政”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魏艳的微博问政热的冷思考(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吴伟的论微博的公民话语权(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等。 从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看, 现有成果主要采取了政治学、 新闻学、 传播学、 法学、 管理学、 社会学、 信息技术学等学科以及跨学科、 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 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采取了文本研究法、 系统分析法、 数据统计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从研究的机构和作者看, 从事微博问政

11、的研究机构相对比较分散, 除武汉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山东大学、 南京大学、 湖南警察学院以及广西贺州学院等主要研究机构以外, 还包括南京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江苏警官学院、 兰州大学、 河北大学等几十余家机构。此外, 研究作者群体参差不一, 据粗略统计, 据有博士及副高以上职称仅占三分之一, 其余多为硕士、 硕士以下或未加标注。 二、 研究的热点问题及领域 通过对微博问政研究成果的梳理表明, 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微博问政的概念、 特征、 表现形式、 产生因素、 作用意义及对策等方面。 (一)关于微博问政的概念、 类型、 特征及实现形式 1. 微博问政的概念。目前研

12、究者对微博问政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官方主体说, 认为微博问政指的是政府、 官员及代表、 委员等群体通过“微博”沟通平台征民意、 解民忧的政治现象。1(P35)二是公众主体说, 认为微博问政是网民个体及网络群体利用微博参与以影响政治系统公权力的获得、 监督政治系统公权力的使用以及对私权利的保护为目的的政治活动的总和。2(P1)三是互动沟通说, 认为微博问政, 就是网民通过微博客与各级领导代表零距离的沟通, 实现“上情下达, 下情上传”全民参政的理想。3(P5)四是属性说, 认为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 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 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 运用网络技术进行

13、参政、 处理政务等活动。4(P25)五是功能目的说, 认为微博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一个表达自身、 关注公共社会、 表达民意的广阔平台, 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通过微博去更多地关注社会事务, 参与社会事务, 使原先分散的个人力量可以因微博而集合为成一种有力的社会普遍的力量, 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合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5(P46)六是综合说, 认为微博问政的本质在于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和平台作用, 提高公民参政、 议政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将原本高高在上的政府与普通民众以及公共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6(P16-18) 应当说, 学术界对微博问政概念的认识还不统一, 相关界定比较模糊, 仅仅是对微

14、博问政这种现象进行了直观描述, 缺乏权威公认。以上几种说法都认同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形式, 通过微博载体实现政治参与的目的, 但并没有揭示微博问政的特质属性、 组成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也没有同博客问政、 论坛问政、 邮件问政等其他网络问政方式加以比较区别。因此, 需要进一步科学规范的界定。 2. 微博问政的类型。从现有的成果看, 研究者对微博问政的类型大致有三种看法, 基本上囊括了目前微博问政的实践形式。一是从问政的属性看, 主要包括七种类型, 分别是主流型; 问责监督型; 政策、 决策、 执行引起争议; 微博问政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 微博声援弱者, 引起政府反应; 特殊个案在微

15、博上引起争议; 微博组织和动员人民力量。7(P5-6)二是从微博问政的主体看, 主要有五种类型, 包括政府的微博问政、 两会的微博问政、 代表委员的微博问政、 地方官员及领导人的微博问政及草根阶层的微博问政。8(P18)三是从微博问政的内容来看, 目前大致包括统战微博、 组工微博、 党建微博、 高校微博、 警务微博等。5(P47) 3. 微博问政的特征。微博问政的特征主要是基于问政的载体微博的特点演绎而来, 目前研究的成果也基本上概括了其基本特点, 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微博问政具有重要指引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包括三种观点: 一是基于微博特性的概括, 将微博问政的特征总结为文本的碎片化、 恰当的传

16、播距离、 草根性和平民化以及公众议程影响力增强四个方面。9(P41)二是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概括, 其特征包括涉及面广、 参与者众、 现场感互动性强、 信息发布迅速等方面。三是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概括, 认为微博问政的特征包括: 建立公共管理的全新的物理平台或称技术平台, 为公民表达政见提供一个全新的空间; 在网络问政中, 网民处于平等的地位; 具有“互动”和便捷地特征。10(P29-30) 4. 微博问政的实现形式。目前研究者对微博问政实现形式的认识比较统一, 认为微博问政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一是政府部门的微博, 相对一于普通民众, 掌握了相对更大的话语权, 民通过政府微博发布的信息具有不可比

17、拟的权威性。第二种方式是代表委员的微博, 其问政效果则更为直接, 代表委员以实名开博, 随时更新微博的内容, 其内容一般涉及征求民意、 会场所感、 公布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提案, 与公众达成互动, 形成与公众共同参与政治生活的局面。第三种方式则是普通民众对某个政治议题的讨论进而放大, 微博的转发功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将议题迅速扩散开去形成舆论, 影响最终的决策和结果。8(P26) (二)关于微博问政的产生条件、 法律依据及风靡原因 1. 微博问政的产生条件。微博问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从现有文献看, 微博问政产生的条件主要包括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微博问政的产

18、生是因为, 开放性技术是微博问政兴起的“土壤”; 政府角色的转变为微博问政提供了民主的社会政治环境; 公民角色的转变为微博问政坚实了广泛的网民基础。11(P272)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需要“减压阀”以缓解社会矛盾, 公众需要设置议题以参与民主政治, 政府需要征询民意以辅助科学决策,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促成了微博问政形式的产生。12(P22) 2. 微博问政的法律依据。法律依据是微博问政存在发展的合法性前提和保证。有研究者认为, 宪法为微博问政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宪法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 内含了公民享有以微博这种形式表达政治意见、 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民主原则的具体化; 宪法第

19、四十一条可成为微博问政的依据;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范, 也是公民微博问政的权利来源; 网络权入宪将是微博问政在宪法中的直接体现。13(P102) 3. 微博问政风靡的原因。微博问政自产生后迅速风靡, 是外因和内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原因也恰恰体现了微博问政的优势所在。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透彻, 较为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微博问政风靡时尚的原因所在。综合现有成果, 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 一是内外因论。认为微博问政的风靡是外因推动, 内因驱使的综合结果。其中外因包括web2.0时代的特色产物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限制; 门户网站(新浪)邀请代表、 委员参与内测营销策略以及传统

20、媒体的高调加入, 营造了全民“围脖”的舆论环境。内因包括民众公民权利意识觉醒, 民主自觉度加强; 代表、 委员责任意识回归, 自我素养提升。14(P99)二是党建诉求论。认为微博问政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 防止腐败充分地发挥群众监督的优越性, 转变党的传统执政思维和工作方式, 实现人民群众与执政党之间的良性互动。15(P29-30)三是破解难题论。认为微博问政摆脱了时下社会组织化不足的弱点; 解决了传统路径下公众参与门槛高的难题;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政府信息公开不足、 公众与政府之间信息资源不均衡的难题; 就政府而言, 因为微博传递信息快、 影响面广、 可直达大规模人群等

21、, 微博问政也成为他们听取民意、 取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渠道, 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 合理化和公开化。7(P7)此外, 还有研究者认为, 微博问政听取群众呼声更便捷, 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 可以与其他表达形式相辅相成等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当下的微博问政热。4(P25) (三)微博问政的作用及意义 微博问政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和现实合理性, 在实践中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微博问政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具体而言表现为改善政府治理结构、 创新公共管理、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提升执政能力发展等方面, 这些作用也获得学术界和社会的一致肯定。 1. 微博问政改

22、善政府治理结构。微博问政不仅是拓宽汇集民意、 凝聚民智的渠道, 更是完善政府治理结构的契机。如有研究者认为, 微博这种网络新技术的运用, 推动了体制外民意表达机制与体制内民意表达机制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网上网下的互动, 声音的共鸣性、 一致性, 使得舆情作用成倍放大, 推动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转为公共议题, 并借助“两会”迅速反映到中央决策中枢。这有助于推动中央政府对公共问题的高度重视, 促使政府的公共政策与民众价值取向的趋同性。6(P19)微博问政对我国政府治理有着现实意义, 具体表现为沟通民意, 获取决策信息; 合理有效地转变政府执政理念; 有助于推动“阳光政府”的建设; 进一步促

23、进公民社会的建设。11(P272-273) 2. 微博问政推动公共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是舆论的一个新话题, 是政府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微博问政的出现, 网络环境与现代政府管理方式会更加紧密融合, 网络环境的存在对政府改革管理方式、 调整政府与公众关系、 促进政府管理决策变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有研究者认为, 微博推动公共管理创新表现为: 网络环境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有利于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网络环境有利于政府管理决策创新, 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 网络环境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反应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16(P79)还有研究者认为, 微博问政是公共管理创新的形式之一, 它有助

24、于提高政府效能, 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 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培育政治文化环境, 逐步走向市民社会。10(P309-310) 3. 微博问政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微博是民主的新渠道, 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新载体。有研究者认为, 微博问政促进公众政治参与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 微博的公共协商调动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激发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其次, 微博的公共协商消解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使公共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三, 微博的兴起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体制外的支持。2(P4)还有研究者从微博问政提高民众参与政治有效性的角度指出, 以往被精英阶层所掌握的话语权得到了下

25、放, 普通民众也可以用只言片语传递自己的想法, 用相互的转发形成合力, 精英阶层对话语权的掌控局面有可能被打破。微博问政是加强政治参与、 促进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又一重要传播形式, 其出现和传播势必进一步推动我国政治文明进步和公共领域的构建。9(P42) 4. 微博问政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提升。微博在改变传统思维, 进而改变党委、 政府的工作方式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有研究者指出, 微博问政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提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民情与汇集民智; 提升了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提升了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 促使党和政府提升依法行政能力。17(P4)还有研究者认为微博问政在党的

26、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包括激发广大网友参政热情,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5(P48) 5. 微博问政推进我国民主化进程。认为微博问政对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包括民众的话语权得到延伸, 人民的维权意识增强,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动政府执政模式的创新等。3(P23-25) (四)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微博问政是个新生事物。在实践和研究上都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目前对于微博问政的问题和缺陷研究也多是表现在操作层面和学理分析层面, 而对微博问政的具体实施渠道、 方式、 体制运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从现有的成果来看, 微博问政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主

27、要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微博网络环境的局限性对微博问政实效性产生影响。微博赖以生存的网络环境的缺陷和不足对微博问政实效性有很大影响, 有人指出, 微内容限制了信息内容的深度和全面, “背对脸”的交流方式影响互动效果, 警惕拟态环境下的“伪民意”, 8(P23)这些都将对微博问政的实质效果产生影响。 2. 网络监管的不到位对微博问政的监管和可操作性有不良影响。由于目前对微博问政的载体互联网的监管、 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 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因此, 微博问政要警惕微博问政流于形式、 疏于责任; 攻击他人, 攻击社会, 宣泄对社会的愤恨和不满, 以侮

28、辱、 谩骂、 诽谤等恶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非理性因素存在; 有关微博的发布、 传播等制度规范的不完善等因素对微博问政可操作性的影响。11(P273) 3. 微博问政主体之间矛盾和冲突影响网络问政可信度。微博问政是网民和政府官员之间通过微博形式共同参与政治的一种形式, 但由于作为微博问政主体的网民和政府之间在素养、 时间空间以及预期诉求之间的不对等性和局限性, 从而引发两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从而影响微博问政的可信度和形象。对于这些冲突和矛盾的表现, 有人认为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是网民素质良莠不齐, 有的以关心天下大事为己任,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第二是网民希望针对问题有问必答, 有始有终,

29、 希望微博另一端的执政者二十四小时在线, 随时解决问题, 也希望这种便捷的沟通方式长期有效。第三是网民希望微博是一个平等通畅的沟通与交流互动平台, 而官方微博似乎还更习惯于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单向信息发布。第四是网民希望执政者能多了解民生疾苦, 除了微博上的及时互动, 更要言必行、 行必果, 解决实际问题。第五是网民希望所有声音都被听见, 特别是那些关于急事、 难事、 重要事情的个人强烈诉求, 还有满腔热忱的意见建议, 迫切期待得到有效回应。12(P22-23) 4. 微博问政自身存在的缺陷。有人总结指出, 微博问政的缺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 尽管公众参与本身具有强烈的民主属性, 但它仍不能

30、取代代议制民主。第二, 微博问政的易操控性让其发展面临很多变数。第三, 微博的匿名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无责任性。第四, 微博问政的虚拟性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第五, 微博问政不仅有天然缺陷, 规范化不足也让其面临很多障碍。7(P7-8) 5. 微博问政本身存在的风险。微博问政带来的正负效应, 迫切需要我们适应新趋势, 深刻认识其内在的建设力量和破坏力量, 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各项风险。信息泄密, 多人维护造成的立场混乱、 意见失序, 可能出现的对政府的言语攻击及碎片传播、 回旋余地小等风险, 是政务微博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而从公共参与的角度看, 娱乐化、 非理性, 已是网络生活中的痼疾。18 (五)微博

31、问政的发展对策 微博问政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得到了研究者的一致肯定, 并针对其发展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建议。其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微博问政发展的战略层面看, 有研究者认为, 推进微博问政的健康良性发展, 要解决网络问政的机制问题; 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 提高必要的制度保障, 促进言论自由; 兴利除弊, 科学规范引导; 增进微博拥护道德自律意识。4(P26) 2. 从微博问政的内容建设方面看, 有研究者认为, 微博问政应重点加强三个层面的建设, 包括加强涉及民生、 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建设, 政务微博的传播内容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及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19(P56) 3. 从微博问政监管的视角看, 有人认为监督和管理是微博问政科学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应从网络主体应加强道德自律,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强化运营商的技术监管职能, 建立常态化的制度保障, 科学引导微博健康发展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微博问政的管理和监督。3(P35-38) 4. 从微博问政发展所需的条件看, 微博问政必须具备和加强其发展条件建设, 包括建立舆情评判机制、 微博言论审核机制、 追踪问责机制、 引导机制等监管机制; 提升以健康心态对待个人的多重身份、 正确解读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