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299.75KB ,
资源ID:258734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8734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docx

1、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单元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第6单元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纲点击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结构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实验过程及结果4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巧 记 噬菌体增殖过程一吸(附)二注(入)三合成,组装、释放、再侵染。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过程及结果2结论:RNA是遗传物质。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连一连1两个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

2、转化因子”。(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标记(1)第一次标记:标记大肠杆菌,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2)第二次标记:标记噬菌体,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实验的实验思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4关于遗传物质的三个问题(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法一以实验分析为基础,考查肺

3、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在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实验对照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联系(1)所用材料相同(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2.实验拓展分析(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

4、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2)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探究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是蛋白质(1)基本设计思路:设法将DNA(或R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2)基本设计原则:对照原则。视角11(概念图示类) (2016广东惠州检测)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要加热处理,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转入固体培养基B不加热处理,要将所有提取物与R型菌共同培养,转入液体培养基C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型或R型一种菌落D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型、R型两种菌落

5、解析:选D。图中是分离提纯S型菌各组成成分,所以不能加热处理,是将提取物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是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可产生R型、S型两种菌。2(原理判断类)(2016福建厦门质检)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后,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BR型细菌能够使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蛋白质恢复活性,从而产生毒性C该实验证明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D实验说明S型细菌中必定存在某种因子,使R型细菌发生可遗传的转化解析:选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后,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还有部分R型细菌生成新的R型细菌,A错误;加

6、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生成S型细菌,蛋白质加热变性后不能逆转,B错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对蛋白质和DNA进行对照,不能证明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C错误;实验说明S型细菌中必定存在某种因子,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生成S型细菌,而该S型细菌可以生成新的S型细菌,D正确。3(表格信息类)(2016北京重点中学开学测试)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蛋白质R型R荚膜多糖R型RDNAR型、S型RDNA(经DNA酶处理)R型 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

7、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C。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表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和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4(实验装置图类)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S型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荚膜的R型菌无毒性。下图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丙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甲、丁两组C戊组实验

8、表明,加S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菌D丁组产生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解析:选D。含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是甲、乙、丁三组,煮沸处理能使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失去毒性,所以只有甲、丁两组能导致小鼠死亡。戊组加S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菌,而丁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视角2以图形分析或实验分析的形式,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拓展分析与应用5(实验流程图类)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

9、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 PenrS型)。现用PenrS型菌和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菌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解析:选D。甲组中部分R型菌可转化为PenrS型菌,使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小鼠不可康复;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只有PenrS型菌落能继续生长

10、;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R型菌不能生长,也不能发生转化,所以不会出现菌落;丁组中因为PenrS型菌的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且R型菌不抗青霉素,所以无菌落生长。6(原理判断类)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型菌。Griffith 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型菌是由R型菌突变形成的CR型菌经过转化形

11、成了S型菌D加热后S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解析:选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并死亡,而且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考法二以同位素标记为手段,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思路的实验比较实验名称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处理方式的区别直接分离法: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

12、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

13、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提示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噬菌体DNA含有蛋白质没有的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而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元素。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同位素标记问题视角1以基础判断的方式或以图示为信息载体,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与结论1(表格实验类)某同学分离纯

14、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丙种: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3与丙种一致丁种:乙的DNA甲的蛋白质4与甲种一致5与乙种一致6与丁种一致A.2、4 B1、5C2、5 D3、6解析:选B。以DNA为遗传物质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DNA注入细菌中,指导合成相应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因此,当甲的DNA乙的蛋白质组成的“杂合”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子代应表现为甲种噬菌体的性状;当乙的DNA甲的蛋白

15、质组成的“杂合”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子代应表现为乙种噬菌体的性状。2(原理判断类)(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为确认噬菌体的何种成分注入了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合成子代噬菌体是以亲代噬菌体DNA为模板,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C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解析:选D。由于P是DNA的特征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所以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以确认噬菌体的何种成分注入了细菌体内,A正确;噬菌体侵染细

16、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所以合成子代噬菌体是以亲代噬菌体DNA为模板,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B正确;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DNA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D错误。3(实验流程类)(2016江西五校联考)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过程中与35S标记的

17、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解析:选C。题图中实验过程只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B正确;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分解,释放噬菌体,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C错误;为了观察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的行为,需要将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D正确。视角2借助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同位素标记4(分子结构图示类)(2016山东枣庄检测)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

18、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 BC D解析:选A。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P元素存在于磷酸部位;根据氨基酸结构通式,可知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团,故选A。5(原理判断类)(2016北京房山月考)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温(侵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B32P标记T2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噬菌体携带到细

19、菌体内的酶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含有放射性D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是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选A。32P标记噬菌体DNA,正常情况下是要进入细菌体内到子代噬菌体中。保温(侵染)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过短会导致部分亲代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结果都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A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酶由细菌提供,B错误;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子代噬菌体大多数没有放射性,C错误;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均不会导致上清液有放射性,D错误。6(曲线图实验类)(2016湖南衡阳月考)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0、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解析:选A。由图可知,细菌的感染率为100%;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说明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

21、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30%左右,说明有3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若细菌发生裂解,上清液中32P的百分比会上升,不会保持不变,且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所以被侵染的细菌基本上未发生裂解,A错误;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B正确;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C正确;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所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D正确。 误区补短易错点1误认为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22、是“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点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R型细菌体内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易错点2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可使所有R型细菌实现转化点拨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为S型细菌,事实上转化的效率很低,并且转化受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影响,因此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为S型细菌。易错点3未明确“标记”对象与实验结果的对应关系点拨(1)若用32P和35S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相当于间接地将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

23、32P标记。(2)若用32P和35S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3)若用C、H、O、N等标记病毒而宿主细胞未被标记,则只在子代病毒的核酸中有标记元素。(4)若用C、H、O、N等标记宿主细胞而病毒未被标记,则在子代病毒的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找到标记元素。微观清障1判断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1)(2015全国卷 T1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说明DNA是主要遗传

24、物质。()(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答案:(1)(2)(3)(4)2判断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1)(2015全国卷 T1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2)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3)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4)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5)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

25、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7)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1)(2)(3)(4)(5)(6)(7)能力培优DNA探究实验中热点图示分析信息解读(1)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具体分析如下:依据曲线起始点判断曲线归属:实线起点是a,为R型细菌,虚线起点时含量为0,为S型细菌。S型细菌曲线走势分析:S型细菌的出现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转基因”到R型活菌中并得以表达,故其数量应是从无到有,且在一定时间内,数量不断增加。R型细菌曲线走势分析: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

26、R型细菌的抗体,故R型活菌迅速增加;bc时间段内,一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二是R型细菌部分转化为S型细菌,故R型细菌大量减少。(2)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具体分析如下:由于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病毒侵入过程中不进入细菌体内,不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形成,又因供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氨基酸未被同位素标记,故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若改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如果标记亲代一个噬菌体,则不管复制多少代,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故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小部分具有放射性。强化训练1(2016

27、湖北天门调研)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解析:选A。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会侵入大肠杆菌内进行增殖,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的P不需用32P标记,A错误;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

28、体的实验,与上一组相互对照,来验证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B正确;图中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正确;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细菌裂解,D正确。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解析:选B。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部分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故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开始时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但还未形成大量抗体,R型细菌数量增加,随着抗体浓度增大,R型细菌数量会减少,后来S型

29、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和S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2016甘肃张掖模拟)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导学号29520295解析:选D。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就是与“以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

30、的实验形成对照。2(2016河北廊坊质量检测)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DNA和DNA酶,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2和3 B1、2和3C2、3和4 D1、2、3和4导学号29520296解析:选D。四支试管中都培养有R型细菌,加入S型细菌DNA的1号试管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即R型细菌和S型细菌都有,其余三支试管中都只有R型细菌,故选项D正确。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2016北京海淀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成功是由于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可用15N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