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4.07KB ,
资源ID:258747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8747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科学案例《观察水》.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科学案例《观察水》.docx

1、科学案例观察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纺织材料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纺织材料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课堂信息交流,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材料。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性质和用处。(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探究的方法,认识比较几种布料,并用自己适合的方式表述出来。2、会使用实验仪器观察面料,用多种方法设计试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满足各种需求,人们在不断研究、生产,可以发明创造出新的材料。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棉布、尼龙进行对比探究教学难点:区别比较常见布料的特点四、教

2、学准备教师准备:1、放大镜、镊子、火柴等2、纺织品材料样本3、展示面料的录像,不同场合有不同性能着装。4、学生小组活动记录表学生准备:1、搜集各种各样的布料2、课前收集有关面料的资料信息,并组织好讲解的语言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自己穿的衣服1、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穿衣服,说一说你对自己的衣服有什么看法?2、学生从服装的款式,厚薄,颜色,面料的特点等方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发表对服饰的看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身上的穿着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着装进行评价,大致了解我们穿什么,这是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真实写照。课堂伊始进行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

3、学习的兴趣,为下个环节作铺垫,又培养了学生从细微处入手,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习惯。(二)交流汇报,初步认识各种纺织材料1、师:我们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用各类纺织材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布料制做而成的。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布料,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布料?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课前收集的,观察到的,感觉到的有关面料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设计意图:相信每个学生都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放开手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你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2、师:请取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纺织材料样本,从视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感知,并利用放大镜认真观察,看看每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小组活动,师行间巡视,同时对“纤维”作补

4、充介绍。3、师:参照样本,认识一下你带来的布料,把你认识的布料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参照纺织品样本,对自己带来的面料进行辨别、认识、分类。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运用感官进行观察,训练学生利用资料进行判断辨别的能力,动手归纳整理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4、小组向大家展示本组对布料的分类情况,同时说出布料名称以及这样分的理由。设计意图: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利用小组合作平台,训练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大家表述出来,形成资源共享,这是教学中经常被我们忽略的。5、师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衣料标识(三)比较棉布、尼龙两种纺织材料的不同1、师: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了绚丽多彩的布料,不同材质的布

5、料有不同的特点,关于布料,你都做了哪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呢?学生多方面地提出有关布料特点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作出板书)2、师: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请你们选择你们能解决的、喜欢探究的问题,在小组内商量一下,动手做实验,及时做好记录。3、小组合作选择问题,设计小实验,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情况。教师小组间巡视并适时提醒学生注意三个方面:观察时可以从柔软性、透气性、牢固程度、吸水性、防水性等几方面来进行比较;从布料中抽出纤维,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用火点燃纤维,观察燃烧后的情况,要注意安全。4、交流活动情况:通过探究活动,你们知道了什么?不同的衣料各有什么特点?5、师生共同小结。设计意图

6、:养成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问题,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科学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在各级各类科学课上,我们不断尝试、思考并实践着: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注重亲历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共同分享实验探究的历程。(四)设计未来的服饰1、师:同学们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播放一段录像,教师适时引导解说)2、学生观看课件,认识更多用途广泛的服饰。设计意图:利用丰富多彩的媒体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3、未来服饰材料的种类会越来越多,性能也会

7、越来越好,二十年后,如果你们是出色的服装设计师,你们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服装,有什么特殊功能,发挥你的想象力,小组内探讨一下,等一会儿要介绍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的设计最有创意。学生组内交流想法,写写画画,讨论未来的服饰。设计意图: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4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设计的未来服饰。(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观察水案例设计思路:这节课的知识点要是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检验能溶解水中的物质。在了解水的性质这方面,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观察水,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发现水的性质,并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第二环节让学生找出水,主要是让学生真正的

8、理解和巩固水的性质,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在介绍溶解这一方面,通过糖化这一过程,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溶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验证常见的可溶解的物品,使他们学会溶解实验,理解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有。气体能在水中溶解是课的难点,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两幅图,逐步让学生得出“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科学课注重课后的延伸及学生兴趣的培养,为了把学生的兴趣引到课堂以外,最后我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关于水方面的问题,从而继续探索研究。教材分析: 水随处可见,是一种平常的物质,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却会发现它有许多奇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9、。教材安排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杯中的水,从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然后通过“找水”比赛,巩固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强化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第二部分,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方糖在水中的变化,认识溶解现象;然后联系生活经验,讨论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不但固体能溶解在水里,液体也能溶解在水里,气体也能溶解在水里。第三部分,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浸在水中的纸巾变化,认识毛细现象。然后启发学生寻找毛细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事例。每四部分,首先安排学生猜测一无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的活动,要求学生记录猜测结果并实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

10、性质;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快速鉴别水;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知识与技能):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会做溶解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滴管、方糖、筷子、墨水、酱油、牛奶、白醋、糖水、雪碧、水六种液体等。学生准备:纸巾、水杯、调料袋等。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看,这是一杯普通的水,可它却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角。板书:观察水二、 新授:(一) 观察水的性质:(分组)1、 师:你们每组桌上都有一杯水,大家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来

11、观察这杯水,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到书76页我知道一栏,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密秘多。生:分组活动。师:巡视。生:汇报。师:记录重点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师:我们一起读水的性质,再看书76页填的内容,如果写的不全的话现在补充完整。(二) 找出水(演示)师:我们知道水的这些性质,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水的这些性质的从不同的液体中找出水来呢?我的桌上有6杯液体,分别是酱油、牛奶、醋、糖水、雪碧、水,谁能上来找出哪一杯是水,并说说你是怎么找的。生:师:你们找的很好,不过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不认识的东西不要随便品尝,以免中毒。(三) 认识水溶解现象。师:同学们喝的糖水是什么味道?(甜)为什么

12、甜?(有糖)下面我们就亲自做一杯糖水。把你带来的方糖放入杯中,注意观察方糖在水中的变化。生:操作,汇报。师:同学们说的“化了”“溶化了”都对,但我们换个科学名词叫溶解,板书“溶解”。就应该说糖在水中溶解了。找同学重复一遍。非常好,刚才你们用眼看,发现糖少了,说明糖在水中溶解了,除了用眼看,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糖溶解在水中呢?(四) 了解溶解 物质。师:除了糖以外,那么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呢?现在就来检验一下。先听准要求,1、你们拿来的物品要分别放入杯中,数量不要太多;2、各小组认真做好记录,把检验的结果记在书中77页。生:汇报师:说的很好,盐、糖等固体可溶解在水中,醋、奶等液体也能溶解在

13、水中,那么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把书打开26页看下面两幅插图,能不能找到答案。 从这两个现象可证明 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师:物体在水中溶解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坏处呢?生:师:我们要利用溶解的特点多为人类造福,而不要去破坏水资源。师:回顾 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有没有兴趣去了解水的其他知识,想一想,把它写在书上76页。教学反思: 通过上观察水这节课,我和同学们得到充分的交流,基本上完成本课的任务。本课的知识点:水的性质及让学生检验都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学生基本掌握。在了解水的性质是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水的性质。然后学生都能根据水的性质从不同的液体中找出水

14、来。通过糖化这一过程,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什么是“溶解”,并都能做溶解的实验。气体能在水中溶解是课的难点,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中两幅图,学生基本也得出“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本课中也存在着不足,学生在做溶解的实验时,物品放的先后顺序没有加以强调,影响了观察的效果,学生的一些教学卫生要求的也不到位,这些不足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改正。教学评价:张老师本课知识点把握较准,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还重视学习结果。本课设计环节清晰,过渡语自然;在重点知识水的性质及溶解让全班同学齐读,使每名学生都掌握;本课的难点找的很准,当学生对气体是否也能溶解在水中这个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引导他们看书中的插

15、图得到结论。本课不足之处是在让学生辨别水时应交给学生方法及注意教学卫生。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案例 设计思路 一、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内容,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本课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的课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比赛“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明白改变物体形状,增大空间、在水中加盐等方法能使物体浮起来。第二部分通过活动“如何使生鸡蛋浮起来”让学生讨论、想办法,既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积

16、极思考,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第三部分归纳总结,得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并根据学到的方法,在生活中验证、运用,保持对科学现象进行研究的兴趣,乐于探索的愿望。 二、对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空间、体积、密度等专业知识,但根据生活经验已有了一些的认识:比较轻的、像船形的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并且在课外书上已了解到在水中加盐可以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上浮。 三、体现的新课程理念: 1、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鸡蛋浮起来”的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在过程体会并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成功的乐趣。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

17、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对本课教材的大胆重组。本着将学生定位于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兴趣,直接以“让橡皮泥浮起来比赛”引题开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围绕着“使土豆或鸡蛋浮起来”的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使土豆或鸡蛋浮起来,得到成功的体验,又能在实践活动中明白:借助其它物体或改变水的性质等方法能使物体浮起来,达到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的目的。 4、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整个教学过程力图让孩子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

18、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5、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评价时机的全程化,通过多次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评价功能。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知识与技能: 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里加盐能增加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的兴趣; 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课时建议:建议根据课堂活动实际情况,用1-2教时完成本活动设计。 器材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

19、体课件或投影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生鸡蛋、土豆、食盐、回形针若干、灌水小药瓶、塑料“潜水艇”学具(配套学具箱中有)。 2、学生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硬币若干、生鸡蛋、土豆、食盐、小刀、“潜水艇”(按教学进程逐步下发)。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到实验台上的物品了吧?大家会想,这些物品好熟悉呀,现在就请你们把它们轻轻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情境,让学生先动起来,玩起来,在玩中发现问题。)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问题 1、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问题想问? 2、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有结构

20、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泡沫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橡皮泥为什么沉在水底?我想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什么作用?怎么让橡皮泥浮起来?) 3、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 整理问题。 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重要,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下全部研究出来,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好不好?(此处应该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确定有研究价值且可研究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同时,利用上面在水中浮着的那些物体之所以浮,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一定的暗示或促进作用。) 三、探究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一)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时候是沉还是浮的?(沉

21、的)那你们说用什么样方法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可以放在泡沫上;可以捏成船形;可以捏成半空心的球状) 3、你们想出来的这么多方法,很好。下面就请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实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橡皮泥浮上来?浮上来之后,请你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针。在橡皮泥不沉的情况下,看看谁放的回形针最多?(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浮力大小与增大的空间大小的关系,空间大受到浮力大,反之受到的浮力小。) 4、学生实验(比赛开始)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记录卡 我想用什么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 (用图和文字描述探究过程) 浮上来后装了多少个回形针? 如果没浮起来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自我反思、调整,再

22、探究) _班级_组 记录:_ 年 月 日 5、学生边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卡。 6、交流实验结果,评出获胜者。(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回形针装得多的原因:改变形状、增大空间;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 (二)探究土豆和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橡皮泥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使它空间变大。如果把土豆放入水里,怎么能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可以把土豆挖空) 3、教师鼓励,让学生分组试一试。 4、学生分组活动、汇报。(此处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如学生的土豆挖成碗形且均匀,那放在水中会浮;也可能挖空后不均匀土豆灌水后还是下沉,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挖

23、空会出现不同情况?该怎么办?指导学生意识到应该把挖空开口处密封住,才是真正减轻了土豆的重量。) 5、那如果想让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该怎么办呢?(选择生鸡蛋,旨在激发学生新的认知矛盾,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维,新的科学探究又开始) 6、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设想。 7、介绍死海有关知识(播放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如果学生一时想不到,利用这一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学生现想到加盐的方法,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一资料作为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应用。) 8、教师: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鸡蛋真的能浮起来吗? 9、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相机进行指

24、导)。 10、小组交流(认识到水中加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三)探究物体沉浮的奥秘及其应用。 1、研究“怎样让沉在水中的小药水瓶浮起来”。 2、学生动手做。(把药水瓶中的水倒掉即可,但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由于学生到掉的水有多有少,所以可能出现,浮、悬浮、沉三种可能。) 3、你的药瓶浮起来了吗?想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现象说明,由于小瓶的重量改变不同,所以沉浮现象也不同。) 4、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应用,你知道是什么吗?(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释实际生活现象即“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5、让学生分组玩“潜水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6、学生讨论、

25、交流: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引导学生说出潜水艇里面灌进空气,重量变轻,就会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会下沉即可)。 2、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利用潜水艇原理,让学生突然领会到,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有时需要让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有时也需要让浮在水中的物体沉下去,从而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以及科学灵活地使用浮力知识来解决问题。此处可结合教材上面的图,如竹排、救生圈、救生衣、鱼鳔、鱼钩、鱼网上的铅坠、潜水艇、船等。学生一直在研究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4、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有关浮力应用的知识。(课堂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活动中捕捉学生新的问题激发并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更大的空间进行主动的科学探究。) 附 板书设计: 5、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沉在水中的物体 使它们浮起来的方法 为什么 橡皮泥 捏成空心球、碗形、船形、放在泡沫上(图) 空间变大、增加浮力 土豆 挖成空心、加盐(图) 空间大、重量变轻、浮力变大生鸡蛋 在水中加(足够的)盐(图) 浮力大变大 小药瓶 把水倒掉(图) 重量变轻 课后 (自由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