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94.64KB ,
资源ID:258580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8580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1、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监测一、适应症1危重症患儿2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心脏病患儿4水、电解质紊乱的患儿二、使用物品心电监护仪一台,电极 3 个, 75%酒精,棉签,弯盘,必要时备接线板三、操作步骤1携用物致床边,向病人说明监测的意义,以便消除病人的顾虑,取得病 人合作,必要时先协助排便。2依次接好地线、电极线、电源线、上心电记录纸。3选好合适的监护导联,按要求去脂,固定电极于选定的导联位置上。4打开电源,选择合适的导联,振幅,设报警参数。5随时观察心电监护荧光屏显示情况,填好监测记录,发现病情变化要及 时处理。6使用完毕后,关电源开关,处理用过的物品。中心静脉穿刺术【适应证】

2、1、需要开放静脉通路,但又不能经外周静脉置管者。2、需要多腔同时输注几种不相容药物者。3、需要输注有刺激性、腐蚀性或高渗性药液者。4、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危重患儿。5、需要为快速容量复苏提供充分保障的患儿。【禁忌证】 一般禁忌证包括穿刺静脉局部感染或血栓形成。相对禁忌证为凝血功能障 碍,但这并非绝对禁忌证。【操作方法及程序】目前在 ICU 中多采用导引钢丝外置管法 (Seldinger 法)。常用的穿刺部位 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一、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进路的方法有锁骨下 路和锁骨上路 2 种。1、锁骨下路(1) 体位:平卧,最好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 1525 ,以提高静脉压

3、使静脉充盈, 同时保证静脉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 从而使插管时不易发生空气栓 塞,但对重症患儿不宜勉强。在两肩胛骨之间直放一小枕,使双肩下垂,锁骨中 段抬高, 借此使锁骨下静脉与肺尖分开。 患儿面部转向穿刺者对侧, 借以减小锁 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夹角, 使导管易于向中心方向送入, 而不致误入颈内静脉。(2) 穿刺点选择:如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 穿刺点为锁骨与第 1 肋骨相交处, 即锁骨中1/3与外1/3交界处,锁骨下缘I2cm处,也可由锁骨中点附近进行 穿刺。如选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点可较右侧稍偏内,可子左侧锁骨内1 /3 1/4 处,沿锁骨下缘进针。(3) 操作步骤1 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4、2 局部麻醉后, 用注射器细针做试探性穿刺, 针头与皮肤呈 30 45角 向内向上穿刺,针头保持朝向胸骨上窝的方向, 紧靠锁骨内下缘徐徐推进, 边进 针边抽动针筒使管内形成负压,一般进针 4cm 可抽到回血(深度与患儿的体形 有关)。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 45cm 时仍不见回血时,不要再向前推进,以 免误伤锁骨下动脉。应慢慢向后撤针并边退边抽回血。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 可将针尖撤至皮下后改变进针方向, 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 以同样的方法徐徐进 针。3 试穿确定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换用穿刺针置管,穿刺针方向与试 探性穿刺相同, 一旦进入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后即可抽得大最回血, 此时再轻轻推 进

5、0.10.2cm,使穿刺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将导丝自 穿刺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管端达上腔静脉, 退出穿刺针。 将导管引入中心静 脉后退出导丝。抽吸与导管连接的往射器,如回血通畅,说明管端位于静脉内。插骨深度:左侧一般不宜超过15cm右侧一般不宜超过12cm以能进入上腔静 脉为宜。4 取下注射器将导管与输液器连接。妥善固定导管,敷贴覆盖穿刺部位。2、锁骨上路(1) 体位:同锁骨下路。(2 )穿刺点选择: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缘约 1.0cm处进针。以选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3) 进针方法: 穿刺针与身体正中线呈 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

6、稍向前 呈 15角,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一般进针 23cm即可进入锁骨下静脉,直到有暗红色回血为止。然后穿刺针由原来的方向变 为水平,以使穿刺针与静脉的走向一致。(4 )基本操作:同锁骨下路。二、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可分为前路、中路、后路 3 种,1 、前路(1) 体位: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 略转向对侧。(2) 穿刺点及进针:操作者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 3cm于胸锁乳突 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 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 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约 0.5cm 处进针,针干与皮肤呈 30

7、 40角,针尖指向 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内 1/3 交界处。前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 入颈总动脉。2、中路(1) 体位:同前路。(2) 穿刺点与进针: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 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形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 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 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穿刺未成功,将针 尖退至皮下,再向外倾斜 10 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后缘,常能 成功。临床上目前一般选用中路穿刺。 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 误伤动脉 的机会较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3、后路(1) 体位:同前路,穿刺时头部尽量转向对

8、侧。(2) 穿刺点与进针: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 1/3 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 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针 干一般保持水平, 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锁骨上窝方向。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 深入,以免损伤颈部动脉。三、股静脉穿刺术1、 体位: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臀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 外旋。2、 穿刺点选择: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界点下 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 0.51.0cm。3、 进针方法:右手持穿刺针, 针尖朝脐侧, 斜面向上, 针体与皮肤成 30 45角。肥胖病人角度宜偏大。沿股动脉走行进针,一般进针

9、深度 25cm持 续负压。见到回血后再作微调。宜再稍进或退一点。同时下压针柄 1020, 以确保导丝顺利进入。4、 基本操作:同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注意事项】1、 穿刺时,穿刺针尖的落点不一定正巧在血管的中央,有时可偏在一侧; 或者穿刺针进入过深, 顶于血管的对侧壁。 此时抽得回血但导丝或外套管推进会 有困难。遇此情况不能用暴力强行推进, 可将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慢慢地边抽吸边 退出导管, 直至回血畅通,再重新置入导丝或外套管,经几次进退仍无法顺利插 入,则需重行穿刺。2、 掌握多种进路, 不要片面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而进行反复多次的穿刺。3、 预防和及时发现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1

10、) 空气栓塞: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进入血管多发生在经针孔或套管内插入 导引钢丝或导管时,常在取下注射器而准备插管前 12秒,内有大量的空气经 针孔进入血管。病人取头低位穿刺,多可避免此种意外,若头低位有困难时,操 作应特别小心。(2) 气胸、血胸:为了能及时发现气胸、血胸,穿刺后除严密观察外,必要 时做胸部摄片。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 同侧呼吸音 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的可能,应及早做胸腔减压,(3) 血肿: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尤其在用 抗凝治疗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见,穿刺插管应慎重。(4) 感染: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多次穿刺,导管在

11、体内留置时间过久,局 部组织损伤、 血肿,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营养疗法等可增加导管相关感染的 机会。另外,导管留置期间无菌护理对顶防感染很重要, 当临床上出现不能解释 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 养。(5) 心包压塞:极少发生,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病人突然出现发绀、面颈 部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 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压塞的可能。遇有上述紧急情况 应:立即中断静脉输注; 降低输液容器的高度,使之低于病人的心脏水平,如经利用重力尽量吸出心包腔或纵隔内积血或液体,然后慢慢地拔出导管。 由导

12、管吸出的液体很少,病情未得到改善,应考虑做心包穿刺减压。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 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CVP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等有关。 正常值为:5IOcmH2Q【适应证】1、 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2、 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脑和腹部大手术的病人。3、 需大最、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禁忌证】 同中心静脉置管,即穿刺静脉局部感染或血栓形成、凝血功能障碍等,但 并非绝对禁忌证。【操作方法及程序】1、 穿刺置管方法见中心静脉置管技术部分。2、 测压方法(1

13、) 换能器测压:应用换能器测压可连续记录静脉压和描记静脉压力波形;(2 )水压力计测压: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经济,一般医疗单位均可 实施。临床上常用的测压装置是由 T 形管或三通开关分别连接病人的中心静脉导 针、测压计的玻璃 (或塑料 ) 测压管和静脉输液系统。零点通常是第 4 肋间腋中 线部位。【注意事项】1、 穿刺置管相关位置事项见中心静脉置管部分。2、 确定导管位置正确:测定中心静脉压,导管尖端必须位于右心房或近右 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内。 导管位置不正确则使测压不准。 临床上依据液柱界面随 呼吸上下波动判断导管位置并不完全可靠。插管后摄 X 线片可判断导管的位置。3、 正确调节零点:

14、中心静脉压测值仅数厘米水柱,零点发生偏差将显著影 响测定值。一般均以右心房中部水平线作为理想的标准零点。仰卧位时, 基本上 相当于第 4 肋间前、后胸径中点(腋中线)的水平线,侧卧位时则相当于胸骨 右缘第 4 肋间水平。一旦零点确定就应该固定好。若病人体位发生改变,应 随即调整零点。4、 注意胸膜腔内压的影响: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除了心功能、血容量和 血管张力外,首先是胸膜腔内压。病人咳嗽、屏气、伤口疼痛、呼吸受限以及麻 醉和手术等因素均可通过影响胸膜腔内压而改变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数值。 机械通 气时常会使胸腔内平均压升高, 因此测压时如病人情况许可, 最好暂停机械通气。5、 保持管道畅通、无空

15、气:较长时间测压,由于血液反流、血凝块堵管或 管端存在活瓣状的血凝块造成通道不畅, 常影响测压值的准确性。 当需要较长时 间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液速度又较缓慢时,可于每 500ml液体内加肝素35mg 以预防管道形成血凝块,保持测压系统的通畅。腹腔压力监测腹腔高压及腹间隔室综合征系危重病人,特别是外科危重病人重要的并发 症之一,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并与病人的病死率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腹 腔压力的监测,预防并及时治疗腹腔高压成为危重病领域的重要环节。【适应证】1、 脓毒症(seps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缺血再灌注损伤(1) 脓毒症且应用6L以上晶(胶)体液/24小时,或8小时

16、输血制品4U。(2) 急性重症胰腺炎。(3) 腹膜炎。(4) 肠麻痹、肠梗阻。(5) 肠系膜缺血/坏死。2、 内脏受压(1) 大量腹腔积液/腹膜透析。(2) 腹膜后/腹壁出血。(3) 巨大腹腔肿瘤。(4) 腹部手术应用张力缝线后。(5) 腹裂/脐膨出。3、 外科手术(1) 手术中液体平衡6L。(2) 腹主动脉瘤修补术。4、 严重创伤(1) 休克液体复苏后(缺血-再灌注)。(2) 损伤控制剖腹术。(3) 腹部或非腹部的多发创伤液体复苏需 6L以上晶(胶)体液,或8小时输 血制品4U。(4) 大面积烧伤。【禁忌证】1、 经膀胱测压法禁忌证(1 )膀胱损伤。(2) 神经性膀胱。(3) 膀胱挛缩。2、

17、 经股静脉测压无绝对禁忌证。【操作方法及程序】1、经膀胱测压法图1经膀胱测压法(1 )放置三腔或双腔Foley尿管。(2) 测压前保证尿液引流通畅,排空膀胱后,夹闭尿管。(3) 通过18号针头(双腔)或连接丫形管(三腔)连接测压管或传感器图2双腔尿管连接法 图3三腔尿管连接法(4病人取平卧位,以耻骨联合为零点。(5) 应用60ml注射器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 50100m。(6) 关闭注射器连接阀,读取测压管中水柱读数,或通过传感器连接监护 仪读取监护仪上压力读数,即为腹腔平均压力。2、经股静脉置管测压(1) 通过股静脉(或下腔静脉)插管测定下腔静脉压力,其与腹内压力变化有 较好的相关性。(2)

18、 放置股静脉插管,方法同深静脉置管操作。(3) 插管深度:导管尖端应达腹腔位置(30cm左右为宜)。(4) 通过三通连接股静脉插管并测压(同 CVP监测)。(5) 测压管路连接及抗凝见中心静脉压监测。【注意事项】1、 确保测压前尿管通畅并排空膀胱。2、 确保每次测量前膀胱内注入液体量相等。3、 应用机械通气病人应排除正压通气的影响, 测压时可脱机片刻,或将PEEP 降至0。4、 于呼气末读取压力读数。5、 膀胱测压回路无需肝素抗凝。6、 测压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7、 腹腔压力需动态监测。心包穿刺术【适应证】1、 急性心包积血、积脓或积液造成心包压塞者。2、 原因不明的心包积液(血)患儿。3、

19、恶性心包积液行药物注入治疗者。【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操作方法及程序】1、体位及穿刺部位(1) 体位:取仰卧位或半卧位。(2 )穿刺部位:剑突与左肋弓交角处,针与胸壁呈 30角,向上稍偏 左。左胸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2cm针尖垂直于胸壁。 胸骨 右缘第 4 肋间,针尖垂直于胸壁。2、操作方法(1 )常规消毒,局麻后由选择部位刺入,有突破感后即回抽,稳定穿入深 度。(2)缓慢抽吸。(3) 穿刺完毕后,拔出穿刺针,局部皮肤消毒,贴无菌敷料。【注意事项】1、嘱病人安静,勿动,不做深呼吸或咳嗽。2、抽液速度不宜过快。3、抽吸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抽液颜色, 一旦有意外情况, 立即中止穿

20、刺, 并做好急救准备。心脏电转复及除颤术心脏电转复包括心脏电除颤,是用高能电脉冲直接或经胸壁作用于心脏, 治疗多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分同步和非同步电击两种。 所用的仪器称为电复律器和电除颤器。在极短暂的时间内给心脏通以强电流,可使所有心脏自律细胞在瞬间同时 除极化, 并使所有可能存在的折返通道全部失活, 然后心脏起搏系统中具有最高 自律性的窦房结可以恢复主导地位控制心搏, 于是心律转复为窦性, 当电复律用 于心室颤动以外的快速心律时,为了避开 T 波顶峰附近的心室易损期,复律脉 冲落入 R 波降支或 R 波起始后 30ms 左右处,称为同步电复律。非同步电复律 不用同步

21、触发装置,可随时在任何时间放电。电复律后能否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有赖于复律脉冲足够的能量、窦房结 有形成起搏冲动的能力、 异位起搏点兴奋性的降低和心房肌或房间束传导通路有 正常的传导功能等因素。【适应证】1、 心室颤动与心室扑动: 为非同步电除颤的绝对适应证。 常用电除颤的能 量为成人首次300J,若不成功,可重复电击。小儿病人以 101OOJ为宜。2、 室性心动过速:采用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所需能量为 100200J。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经药物治疗无效, 且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障碍 者,可考虑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所需能量为 100200J 。4、 心房扑动: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心室率快、

22、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的患儿, 宜同步直流电复律。所需能最为 50100J。5、 心房颤动: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证应符合下列条件: 心室 率快,药物治疗无效; 适当的洋地黄治疗下仍有严重心力衰竭存在; 房颤 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左心室扩大不明显或二尖瓣病变已经手术纠治 6周以 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已用药物控制;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室率房颤。【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 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伴有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 复律后在奎尼丁或胺碘酮的维持下又复发房颤; 阵发性异 位性心动过速反复频繁发作者。2、相对禁忌证: 洋地黄中毒所致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时电击复律疗效不 佳,且可导致

23、心室纤颤和死亡。【操作方法及程序】1、非同步电除颤(1 )胸外心脏电除颤1 首先通过心电图确认存在室颤。2 打开除颤器电源开关,并检查选择按钮应置于“非同步”位置。3 电极板涂上导电糊或包上浸有盐水的纱布垫。 然后将电极板插头与除颤 器插孔连接。4 按下“充电”按钮,将除颤器充电到 300J 。5 将电极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 2 肋间及左腋前线第 5 肋间。6 按紧“放电”按钮,当观察到除颤器放电后再放开按钮。7 放电后立即观察患儿心电图, 观察除颤是否成功并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 除颤。8 电除颤前后的心电图除示波观察外,应加以记录备日后参考。9 除颤完毕,关闭除颤器电源,将电极板擦于净,收存备用

24、。(2 )胸内心脏电除颤:用于开胸手术中的室扑和室颤,消毒的电极板用消 毒盐水纱布包扎后,分别置于心脏前后, 充电、放电等操作与胸外心脏电除颤相 同,能量为 60 J 。2、同步直流电除颤(1 )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者,先用强心、利尿药控制心力衰竭,使心室率 控制在休息状态下7080 /min ,复律前2d停用强心、利尿药,复律后视病 情需要可再用。(2 )复律的 2d 服奎尼丁 0.1g ,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无反应,则于复律 的前 ld 6am 、 2pm 、 10pm 至复律当日 6am 共服 4 次奎尼丁,每次 0.2g ,服药 前、后均应认真观察病情,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3 )术

25、前 1d 测血清钾,必要时补钾。(4 )手术当日晨禁食,术前I2h服少量镇静药,术前半小时高流量吸氧。(5 )术前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好复苏设备。(6 )患儿置于硬板床上,不与周围金属接触。(7) 术前记录 12 导联心电图供对照。(8) 选择 R 波较高的导联进行观察, 测试同步性能, 将按钮放在“同步” , 位置,则放电同步信号应在 R 波降支的 1/3 处。(9 )电极板放置位置和方法同非同步电复律。(10) 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 (安定)1530mg,同时嘱患儿数数“ 1, 2 ,3,”,直至患儿嗜睡,睫毛反射消失为止。(11) 按压充电按钮,根据不同心律失常类型选择不同的能量充电。(12

26、 )放电方法同非同步电复律, 但应持续按压放电按钮, 待放完电后再松 手。如不成功,可增加电能量,再次电击。(13)复律成功后, 仍应观察患儿血压、 心率、心律、呼吸,直至患儿清醒。 清醒后让患儿四肢活动,观察有无栓塞现象。【并发症及处理】1、低血压:复律后约 3.1%的患儿可发生暂时性轻度低血压,多见于电复 律能量较大者,如患儿情况好,可不必处理,多数能自行恢复。2、心律失常:电复律后即刻常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逸搏出现, 偶有频繁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发生。一般静注利多卡因能在短时间内使之消失。 极少数患儿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速、 室扑、室颤。一旦出现室颤, 应立即给予非同步

27、电除颤治疗。3、急性肺水肿:房颤复律为窦性心律后,左右心功能并不一定同时恢复, 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患儿, 左心机械功能的恢复明显迟于右心室, 因而出 现左心功能衰竭,可发生肺水肿。多发生在复律后 13h,约3%应立即给予强 心、利尿、扩血管治疗。4、 检塞:发生率为 1.2% 5% ,多发生于房颤持续时间较长,左心房显著增大的患儿,尤以术前未接受抗凝治疗者为多。多发生在复律后 24 48h ,但由于电复律后心房的机械收缩功能可延迟恢复,故栓塞也可在电复律后 2 周内 发生。5、 心肌损害:临床表现为局部性 ST段暂时抬高,血清AST LDH CK轻 度升高。心肌损害的程度与复律能量、 电

28、极面积及两电极安置的距离有关。 因此, 应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高能量,宜用适当大的电极,并避免两电极距离过近。6、 皮肤灼伤: 几乎所有患儿在电复律后电极接触皮肤部位均有灼伤, 可见 局部皮肤红斑,尤其是操作时按压不紧, 导电糊不足时更为明显。 通常无需特殊 处理。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是指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急救方法,是 现场心肺复苏的重要技术。心脏按压分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开胸心脏按压两种方 法。其中以胸外心脏按压最为常用。 传统概念认为, 胸外心脏按压是由于心脏在 胸骨和脊柱之间直接受压而使心室内压力升高推动血液循环, 而近年研究认为压 迫胸壁所致胸膜腔内压的改变是驱动血液流

29、动的主要动力。 无论其机制如何, 只 要操作正确,即可建立暂时人工循环,动脉压可达 6080mmHg可防止脑细胞 的不可逆损伤。【适应证】1、 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包括室颤、室速(无 脉搏)、心脏静止和电机械分离。2、 对心脏停搏的判断包括病人意识丧失, 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以及无 大动脉搏动。【禁忌证】1、 相对禁忌证有严重的胸廓畸形, 张力性气胸, 多发肋骨骨折, 心包填塞, 胸主动脉瘤破裂等,都不适合胸外心脏按压, 以免加重病情, 可改用开胸进行胸 内心脏按压。2、 凡已明确心、 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 术。如晚期癌症等。【操作方

30、法及程序】1 、患儿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如平板或地面),而救助者跪在其胸2、按压部位在胸部正中, 胸骨的下半部,双乳头之间。把手掌根部放在胸 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平行,手指离开胸壁, 另一 只手平行重叠压在其手背上。3、手臂与胸骨保持垂直、 肘关节伸直,借救助者体重、肩背之力通过双臂 和手掌垂直向胸骨加压。4、 按压胸骨的幅度为45cm按压后应完全放松使胸廓恢复原来位置。5、 按压与胸廓弹回放松的时间接近 (1 : 1)。6、 按压频率为 100/min 。7、 按压 - 通气比值为 30:2,针对儿童时所使用的比值为 15:2 。【注意事项】1、除非患儿处于

31、危险环境或者其创伤需要外科处理,不要搬动患儿。2、 胸廓不完全回复可导致胸膜腔内压升高, 减少冠状动脉和脑的灌注; 每 次按压后让胸廓彻底回复可以使血流返回心脏,可以保证按压的有效性。3、 除一些特殊操作如建立人工气道或进行除颤外, 救助者在胸外按压过程 中在检查脉搏, 分析心律或进行其他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如有中断尽量 不超过 10s。4、 如果有 2 名或更多的救助者,为避免因疲劳影响按压效果, 可每 2min 更 换按压者(或在5 个比例为 30:2 的按压与人工呼吸周期后)。每次更换尽量在 5s 内完成。5、 按压有效的指标。(1)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2 )患儿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转红。(3 )扩大的瞳孔缩小、光反射恢复。人工气道的建立一、口咽鼻咽通气道口咽鼻咽通气道指经病人口腔鼻腔插入到咽腔的塑形软导管,恰当的 导管选择及正确安置口咽鼻咽通导管可有效地解除舌后坠等咽腔组织或器官 引起的声门梗阻、 保障上呼吸道通畅并可吸引咽腔分泌物。 鼻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